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細胞糖原染色陽性

骨髓細胞糖原染色陽性

發布時間:2021-02-10 01:29:48

1、骨髓細胞檢查報告中的化學染色中的POX陽性13%是指什麼?

POX是細胞的過氧化物酶染色,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中有藍黑色顆粒的為陽性,POX陽性13%就是指呈陽性的細胞占總細胞數的13%

2、糖原染色的臨床意義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組織惡性增生性疾病、紅白血病、戈謝病的原始細胞呈強陽回性反答應或陽性反應;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亦可呈陽性反應;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良性淋巴細胞增多症、尼曼-皮克細胞呈陰性反應或弱陽性反應。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幼紅細胞為陰性反應。偶有個別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2)幫助鑒別不典型巨核細胞和霍奇金細胞,巨核細胞呈強陽性反應;霍奇金細胞呈弱陽性或陰性反應。(3)幫助鑒別白血病細胞和腺癌骨髓轉移的腺癌細胞,腺癌細胞呈陽性反應。

3、細胞糖原染色在六孔板還是在載玻片上觀察好

細胞爬片後觀察是不是要在干凈的六孔板.爬片:24*24蓋玻片,剛好用於6孔板。也可用更大的蓋玻片,放在大的培養皿中爬片。2.蓋玻片泡酸過夜,第二天先用自來水沖洗20遍,再置於無水酒清中浸泡6小時,再用三蒸水沖洗3遍(個人認為主要目的是將酸沖洗干凈就可以了,如果不幹凈的話,細胞帖壁不好),放在飯盒或者玻璃培養皿中烘乾後進行高壓消毒、烤乾。3.蓋玻片浸泡75%乙醇10分鍾消毒,然後酒精燈上烤乾,直接放入培養皿,開始種細胞。重點是玻片是干凈的、無菌的。4.蓋玻片在液體中經常有貼壁吸附力,用一般鑷子很難一次性夾起,將注射器針頭針尖向背面弄個小鉤,這樣將爬片輕輕勾起,用小鑷子取出就可以。【細胞爬片】1.胰酶消化細胞後計數重懸細胞於完全培養基中。2.加細胞時,根據玻片的大小,先在每個孔里准備放爬片的位置滴少量培養基,目的是使玻片與培養皿靠培養基的張力粘合到一起,然後放玻片,防止加細胞懸液時玻片漂起,造成雙層細胞貼片。整個過程注意無菌操作。3.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細胞密度種入培養板內即可4.按照實驗設計,作用一定時間後取玻片。注意細胞不能太密,否則容易掉片。【細胞爬片的固定】1.細胞爬片取出後,PBS洗2遍。但比如做凋亡的TUNEL染色時就避免洗,因為凋亡的細胞在洗的過程中有可能會脫落。2.常用的固定液1.)冷丙酮,可用於一般的免疫組化染色。將純的丙酮預先放入冰箱-20℃後便為冷丙酮,加入冷丙酮於-20℃(丙酮有很強的揮發性,注意將含有丙酮和爬片的器皿蓋嚴,防止其揮發)固定10分鍾。取出後,室溫吹乾,然後放入-20℃保存。2.)多聚甲醛(常用4%):可用於免疫電鏡;也可用於免疫熒光以及TUNEL染色。主要檢測組織內一些性能嬌弱的抗原特別是細胞表面抗原,例如各類淋巴細胸分化決定簇(CD)、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等室溫固定15分鍾後,將表面液體吹乾,入-20℃保存3.)95%乙醇,可用於免疫組化。優點:穿透性強、抗原性保存較好。缺點:但醇類對低分子蛋白質、多肽及胞漿內蛋白質保存效果較差,使蛋白變性的作用輕,固定後可再溶解;染色過程中,溫育時間長,抗原可流失而減弱反應強度室溫固定15分鍾後,將表面液體吹乾,入-20℃保存4.)甲醛(福爾馬林)應用最廣優點:形態結構保存好,且穿透性強,缺點:甲醛放置過久可氧化為甲酸,使溶液pH降低,影響染色;分子間交聯形成的網格結構可能部分或完全掩蓋某些抗原決定簇,使之不能充分暴露。可造成假陰性的染色結果。室溫固定15分鍾後,將表面液體吹乾,入-20℃保存。【細胞爬片的組化染色】1.PBS清洗標本3次各2min。2.0.5%TritonX-100(DPBS配)孵育1次20min。(此步驟用於胞漿、胞核抗原)3.PBS清洗標本3次各2min。4.3%H2O2孵育15min。5.餘下步驟同石蠟切片組化染色。

