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白血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白血病是惡性造血系統腫瘤,致病原因不排除有遺傳的可能、病毒感染、接觸致癌物質等因素。
2、骨髓活檢檢測什麼啊
骨髓檢查可用於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如對白血病的鑒別診斷、各種貧血的鑒別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減少性疾病的診斷; 骨髓檢查還可用於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時的骨髓培養有助於提高該病診斷的陽性率,在瘧原蟲和黑熱病原蟲感染時,通過骨髓檢查有助於發現原蟲並明確診斷; 某些惡性腫瘤時,通過骨髓檢查可以確定是否有骨髓轉移,因為骨髓是許多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部位。在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時易發生骨髓轉移,可在骨髓檢查中發現相應的腫瘤細胞。用於骨髓幹細胞培養、染色體核型檢查、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試驗等。
3、什麼是白血病?是怎麼患上的呢?
白血病 Leukemia
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其特點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白血病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細胞的製造被明顯抑制,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但還有許多因素如放射、化學毒物(苯等)或葯物、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急性白血病
發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細胞,若不治療病人常於半年內死亡。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7型 ,即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病人常突然發生貧血、感染和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胸骨壓痛,血常規和骨髓檢查可確定診斷。近年來療效有較大提高,有些病人已治癒,除輸血和抗感染等對症支持治療外,聯合化療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由於新的有效化療葯物的不斷涌現和聯合用葯方法的改進,完全緩解率已達80%以上;另外分化誘導劑維甲酸等可使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分化誘導成熟,療效顯著,是近年來的重要發現;骨髓移植可獲痊癒,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慢性白血病
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症狀,常在看其他疾病驗血時無意中發現,根據細胞類型又分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兩大類 。CML常有明顯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常高達 100~200×109/升(L),骨髓粒細胞極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細胞為主,90% 以上有特徵性的費城(ph1)染色體。治療可用羥基脲和馬利蘭,近來發現干擾素 α-2b有較好療效,還能消除ph1染色體,骨髓移植可望治癒。CML 晚期可急性變,治療同急性白血病,但預後更差。CLL 常有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多為15~50×109/L,骨髓淋巴細胞極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細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療,而有明顯淋巴結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者可用瘤可寧,也可放療,近年來發現干擾素亦有一定療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終末期的表現,難以治療,但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會延長壽命。
概述
1847年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首次識別了白血病。白血病的病源是由於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的變異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組織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幹細胞(stem cell)每天可以製造成千上萬的紅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過分生產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這使得骨髓生產其它血細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擴散到淋巴結、脾、肝、中樞神經系統和其它器官。
病因
對白血病病因的精確原因還在研究中。一般骨髓幹細胞內的DNA變異導致它們的惡化。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線中、接觸致癌物質和其它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變異。病毒也可能導致白血病。
1990年代初英國和德國有關於在核電廠周圍兒童經常發生白血病的報導。其原因和究竟這些白血病發生與核電廠是否有關至今沒有完全定論。
