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採集體驗

骨髓採集體驗

發布時間:2021-01-28 20:52:47

1、骨髓如何抽取?

朋友,詳細介紹給你了, 1.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人體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抱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制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 2.捐獻骨髓會不會影響捐獻者的身體健康? 捐款骨髓不會影響人的健康。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是需要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造血幹細胞是3公斤,一名捐獻者提拱不到10克的骨髓幹細胞就能救活一名白血患者、因此不會減盡弱其免疫能力和造血能力。骨髓是在生能力很強的組織,對於健康捐獻者,會在10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獻的幹細胞量。 3.健康者在什麼年齡段適合捐獻骨髓? 健康者在18~55歲均可捐獻骨髓。 4.什麼是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把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從一個人體內移植到另一個人體內(一般是通過靜脈輸入)。確切地說,骨髓移植就是造血幹細胞的移植。 5.什麼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人體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的嚴重疾病,如白血病(俗稱血癌)。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重病放射病患者,繼續生存的希望就是骨髓移植。我國每年約400萬名各類疾病的患者等待著骨髓移植。 除了對捐獻者的休重、血壓等身體健康程度和獻血條件一樣外,捐獻骨髓者一般要求在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最好有獻血或捐獻血小板的經歷,一旦抽樣,配對也要求是身體、心理等都較成熟者,以便於救治患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捐髓實際上是捐獻造血幹細胞,一次性捐獻量約20克左右,對身體沒有影響,市民可在義務獻血的同時填寫一張自願捐髓表,這樣醫院將有關資料輸入信息庫後,可隨時約請志願者救死扶傷。 樣捐獻骨髓 1.如何成為志願捐獻者? 如果您年齡在18至55歲之間、身體健康,可撥打中華骨髓庫骨髓捐獻熱線電話:(北京)010-65126600,(上海)021-62478117,或到區縣級以上紅十字會報名,並填寫志願捐獻書及有關表格。 2.捐獻骨髓有哪些步驟? 1)報名後,骨髓庫或紅十字會安排您驗血5毫升,並將化驗的HLA分型結果儲存在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供患者尋找配對。 2)供者與受者初步配型相同,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會向您詳細介紹捐獻過程,同時請您接受全身檢查。 3.如何抽取骨髓? 抽取骨髓造血幹細胞有兩種方法:一是醫生在供者的髂骨部位穿刺採集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術後一兩天內有些疼痛,一周內就可完全恢復。二是用科學的方法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他部位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外周血液中去,從供者的手臂靜脈中採集,並通過機器將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剩餘的血液回輸到供者體內。 4.捐獻骨髓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許多人認為捐獻骨髓是抽取脊髓,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骨髓移植需要的是人體內的紅骨髓——造血幹細胞。一個成年人的骨髓重量為3公斤,一名供髓者提供不足10克的骨髓造血幹細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強的組織,一般健康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在十天左右即可補足所捐的幹細胞量。因此,捐獻骨髓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2、骨髓是怎麼採集的

骨髓造血幹細胞是直接從紅骨髓中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方法。紅骨髓是造血幹細胞存在的主要場所。由於抽取骨髓時骨髓腔內的血液亦會同時被抽取出來,為預防捐贈者損失過多紅細胞造成貧血或血壓過低。在捐獻骨髓前需要捐贈者做自體備血:即在捐獻前幾周逐步採集自身血液共600毫升,存儲在體外在手術時輸入。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需要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行外科手術進行。手術時,在麻醉後穿刺針插入臀部兩側的髂骨內抽取骨髓細胞。隨抽取骨髓細胞需要可能在髂骨的多點穿刺。抽取骨髓的量依患者體重而定,約須抽出500~1000毫升骨髓液。手術同時向體內回輸原自備血,以免貧血發生。骨髓造血幹細胞採集不會切開皮膚,只是在皮膚表面留下數個穿刺針孔。術後,需防止傷口部位出血。傷口部位可能感覺疼痛,可對症處理。大多數捐贈者還會感到腰部有酸痛感。另外,由於麻醉劑的作用,有的捐贈者會有惡心嘔吐感覺。由於體內白細胞計數暫時底下,可能會有輕度發燒的現象。出現這些情況也可由醫生對症進行處理。

雖然是復制的,但......我也用心了。

3、如何採集人的造血幹細胞?

自骨髓或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

全麻下對患者或供者的髂 後上棘反復穿刺抽取骨髓,一般根據受者體重採集2〜4 X108/化個 細胞。除了輕度貧血,採集骨髓對供者外周血細胞計數沒有明顯影 響。通常都能良好耐受。自供者或患者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的過程稱為「白細胞置換 術」。

可事先給予G- CSF、GM- CSF等造血生長因子或化療,動員 原始造血細胞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然後經「白細胞置換」採集和濃縮 造血幹細胞。該方法最先用於自體移植,但是目前對異基因外周血 幹細胞移植的興趣卻越來越大。

為動員幹細胞,可在白細胞置換前 4〜5天給自願供髓者皮下注射造血生長因子,副作用極小,大多數 僅有輕度骨骼不適。影響患者預後的主要是疾病復發和GVHD。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量極少,不能滿足移植的需要。葯物動員之後,加速骨髓造血幹細胞的生成並釋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增加20-30倍,以滿足移植需要。

(3)骨髓採集體驗擴展資料: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將別人或自體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體內,擔負起造血和免疫作用,包括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巨核細胞系統及免疫功能的重建。其適應證包括惡性血液病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非惡性疾病方面如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貧血、先天性代謝病、遺傳病、免疫缺陷病、實體腫瘤和急性放射病等。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外周血里也存在造血幹細胞,通過打動員劑可以促使骨髓中的幹細胞釋放到血液中來,從而從外周血中進行採集即可獲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所以又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4、怎麼樣抽取骨髓?為什麼要抽很多?