4、紅白血病糖原染色呈強陽性是否正確?

你好!
E是對,幼稚淋巴細胞糖原染色呈陽性反應沒錯,但是紅白血病時幼紅細胞呈強陽性,詳細可以去翻下人衛版《診斷學》。

5、細胞染色中陽性率怎麼算

細胞陽性率就是活細胞的比例
可用台盼藍拒染法計數活細胞:
1. 徹底混合細胞懸液,取100礚樣本至一支試管中.
2. 台盼藍染色有兩種方法。一是首先用細胞培養液稀釋細胞樣本,然後用台盼藍溶液(產品號 #07050) 1/2稀釋樣本(細胞和台盼藍的稀釋比為1:1)。或者直接用台盼藍溶液稀釋樣本。
例如:1/40稀釋樣本
加入50礚 細胞懸液至950礚 IMDM+2% FBS (1/20 稀釋),混合,然後取100礚稀釋的細胞懸液加入100礚台盼藍溶液中(終稀釋度為1/40)。或取20礚細胞懸液加入780礚台盼藍溶液中(終稀釋度為1/40)。
3. 渦懸振盪,混合稀釋的細胞樣本。
4. 血細胞計數器的准備:首先用酒精清潔其小室和蓋玻片,然後用脫脂綿擦乾。
5. 仔細的將蓋玻片覆蓋兩個小室。
6. 用微量移液器或毛細管吸取稀釋的樣本。
7. 用微量移液器或毛細管將樣本充滿兩個小室。不要過滿或不足。
8. 計數4個大方格中細胞核的總數(1x1x0.1mm)或>100個細胞。分別死細胞和活細胞。死細胞染成藍色的死細胞(因為細胞完整性破壞,細胞吸收台盼藍),活細胞透明有折光(未染色)。
9. 活細胞計數按以下方法計算:
每個方格中活細胞總數平均值x稀釋倍數x104= 活細胞數/mL
10.活細胞百分比計算方法如下:
活細胞數÷(活細胞數+死細胞數)x100 =活細胞百分比

6、PAS染色是為了顯示細胞內的哪種物質?

PAS染色又稱過碘酸雪夫染色,糖原染色。一般用來顯示糖元和其它多糖物質。
具體現回象例舉:
陽性反應,胞漿答呈紅色,陰性反應,胞漿呈無色;
在正常血片中RBC不染色;
PLT染成深紅色;
中性粒細胞胞漿染成紅色或深紅色,有些細胞有陽性顆粒;
單核細胞的胞漿染成淡紅色,可含有細小或粗大陽性顆粒;
少數淋巴細胞的胞漿內含有少許小的淡紅色或紅色顆粒;
正常骨髓的幼稚細胞和有核RBC都不染色;
巨核細胞的胞漿內呈彌散紅色或深紅色。
巨核細胞的胞漿內呈彌散紅色或深紅色。
顏色深淺與濃度相關。具體指標的含義去請教你們教授吧。

7、您好:我姐檢查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已經化療兩次了.如果拿我姐的化驗單去想確診能行嗎?

