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推片步驟

骨髓推片步驟

發布時間:2021-02-12 00:01:36

1、骨髓穿刺分為哪幾個步驟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其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學、原蟲和細菌學等幾個方面。

一)適應證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後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後上棘:位於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後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於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卧位。髂後上棘穿刺時應取側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卧位。

3.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於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後則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用乾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於玻片上,由助手迅速製作塗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6.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鑽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8.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

(三)注意事項

1.穿刺針進入骨質後避免擺動過大,以免折斷。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進針,不可用力過猛,以防穿透內側骨板。

3.抽吸骨髓液時,逐漸加大負壓,作細胞形態學檢查時,抽吸量不宜過多,否則使骨髓液稀釋,但也不宜過少。

4.骨髓液抽取後應立即塗片。

5.多次干抽時應進行骨髓活檢。

(四)禁忌證

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2、人血塗片的製作方法

血塗片-實驗材料、試劑
3.1實驗材料:醫用采血針、酒精棉球、載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簽
3.2實驗試劑:瑞氏染液、抗B血清、抗A血清、生理鹽水、蒸餾水
3.3儀器設備:Motic光學顯微鏡
血塗片-實驗步驟 聽語音
4.1ABO血型鑒定
4.1.1取一塊清潔玻片,用記號筆標上記號。
4.1.2用小滴管吸A型標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側,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標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側
4.1.3以穿刺法自左手無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側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簽攪拌,使每側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邊用一支牙簽,切勿混用。
4.1.4靜置室溫下10—15min後,觀察有無凝集現象,並據此判斷血型。
4.2血塗片的製作及血細胞觀察
4.2.1取末捎血一滴置於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載玻片,右手以邊緣平滑的推片的一端從血滴前方後移接觸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開。然後便推片與載片夾角保持30-45度平穩地向前移動,載片上保留下一薄層血膜
4.2.2血塗片製成後可手持玻片在空氣中揮動,使血膜迅速乾燥,以免血細胞皺縮.
4.2.3用蠟筆在血膜兩側劃線,以防染液溢出,然後將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蓋整個血膜,固定0.5-1.0分鍾.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鮮蒸餾水,與染料混勻染色5-10分鍾.
4.2.4用清水沖去染液,待自然乾燥後或用吸水紙吸干,即可置血塗片於顯微鏡下進行鏡檢。
4.2.5白細胞分類計數。
選擇塗片的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區域,在油鏡下計數100個紅細胞,按其形態特徵進行分類計數,求出各類細胞所佔比值。

3、骨髓移植的過程是怎樣的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骨髓移植的過程較為復雜,但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受者、供者的選擇:受者須有合適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異體移植者須盧人類組織相關性抗原(HLA)相配。 2.造血幹細胞的採集與保存:若為異體移植須為患者找出組織相容性抗原(HLA)配型一致的供者進行幹細胞採集;若為自體移植須在患者預處理前採集自身緩解期的幹細胞並進行適當的體外保存。 3.移植前的預處理:患者移植前經各項檢查後在全環境保護下行預處理[大劑量化療和(或)放療],目的是為清除體內惡性細胞或骨髓中的異常細胞群,同時為正常幹細胞的植入准備環境。 4.造血幹細胞的回輸:由靜脈輸注供者(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懸液。 5.移植後並發症的防治:骨髓移植後須進行移植物抗宿主病c異體)、感染、出血、間質性肺炎等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支持治療。

4、急求骨髓塗片鐵染色法技術流程

1)4%的鹽酸溶液.:40ml(38%濃鹽酸)+340ml蒸餾水
2)40g/L亞鐵氰化鉀液
3)鹼性復紅:1g復紅+10ml無水乙醇+90ml(5%石碳酸溶液),用時取3ml加100ML水.
4)37%甲醛

5、捐獻骨髓什麼步驟

以下轉自造血幹細胞公益論壇。
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流程

1、當有患者與您配型一致而需要您捐贈時,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會通過分庫的同志再一次征詢您的意願。如果您願意捐獻,接下來就要做一次高分辨的血檢,以確定配型確實無誤。