類型
白血病有多種類型,白血病的類型主要由血液內不正常的血細胞的類型來區分,此外臨床分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
慢性骨髓細胞性白血病(CML)
年輕型骨髓單核細胞性白血病(JML)
成人T細胞淋巴性白血病(ATL)
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是AML和CML,兒童中比較常見的是ALL。
急性白血病的特徵是不成熟白血球劇增,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約佔5%以下。這種不成熟白血球劇增的現象使得骨髓無法製造健康的血細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急性白血病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比較普遍。由於惡性細胞的劇增和擴散急性白血病必須立即治療。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病人在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
慢性白血病的特點是過多地製造成熟的但依然不正常的血細胞,這些細胞(白血球佔多數)因此過多地存在在血液中。慢性白血病一般出現在成年人,少見於兒童。醫生首先確立慢性白血病的診斷與分類,再依照診斷與分類決定治療的方針。
症狀
白血病的症狀,主要跟骨髓內造血功能的破壞有關。由於,白血球有穿滲進入組織的作用,部分症狀也跟此種特性有關。(白血病的症狀繁多,仍有本文未能涵蓋者。由於大部分白血病的症狀,沒有特殊性,擁有這里列舉症狀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白血病。得到白血病的病人,也不一定會擁有這描述的所有症狀)
骨髓造血功能破壞引起的症狀
容易發生青腫,點狀出血:導因於製造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貧血:製造紅血球的母細胞減少,導致紅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動,或運動時發生氣喘和暈眩。
持續發燒,感染經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細胞,無正常功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血癌細胞穿滲組織引起的症狀
淋巴結腫大
骨痛或關節痛:血癌細胞在骨髓內大量增生造成。輕敲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會引起劇烈疼痛。
牙齦腫脹
肝脾腫大
頭痛和嘔吐:血癌細胞穿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表現。
皮膚出現硬塊:因為為看起來呈微綠色,又稱「綠色瘤」
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積水
各類白血病的特殊表現
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彌漫性出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數目上升,脾臟腫大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很少發生在中國人身上,好發的年紀主要是在中年以後,尤其是老年人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是導致胸中膈淋巴腺腫大,往往壓迫氣管,導致「呼吸急促」咳嗽
成人T細胞淋巴性白血病:因為血中鈣離子過高,導致脫水,意識不清,昏迷。
診斷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變,因此需要進行骨髓穿刺檢查以及骨髓切片檢查,才能夠確定診斷。為了進一步確認白血病的種類,還需要額外的特殊檢查,才能精確將白血病予以分類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這些特殊檢查包括:細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細胞儀檢查,染色體檢查
治療
主要治療有下列幾類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部分高危險性病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存活率
在過去30年中,存活率提高了一倍,但其絕對數值依然相當低。1970年的存活率是22%,1990年代的存活率是43%。部分種類的白血病,由於發現創新的治療方式,存活率達高於此。譬如,自1970年代以來,在中國大量使用全反式維甲酸或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重大的成就。此種創新的治療,亦獲得全世界血液科醫師的一致肯定,成為標準的治療方式。不但大幅度提高該型白血病的治癒率,而且大大地減少因為出血引起的並發症,使得可高達80%以上病人獲救。而針對BCR-ABL基因的標靶治療-Imatinib (商品名:Glivec 或 Gleevec),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並且達到完全緩解。
白血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其特徵為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呈惡性、無限制地增生,浸潤全身各組織和臟器,產生不同症狀;周圍血液血細胞有量和質的變化。每天骨髓能產生上百億個新的血細胞,大多數為紅細胞。而患有白血病的人體內產出的白細胞比實際需要的多,且多數的白細胞是不成熟的,為幼稚細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況下長。盡管這種白細胞數量很大,然而卻不能像正常白細胞那樣抗感染。體內這種白細胞的增多,會直接影響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響正常健康血細胞的產量。由於腫瘤細胞惡性增生,抑制紅細胞和血小板止血的產生,甚至沒有足夠的正常白細胞抗感染,很容易受擦傷、出血、感染。