能行。

急性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或多種造血幹細胞及祖細胞惡變,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無控制的持續增殖,逐步取代骨髓並經血液侵潤至全身組織及器官。

【診斷】

一、病史及症狀

⑴病史提問:注意:①起病情況。②是否接觸放射線、化學物質:如苯及其衍生物。③是否應用過瘤可寧、馬法蘭、氮芥等烷化劑。④是否患有Bloom綜合征、Fanconi貧血及Down綜合征等疾病。

⑵臨床症狀:一般貧血症狀,鼻衄、牙齦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發熱,骨痛、關節痛,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可出現頭疼、惡心、嘔吐、抽搐、大小便失盡,甚至昏迷。

二、體檢發現

貧血外貌,皮膚可見瘀點、瘀斑,牙齦滲血或伴牙齦增生,淋巴結腫大,胸骨中下段壓痛,肝脾輕、中度腫大。

三、輔助檢查

血象:血紅蛋白、血小板進行性減少,白細胞計數可增高或減少,分類可見原始或幼稚細胞。

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可伴骨髓纖維化或骨髓壞死。按增生細胞的系列不同,分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點如下:

⑴ ANLL : ① M1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細胞≥90%(非紅系細胞),早幼粒細胞少見,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可見Auer小體。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

② M2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顯增生,可見Auer小體;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為:M2a型:原粒細胞30%~90%(非紅系細胞),單核細胞<20%,早幼粒細胞以下階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但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漿發育明顯不平衡,此類細胞>30%。

③ M3型(急性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此類細胞>30%(非紅系細胞);易見Auer小體;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為:M3a型(粗顆粒型):嗜苯胺藍顆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型(細顆粒型):嗜苯胺藍顆粒密集而細小。

④ M4型(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系、單核細胞系增生,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系、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又分四種類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單核細胞系≥20%(非紅系細胞)。M4b: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粒和早幼粒細胞>20%(非紅系細胞)。M4c:原始細胞即具粒細胞系,又具單核細胞系形態特徵者>30%(非紅系細胞)。M4Eo:除具上述特點外,還有粗大而圓的嗜酸顆粒及著色較深的嗜鹼顆粒,佔5%~30%(非紅系細胞)。

⑤M5型(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單核細胞系增生,可見細小Auer小體;紅系、粒系及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單核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為: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單核細胞≥80%(非紅系細胞)。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單核細胞<80%(非紅系細胞)。

⑥M6型(紅白血病):紅細胞系>50%,且有形態學異常,非紅細胞系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30%(非紅系細胞);若血片中原粒細胞或原單核細胞>5%,骨髓非紅系細胞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20%。巨核細胞減少。

⑦M7型(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原巨核細胞>30%。紅系、粒系增生相對抑制。

⑵ALL : ①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明顯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細胞為主;核圓形,偶有凹陷與折疊,染色質較粗,結構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漿少,輕或中度嗜鹼。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明顯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細胞大小不一,以大細胞為主;核形不規則,凹陷與折疊易見,染色質較疏鬆,結構不一致,核仁較清楚,一個或多個;胞漿量較多,輕或中度嗜鹼。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明顯增生,比例增高,但細胞大小較一致,以大細胞為主;核形較規則,染色質呈均勻細點狀,核仁一個或多個,較明顯,呈小泡狀;胞漿量多,深藍色,空泡常明顯,呈蜂窩狀。

細胞化學染色:

⑴過氧化物酶及蘇丹黑染色:急淋細胞呈陰性(陽性<3%);急粒細胞呈強陽性;急單細胞呈陽性或弱陽性。

⑵糖原染色:急淋細胞呈陽性(粗顆粒或粗塊狀,常集於胞漿一側);急粒、急單細胞呈弱陽性(彌散性細顆粒狀);紅白血病:幼紅細胞呈強陽性。

⑶非特異性酯酶染色:急單細胞呈強陽性,能被氟化鈉明顯抑制(>50%);急粒細胞呈陽性或弱陽性,氟化鈉輕度抑制(<50%);急淋細胞一般呈陰性。

⑷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染色:急淋白血病積分增高或正常;急粒白血病明顯減低;急單白血病可增高或減低。

