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小孩3歲10個月急性b淋巴白血病l3型能治癒嗎?需要花多少錢?
白血病(血癌)是一種癌症,即骨髓產生大量的異常白血球,而正常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生成減少。輔助稀牌破壁靈芝孢子粉對於增強骨髓造血功能,使血紅蛋白、血小板及白細胞明顯升高
2、查出急性骨髓白血病這病能治癒嗎
骨髓移植,可治癒
3、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兒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採用新療法提高治癒率
林慧慧(2006-07-06)
國大醫院採用新化療法,有效地把兒童癌症殺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癒率提高一倍,讓這類病童無需做骨髓移植也能取得高達60%的治癒率。
這項突破獲得新加坡全國醫葯研究理事會的重視,它已承諾在接下來三年,投入50萬元資助一項會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四所醫療中心聯手展開的大規模研究。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第二種最常見的兒童血癌,本地每年有兩三起這樣的兒童病例。由於這類癌症相當頑強、不易治療,過去每三個病童當中有兩個最終不敵病魔。
國大醫院兒童癌症科是在1996年9月開始,對14名兩個月大到15歲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童進行這類新化療法。
國大醫院兒童癌症專科楊榮柱醫生告訴本報,新療法並沒有使用新葯,只是「更好地使用原有葯物」,不過,這卻出乎意料地讓他們把這類病童的治癒率從原來的30%提高到60%。
所謂的治癒率,指的是療程之後三年內癌症不會復發的幾率,有多達七成病人有超過四年不發病的紀錄。
每月四輪密集化療取代兩年低密度療程
國大醫院主要是參考英國醫葯研究理事會的試驗研究,做出改良後在本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童身上進行試驗。新療法跟傳統化療法的最大不同是,用四輪較密集的每月化療,取代傳統兩年低密度化療療程。
雖然葯物劑量加強了,但是病童在接受療程期間的副作用並沒有顯著增加。
病童大多會有兩個星期發高燒、長口瘡,以及有免疫力下跌引起的肛門發炎情況。楊榮柱醫生指出,化療期間的支援護理是決定治療是否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為病人接受強劑化療後,自身免疫力會變得非常弱,就連正常排便都會導致肛門出現發炎傷口,有10%病人會因為受細菌感染而喪命。
在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童當中,有七成是病情較輕、屬低下風險的病人,按照之前的經驗,這類病人只需進行四輪密集化療;其他病情較重者,在進行兩輪密集化療後,還需做骨髓移植。
10%會出現充血性心臟衰竭
雖然新療法大大提高了病童的生存機會,不過這個療程卻有一個令醫生擔心的問題:化療過程中使用的一種名為anthracyclines的葯物,抗癌葯效很好,但卻因為有毒性,可能會使病人日後出現後遺症。在接受療程的病童當中,有10%會出現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病況。
楊榮柱醫生指出,由於他們過去根本都無法治癒這類病童,所以沒法找出最理想的用葯比例,如今隨著更有把握治好病童,他們將在接下來的試驗研究中,嘗試找出一個平衡點,以便在不影響化療績效的情況下,把這個葯物的用量降低。
相同療法無法改善成年病人治癒率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的療法,用在病童身上能提高治癒率,用在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成年人身上卻無法改善治癒率。
楊榮柱醫生的看法是:「相對來說,兒童的身體較年輕強壯,可以忍受較強的化療療程,換成是60歲以上的年長者就無法接受這個療程,因為身體不勝負荷。所以,病人年紀越輕越好。」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的男童蔡丹尼爾(Daniel Chua)是在1996年接受這項療程的首批病人,當時他還不到3歲。
據他母親陳玉真(47歲,家庭主婦)透露,由於她與丈夫以及其他兩個孩子的骨髓都不匹配,所以當時她即使知道孩子是這項新研究的「試驗品」,她也要爭取讓孩子活命的機會,而最重要的是,她對主治醫生楊榮柱有十足的信任。
丹尼爾最終只能承受三次的密集療程,雖然還差一次療程,但是後來他的病情卻有了顯著的改善。陳玉真說,丹尼爾現在已經13歲,自10年前完成最後一次療程後便無需接受其他療程,而且病情至今從沒復發。
4、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因
1.病毒人類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數十年歷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細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與放射劑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關。一次大劑量或多次小劑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3.化學物質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紅白血病為住。
4.遺傳因素某些白血病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檢查化驗
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總數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數高於100×109或低於10.0×109/L。半數以上的病人周圍血象中見到大量(有時高達90%)異常原始白細胞。血細胞化學染色方法可確定急性白血病的類型。約45%的病例有染色體異常。其中包括單倍體。超二倍體和各種標記染色體。骨髓增生活躍。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以白血病細胞為主。骨髓中原始細胞>6%為可疑。超過30%診斷較肯定。原始細胞+早(幼)細胞≥50%可確診。全骨髓中。紅系及巨核細胞高度減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證實急性白血病時。可應用淋巴結穿刺液塗片和特異性皮損印片檢查找到相應的白血病細結合病理印片。有助於診斷。血液生化檢查:①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TDT):在ALL時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無活性。②鹼性磷酸酶(AKP):在ALL時明顯。AML明顯降低。②乳酸脫氫酶(LDH):ALL時明顯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濃度增高。尿內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細胞毒葯物治療時更甚。
5、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做骨髓移植後,還能活多久?