白血病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白血病的癌細胞在其未成熟時就已經開始繁殖了。慢性白血病發展相對緩慢。根據 細胞的類型,白血病還可進行更深層次的劃分。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白細胞:髓系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前者包含細小的顆粒和微粒,而後者則沒有。
從白血病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等。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細胞彌溫地浸潤各種組織臟器,是引起臨床表現的主要病理基礎,骨髓受到侵犯,導致造血生長不良。急性淋巴球或淋巴母細胞白血症(ALL)在嬰幼兒中最為常見,所以有時也叫嬰幼兒白血病;成人中最為常見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LL)。急性白血病若不加以治療,幾個月內就有致命的危險。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並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
療效根據類型和發現的時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輕緩愈率也就越高。這里的緩愈指的是患者體內不再有癌細胞,骨髓表現正常。 自50年代起,由於化學療法取得了重大進展,更多的人存活時間更長了。對於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緩愈率在80%-90%之間,若完全治癒的話,有40%的患者還可再多存活5年;對於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緩愈率在60%-70%之間,若完全治癒,有20%的患者至少還可存活3年。
對於該病患者,最緊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須住院進行化學治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口腔衛生,加強護理,進行無菌隔離,定期處理以防感染。因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細胞數量很少,通常要進行血液和血小板輸送,以增強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還要接受輸一些其他葯品以防化學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等。 ALL型患者在醫院進行幾個星期的治療便可等到滿意的緩愈。要控制病情,患者還要繼續接受1個月或更多時間的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和輻射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好的辦法是延長其緩愈朗,能否痊癒取決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骨髓移植必須組織類型相容,遺傳特點近似,通常選其家庭成員作為骨髓捐獻者。
骨髓移植分三個時期:准備期、手術期、恢復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變白細胞,通常採取化學療法,有可能的話用機械方式把癌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手術期內,通過化學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凈,以避免與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後接受捐獻者大約一湯匙的骨髓。恢復期是最為危險的時期,新植入的骨髓還沒有開始生產白細胞,病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個星期之後,新骨髓才開始有效地生產血細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貴並且危險性極大,但它給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復發患者一個很好的生存機遇。
(二)慢性白血病 成年人較多患有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是最為良性,屬緩慢發展型,通過用葯可有效得到控制,如果早期發現甚至無需用葯治療。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較為棘手的一種,因為此病一旦發展無法控制,一般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進程緩慢且通常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療趨向於保守治療。隨著症狀消失,該種病也就無需治療了。如果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出現腫脹,可通過一些口服化學性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在沒有發展為急性血癌之前,口服葯可有效地控制。
CML型患者的症狀達好幾年,CML型患者若攝取干擾素,還可把生命延長的更長。但不管如何治療,所有的CML型白血病最終都要發展為急性白血病,所以大夫一般建議患者進行骨髓移植。化療對於白血病患者是基本的治療,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都經歷了副作用的不適。許多放鬆療法--包括針灸、按摩、瑜珈、氣功、葯物或程序肌肉鬆弛都可幫助減輕化療引起的疼痛及惡心。同時注意攝取一些能增強免疫能力的維生素、營養物質和其他中葯。
以上4種還可繼續細分,其他一些很少見的包括:多毛細胞、巨核細胞白血病、嗜鹼性細胞白血病以及嗜曙紅細胞白血病等。 染色體變異與白血病有著直接的關系。環境因素對白血病的發展亦有影響。