有條件應做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及基因分型。

四、鑒別診斷

應與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類白血病反應等病鑒別。

【治療措施】

1.治療原則:總的治療原則是消滅白血病細胞群體和控制白血病細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細胞浸潤而引起的各種臨床表現。

2.支持治療

(1)注意休息:高熱、嚴重貧血或有明顯出血時,應卧床休息。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感染的防治:嚴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為重要。病區中應設置「無菌」病室或區域,以便將中性粒細胞計數低或進行化療的人隔離。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門周圍皮膚衛生,防止粘膜潰瘍、糜爛、出血,一旦出現要及時地對症處理。食物和食具應先滅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慶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黴菌如制黴菌素、萬古黴素等以殺滅或減少腸道的細菌和黴菌。對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療前作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以便選擇有效抗生素治療。一般說來,真菌感染可用制黴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選擇Ara-c、病毒唑。粒細減少引起感染時可給予白細胞、血漿靜脈輸入以對症治療。

(3)糾正貧血:顯著貧血者可酌情輸注紅細胞或新鮮全血;自身免疫性貧血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對白血病採取化療,使該病得到緩解是糾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療緩解前易發生血小板減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絡血預防之。有嚴重的出血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輸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並發DIC,一經確診要迅速用肝素治療,當DIC合並纖維蛋白溶解時,在肝素治療的同時,給予抗纖維蛋白溶解葯(如對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時可輸注新鮮血或血漿。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對白細胞計數很高的病人在進行化療時,可因大量白細胞被破壞、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時引起尿路被尿酸結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別注意尿量,並查尿沉渣和測定尿酸濃度,在治療上除鼓勵病人多飲水外,要給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連續5~6天;當血尿酸>59um01/L時需要大量輸液和鹼化尿液。

3.化學治療:化療是治療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可分為緩解誘導和維持治療兩個階段,其間可增加強化治療、鞏固治療和中樞神經預防治療等。緩解誘導是大劑量多種葯物聯用的強烈化療,以求迅速大量殺傷白血病細胞,控制病情,達到完全緩解,為以後的治療打好基礎。所謂完全緩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狀,體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復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療時,體內白血病細胞的數量估計為5×1010~13;,經治療而達到緩解標准時體內仍有相當數量的白血病細胞,估計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隱蔽之處仍可有白血病細胞的浸潤。維持治療量一系列的小劑量較緩和的治療方案進行較長時間的延續治療,目的在於鞏固由緩解誘導所獲得的完全緩解,並使病人長期地維持這種「無病」狀態而生存,最後達到治癒。鞏固治療是在維持治療以後。維持治療以前,在病人許可的情況,再重復緩解誘導方案。強化治療是在維持治療的幾個療程中間再重復原緩解誘導的方案。中樞神經預防性治療宜在誘導治療出現緩解後立即進行,以避免和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發生,一個完整的治療方案應遵循上述原則進行。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

①緩解誘導治療:治療ALL常用的化療方案是VP方案,以VP方案為基礎再與DRN(柔紅黴素),ADM(阿黴素),Ara-c,L-ASP(左旋門冬醯胺酶)和6-MP等葯物組成許多有效的多葯聯用方案。兒童初治病例CR(完全緩解)率可達90%~95%;成人亦可達80%~90%。多葯聯用方案主要用於難治和復發病例的治療,常用方案見表。

