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正常骨髓象核分裂細胞

正常骨髓象核分裂細胞

發布時間:2021-02-06 13:01:05

1、正常粒細胞,有核紅細胞,單核細胞和巨核細胞系統各有何主要形態特點

正常骨髓象概述(骨髓,巨核細胞,有核細胞,紅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

1.骨髓增生回程度:有核細胞增生活答躍,粒/紅細胞比例為3:1~4:1. 2.粒細胞系統:約佔有核細胞的50%~60%.其中原粒細胞小於2%,早幼粒細胞小於5%,中、晚幼粒細胞均小於l5%,成熟粒細胞中桿狀核多於分葉核。嗜酸性粒細胞小於5%,嗜鹼性粒細胞小於1%。

3.紅細胞系統:幼紅細胞約佔有核細胞的20%,其中原紅細胞小於l%,早幼紅細胞小於5%,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平均各約10%。

4.淋巴細胞系統:約佔20%,小兒偏高,可達40%,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5.單核細胞和漿細胞系統:一般均小於4%,均系成熟階段的細胞。

6.巨核細胞系統:通常在1.5cm×3cm的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其中原巨核細胞0,幼巨核細胞0~5%,顆粒巨核細胞10%~27%,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44%~60%,裸核8%~30%。

7.其他細胞:可見到極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骨髓成分。不易見到核分裂象,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成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染色正常。

2、正常骨髓象有何特點?

正常的骨髓象報告單上結論通常是這樣寫的:三系增生骨髓象。
具體描述就像樓上說的:各系細胞大小、分化、比例合適,沒有找到特別多的異常細胞以及非造血細胞。

3、細胞豐富,可見核分裂是什麼意思

一、核變外形
中性粒細胞
異常改變:
1.核象變化包括核左移和l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細胞的成熟程度G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桿狀核
細胞出現
,它與分葉核細胞之間的比值約為1:
13。
核左右移特徵:
(
I
)核左移:
外周血
中出現不分葉粒細胞(指桿狀核粒細胞、幼稚粒細胞)超過5%。常見於感染,特別是急性
化膿性感染

急性中毒
、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如晚幼粒、中幼粒等細胞增多為極度左移,多見於
類白血病反應
或白血病。具體表現為:①伴白細胞總數增高的核左移稱再生性左移,常見於急性化版性感染,如
大葉性肺炎
等;②白細胞總數不增加或減低的核左移稱退行性左移,常見於嚴重感染、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如傷寒、感染
中毒性休克
的敗血症等。
(
2)
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細胞核出現4
、5
葉(正常時多為3
葉l)
或更多,其
百分數
越過3%。這是
造血功能
衰退或造血物質缺乏的表現。常見於
巨幼細胞性貧血
和使用抗代謝葯物後。此外,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核象右移,提示預後不良。
二、嚴重感染
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各種重金屬或
葯物中毒
、大面積燒傷等,中性粒細胞可出現
形態變化
。具體表現為:①細胞大小不均:為骨髓內幼稚粒細胞發生不規則的分裂增殖所致;②
中毒顆粒
:
細胞質
中部分或全部顆粒變粗,著色深,顆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為中性顆粒成熟過程中發生變性所致;③空泡:可在細胞質或核中出現,常為多個,被認為是細胞
脂肪變性
後未能著色所致;④Dohel體:細胞質內出現嗜鹼性多呈斑塊、梨形或雲霧狀,可能為核漿發育不平衡所致,為細胞嚴重毒性變的表現;⑤核棘突:胞核有各種形態的芽狀突出,臨床意義尚不明確,可能與中毒、癌轉移、嚴重
放射損傷
等有關。

4、紅系,粒系,和巨核系細胞有哪些細胞

正常骨髓象概述(骨髓,巨核細胞,有核細胞,紅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

1.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紅細胞比例為3:1~4:1. 2.粒細胞系統:約佔有核細胞的50%~60%.其中原粒細胞小於2%,早幼粒細胞小於5%,中、晚幼粒細胞均小於l5%,成熟粒細胞中桿狀核多於分葉核。嗜酸性粒細胞小於5%,嗜鹼性粒細胞小於1%。

3.紅細胞系統:幼紅細胞約佔有核細胞的20%,其中原紅細胞小於l%,早幼紅細胞小於5%,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平均各約10%。

4.淋巴細胞系統:約佔20%,小兒偏高,可達40%,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5.單核細胞和漿細胞系統:一般均小於4%,均系成熟階段的細胞。

6.巨核細胞系統:通常在1.5cm×3cm的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其中原巨核細胞0,幼巨核細胞0~5%,顆粒巨核細胞10%~27%,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44%~60%,裸核8%~30%。

7.其他細胞:可見到極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骨髓成分。不易見到核分裂象,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成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染色正常。

