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叫做骨髓癌
骨髓瘤
(又稱:漿細胞瘤,多發骨髓瘤)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及組織。治療主要是維持生存。外科治療: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穿刺活檢就可得出明確診斷,主要依靠血清蛋白電泳及實驗室生化檢查。在某些情況下,當僅存在單發病灶時,對非病變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確病情是否發生播散。
2、骨質細胞瘤病
你說的應該是 骨巨細胞瘤 吧。巨細胞瘤很可能起源於骨髓結締組織間充質細胞,以基質細胞核和多核巨細胞為主要結構,是一種潛在惡性或介於良好惡之間溶骨性腫瘤。好發年齡20-40歲,性別差異不大,好發部位為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片表現:骨骺處有局限的囊性改變,一般呈溶骨性破壞,也可有「肥皂泡」樣改變,其擴展一般為軟骨所限。不破入關節,少有骨膜反應,腫瘤范圍清楚,初發時病變在骨骺內旁側,發展後可占骨端的全部,骨皮質膨脹變薄,有的可以穿破,進入軟組織。X線片可顯示其一般特點,但仍不足以確診。主要的症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的發展相關,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 以手術治療為主,採用切刮術加滅活處理,植入自體或異體松質骨或骨水泥,但易復發,對於復發者,應作切除或節段截除術或假體植入術。屬G1-2T1-2M0者,採用廣泛或根治切除,化療無效,對發生於手術困難部位如脊椎者,可採用放療,但放療後易肉瘤變,應高度重視。治療措施 (1)局部切除 如病變部分切除後對功能影響不大 ,最好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橈骨上端、手骨、足骨等。
(2)徹底刮除,50%氯化鋅燒灼加植骨術。對鄰近大關節的良性骨巨細胞瘤,如採用單純刮除植骨法,復發率可高達40~70%,所以不少學者採取破壞性的大手術,如連同關節面一起作瘤段切除,然後以屍體骨關節或人工假體置換,此法合並症多,如骨不連接,關節僵直,假體松動、感染等,可造成嚴重病廢,甚至導致截肢。其實,所謂復發,乃手術刮除不徹底所致,為了減少復發,人們設計了如下方法:適當暴露腫瘤部位,直視下徹底刮除腫瘤組織,然後以50%氯化鋅周道地燒灼骨壁,以殺滅殘存瘤細胞,經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干凈後,再用自體松質骨植骨(必要時植部分同種異體骨)。實驗證明,50%氯化鋅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可殺滅5毫米深處的瘤細胞,且對植骨癒合無不良影響,刮除後的骨殼仍有良好的血液供應,保證了植骨的癒合。另外,關節四周的正常軟組織附著不受任何影響,術後的關節功能得以保證。自1964年來,用此法處理130例骨巨細胞瘤,復發率下降至10%,個別復發病例經用同法處理,仍得到治癒。
(3)切除或截肢 如為惡性,范圍較大,有軟組織浸潤或術後復發,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局部切除或截肢,有的切除腫瘤後失去關節作用,如股骨頸,可考慮切除後應用人工關節或關節融合術。
(4)放射治療 在手術不易達到,或切除後對功能影響過大者,如椎體骨巨細胞瘤,可考慮放射治療,劑量要足夠。有一定療效,少數病人照射後可發生惡變。經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病人,要長期隨診,注意有無局部復發,惡性改變及肺部轉移。
3、關於骨髓癌症的知識
(又稱:漿細胞瘤,多發骨髓瘤)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及組織。治療主要是維持生存。外科治療: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穿刺活檢就可得出明確診斷,主要依靠血清蛋白電泳及實驗室生化檢查。在某些情況下,當僅存在單發病灶時,對非病變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確病情是否發生播散。 當臨床上高度懷疑,且需活檢來明確診斷時,穿刺活檢為較好的方法。看到高度血管化的骨髓瘤組織即可確診,穿刺活檢較切開活檢的並發症少,同時,組織學特點的一致性使取材錯誤大大降低。 如果臨床上未考慮到骨髓瘤的可能並行切開活檢,出現意想不到的,可怕的大出血是很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 局部有骨水泥做熱止血劑常常很有效。 骨髓癌是起源於原始的骨髓網狀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有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前者指腫瘤組織僅局限於個別骨髓,並保持單發而不轉變為多發性。後者一開始即可能在全身骨髓出現病灶,也可由單發轉變而來,此型臨床最為常見。 病因:骨髓癌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骨髓癌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及組織。 症狀:骨髓癌有哪些臨床表現? 骨髓癌其顯著特點為多發性,好發於胸骨、肋骨、脊椎骨,其次為顱骨、盆骨與鎖骨。 疼痛是本病的早期症狀,始為間歇性隱痛,繼則為持續性劇痛。 位於表淺部位的腫瘤可觸及腫塊,中、後期病人常伴有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低熱、消瘦、貧血,病理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所引起的截癱疼痛等症狀。 檢查:骨髓癌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液學診斷 貧血多數輕至中度。血沉增高、白細胞及血小板數正常或偏低。 2.免疫學診斷 血清中白蛋白及正常免疫球蛋白常顯著減少。 3.其他化驗檢查 有25--50%的患者血鈣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一般為正常,但在病理性骨折癒合或有肝澱粉樣變時可增高。