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抑制貧血血壓

骨髓抑制貧血血壓

發布時間:2021-02-12 01:29:54

1、骨髓抑制是什麼意思

成年人造血細胞在骨髓,骨髓受到抑制,就是指造血細胞受到抑制,從而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整個血系數量下降。分原發性和外源性抑制。外源性多見於葯品不良反應,比如甲亢葯甲硫咪唑,就特容易引起骨髓抑制,造成整個血細胞減少。原發性多見於造血系統疾病,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2、【骨髓抑制期】 是什麼意思?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細胞前體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紅細胞和白細胞都源於骨髓中的幹細胞。血流里的血細胞壽命短,常常需要不斷補充。為了達到及時補充的目的,作為血細胞前體的幹細胞必須快速分裂。化學治療(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療(radiation)、以及許多其它抗腫瘤治療方法,都是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因而常常導致正常骨髓細胞受抑。

腫瘤治療的不良作用,如導致貧血、導致抗感染能力下降(免疫抑制),是腫瘤治療對骨髓細胞的影響。

3、化療三天加放療兩次就四度骨髓抑制,貧血是醫療事故嗎

這屬於化療引起的改變,這種情況在化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化療就是一種治療方法,並不能提前預知,化療的副作用,化療的效果。

4、貧血會引起低血壓嗎

貧血一般較易發現,面色常是判斷有無貧血的一面鏡子。貧血的人不但面色蒼白,眼瞼和指甲也常是蒼白無光的。貧血有輕有重,也有一個發展過程。輕的多無明顯症狀,有的人會出現頭暈、耳鳴、失眠、健忘、食慾減退。較重的則會出現浮腫、毛發乾枯,甚至出現貧血性心臟病。當然,確定有無貧血和貧血的嚴重程度,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含量。

有些人把貧血與低血壓相提並論,認為低血壓是由貧血引起的。其實,貧血與低血壓在醫學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總數減少的一種綜合性病理狀態。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急性大出血時,患者不但貧血,血壓也會急劇降低。

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造血不良性貧血以及感染性貧血等。可造成貧血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傳染性肝炎、結核病、肺部化膿性疾病、胃腸疾患。特別是胃腸局部切除後,會影響人體對鐵和維生素B12的吸收,使人貧血。患慢性腎炎、腎積水和先天性多囊腎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影響紅細胞生成,也會造成貧血。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許多內分泌性疾病和結締組織性疾病,如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等疾病也常合並貧血。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也會發生貧血,比如婦女每次月經平均損失的血液約為90毫升,其中損耗製造紅細胞中血色素的鐵,每次可達30毫克。從月經初潮到絕經,丟失那麼多的血液和鐵,若沒及時補充相應的營養,貧血自然難免。另外,婦女懷孕期需提供300~500毫克鐵給胎兒,如沒有及時在飲食中補充鐵,也會導致孕婦貧血。嬰幼兒和兒童生長迅速,若偏食挑食,也易因營養不良缺鐵而貧血。

無論是哪一種低血壓病人,都可以適當多吃些咸一點的食品,因為鹽能使血壓上升。每天多喝水、多運動能增加血容量,還可吃些桂圓肉、大棗、紅小豆等,不但能增加營養,還有利於糾正低血壓。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血壓長期低於90/60mmHg的情況,常見的有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前者主要見於體質較弱的女性和腦力勞動者。一般症狀不明顯,但較重時會出現疲倦、頭暈、健忘,還可能出現心前區憋悶。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低血壓,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長時間站立時出現,此時會出現眩暈等短暫性腦缺血症狀。防治體質虛弱性低血壓要忌偏食,飲食要葷素搭配,應攝取含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多的食物。加強運動鍛煉能調整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從卧位、蹲位站起來時動作應緩慢。另外,體位性低血壓也可因多種疾病或葯物引起,如脊髓有病,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營養不良或因服用降壓葯不當及過量等。因此應去醫院查明病因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5、骨髓抑制後的貧血可是吃什麼葯?