如果手術治療成功,應該存活很長時間,屬於臨床治癒 要是治癒重要就是在恢復階段 但是實際上---第3階段「移植後照顧期「,此階段亦為最重要時期,因為在新骨髓長出之前,病人最容易發生感染與其他並發症,此時期的預防處理對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環。
6、如何區分三種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細胞
根據增生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和單核細胞性三類。主要表現為感染、發熱、貧血和出血。
按白血病細胞分化程度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大類。
急性白血病
發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細胞,若不治療病人常於半年內死亡。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8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 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病人常突然發生貧血、感染和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胸骨壓痛,血常規和骨髓檢查可確定診斷。近年來療效有較大提高,有些病人已治癒,除輸血和抗感染等對症支持治療外,聯合化療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由於新的有效化療葯物的不斷涌現和聯合用葯方法的改進,完全緩解率已達80%以上;另外分化誘導劑維甲酸等可使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分化誘導成熟,療效顯著,是近年來的重要發現;骨髓移植可獲痊癒,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並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
療效根據類型和發現的時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輕緩愈率也就越高。這里的緩愈指的是患者體內不再有癌細胞,骨髓表現正常。 自50年代起,由於化學療法取得了重大進展,更多的人存活時間更長了。對於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緩愈率在80%-90%之間,若完全治癒的話,有40%的患者還可再多存活5年;對於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緩愈率在60%-70%之間,若完全治癒,有20%的患者至少還可存活3年。
對於該病患者,最緊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須住院進行化學治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口腔衛生,加強護理,進行無菌隔離,定期處理以防感染。因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細胞數量很少,通常要進行血液和血小板輸送,以增強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還要接受輸一些其他葯品以防化學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等。 ALL型患者在醫院進行幾個星期的治療便可等到滿意的緩愈。要控制病情,患者還要繼續接受1個月或更多時間的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和輻射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好的辦法是延長其緩愈朗,能否痊癒取決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骨髓移植必須組織類型相容,遺傳特點近似,通常選其家庭成員作為骨髓捐獻者。
骨髓移植分三個時期:准備期、手術期、恢復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變白細胞,通常採取化學療法,有可能的話用機械方式把癌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手術期內,通過化學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凈,以避免與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後接受捐獻者大約一湯匙的骨髓。恢復期是最為危險的時期,新植入的骨髓還沒有開始生產白細胞,病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個星期之後,新骨髓才開始有效地生產血細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貴並且危險性極大,但它給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復發患者一個很好的生存機遇。
慢性白血病
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症狀,常在看其他疾病驗血時無意中發現,根據細胞類型又分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兩大類 。CML常有明顯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常高達 100~200×109/升(L),骨髓粒細胞極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細胞為主,90% 以上有特徵性的費城(ph1)染色體。治療可用羥基脲和馬利蘭,近來發現干擾素 α-2b有較好療效,還能消除ph1染色體,骨髓移植可望治癒。CML 晚期可急性變,治療同急性白血病,但預後更差。CLL 常有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多為15~50×109/L,骨髓淋巴細胞極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細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療,而有明顯淋巴結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者可用瘤可寧,也可放療,近年來發現干擾素亦有一定療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終末期的表現,難以治療,但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會延長壽命。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較為棘手的一種,因為此病一旦發展無法控制,一般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進程緩慢且通常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療趨向於保守治療。隨著症狀消失,該種病也就無需治療了。如果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出現腫脹,可通過一些口服化學性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過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