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髓內針內固定術的手術步驟
閉合性髓內針內固定術:不顯露骨折端,在骨折閉合復位後,僅在長骨一端的進針部位作一小切口,在電視X線機或攝片的指導下,將髓內針打入髓腔,穿過骨折部至所需要的深度。此法的優點是可以避免切開骨折端,減少感染機會及局部血運損傷;缺點是設備要求高,技術較復雜,髓內針的選擇不易合適,並發症較多。
開放性髓內針內固定術:顯露骨折端,在直視下復位、穿針。此法比較安全易行,臨床較多採用。
開放性髓內針內固定術在進針方法上可分為順行法和逆行法兩種:順行法即一次由骨端進針,經過骨折處,進入另一骨折段,骨折端顯露少,損傷小,但進針方向不易掌握,一般多用於位置表淺,進針方向易於掌握的骨折(如尺骨、脛骨和橈骨)。逆行法是先將髓內針自骨折近端逆行打出骨端,復位後再順行打入骨折遠段,技術上較順行法簡單、安全,臨床上多用。但此法骨折端顯露范圍要大,切口較長,骨膜剝離較廣,血運破壞較重,多用於周圍肌肉多,進針方向不易掌握的骨折。
(一)順行法(以股骨骨折為例)
1.切開、顯露骨折端 切口不需太長,骨折部的顯露范圍能容持骨鉗夾住骨折端即可。
2.安進針點 各骨的進針處各不相同,股骨為大轉子內側,脛骨為粗隆下,尺骨為鷹嘴頂端,橈骨為遠端,肱骨為大結節圖3。在進針處皮膚上作一小的縱行切口,分離軟組織,剝離骨膜以顯露預定進針點的骨皮質,對照X線片和髓腔的軸線作進針點的定位,按髓內針的形狀鑿去部分皮質骨,以免進針時劈裂骨折。
3.擴大髓腔 陳舊性骨折、不癒合等骨折端的髓腔封閉或縮小者,或髓腔狹窄部直徑過小、髓腔內有不規則的突起以及不在狹窄部的骨折,都須選用與髓內針直徑相等或大0.5毫米的髓腔擴大器或用鑽頭將其鑽開擴大髓腔,選用較粗的髓內針,以增強固定效果。
4.進針 選用合適的髓內針,從股骨大轉子部的進針點順髓腔方向慢慢用骨錘錘入。為避免進針方向錯誤,可預先在骨折近端的髓腔內逆行放入一導針,以指示進針方向,待髓內針進入正確方向後取出。當髓內針經過骨髓腔在骨折近端露出後,在直視下將骨折復位,由專人保持對位、對線(或用骨折固定器固定),術者再繼續將針錘入骨折遠段的適當深度。當髓內針尾部進入皮膚切口時,將髓內針打入器套在髓內針尾部上捶擊。髓內針插入深度以其前端達髕骨上緣為合適,髓內針尾部留骨外部分以2.5mm為合適,拔出孔要留在骨外,以便骨折癒合後拔針時用。5.骨折端的處理 髓內針進入後,應檢查骨折端的復位與異常活動情況。如有裂隙,應扣擊骨端,使骨折間緊密相接。如有異常活動,說明所選髓內針寬度不足,應拔出另換較粗的髓內針。延期手術的骨折或陳舊性骨折,應同時施行骨移植,以促進骨癒合。最後分層縫合切口。
(二)逆行法(以股骨骨折為例)
切開顯露骨折端後,先將髓內針針尾從骨折近端髓腔逆行向上打入,達股骨大轉子部位時,即在該處局部皮膚作一小切口,顯露該處骨皮質。再鑿除部分骨質,繼續逆行進針,從轉子處引出髓內針,直至針前端與骨折近端平齊。然後,復位骨折端,再按順行法將針錘入骨折遠段。
2、骨髓穿刺進針經過哪些解剖結構
骨髓穿刺針穿刺部位可以選擇髂骨的髂前和髂後上棘、胸骨等部位,一般經過的解剖層次為:皮膚、皮下組織、骨膜、骨松質然後進入髓腔。
3、髓針內固定尺骨橈骨問題
尺橈骨骨折使用髓內釘內固定,由於固定相對不穩固,使用石膏外固定輔助是應該的內。
石膏外固定2個月時間已容足夠,沒必要繼續使用。
即使是閉合復位沒有繼續損傷骨外膜,髓內釘由於對髓內造成影響,同樣會對骨折的血運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所以,2~3個月仍然可以看到骨折線也應該是正常的。但這個時候應該看到骨折癒合的表現了,比如骨痂形成、骨折線模糊等,如果拍片的時候沒有這些表現,那麼就要考慮骨折延遲癒合。
在肘關節屈曲的時候釘子可能由於牽拉而產生一定的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覺。但這種疼痛不應該影響關節的屈曲功能,您對比一下雙側的肘關節,如果骨折的那一側屈曲的時候比沒受傷的那一側相差很多,那麼您應該進行功能鍛煉,不然時間再久以後可能肘關節就難以完全恢復功能了。
對於您「釘口」的描述,我感覺有點疑惑,您的釘子殘端是露在皮膚外面的嗎?
補充:殘端外露的時候,您應該注意觀察殘端的情況,注意有沒有滲出以及滲出液的情況。這種處理殘端方法應該比較早取出內固定物,您應該定期到醫院復查
4、髓內針內固定術的簡介
用髓內針固定長管骨的骨折,猶如用一根軸穿過兩節竹管。如果髓內針的外徑等於長度骨的內徑,這樣固定作用就好,可以穩定地保持對位、對線。在長管骨的最狹窄段(如尺骨、橈骨中段、股骨、肱骨和脛骨的上、中1/3交界處)發生骨折,相應寬度的髓內針可直接緊密地嵌在髓腔周圍的皮質骨內層上,使針的橫斷面能起到良好的彈性固定作用,針的兩端又能固定於松質骨中或進針處的皮質骨上,防止各種移位,是較理想的內固定。當骨折發生在長管骨的非狹窄段,雖不能依靠髓內針直接的彈性固定作用,卻可依靠上、中、下三點固定作用而達到骨折的穩定。
髓內針的種類有梅花形、V形、菱形、三角形及圓形等。股、肱、尺骨用直髓內針,脛、橈骨須用彎髓內針。梅花形與V形髓內針的優點是破壞髓腔少,插入過程髓內壓力增加不多,脂肪栓塞的並發症很少;同時,這兩種針的橫斷面彈性固定作用強,可緊緊嵌在髓腔內,有效地阻止骨折部發生旋轉,因而臨床上比較常用,尤以梅花形更常用。圓形針僅用於短小的管狀骨,如掌骨、跖骨等。實心的髓內釘由於破壞骨髓嚴重,現已棄用。
5、尺橈骨髓內針固定入針處 ,鷹嘴和莖突疼痛
尺骨鷹嘴內側端尖角樣骨質改變,考慮骨質增生。必要時小針刀磨平以解除疼痛症狀。
6、我的大腿股骨骨折!值入髓內針!
傷筋動骨一百天啊,還是不要輕易棄拐,
一般人走路用力貌似都在小腿上,大腿受傷應該沒什麼問題,等你痊癒之後就可以體育訓練了~
別灰心啊~據說骨裂之後可以長個~
7、骨髓穿刺分為哪幾個步驟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一)適應證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三)注意事項
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
(四)禁忌證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