2、高分辨相和後將做一次全面的體檢,這是為了雙方的安全。

體檢項目:
內科系統:血壓、皮膚檢查、淋巴結檢查、心肺聽診、甲狀腺
輔助檢查:胸片、心電圖、腹部B超
血液檢查:血常規、血型、乙肝兩對半、甲肝、丙肝抗體、巨細胞病毒抗體(IgG、IgM)、血糖、腎功能、肝功能、HIV抗體(酶標法)、梅毒螺旋體抗體

3、全部通過後將確定移植的時間、並注射動員劑

在移植前4-5天您將入住採集醫院,每天注射一針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主要是為了讓您體內的造血幹細胞被充分地動員起來(動員劑: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

4、採集造血幹細胞

到了確定患者移植的這一天,開始採集您的造血幹細胞。

採集方法:從您的手臂靜脈處把血引流到血液分離機中,對造血幹細胞進行富集,其餘的血液成份全部回輸給您,整個過程需要3-4個小時,然後您稍事休息即可。

採集的時間要根據患者和供者的體重來判斷。

一般根據患者的體重來確定您是需要進行一次還是兩次採集,假如患者是小孩,有時一次就可以滿足患者的需要。一般說來,100-150ml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就能挽救一個患者。採集好後要在24小時之內輸入患者體內。

5、定期隨訪並為捐獻者購買一年份健康保險。

對每位捐獻者均進行長期的隨訪,以保障捐獻者的健康,並建立我們自己的捐獻者臨床資料。在捐獻者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的10天、1個月、3個月、6個月之後,會安排血象檢查,並在1年、3年和5年後安排全面體檢。

保險由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提供,價值30萬。(期限是一年)

6、如何取骨髓

不是在脊椎取骨髓血的,外國是在骨骼上鑽孔取骨髓血(脊椎裡面是脊髓,沒有骨髓)。我國是利用動員劑(集落刺激因子)將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釋放到外周血,通過外周血分離和採集的,就像採集血小板一樣,只不過採集時間長一點。一點不痛苦,就像獻血一樣

7、骨髓穿刺怎麼個做法

【操作方法】

1.選好部位:選擇穿刺部位骼前上棘、髂後上棘、胸骨、腰椎棘突穿刺點。

2.消毒麻醉:常規消毒皮膚,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皮膚、皮下及骨膜麻醉。

3.進行穿刺:穿刺抽吸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一定長度,右手持針向骨面垂直刺,當針尖接觸骨質後則將穿刺針左右旋轉,緩緩鑽刺骨質,穿刺針進入骨髓腔後,拔出針芯,接上乾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適當力量抽吸骨髓液0.1~0.2ml滴於載玻片上,如需作骨髓液細菌檢查,再抽取1~2ml。

4.拔針抽吸完畢,重新插入針芯,用無菌紗布置於針孔處,拔出穿刺針,按壓1~2分鍾後,膠布固定紗布。

【護理要點】

1.術前注意:(1)化驗及葯物過敏試驗:查出血及凝血時間。若用普魯卡因作局部麻醉,病人需做皮試。(2)體位準備:根據穿刺部位協助病人採取適宜的體位,若於胸骨、骼前上棘作穿刺者取仰卧位,前者還需用枕頭墊於背後,以使胸部稍突出;若於髂後上棘穿刺者取側卧位或俯卧位;棘突穿刺點則取坐位,盡量彎腰,頭俯屈於胸前使棘突暴露。

2.術後注意:(1)觀察: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出血,如果有滲血,立即換無菌紗塊,壓迫傷口直至無滲血為止。(2)保護穿刺處:指導病人48~72小時內不要弄濕穿刺處,多卧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防止傷口感染。

8、骨髓檢查是怎麼做的

首先告訴你,有點痛,在局部麻醉作用下能忍受,沉的感覺高於痛的感覺。骨髓穿刺術 的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9、血推片怎麼操作?

1、用蘸有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的脫脂棉對將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進行消毒;
2、用已消毒的針尖刺破指尖的皮膚;
3、擠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載玻片上;
4、另取一片載玻片作推片,將推片自血滴左側向右移動;
5、當血滴均勻地附著在兩片之間後,再將推片向左平穩地推移(兩片成30~45度夾角);
6、推出均勻的血膜。

與骨髓推片步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