表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緩解誘導方案

化療方案 劑量 用葯方法
VP方案 VCR 2mg 靜注,第1天 每周一次
PDN 60mg 分次口服,第1-7天
DVP方案 DRN 1mg/kg 靜注,第1天,每周1次 4~6周為一療程
VCR 1.5mg/m2 靜注,第1天,每周一次
PDN 40mg/m2 口服,第1~8天
POMP方案 PDN 60mg/d 分次口服 5天為一療程
VCR 2mg 靜注,第1天
MTX 30mg 靜注,第2、5天
6-MP 100mg 口服
VDCP方案 DRN 40mg/m2·d 靜注,第1、2、3、15、16、17天 三周為一療程
VCR 2mg 靜注,第1、8、15、21天
CTX 0.4-0.8/m2 靜注,第1、15天
PDN 40-60mg/m2·d 口服,第1-14天後,減量
DVP+ASP方案 VCR 2mg 靜注,第1天,每周1次 第15天作骨髓檢查,如仍有白血病細胞再用DRN50mg/m2,4周為一療程
DRN 50mg/m2 靜注,第1、2、3天
PDN 60mg/m2 分次口服,第1-28天
L-ASP 600u/m2 靜注,第17-28天

註:VP、DVP方案適用於兒童病例。

②維持治療:凡用上述方案達到CR後,應繼續用原方案鞏固療效。用VP和VDP方案者,應再繼續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兩個療程。緩解期間用6-MPl00mg/d,連續口服7天,繼之給CTX400mg靜注;間歇7天再給MTXl5mg,靜注或口服,第1、5、9天;間歇3天後依次重復上述治療。

③復發的治療:可繼續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靜注,共4次,或DRNlmg/kg·d,靜注,共4天。

(2)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

①緩解誘導:治療方案見表30-3。

化療方案 劑量 用葯方法
DA方案 DRN 30~40mg/M2·d 靜注,第1~3天 間隔1~2周重復
Arc-c 100~160mg/M2 分次口服,第1~7天
VPP方案 VCR 2mg 靜注,第1天 間隔1~2周重復治療
Ara-C 100~150mg 靜注,第1、5天
DRN 30mg 靜注,第1、2天
COAP方案 CTX 200mg 靜注,第1、3、5天 每隔1周重復治療
VCR 2mg 靜注,第1天
Ara-c 100~150mg 靜滴,共4天
PDN 200mg/d 分次口服
HOP方案 VCR 2mg 靜注,第1天 間隔1~2周重復
HRT 2~4mg 靜滴,3小時滴完;第2、7天
PDN 40mg/d 分次口服,第1~8天

註:VPP方案可以ADM代之DRN,劑量為20mg同,靜注,第1、2天

②維持治療:一般以MTXl5mg肌注或口服,6-MPl00mg/d,CTX200mg/m2口服,每周1次,長期維持,並在維持治療開始後的l/2、1、2、4、7、16個月加用原誘導方案鞏固、強化,16個月後每半年1次,至少2~4年。

(3)小兒ALL治療方案

①緩解誘導:(VP方案及變換) 1)VCR2.0mg/m2/周,連用4周。2)PDN60mg/m2/日。3)或者加ADM20mg/m2,第14、15天。

②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預防治療:MTXl2mg/m2(大劑量:30mg/m2)鞘內注射,每2周一次,連用3周;另外加用24Gy(2400rad)頭蓋照射。

③緩解期維持治療:

方案l——⑥6-MP75mg/m2,連續口服。⑥VCR2.0mg/m2第l天每4周l周期。①PDNl20mg/m2/d連用5天

方案2——@MTXl50mg/m2靜注,每2周與下述之葯交替。⑥VCR2.0mg/m2l天。②PDN120mg/m2/d連用5天,每2周與MTX交替。①6-MPl00mg/m2/d×5天方案3——⑧MTXl75~225mg/m2靜注,每2周與下述之葯交替。⑥VCR2.0mg/m2第1天,每2周與MTX交替。②PDN120mg/m2/d連用5天。①6-MPl25~175mg/m2/d×5天。

(4)小兒ANLL的化療

VAPA方案是一種多葯強化的序貫式綜合治療程序,經歷14個月的治療,不包括有CNS預防治療,對小兒ANLL治療效果,尤其是長時期的緩解確有較大改善,VAPA方案組織及用法如下:

