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血的是什麼骨髓
?
2、骨髓是造血的 脾也是造血的請問有什麼區別
病情分析:
造血器官指生成血細胞的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肝臟以脾臟。
人體處於不同的時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
l一2個月的胎兒,其造血細胞來源於卵黃囊,故卵黃囊為其造血器官。
2—5個月的胎兒,肝臟、脾臟、淋巴結開始造血,產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黃囊的造血作用。
胎兒從第5個月開始出現骨髓造血,胎兒後期出現胸腺造血。
嬰兒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製造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
脾臟、淋巴結及淋巴組織也造血,但只產生少量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
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種海綿樣、膠狀的脂肪性組織,封閉在堅硬的骨髓腔內,骨髓造血在開始時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後逐漸局限於顱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漸由黃髓所替代,黃髓不能造血。
指導意見:
你這里想問的是成人體內的造血器官吧,那就是骨髓了,既不是肝臟也不脾臟啊。
3、人體內的造血系統是什麼?
人體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肝臟以及脾臟。
骨髓、胸腺、淋巴結及脾臟又稱淋巴器官。
人體處於不同的時期,其造血器官有所不同。
l一2個月的胎兒,其造血細胞來源於卵黃囊,故卵黃囊為其造血器官。
2—5個月的胎兒,肝臟、脾臟、淋巴結開始造血,產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取代了卵黃囊的造血作用。胎兒從第5個月開始出現骨髓造血,胎兒後期出現胸腺造血。
嬰兒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它能製造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各種血細胞;脾臟、淋巴結及淋巴組織也造血,但只產生少量的單核細胞、淋巴細胞。
成人的造血器官就是骨髓。骨髓是一種海綿樣、膠狀的脂肪性組織,封閉在堅硬的骨髓腔內。骨髓分紅髓(造血細胞)和黃髓(脂肪細胞)兩部分。骨髓造血在開始時分布在全身骨路,以後逐漸局限於顱骨、肋骨、胸骨、脊柱、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一部分,其他部位逐漸由黃髓所替代。黃髓不能造血。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4、骨髓是不是造血器官?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什麼?
正常人體血細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組織內生成。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的中胚層,隨胚胎發育過程,造血中心轉移,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①卵黃囊造血期始於人胚第3周,停止於第9周。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②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至第4-5個月達高峰,以紅、粒細胞造血為主,不生成淋巴細胞。此階段還有脾、腎、胸腺和淋巴結等參與造血。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幹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③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剛出生時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歲以後由四肢遠側呈向心性退縮,正常成人紅骨髓主要見於全身扁平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殘留有紅骨髓組織,其餘為黃骨髓。黃骨髓平時無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時,黃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結可恢復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
5、人體骨髓造血功能是怎樣被發現的?
盡管顯微鏡是研究血液的重要工具,但標志著現代血液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是骨髓造血功能的發現和血細胞染色方法的建立。
幾千年來,無論是詩人、哲學家,還是醫生都將血液與生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推測血液或是由於呼吸了大自然中的靈氣形成,或是由食物中的精華轉變而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弄清楚血液的真正來源。
應當說人類在很久以前就認識到骨髓的重要性。在古代,人們吃動物的骨髓,認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骨髓是由飲食水谷的精液與腎氣和合,滲入骨空後轉化而成,骨髓充足可以上升補益腦髓。在西方,骨髓被認為是產生人體天然熱和能量的源泉。莎士比亞說:「你的骨無髓,所以你的血是冷的。」
人們似乎意識到骨髓與血液之間有某種聯系。在19世紀初,已有醫生要患血液病的病人吃骨髓補血,但收效不大。直到19世紀中葉,骨髓產生血液的奧秘才分別由德國醫學家紐曼和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揭開。
紐曼曾在1868年10月10日出版的《醫學科學通報》上發表題為《關於骨髓在血液形成中的作用》的論文中,報道了骨髓中有大量的有核紅細胞,而有核紅細胞是血液中紅細胞,的前身,因此他推斷骨髓是紅細胞的生產基地。幾乎與此同時,義大利醫學家比佐澤羅也證實了有核紅細胞是無核紅細胞的前身,此外他還指出白細胞也是由骨髓細胞生成的。紐曼和比佐澤羅的發現立即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許多醫學家開始進一步深入研究血液細胞的起源問題,並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論。例如有人認為紅細胞是白細胞核瓦解的產物,也有人提出紅細胞是由原始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後形成的,還有人堅持紅細胞是在肝臟中形成的觀點。盡管這些認識現在看來都是不正確的,但是,在當時正是這些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有力地推動了血液學研究的深入。
既然成熟的無核紅細胞是由幼稚的有核紅細胞轉變而來,那麼這種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也就是說有核紅細胞是怎樣變成無核紅細胞的呢?有人認為,實際上核並沒有消失,只不過變換了形式,而不再可見。而支持核消失的學者又分成兩派:以紐曼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紅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核被細胞自己再吸收;比佐澤羅支持的一派則主張,核是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當時兩派都很難拿出足夠的證據駁倒對方,加之他們各有更重要的工作需要去做,不久這個爭論便不了了之。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顯微照相技術的發展以及後來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人們才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在的研究結果支持比佐澤羅等人核在成熟過程中被逐出細胞的觀點。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骨髓是製造血液細胞的大本營。骨髓每天可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100億個白細胞和4000億個血小板。如同深藏在地下岩層中的石油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本保證一樣,骨髓是人體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動的基本保證。
6、人體中造血的器官是什麼?