調查表明,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更容易患有某種白血病。研究表明,長時間置身於輻射、多種化學氣味以及低頻電磁場中都可能導致白血病。 由於多種白血病在早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大多在進行內科檢查或例行的血液檢查中無意發現的。如果患者淋巴結增大,消瘦,低熱,出血傾向,乏力,虛弱,牙床腫大,胸骨壓痛,肝臟和脾臟增大,易擦傷或出現皮疹就應懷疑是否患有白血病。血液檢查中發現不正常的白細胞就應進行進一步診斷。為確診,還需用從骨盆處取樣對骨髓進行活檢,以確定癌細胞類型。
白血病患者如何選擇化療、移植、靶向治療
白血病是一類常見的造血系統惡性疾病。特點為白細胞及其前身幼稚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彌漫性地異常增生,進而浸潤人體組織器官,產生各種症狀。
白血病分兩大類,一類是急性的,一類是慢性,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發作,起病的時候有很多症狀、體征。比如出血包括黏膜的出血、皮膚的出血。這些症狀有了以後,很少有人不去看病,因為這些症狀很重,很難說有潛伏期。
慢性白血病起病很隱密,很多人是到了有嚴重的症狀才去看病。前段時間不是潛伏期,而是症狀不明顯,讓你沒有覺察到。如果每年有體檢的機會,可能比較早期就能發現。在白血病方面沒有潛伏期的概念,只是說症狀是不是明顯,是否能夠早期發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病程的早期無自覺症狀,僅有淋巴結腫大。可有疲倦、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活動後氣急及因脾大所致的腹脹感。病情進展時,病人可出現面色蒼白和牙齦出血。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早期可有疲乏、無力、納差、體重下降、發熱或盜汗。病情加重時,出現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病人產生面色蒼白、牙齦腫脹及出血。
往往有了明顯症狀體征以後病人去看病,作為血液科醫生會做檢查,最常做的是血象判斷。對於慢性髓細胞白血病,血象可顯示白細胞異常增高,達5萬~100萬個/ul(正常人低於11000個)。再通過顯微鏡觀察,做一個分類,看看分類里在外圍血里存在的血細胞比例上有什麼變化,細胞形態有沒有變化,是否有未成熟的白細胞(一般這種未成熟的細胞只在骨髓中能見到)。如果醫生覺得有必要的話,可以做骨穿,看看骨髓里的細胞,從數量上,從比例上,從細胞形態上,有什麼變化。至於剛才那位網友問的問題,經常出鼻血,而且很容易感冒,他可以查查血象,看看血小板是不是比較少,如果血象很正常,血小板也沒有減少,看看其他因子減少,當然也可以看其他的問題。如果經常容易感冒的話,看看自己是不是免疫力低下。總之,通過血象的檢查,還是比較容易確診的。
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的,急性的和慢性細胞生物學行為上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說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幹細胞惡變了,惡變了以後,這些細胞有兩個特徵,一個特徵是不斷地增殖,使這些細胞從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就是倍增。壞的腫瘤細胞佔到主導地位。還有一個特點是分化,正常人可以從早期的,越來越成熟,從早期細胞到了中間階段再到成熟階段,是一個發育的過程,而白血病的細胞都在早期階段,不往下發育,不往下分化,所以它的特點第一個是增殖,還有粒細胞的過度增殖,第二不往下分化,不能變成成熟細胞,這是急性的特點。
慢性白血病增殖仍然是過度的,但是可以往下分化,就是可以從早期的細胞分化成一個中末期細胞是一個成熟的細胞,從這個生物學行為上,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是不一樣的。
表現在臨床上病程上不一樣,比如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疾病,慢性白血病發病往往比較緩慢,整個病程比較長。病程從臨床上來看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除了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以外,還可以分成髓性的和淋巴性的,這是細胞的來源不同。一部分細胞是髓性的細胞,還有非髓性的細胞就是淋巴細胞,又分成兩大類,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急性和慢性治療上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首先都要選擇化療,不管你是哪一型的,髓性還是非髓性,是急性也好,慢性也好,首選都是化療。只是化療的葯物種類不同,急性白血病用的化療都是靜脈的化療,葯物用軟化劑等等一系列。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療在病程的慢性期、加速期、急變期三個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除了化療、移植、靶向治療,是否還有一種免疫治療。干擾素是免疫治療的一部分。免疫治療一個是免疫細胞的治療,還有一個是葯物的治療,免疫細胞的治療是指把病人的細胞從血裡面分離出來,在體外用一些細胞因子,使它變成一種殺傷細胞,再回輸到血液中去,這種殺傷細胞可以識別腫瘤細胞進行殺傷。
還有一種給病人直接用一些免疫制劑,像干擾素還有白介素Ⅱ等等,都叫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適合於哪種白血病的治療。
關於免疫治療,我們用它治療去殺傷殘留的白血病細胞。化療是大部隊作戰,去殺傷大量的白血病細胞,免疫治療有點像游擊隊似的,去抓殘留的細胞。靶向治療是專門針對你的靶點,對正常細胞的損傷理論上很小。
目前國際通用的原則是,一個病人如果不完全具備很好的移植條件,首選治療應該是靶向治療,目前應用的靶向治療葯物是格列衛。治療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來看他的治療效果看他好不好,如果好,繼續用葯,如果不好就考慮他去做移植或者做其他的治療。如果對格列衛耐葯,就可以用下一代產品比如達沙替尼或者其他的新的產品。
兒童白血病誘因
解密:
一直被網友關心的白血病孩兒江錦輝的主治醫生,北京道培醫院的王靜波博士將做客直播室,除了介紹錦輝現在的情況之外,還將解答關於白血病的其他問題:白血病在什麼人身上容易發生?家庭裝修是白血病的確切誘因么?捐獻骨髓對捐獻者的身體一點影響都沒有么?