治療程序Ⅰ——ADM45mg/m2/日,靜脈注射,第1天5Ara-C200mg/m2/日,靜脈注射,第1~5天。上葯每3~4周為1周期,共4個周期。

治療程序Ⅱ——ADM30mg/m2/日,靜脈注射,第1天;Ara-C150mg/m2/日,靜脈注射,第l~5天;上葯每4周為一周期,共4個周期。

治療程序Ⅲ——vcRl.5mg/m2/d靜脈注射,第l天;Me-PDN800mg/m2/日,靜脈注射,第l~5天;

6-MP500mg/m2/日,靜脈注射,第1~5天;MTX7.5mg/m2/日,靜脈注射,第1~5天;上葯每3周為一周期,共4個周期。

治療程序Ⅳ——Ara-C200mg/m2/日,靜脈注射,第l~5天,每3~4周為一周期,共4個周期。

4.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血病的防治

CNS白血病和腦膜白血病都可治療,首選葯物以MTX做鞘內注射,但多數預後不佳,因此要強調CNS的預防治療。一般是MTX0.25~0.5mg/kg/次或42mg/m2/次(極量20.0mg)鞘內注射直至症狀緩解。其後再於6~8周間以同葯同劑量鞘內注射以防止復發。亦可放射治療,如60Co顱腦照射,脊髓照射。

5.放射治療

(1)脾臟照射:脾腫大,疼痛,不能手術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潤壓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區2個椎體,照射量為300~400cGy/次,照射3次後,改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樞神經系統照射:主要用於病部白細胞計數增高,T細胞型,血小板減少,淋巴結及脾臟腫大明顯者。①預防性照射,經化療症狀緩解後開始照射,全顱採用兩側野對穿照射,照射量為1800~2200cGy。②治療性照射:聯合化療,全顱照射1800cGy。③復發治療:行中樞性照射,顱部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對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療。放療應聯合使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也可同時使用MTX+Ara-C+氫化考的松椎管內注射。

6.免疫治療:本病雖行長時間的鞏固強化治療,但體內仍殘留一定數量的白血病細胞,用化療不能達到將其徹底消滅的目的,依靠人體的免疫可能消滅這些殘留的白血病細胞。近年來,免疫治療已逐漸被臨床應用,常用的葯物有BCG、TF、IFN等。

7.骨髓移植,對ANLL療效較好。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為同卵孿生子。②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為患者的兄弟姐妹。③自體骨髓移植,不需選擇供者,易推廣。

【臨床表現】

起病急驟,約66%的病人在一個月內起病,病情急,發展快。貧血是常見又早期出現的症狀,為嚴重的進行性貧血,出現皮膚蒼白、頭暈乏力、浮腫及活動後氣促等。以發熱為首發症狀者佔50%~84%,熱型不定。有兩種情況:①白血病本身發熱;由於白細胞轉換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謝亢進造成低熱,一般不超過38.0℃,抗生素治療無效。②感染:由於白血病患者成熟細胞缺乏,身體免疫力降低,常導致各種感染,體溫可高達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敗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見。由於血小板減少及血管受異常幼稚細胞浸潤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狀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約50%~80%發生出血,其中約10%~15%的病人死於出血。發熱可加重或誘發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齒齦、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見,其次為胃腸道、泌尿道、子宮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發生在顱內、蛛網膜下腔與硬腦膜下,往往病情嚴重。眼底出血常為顱內出血的先兆。尚有異常幼稚白細胞浸潤症狀:①肝、脾腫大最多見,尤以從L(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顯著。②淋巴結腫大,發病率為45.5%,多局限於頸、腋下及腹股溝等處。全身淋巴結腫大以從ALL最為多見,初診時可達80%。縱隔淋巴結腫大以小兒ALL多見。③骨骼表現:多見於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壓痛,四肢關節酸痛或隱痛,嚴重者關節腫脹,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質疏鬆、溶骨性破壞,甚至病理性骨折。AML(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見眶骨浸潤引起眼球突出、復視,甚至失明,稱為綠色瘤。④神經系統表現:約有2%急性白血病初診時有腦膜白血病,如未進行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預防處理,則70%的ALL,20%~40%兒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發生腦膜白血病。白細胞侵及蛛網膜出現腦積水與顱內高壓症狀,如侵及蛛網膜或腦實質的血管壁可發生局灶性或彌漫腦出血。⑤其他:皮膚、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臟等部位受侵出現相應的體征。

