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中醫上講怎麼排除體內的寒氣,我中午12:00開始
中醫驅寒一般採用辛味、熱性中葯、針灸、艾灸、拔罐等方法,具體要看病症,辨證施治。
寒氣乃七氣之一。見《諸病源候論·七氣候》。指為寒氣所傷而產生的惡心嘔吐。「寒氣」指的是人體受寒時所產生的東西。
著名的中醫典籍《傷寒雜病論》雖然包羅世間疾病,卻以「傷寒雜病」統之、就走這個原因。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持人體健康,就得從排寒扶陽入手,寒氣是萬病的根子。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
寒乃冬季之主氣。若寒冷太過,傷人致病則為寒邪。寒邪常見於冬季,當水冰地坼之時,傷於寒者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為病也可見於其他季節,如氣溫驟降、涉水淋雨、汗出當風、空調過涼,亦常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症,稱為外寒病症。寒客肌表,郁遏衛陽者,稱為「傷寒」;寒邪直中於里,傷及臟腑陽氣者,稱為「中寒」。
致病特徵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為陰氣盛的表現,故稱為陰邪。寒邪侵人後,機體的陽氣奮起抵抗。陽氣本可制陰祛寒,但若寒邪過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祛除寒邪,反為寒邪所侵害。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寒邪傷陽,可致寒遏衛陽的實寒證,或陽氣衰退的虛寒證。如外寒侵襲肌表,衛陽被遏,可見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受損,可見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於少陰,則可見惡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症。
(2)寒性凝滯:凝滯,即凝結阻滯。寒性凝滯,即指寒邪侵人,易使氣血津液凝結、經脈阻滯之意。人身氣血津液之所以暢行不息,全賴一身陽和之氣的溫煦推動。一旦陰寒之邪侵犯,陽氣受損,失其溫煦,易使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甚或凝結阻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臨床表現。因寒而痛,一則有明顯的受寒原因;二是其痛得溫則減,遇寒增劇。由於寒邪侵犯部位不同,因而可出現多種疼痛症狀。如寒客肌表經絡,氣血凝滯不通,則頭身肢體關節疼痛,痹症中若以關節冷痛為主者,稱為「寒痹」或「痛痹」;寒邪直中胃腸,則脘腹劇痛;寒客肝脈,可見少腹或陰部冷痛等。正如《素問·痹論》說:「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因此又有「寒性凝滯而主痛」之說。若寒遏陽氣,溫煦蒸化失司,則津液凝結而為痰飲。
(3)寒性收引:「收引」,有收縮牽引之意。寒性收引,即指寒邪侵入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如寒邪侵及肌表,,毛竅腠理閉塞,衛陽被郁不得宣洩,可見惡寒、發熱、無汗等;寒客血脈,則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可見頭身疼痛,脈緊;寒克經絡關節,則經脈收縮拘急,甚則攣急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如《素問·舉痛論》說:「寒則氣收。」「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縮蜷、絀急,即為寒邪所傷,經絡、血脈收引而致。
(4)寒氣聚於皮膚便形成粉刺,嚴重則郁結成痤瘡。
2、汗蒸,真的能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嗎
汗蒸是可以排毒養顏去濕氣的,它可以從內到外逐漸的排除。循序漸進,花的時間比較長!
3、體內寒濕重怎樣祛除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葯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
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葯物輸液消炎退燒,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
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飢受凍,疾病以寒邪為主,用熱葯就可以直接對治。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濕邪。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主要是以濕邪為主。濕為陰邪,遏傷陽氣,阻礙氣機。換句話說,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里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4、寒氣和濕氣近入骨髓怎麼辦?
可以做做溫針灸治療,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如命門,腰陽關,腎俞,委中等,可以溫補腎陽,驅散寒邪,改善畏寒肢冷症狀,建議可以去中醫院就診
5、中醫中的寒邪入體是什麼
如果真的是寒邪入體久之造成,這說法並不武斷,要開中葯,也不見得就嚴重.
中醫講葯食同源.
不吃中葯也可以的,平時注意保暖,多吃溫熱食物,早睡早起,適當運動,熱天注意不吹冷空調.都會慢慢改善的.
6、寒氣入骨怎麼辦
冬季很多人都會體寒,寒氣重。 寒氣入骨我不是很清楚。
不過呢,可以先試著把身上的寒氣去一去。 一般的浴池都有蒸房,可以一個星期去蒸一下。
經常在穴位和關鍵處 拔拔罐,網上賣的拔罐器也就二三十塊錢 ,放在家裡經常用一下。
居住的房子最好保持乾燥。
7、容易寒氣入體是陰虛還是陽虛
陽虛體質,陽氣虛不能抵制外邪,寒邪入里則寒,可以補陽葯治療。
8、中醫里的寒氣會深入骨髓嗎?能逼出來么??
?
9、骨髓里有寒氣怎麼去除
多喝生薑水吧,我也是寒濕性體制,最近天天在喝生薑蜂蜜水,做法很簡單,就是姜切片加入水中煮沸,待涼至40度左右加入蜂蜜攪拌均與即可,味道還可以哦,還有護膚的功效呢。但是晚上最好不要喝,古語說「早吃薑勝參湯,晚吃薑賽砒霜。姜是溫性的實物,早上吃薑可以溫脾胃,晚上吃薑則會內熱,長時間會引發上火。
還有經常吃些紅豆薏米粥,可以幫你排除體內濕氣,光滑皮膚。
以下引用百科:
生薑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10、寒氣入骨如何驅除
冬季很多copy人都會體寒,寒氣重。 寒氣入骨我不是很清楚。 不過呢,可以先試著把身上的寒氣去一去。 一般的浴池都有蒸房,可以一個星期去蒸一下。 經常在穴位和關鍵處 拔拔罐,網上賣的拔罐器也就二三十塊錢 ,放在家裡經常用一下。 居住的房子最好保持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