血尿酸常增高。血清白蛋白常減少。 4.X線檢查 典型的X線表現為溶骨性病變。也可表現為彌漫性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治療:骨髓癌應該如何治療? 1.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對本病的療效不如其他惡性血液病滿意。盡管如此,化療仍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治療,理由是應用比較方便,相對比較安全;經過治療,症狀可以好轉,使壽命延長。 2.對症治療 ①感染--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 ②高鈣血症--增加補液量,多飲水使尿量每日>2000毫升,促進鈣的排泄。 ③高尿酸血症--大量補液,口服或靜脈注射碳酸氫鈉,別呤醇。 ④貧血--可運用雄性激素。 ⑤腎功能衰竭。 3.骨髓移植 對骨髓癌患者採用骨髓移植,包括自體骨髓移植,同種同基因骨髓移植(在攣生兄弟間)。 4.放射治療 能使腫塊消失,解除局部疼痛。 5.干擾素治療 高度純化及重組的α-干擾素有抑制腫瘤及增強免疫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 預防:骨髓癌應該如何預防? 1.生活調理 ①勞逸結合,尤其中老年人,注意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②病人易出現病理性骨折,故應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負重等勞動或運動。 2.飲食調理 飲食宜清淡,選用抑制骨髓過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帶、紫菜、裙帶萊、海蛤、杏仁。對症選用抗血栓、補血、壯骨和減輕脾腫大的食品。 骨髓癌是不是一種遺傳病不太清楚,可是好像不是。
4、我的孩子今年4歲,剛發現得了神經母細胞瘤4期,轉移到骨髓里了,骨髓的癌細胞佔百分之65.5,進行化
繼續化療。如果腫瘤包裹著腹腔大動脈如腹主動脈干,那就可能還不能手術,特別是有粘連的;如果沒有粘連是可一試手術的。繼續化療,可能腹主動脈干會脫離腫瘤的包裹,之後再手術才安全。
5、請問什麼是骨髓癌、有沒有這種病、骨髓癌的症狀是什麼?
骨髓癌(又稱:漿細胞瘤,多發骨髓瘤)是漿細胞產生的惡性腫瘤,常侵犯多個部位
骨髓瘤
及組織。治療主要是維持生存。外科治療: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穿刺活檢就可得出明確診斷,主要依靠血清蛋白電泳及實驗室生化檢查。在某些情況下,當僅存在單發病灶時,對非病變骨骼行骨髓穿刺可以明確病情是否發生播散。
6、漿細胞性骨髓瘤是怎麼回事
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性骨髓瘤;骨髓瘤病)是一種進行性的腫瘤性疾病。其腫瘤細胞起源於骨髓中的漿細胞,而漿細胞是B淋巴細胞發育到最終功能階段的細胞。因此多發性骨髓瘤可以歸到B 淋巴細胞淋巴瘤的范圍。目前WHO將其歸為B細胞淋巴瘤的一種,稱為漿細胞骨髓瘤/漿細胞瘤。其特徵為骨髓漿細胞異常增生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輕鏈(M 蛋白)過度生成,極少數患者可以是不產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多發性骨髓瘤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症、貧血、腎臟損害。由於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因此容易出現各種細菌性感染。發病率估計為2~3/10萬,男女比例為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
7、什麼是骨髓膠質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佔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佔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 .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的分類:1990.WHO將膠質瘤進行分類,見下表:
星形細胞的腫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星形細胞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1、 脈絡叢乳頭狀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室管膜性腫瘤 3、大腦膠質瘤病
1、室管膜瘤 松果體腫瘤
2、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 1、松果體細胞瘤
3、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 2、松果體母細胞瘤
4、室管膜下瘤 3、混合性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瘤
胚胎性腫瘤 神經元膠質細胞瘤
1、髓上皮瘤 1、神經節細胞瘤
2、神經母細胞瘤 2、神經節膠質瘤
3、室管膜母細胞瘤 3、間變性(惡性)神經節膠質瘤
4、神網膜母細胞瘤 4、中樞神經細胞瘤
5、髓母細胞瘤 5、嗅神經母細胞瘤
幾種常見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星形細胞瘤:一般症狀為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癲癇、復視、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征改變等。
2、局部症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①大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約60%患者發生癲癇。
②小腦星形細胞瘤: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腦星形細胞瘤: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蹈樣運動,亦可表現為精神障礙,內分泌障礙,健側同向偏盲,上視障礙及聽力障礙等。