【輔助檢查】

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總數多少不一,一般在20.0~50.0×109/L,少數高於100×109或低於10.0×109/L。半數以上的病人周圍血象中見到大量(有時高達90%)異常原始白細胞。血細胞化學染色方法可確定急性白血病的類型,約45%的病例有染色體異常,其中包括單倍體、超二倍體和各種標記染色體。骨髓增生活躍,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以白血病細胞為主。骨髓中原始細胞>6%為可疑,超過30%診斷較肯定,原始細胞+早(幼)細胞≥50%可確診。全骨髓中,紅系及巨核細胞高度減少。在血象和骨髓象不足以證實急性白血病時,可應用淋巴結穿刺液塗片和特異性皮損印片檢查找到相應的白血病細結合病理印片,有助於診斷。血液生化檢查:①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TDT):在ALL時活性增高,而在ANLL中無活性。②鹼性磷酸酶(AKP):在ALL時明顯,AML明顯降低。②乳酸脫氫酶(LDH):ALL時明顯增高。另外血清尿酸濃度增高,尿內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細胞毒葯物治療時更甚。

【預後】

未經治療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僅3個月左右,但經現代化化療者,疾病可以緩解,生存時間明顯延長,甚至長期生存或治癒。決定療效的因素除治療方法直接影響治療結果外,還有白血病和患者一些內在的因素。對預後不利的高危因素有:①年齡在l歲以下和9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60歲以上的老人尤其差;②男孩比女孩差;③治療前後細胞計數在50~100×109/L以上;④FAB分型屬L2、L3、L4、L5、L6、L7;⑤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分型屬T細胞和B細胞;⑥可見到染色體異常,尤其是斷裂和易位,但t(8;21)例外;⑦治療前血小板計數<20~50×104/L;⑧治療後白血病細胞減少緩慢,到達緩解需時間長或緩解時間短;⑨肝脾腫大較明顯或有CNS白血病者。

8、PAS陽性是指什麼?

PAS染色又稱過碘酸雪夫染色,糖原染色。
一般用來顯示 聚糖和糖蛋內白的糖鏈。糖被強氧化劑過碘容酸氧化後,形成多醛;後者再與無色的品紅硫酸復合物(即希夫試劑)結合,形成紫紅色反應復合物。
(大部分多糖都出現陽性,除多糖外,有些脂質和蛋白質也有陽性反應,故需要做除去脂質和蛋白質的切片標本對照試驗。核酸沒有乙二醇基,所以是陰性。
在動物組織里的粘蛋白,植物組織里的纖維素、澱粉粒常被染色。)
具體現象例舉:
陽性反應,胞漿呈紅色,陰性反應,胞漿呈無色;
在正常血片中RBC不染色;
PLT染成深紅色;
中性粒細胞胞漿染成紅色或深紅色,有些細胞有陽性顆粒;
單核細胞的胞漿染成淡紅色,可含有細小或粗大陽性顆粒;
少數淋巴細胞的胞漿內含有少許小的淡紅色或紅色顆粒;
正常骨髓的幼稚細胞和有核RBC都不染色;
巨核細胞的胞漿內呈彌散紅色或深紅色。
巨核細胞的胞漿內呈彌散紅色或深紅色。
顏色深淺與濃度相關。

與骨髓細胞糖原染色陽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