正常人體血細胞是在骨髓及淋巴組織內生成。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的中胚層,隨胚胎發育過程,造血中心轉移,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①卵黃囊造血期始於人胚第3周,停止於第9周。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②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至第4-5個月達高峰,以紅、粒細胞造血為主,不生成淋巴細胞。此階段還有脾、腎、胸腺和淋巴結等參與造血。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幹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③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剛出生時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歲以後由四肢遠側呈向心性退縮,正常成人紅骨髓主要見於全身扁平骨,肱骨及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殘留有紅骨髓組織,其餘為黃骨髓。黃骨髓平時無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時,黃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結可恢復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extramellary hemopoiesis)。
7、人體是怎麼造血的?
每一天的每一秒鍾,你的身體會製造出一千萬個新的紅血球。匯入這股紅血球的還有大量的白血球,數以百萬計的血小板和多種多樣的營養素。人體怎樣把這些成分調配成我們稱之為血液的組合得很精細的混合物呢? 你的血液將近一半是由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組成的。所有這些成分都是在骨骼中孕育出來的。這三種維持生命的要素都起源於幹細胞。幹細胞是血液的胚胎,它們在骨髓中處於閑置狀態,直到奉命分別發育成三種不同類型的血細胞。 紅血球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當不斷監測血液的腎臟含氧量下降而以化學方式發出警告時,一種名叫紅血球生成素的激素便命令骨髓製造一批新的紅血球。 白血球能吞噬和清除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微小入侵者,從而保護人體免於患病和受感染。白血球有多種形態,由多種方式生成。例如,抵禦各種疾病的白血球是由一種名叫促粒細胞生成素的激素發信號叫骨髓產生的。而製造專門抗感染的白血球則是由一些名叫抗原的外來物質促成的。為了預防不測,骨髓中還儲存著已經完全成熟的白血球後備軍。這支後備軍保持著高度警惕性,甚至會把日常身體鍛煉也當作人體可能受傷的信號,因而涌進循環系統去照應錯覺中的傷口。 為了應付真正的緊急情況,人體內還存有隨時可以動用的血小板。血小板形似圓盤,其職責是促使血液凝固。每當人體用促血小板生成素這種激素去滋養幹細胞時,幹細胞就成熟為血小板。人體每次只製造少量這種激素,以免血小板毫無節制地生成。當促血小板生成素完全耗盡時,血小板的數量便不再增加。 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在體內是靠血漿輸送的。血漿是一種稀液體,血液的另一半就是由它構成的。血漿的成份雖然復雜,但只含有10%的有機物,其餘部分是水。血液中的水分必須總是保持一定的濃度。倘若血液變得太稠或太稀,腎臟就要保存水分或排除多餘的水分,直到恢復適當的平衡。 單個的血球依靠血漿在體內運行的時間可達120天。最後,它被沖到脾臟。雖然每天有無數血球遭此厄運,但是新的血球很輕易地就完全替代了它們,就象它們被輕易地拋棄掉一樣。事實上,在人活到八十歲的一生中,血液中的細胞要完全破壞和更新300次。不過,雖然歷盡如此滄桑之變,生命之河依然奔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