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是怎樣造血的
人的血液在哪裡製造在哪裡生成,這是讓許多人感到神秘又陌生的問題。其實人的造血器官和造血功能在胚胎時期就已逐步形成,隨著人體的發育和成長造血器官又在不斷變化。
2、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樣被發現的?
盡管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紐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醫學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關於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論文中,報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紅細胞,而有核紅細胞是血液中紅細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斷骨髓是紅細胞的生產基地。幾乎與此同時,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也證實了有核紅細胞是無核紅細胞的前身,此外他還指出白細胞也是由骨髓細胞生成的。紐曼和比佐澤羅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醫學家開始進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細胞的起源問題,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紅細胞是白細胞核瓦解的產物,也有人提出紅細胞是由原始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後形成的,還有人堅持紅細胞是在肝臟中形成的觀點。盡管這些認識現在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在當時正是這些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有力地推動了血液學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無核紅細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紅細胞轉變而來,那麼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也就是說有核紅細胞是怎樣變成無核紅細胞的呢?有人認為,實際上核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換了形式,而不再可見。而支持核消失的學者又分成兩派:以紐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紅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核被細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澤羅支持的一派則主張,核是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當時兩派都很難拿出足夠的證據駁倒對方,加之他們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這個爭論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顯微照相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人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研究結果支持比佐澤羅等人核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的觀點。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骨髓是製造血液細胞的大本營。骨髓每天可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100億個白細胞和4000億個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層中的石油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證一樣,骨髓是人體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
3、骨髓能造血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4、骨髓能夠製造什麼?
人體的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的主要功能是造血,還有防禦、免疫、創傷修復、促進骨質癒合和缺損修復的作用。而黃骨髓髓腔內充滿脂肪組織,無造血功能,主要作用是營養骨質。正常成人紅骨髓和黃骨髓的比例是各佔一半,但是伴隨著人的年齡增大,紅骨髓會逐漸的變少,而黃骨髓會逐漸增多。但是在人嚴重貧血和大出血的時候,黃骨髓可以轉化為紅骨髓繼續進行造血。
5、骨髓的意思是什麼?
6、骨髓和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一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現在醫療科技的提高,傾向於直接提取造血幹細胞
7、造血幹細胞和骨髓有什麼聯系嗎?
醫生:抽骨髓不影響健康
所謂骨髓移植,是從捐髓者的骨骼(通常是盤骨)抽取健康的骨髓細胞,過程約需半小時,然後以輸血形式注入病人體內;病人亦可與醫生商量,選擇於手部抽取血液,透過分離機收集當中的血幹細胞,但過程較從盤骨抽取骨髓細胞長,至少需時三小時。
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有兩種方法:一是醫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採集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術後一兩天內有些疼痛,一周內就可完全恢復。二是用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從供者的手臂靜脈中採集,並通過機器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剩餘的血液回輸到供者體內。
一 疼 二 不疼(跟獻血一樣)
看了8樓的發言我又去網上搜了一下,得到這個:
如何捐獻骨髓
1.骨髓庫會安排您在恰當的時間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後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儲存在電腦資料庫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2.初步配型,即供者和受者的HLA—AB相同後,骨髓庫將通知您作進一步的驗血檢測,即HLA—DR的分析檢測。
3.如果供者、受者的HLA配型完全相同,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並安排作全身檢查,供者健康檢查合格者,將進行捐獻。
4.捐獻前每日注射一次生長因子,連續4-5天。由於注射了生長因子,造血幹細胞將大量繁殖,生長因子使骨髓釋放出大量造血幹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中;
5.造血幹細胞通過血細胞單采技術獲得,這與從血液中採集血小板的方法完全相同。血液從一個手臂靜脈中流出,通過導管流入單采機中分離出造血幹細胞,其它血液成分將通過導管和采血針流回另一手臂靜脈,整個採集過程在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時間約3-4小時。
捐獻時,您完全處於清醒狀態,從您的手臂靜脈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總量為50毫升),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將其餘的血細胞回輸體內。
6.您將很快恢復正常,由於不使用麻醉,您無需住院,在造血幹細胞採集後1-2天,副作用(如:發熱、過敏反應、骨骼輕度疼痛)將完全消失。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捐獻骨髓=獻血!
