1、准備骨髓移植者移植前為何不能輸入家族成員血
從某種程度上講,親屬間(如父母與子女)輸血後,並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險性比非親屬間輸血大得多。
當供血者和受血者血液的HLA單倍型相同時,受血者由於疾病等原因導致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輸血後把供血者的血液誤認為是自身的血液而不予排斥,供血者血液進入受血者體內把受血者的血液淋巴結細胞辨認為非自身的淋巴細胞予以排斥,從而導致致命性的GVHD。
因此,病人的輸血治療應避免使用親屬供者的血液。
移植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是骨髓移植中的一種嚴重並發症。在急性GVHD中,皮膚成為捐贈者骨髓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攻擊的靶器官。最近,超量的細胞程序性死亡被認為與這種免疫性疾病中角質形成細胞的嚴重受損有關。靶細胞被效應T細胞損傷的最後通路現在被認為是一種GVHD中細胞凋亡的通路。
一般地,對於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患者,親屬獻血後可由血液中心調劑使用。
2、什麼是骨髓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骨髓移植比其他器官移植更麻煩,因為我們置入受者體內的是造血幹細胞,這種造血幹細胞除分化為紅、白細胞外,當然也要源源不斷地分裂、分化為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分裂、分化成熟後,發現周圍全是別人的抗原HLA,立即繼續致敏,對受體產生全面攻擊,引起患者全身嚴重反應,即「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是骨髓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應,骨髓移植的HLA相容性要求要高得多,除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外,在兄弟姐妹間移植的可能性較大,在無血緣關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適的骨髓供者機會較少。
3、骨髓移植是怎麼回事?
在人體骨松質內,有許多紅色骨髓。紅骨髓內有許多造血幹細胞,它們進入血液後會「長成」各種血細胞,而且造血幹細胞還能「自我生產」,產生更多的造血幹細胞。我們由此可見骨髓的重要性。如果造血幹細胞有病或有缺陷,則馬上會影響到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白細胞有免疫功能),例如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來治療。骨髓移植,簡單地說就是把功能正常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病人體內,取代原來有病的造血幹細胞,從而恢復病人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骨髓移植治療疾病有2種情況,一種比如白血病,先將病人自己的白血病細胞全部殺滅然後再移植正常的造血幹細胞,這樣重新長出的各種血細胞就都是正常的了。
另一種情況是用於淋巴癌的治療。治療淋巴癌,必須盡量地殺傷殺死腫瘤細胞,然而,在消滅「敵人」的過程中必然會嚴重地損傷「我軍」力量,即損傷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這時可以在治療前先將病人的骨髓抽出,做短期的體外冰凍保存,待化療或放療後,再把病人自身的骨髓移植回他身體內。
人體內骨髓的含量是很大的,獻出一點骨髓,對供血者本身並無多大損失和危害!
4、輸過多次血,自身有抗體,能做骨髓移植嗎
你好,這種情況只要找到配型,也可以做骨髓移植的,但是幾率就會下降的
5、骨髓移植的利弊···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種血液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謝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療方法。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而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種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適當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長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癒率,這些成果皆遠非傳統之化學療法所能及,這也是這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後會感到頭暈、乏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其他還有多發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造血系統疾病;由於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療基礎上的治療方法,它也是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實體腫瘤的根治性辦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國外巳成為這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幾年來,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系統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等,但這類病人應嚴格掌握移植的適應症,權衡利弊問題。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區別
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採集和移植造血幹細胞,種植到患者體內,維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狀態下採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給供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從發現造血幹細胞可被動員到血液中來並可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採集後,目前多數的移植都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與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供者的健康無任何影響
6、請問,如果要骨髓移植最多能輸幾次血小板才能減少排異?
減少排異與輸血小板沒有關系,減少排異是靠吃葯的.
7、骨髓移植要匹配的骨髓,為什麼輸血又不需要,不會發生排斥反應
輸血需要不會互相排斥的血型。血型不同的血液相互混合有可能會產生紅細胞的凝聚,造成人的死亡。
骨髓里有造血幹細胞,就是可以不斷分裂成為血細胞的細胞(但是其本身不是血細胞),可能幹細胞比較復雜,骨髓移植的匹配性要求較高。
由於和血液凝聚相關的因素比較少。好像是兩個因素,不過記不清術語了,反正不同血型的血液中凝聚因子與抗凝聚因子不同(暫時就這么稱呼),如果存在某種凝聚因子而沒有抗凝聚因子,那麼紅細胞就會凝聚。但是由於大多數人都是ABO系的血型,一共只有兩對因子(所謂O型就是既沒有A型的兩個因子,又沒有B型的兩個因子),組合比較少,所以輸血匹配比較容易。
沒有學過醫學,只是課外閱讀的得到的知識,希望有幫助。
8、骨髓移植成功率是多少失敗了會怎麼樣
恩,這要看醫院的水平,骨髓移植有其一定的適應症: 1。首先要求化療取得的完全緩解。 2。年齡一般在45歲以下,自體骨髓移植55歲以下。 3。無嚴重的肝、腎、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較重的糖尿病、肝炎、高血壓、腦梗、心臟疾患,嚴重的精神障礙者。 4。最好有適宜的全相合基因提供者。
骨髓移植一般要經過五大關口:1,移植前化療關。 2、移植關 3,移植後免疫排異關。 4,感染關 5、移植後化療關。
骨髓移植成功率受諸多因素及時間考驗:
只有依次順利通過以上這五關,並在半年後作基因檢查,在患者體內發現供髓者的基因表達,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臟器檢查正常、無明顯症狀,才算真正成功。 臨床上常見有些患者在移植出艙後一月、三月、六月甚至一年後出現復發的。這與患者病情類型、機體臟器功能、自身免疫反應、移植過程的並發症及供髓者與患者的基因位點匹配相符率、移植醫院的綜合水平又有相當關系。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聞媒體報告在50%左右,但醫學界認可在33%左右。即1/3、1/3、1/3 觀點:1/3患者在移植中失敗;1/3在移植後半年內復發;1/3患者獲得移植成功。
其移植費用因患者病情、並發症、輸血量、所用葯、進艙時間長短等有關,一般在15—35萬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