4、骨髓細胞檢查與流式細胞分析有什麼區別
骨髓細胞檢查與流式細胞分析的區別
骨髓細胞檢查是指骨髓的細胞學檢查,方法包括塗片細胞形態學檢查,流式細胞儀檢查,免疫組化等等,指的是一組診斷方法。
流式細胞分析指的是用流式細胞儀來分析細胞,可以使骨髓細胞,也可以是血細胞或者其他細胞,指的是一種技術。
骨髓細胞檢查:骨髓檢查可用於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如對白血病的鑒別診斷、各種貧血的鑒別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減少性疾病的診斷; 骨髓檢查還可用於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時的骨髓培養有助於提高該病診斷的陽性率,在瘧原蟲和黑熱病原蟲感染時,通過骨髓檢查有助於發現原蟲並明確診斷; 某些惡性腫瘤時,通過骨髓檢查可以確定是否有骨髓轉移,因為骨髓是許多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部位。在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時易發生骨髓轉移,可在骨髓檢查中發現相應的腫瘤細胞。用於骨髓幹細胞培養、染色體核型檢查、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試驗等。
流式細胞分析:流式細胞技術(Flow w Cytometry, FCM)是一種可以快速、准確、客觀地同時檢測單個微粒(通常是細胞)的多項特性,並加以定量的技術,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確性好等優點。它可以快速定量細胞內DNA,用於測定腫瘤細胞的DNA倍體類型和腫瘤組織中S+G2/M期的細胞占所有細胞的比例(生長分數)。測定腫瘤細胞的DNA倍體和生長分數不僅可以作為診斷惡性腫瘤的參考標志之一,而且可反應腫瘤的惡性程度和生物學行為。FCM還可應用於細胞的免疫分型,對臨床免疫學檢測起到重要作用。
5、白細胞87萬一定是白血病嗎 ???
白細胞高不一定就是白血病,但是白血病有很多都是伴隨著白細胞高,我得病的時候白細胞高到100多萬了
你目前沒有任何白血病的症狀,但是也不能肯定就不是白血病,最好的檢查方法就是到血液病醫院查一個骨髓穿刺術,一查就知道是不是白血病了
白血病現在已經有了治療的辦法了,我以前就是白血病患者,現在治療好了,是做的骨髓移植,慢性的不用化療就可以移植,急性的先化療,然後移植,急性的M3這個型號只化療就可以治療好
你說的醫後要是只治療好後,沒有復發,那就和健康人一樣了,這個病是可以完全治療好的
6、關於血癌
白血病 Leukemia
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其特點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白血病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細胞的製造被明顯抑制,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病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但還有許多因素如放射、化學毒物(苯等)或葯物、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根據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急性白血病
發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細胞,若不治療病人常於半年內死亡。根據白血病細胞的類型,臨床上又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NLL)兩大類,每類又有幾型。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①ANLL分為7型 ,即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 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 早幼粒細胞型(M3)、粒-單核細胞型(M4)、單核細胞型(M5)、紅白血病(M6)、巨核細胞型(M7);
②ALL分為L1 、L2和L3型,近年來又根據細胞的免疫學特點分為T、 B、前B、普通型和未分化型。病人常突然發生貧血、感染和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胸骨壓痛,血常規和骨髓檢查可確定診斷。近年來療效有較大提高,有些病人已治癒,除輸血和抗感染等對症支持治療外,聯合化療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由於新的有效化療葯物的不斷涌現和聯合用葯方法的改進,完全緩解率已達80%以上;另外分化誘導劑維甲酸等可使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分化誘導成熟,療效顯著,是近年來的重要發現;骨髓移植可獲痊癒,但仍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慢性白血病
起病緩慢,早期多無症狀,常在看其他疾病驗血時無意中發現,根據細胞類型又分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兩大類 。CML常有明顯脾腫大,白細胞計數常高達 100~200×109/升(L),骨髓粒細胞極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細胞為主,90% 以上有特徵性的費城(ph1)染色體。治療可用羥基脲和馬利蘭,近來發現干擾素 α-2b有較好療效,還能消除ph1染色體,骨髓移植可望治癒。CML 晚期可急性變,治療同急性白血病,但預後更差。CLL 常有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多為15~50×109/L,骨髓淋巴細胞極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細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療,而有明顯淋巴結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者可用瘤可寧,也可放療,近年來發現干擾素亦有一定療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終末期的表現,難以治療,但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會延長壽命。
概述