8、骨髓造血幹細胞采樣注意什麼?
如何登記入庫:捐獻登記其實很簡單,到獻血車上面獻血的時候,採集血樣並填寫登記表就可以了,或者是集體采血活動的時候采樣。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流程
關於捐獻的過程,請看這個帖子: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費用問題:志願者入庫和最後捐獻整個過程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當然如果願意可以捐出檢測費用等。
捐獻造血幹細胞必須獻血嗎?
我個人理解:為了避免在配型成功以後,志願者出於擔心而選擇拒絕,一般要求在登記入庫前要有無償獻血的經歷,至少在扎針和抽血上面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懼。而且公民是有無償獻血的義務的,獻次血並不為過。
捐獻骨髓需要家屬的簽字嗎?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家屬的阻撓會對捐獻有影響嗎?入庫最好徵求家人的同意,以避免配型成功以後,家人的阻撓,甚至引起家庭矛盾。當然家人的同意不是必須的。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當然不會影響捐獻,但是會影響自身的家庭關系。所以之前最好是徵求好意見。並做好宣傳。
捐獻骨髓與捐獻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已經進庫?
近來有不少網友採集了5ml的血樣以後並沒有收到入庫的通知,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入庫了。對此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一般來講,采樣之後沒有通知你說血樣有問題不能入庫,則表示已經入庫。
關於證書,很多分庫已經開始發放,但是並不完善,也不是每個入庫的人都得到了,比如在獻血車上,登記入庫,那是不是需要一個分庫的工作人員在車上發放證書呢,還是由采血的工作人員來發放,這些都沒有解決。所以在獻血車上面登記,很多都沒有,而有些集體採集的時候才集中發放,還有就是採集地點不是分庫所在地,而當地又沒有相應的證書,所以也沒有發放。這些還都有待解決。
無償獻血以後多久可以成分獻血:六個月
動員劑:
在捐獻造血幹細胞之前幾天,會打一種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關於幹細胞捐獻者術前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問題。對可能產生的並發症存在顧慮。解釋見下:
這種葯物的全名叫: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它可選擇性的作用於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並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和功能。在每個正常人體內都存在,是調節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
該葯物進入臨床應用已十餘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健康成人應用該葯24小時後,其在尿中的濃度即已降至檢出界限以下。連續多日用葯,監測其血清葯物濃度,未發現蓄積現象。
在該葯的動物試驗中,給小鼠一次注射相當於臨床劑量近1000倍的葯物,未發現有急性中毒反應。長期大量應用(4~13周)可出現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葯後即恢復。
其臨床應用中報告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發熱(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異常(0.5%);皮疹(0.3%)等等。有極少數可發生過敏反應(發生率<1/4000),經積極抗過敏治療能迅速消失。對於高敏體質者必要時可先做皮試。
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有可能轉化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對於MDS患者有可能促進幼稚細胞增殖,轉化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強調的是:1、其副反應總的發生率約4.9%,並不比我們日常應用的其他葯物多或者嚴重。2、其誘導產生白血病細胞的基礎,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對於我們正常人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9、骨髓的來源從什麼地方來的那個臟府是造骨髓的。
MSC最初在骨髓中發現,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潛能、造血支持和促進幹細胞植入、免疫調控和自我復制等特點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間充質幹細胞在體內或體外特定的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神經、 肝、心肌、內皮等多種組織細胞,連續傳代培養和冷凍保存後仍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作為理想的種子細胞用於衰老和病變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傷修復。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由於其來源廣泛,易於分離培養,並且具有較強的分化潛能和可自體移植等優點,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青睞,被認為是不久即將被引入臨床治療的最優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