誰說多抽的?又不是血,多抽一點沒關系

抽骨髓有兩種

第一種是化驗用,也就是常說的骨髓穿刺,需要局麻,髓針很粗。一般在在髂骨後上棘。也有在髂前上棘,或是腰椎骨。很少在胸骨上刺。骨髓穿刺還是很痛苦的,但是採集很少,一般用量不超過1ml

第二種是骨髓移植。一般是采外周血。術前幾天住入無菌病房,然後注射造血幹細胞促進劑,促使短期內大量生成造血幹細胞,然後用造血幹細胞離心分離機採集幹細胞,多餘的血回輸回體內。一般採集量50ml.痛苦小很多

5、請問骨髓捐獻一共需要幾天,從抽5毫升血初檢開始到採集完造血幹細胞回輸完成一共需要幾天?

1,現在大多做的是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做的較少,但是有的醫院是骨髓移植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同時做(主要是有血緣關系的,非血緣的一般不作)。
2,如果只做骨髓穿刺,不需住院,很快的,十幾分鍾的事,做完直接就能走。
3,骨髓如果配型成功需做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前一般提前一周住院,先做化驗檢查,然後做動員,動員3~4天就採集幹細胞。採集1次或者2次。采完後即可出院,過後按醫囑來復診就行。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

6、骨髓造血幹細胞采樣注意什麼?

如何登記入庫:捐獻登記其實很簡單,到獻血車上面獻血的時候,採集血樣並填寫登記表就可以了,或者是集體采血活動的時候采樣。
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流程

關於捐獻的過程,請看這個帖子:配型成功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費用問題:志願者入庫和最後捐獻整個過程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當然如果願意可以捐出檢測費用等。

捐獻造血幹細胞必須獻血嗎?
我個人理解:為了避免在配型成功以後,志願者出於擔心而選擇拒絕,一般要求在登記入庫前要有無償獻血的經歷,至少在扎針和抽血上面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懼。而且公民是有無償獻血的義務的,獻次血並不為過。

捐獻骨髓需要家屬的簽字嗎?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家屬的阻撓會對捐獻有影響嗎?入庫最好徵求家人的同意,以避免配型成功以後,家人的阻撓,甚至引起家庭矛盾。當然家人的同意不是必須的。如果志願者意志堅決,當然不會影響捐獻,但是會影響自身的家庭關系。所以之前最好是徵求好意見。並做好宣傳。

捐獻骨髓與捐獻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怎麼才能知道是否已經進庫?
近來有不少網友採集了5ml的血樣以後並沒有收到入庫的通知,所以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入庫了。對此問題的答案是這樣的:一般來講,采樣之後沒有通知你說血樣有問題不能入庫,則表示已經入庫。
關於證書,很多分庫已經開始發放,但是並不完善,也不是每個入庫的人都得到了,比如在獻血車上,登記入庫,那是不是需要一個分庫的工作人員在車上發放證書呢,還是由采血的工作人員來發放,這些都沒有解決。所以在獻血車上面登記,很多都沒有,而有些集體採集的時候才集中發放,還有就是採集地點不是分庫所在地,而當地又沒有相應的證書,所以也沒有發放。這些還都有待解決。

無償獻血以後多久可以成分獻血:六個月

動員劑:
在捐獻造血幹細胞之前幾天,會打一種叫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關於幹細胞捐獻者術前應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問題。對可能產生的並發症存在顧慮。解釋見下:
這種葯物的全名叫: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是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它可選擇性的作用於粒系造血祖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並可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目和功能。在每個正常人體內都存在,是調節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細胞因子之一。
該葯物進入臨床應用已十餘年,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健康成人應用該葯24小時後,其在尿中的濃度即已降至檢出界限以下。連續多日用葯,監測其血清葯物濃度,未發現蓄積現象。
在該葯的動物試驗中,給小鼠一次注射相當於臨床劑量近1000倍的葯物,未發現有急性中毒反應。長期大量應用(4~13周)可出現ALP升高,脾重增加。但停葯後即恢復。
其臨床應用中報告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發熱(1.3%);骨痛、腰痛(1.2%);肝功能異常(0.5%);皮疹(0.3%)等等。有極少數可發生過敏反應(發生率<1/4000),經積極抗過敏治療能迅速消失。對於高敏體質者必要時可先做皮試。
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有可能轉化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或急性髓性白血病。對於MDS患者有可能促進幼稚細胞增殖,轉化為髓性白血病。
需要強調的是:1、其副反應總的發生率約4.9%,並不比我們日常應用的其他葯物多或者嚴重。2、其誘導產生白血病細胞的基礎,是患者本身已有血液病。對於我們正常人而言,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與骨髓採集體驗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