5、骨穿結果出來了,怎麼看情況好壞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集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臨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於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也可用於造血幹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析及病原生物學檢查等,以協助臨床診斷血液病、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並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後等。血細胞的質和量的異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變化。血液病檢查中經常會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卻根本看不懂這些,那麼怎樣正確看骨穿報告呢,骨髓細胞學檢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檢查的報告單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在骨髓化驗報告單中,包括紅細胞系、粒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各類細胞在各個不同成熟階段所佔百分比;其他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等數量;還有經過計算的粒系和紅系細胞比值;各類細胞的形態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況的說明。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
2、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3、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幼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4、粒、紅比值正常約為2~4:1;
5、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較高,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6、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7、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8、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9;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10、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細胞形態的正常值才能對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診斷不能僅憑骨髓穿刺,還要結合血常規、骨髓活檢及其他相關檢查,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6、骨髓檢查的配圖

(一)骨髓塗片檢查
⒈低倍鏡檢查
⑴ 判斷標本是否滿意 滿意的骨髓塗片應薄厚適宜,細胞分布均勻、有核細胞著色清晰。
⑵ 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藉助骨髓塗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並將其分為五級,見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級。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常見原因。
增生極度活躍 1:1 白血病、紅白血病等。
增生明顯活躍 10:1 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嚴重減低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⑶ 估計巨核細胞系增生情況 於低倍鏡下逐一視野瀏覽計數全部片膜內的巨核細胞數。
⑷ 注意塗片上、下兩緣及片尾處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出現的特殊細胞,如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及轉移癌細胞等。
⒉油浸鏡檢查 選有核細胞豐富、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 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的變化。
⑴ 計算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⑵ 計算紅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佔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⑶ 計算粒、紅比值 粒細胞系各階段細胞總和與紅系各階段細胞總和之比。
⑷ 分別計算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的百分率。
⑸ 寫出全片所見巨核細胞數。
⑹ 有無寄生蟲及特殊細胞。
⑺ 描述成熟紅細胞形態學。
(二)血塗片觀察
⒈低倍鏡觀察塗血染色是否滿意。
⒉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100個白細胞,分別報告各類白細胞所佔百分率,描述其形態染色情況及注意有無幼稚細胞出現。
⒊如外周血塗片出現幼紅細胞則按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個來報告,並註明其屬於何階段。
⒋描述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情況。
⒌估計血小板數量並描述其形態大小和分布情況.
⒍注意有無寄生蟲。
(三) 正常骨髓象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躍。
⒉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 <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助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紅比值 正常約為2~4:1。
⒌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
⒍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⒎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⒏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⒐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
⒑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四) 填寫報告單及提出診斷意見 根據檢驗結果,按要求逐項詳細填寫並加以描述,綜合骨髓象、血象所見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具體意見供臨床參考。
⒈作出肯定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細胞學特徵和臨床表現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診斷.如各型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轉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改變可以解釋臨床表現時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見.如支持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診斷。
⒊作出排除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所見與臨床診斷不符時可提出否定性意見以排除某些診斷。
⒋骨髓、血象確有某些改變,但對臨床表現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見時,可描述其特點、並盡可能地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供臨床參考,必要時迫蹤觀察。
骨髓、血象報告單一式兩份,其中一份發給臨床,另一份隨同骨髓檢查申請單及檢驗標本一並存檔妥善保存以供復查、總結、研究及教學使用。

7、骨髓細胞的骨髓細胞參考值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8、歸納總結正常骨髓六種原始細胞特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9、什麼是核分裂象?定義是什麼?跟病理性核分裂象的關系?

核分裂象是指細胞分散均勻,數量也多。有較多數量的間期核意味著細胞培養成功。腫版瘤細胞核分裂權象多見,並有病理性分裂象。核膜消失,核染色質聚集,邊緣呈鋸齒狀。

在惡性腫瘤細胞中,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可分為多極,如3極、4極、5極甚至更多不規則的形態,這樣就使一個瘤細胞在分裂時可分為3個、4個、5個或更多細胞,故惡性腫瘤生長較快。

(9)正常骨髓象核分裂細胞擴展資料

核分裂以典型、核呈絲狀分裂狀態的正常及病理性核分裂象為准計數;異型性指細胞核特點,表現為核大、大小不一、濃染、染色質粗、核膜厚、核形狀不規、核仁大、清楚等。以石蠟切片觀察核分裂象的數目作為主要依據:

①每個高倍鏡視野下核分裂象多於2個則為惡性;

②每10個高倍鏡視野下核分裂象超過5個為肉瘤;

③每25個高倍鏡視野下核分裂象為1~5個為低度惡性,多於5個為肉瘤;

④鏡下有不典型核分裂象,核的多形性和染色深是肉瘤的基本特徵;

⑤每25個高倍鏡視野下核分裂象數4個,圓形核超過20%為肉瘤。

與正常骨髓象核分裂細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