骨髓抑制後的貧血,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都會降低。
白細胞,粒細胞下降的補維生素B4,升白胺,血小板減少,白細胞,血紅蛋白減少的可補利可君,一句話就是缺什麼就補什麼。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補一些增益骨髓的中葯,如首烏,枸杞,紅棗,熟地,當歸。

補充鐵劑:口服為宜,硫酸亞鐵,每次0.3克,每日l~3次;富馬酸亞鐵,每次0.2克,每日3次。於進餐中或餐後服用。如果患者口服鐵劑有困難時,可改用肌肉注射補充鐵劑,有關適應證、葯物、用量等詳見有關書籍。缺鐵則血紅蛋白減少,就會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合成DNA的主要輔助酶,其缺乏可造成細胞分裂遲緩,造成貧血。除嬰幼兒、孕婦外,許多50歲以上的人都缺乏這種維生素。維生素B12缺乏會造成典型的貧血症狀,疲勞、神志不清、很難專心。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食品中,包括肉類和乳製品,因此,應當吃一些肉類和乳製品,你才能取得足夠的維生素B12。
骨髓抑制,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都會降低
補充維生素c:雖然從蔬菜、水果和谷類中所得到的鐵難吸收,但維生素c可改進吸收這些食物的程度達85%,維生素C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
補充葉酸:葉酸已被證實也參與DNA合成,其缺乏同樣可造成紅細胞分裂遲緩而發生貧血。在孕期適當服用可防止生育缺陷。綠葉蔬菜和谷類中含有葉酸。貧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葉酸制劑。

6、貧血與血壓低有關系嗎?貧血怎麼造成的

樓主您好! 貧血,通俗地講即「血少」之意。按醫學術語說,貧血回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答數及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的低限。醫學上常用這兩個指標來確定是否貧血,特指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減少。血壓系指動脈血管內的血流對管壁所產生的壓力,是推動血液流向各個組織器官的動力。心臟收縮時所測到的血壓為收縮壓(也有俗稱高壓或上壓),心臟舒張時測到的壓力為舒張壓(亦俗稱下壓或低壓)。正常人血壓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貧血與高血壓雖是兩回事,但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貧血者血壓可高可低,也可正常。某某因為長期糖尿病控制不好,並發了糖尿病腎病、高血壓、尿毒症。由於腎臟嚴重受損,由腎臟產生的促紅細胞生成素(人體激素之一)減少;另一方面,由於尿毒症致紅細胞生成抑制物增多,使紅細胞生成減少,而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引起貧血;此外,高血壓也可直接損害腎臟,加速尿毒症的發生和發展,間接加重了貧血。由此可知,貧血與高血壓並非絕對無緣,而是有某種因果關系的。對高血壓患者,除要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外,還要定期監測有否由於高血壓引起的各種並發症(如貧血)。

7、要是有貧血,血壓低,應該怎麼辦?

貧血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它不但影響生長發育,並且亦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誘因。 貧血是指循環血液中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的最低限度(正常人紅細胞每立方毫米有400萬個以上,血紅蛋白每100毫升12克左右)。人的血液里紅細胞是由骨髓製造的,發育成熟後進入血流,平均壽命是120天,因此,每天都有一些紅細胞衰老死亡,同時也有一些紅細胞新生出來。如果造血功能欠佳或破血作用增加,都會造成貧血。 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亦很復雜,在青少年中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造血物質缺乏。 1、 平素偏食,喜愛吃零食或飲食單調,食物中營養素攝入不足,如缺乏鐵、維生素B12、 葉酸等。 2、 經常患胃、腸道功能紊亂,長期消耗多吸收少,造成營養的不平衡。 3、某些疾病,常見於外科疾病如:胃及腸施行手術切除後,造成的吸收不良。 二、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多見於各種感染性疾病,骨髓暫時受到抑制,隨著原發病好轉,貧血可逐漸恢復。 三、紅細胞破壞過多。由於紅細胞易於破壞,生存期縮短,雖然造血功能旺盛,但不能代償紅細胞的破壞而發生貧血。它分為二大類: 1、紅細胞內在因素。與遺傳有關,多見先天性紅細胞中某種酶的缺陷,如蠶豆黃等。 2、紅細胞外界因素。多為感染、中毒、免疫功能失調引起。如化學葯物中毒、患結核、受到電離輻射等。 四、出血過多所引起。可分為急性出血和慢性出血。急性出血多於血液病中白血病或外科外傷引起。慢性出血,常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內外痔、鉤蟲感染。 貧血的臨床表現為:皮膚蒼黃或蒼白,粘膜、眼結膜、指甲、顏面蒼白,自覺睏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食慾減退。嚴重貧血可出現惡心、嘔吐、腹部脹氣、便秘、氣急、心慌、下肢浮腫等貧血危象。 有了貧血怎麼辦? 一、找出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針對其產生原因進行治療,才能有效果。 二、一般治療;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魚、蛋、瘦肉、海帶、新鮮蔬菜、水果等。 三、葯物治療:針對其病因選用有效葯物。 四、中葯治療。 五、如貧血嚴重,必要時進行輸血治療。

與骨髓抑制貧血血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