④視神經星形細胞瘤: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和眼球位置異常。
⑤第三腦室星形細胞瘤:因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的發作性頭痛,並可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⑥腦干星形細胞瘤:中樞腫瘤常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橋腦腫瘤多表現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受累,延髓腫瘤常表現為吞咽障礙及生命體證改變。
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高度惡性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至就診多數在3個月之內,高顱內壓症狀明顯,33%患者有癲癇發作,20%患者表現淡漠、痴呆、智力減退等精神症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和偏盲等。
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癲癇常為首發症狀,精神症狀以情感異常和痴呆為主,侵犯運動、感覺區可產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失語等,高顱壓症狀出現較晚。
髓母細胞瘤:
①腫瘤生長快,高顱壓症狀明顯
②小腦功能損害表現為步態蹣跚,走路不穩等。
③復視、面癱、頭顱增大(兒童)、嗆咳等。
④腫瘤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重要特徵。
室管膜瘤
①顱內壓增高症狀
②腦干受壓症狀(嘔吐、嗆咳、各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小腦症狀(走路不穩 、眼球震顫等)及偏癱、眼球上運動障礙等。
③手術後復發率幾乎為100%易發生椎管內轉移。
脈絡叢乳頭狀瘤:
1、腦積水及腫瘤佔位引起高顱壓症狀,兒童常見頭顱增大;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2、腫瘤位於側腦室者有對側錐體束征;後顱凹者內走路不穩,眼球震顫,共濟運動失調,第三腦室者為雙眼上視困難。
松果體細胞瘤:顱內壓增高;聽力及眼球運動障礙,影響到視力下部表現為尿崩症、嗜睡和肥胖等,內分泌症狀表現為性徵發育停滯或不發育;部分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及意識障礙。
膠質瘤的特點及治療現狀
膠質細胞瘤的生長特點為浸潤性生長,與正常腦組織無明顯界限,多數不限於一個腦葉,向腦組織外呈指狀深入破壞腦組織,偏良性者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平均兩年,惡性者瘤體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到就診時多數在3個月之內,70-80%多在半年之內。
目前國內外對於膠質瘤的治療普遍為手術、放療、化療、X刀、γ刀等。
手術:手術治療基於膠質瘤的生長特點,理論上手術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長在腦乾等重要部位的腫瘤有的則根本不能手術,所以手術的治療目的只能局限於以下5個方面①明確病理診斷,②減少腫瘤體積降低腫瘤細胞數量,③改善症狀緩解高顱壓症狀;④延長生命並為隨後的其他綜合治療創造時機;⑤獲得腫瘤細胞動力學資料,為尋找有效治療提供依據。
放療: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類型對放療均不敏感,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後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於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
X-刀、γ-刀—均屬放射治療范疇,因腫瘤的部位、瘤體大小(一般限於3厘米以下)及瘤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治療范疇局限,目前認為膠質瘤,特別是性質惡性的星形Ⅲ-Ⅳ級或膠質母細胞瘤均不適合採用R-刀治療。
化療: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但化療葯物限於血腦屏障及葯物的毒副作用,療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中醫治療:北京同心醫院01088680578專家組採用抗瘤系列組方與國葯中成葯膠囊配伍應用,以稀有的動物和名貴中草葯精選研製而成,專家組根據腦瘤的生理特徵及發展規律異質性,異變性、轉移性。採用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促使中葯通過血腦屏障歸精入腦,穿破瘤體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的腦細胞有序分列,直接進入瘤體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使血氧代謝增強、病灶軟化、縮小。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療,適用於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後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後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症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葯10至20天即可明顯緩解或消除症狀,用葯3-6個月後病情基本穩定,多數患者瘤體鈣化、縮小或消失,能預防術後復發,臨床應用多年來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