1847年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首次識別了白血病。白血病的病源是由於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的變異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組織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幹細胞(stem cell)每天可以製造成千上萬的紅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過分生產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這使得骨髓生產其它血細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擴散到淋巴結、脾、肝、中樞神經系統和其它器官。
病因
對白血病病因的精確原因還在研究中。一般骨髓幹細胞內的DNA變異導致它們的惡化。其原因可以是暴露在放射線中、接觸致癌物質和其它細胞內遺傳物質的變異。病毒也可能導致白血病。
1990年代初英國和德國有關於在核電廠周圍兒童經常發生白血病的報導。其原因和究竟這些白血病發生與核電廠是否有關至今沒有完全定論。
類型
白血病有多種類型,白血病的類型主要由血液內不正常的血細胞的類型來區分,此外臨床分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
慢性骨髓細胞性白血病(CML)
年輕型骨髓單核細胞性白血病(JML)
成人T細胞淋巴性白血病(ATL)
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是AML和CML,兒童中比較常見的是ALL。
急性白血病的特徵是不成熟白血球劇增,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約佔5%以下。這種不成熟白血球劇增的現象使得骨髓無法製造健康的血細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急性白血病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比較普遍。由於惡性細胞的劇增和擴散急性白血病必須立即治療。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病人在數月甚至數周內死亡。
慢性白血病的特點是過多地製造成熟的但依然不正常的血細胞,這些細胞(白血球佔多數)因此過多地存在在血液中。慢性白血病一般出現在成年人,少見於兒童。醫生首先確立慢性白血病的診斷與分類,再依照診斷與分類決定治療的方針。
症狀
白血病的症狀,主要跟骨髓內造血功能的破壞有關。由於,白血球有穿滲進入組織的作用,部分症狀也跟此種特性有關。(白血病的症狀繁多,仍有本文未能涵蓋者。由於大部分白血病的症狀,沒有特殊性,擁有這里列舉症狀的人,不一定是得到白血病。得到白血病的病人,也不一定會擁有這描述的所有症狀)
骨髓造血功能破壞引起的症狀
容易發生青腫,點狀出血:導因於製造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貧血:製造紅血球的母細胞減少,導致紅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動,或運動時發生氣喘和暈眩。
持續發燒,感染經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細胞,無正常功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血癌細胞穿滲組織引起的症狀
淋巴結腫大
骨痛或關節痛:血癌細胞在骨髓內大量增生造成。輕敲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病人的胸骨,常會引起劇烈疼痛。
牙齦腫脹
肝脾腫大
頭痛和嘔吐:血癌細胞穿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表現。
皮膚出現硬塊:因為為看起來呈微綠色,又稱「綠色瘤」
心包膜或是肋膜腔積水
各類白血病的特殊表現
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彌漫性出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數目上升,脾臟腫大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很少發生在中國人身上,好發的年紀主要是在中年以後,尤其是老年人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是導致胸中膈淋巴腺腫大,往往壓迫氣管,導致「呼吸急促」咳嗽
成人T細胞淋巴性白血病:因為血中鈣離子過高,導致脫水,意識不清,昏迷。
診斷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變,因此需要進行骨髓穿刺檢查以及骨髓切片檢查,才能夠確定診斷。為了進一步確認白血病的種類,還需要額外的特殊檢查,才能精確將白血病予以分類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這些特殊檢查包括:細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細胞儀檢查,染色體檢查
治療
主要治療有下列幾類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部分高危險性病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近10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遺傳學的進展,對白血病的病因病理認識更加深入,同時新療法、新葯物的發現以及中葯的使用,使白血病預後得到極大的改觀。\"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已成了過去。正規、系統地治療可以使大多數白血病患者長期無病生存,甚至痊癒。以我科近年來收治的白血病為例,只要能堅持正規系統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緩解率在90%以上,3年以上生存率在80%以上;粒細胞白血病M3的3年無病生存幾乎100%,其他類型白血病的生存率也大大提高,我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無病生存最長已近10年,在臨床上可以視為治癒。因此,我們講\"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已成了過去,白血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存活率
在過去30年中,存活率提高了一倍,但其絕對數值依然相當低。1970年的存活率是22%,1990年代的存活率是43%。部分種類的白血病,由於發現創新的治療方式,存活率達高於此。譬如,自1970年代以來,在中國大量使用全反式維甲酸或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重大的成就。此種創新的治療,亦獲得全世界血液科醫師的一致肯定,成為標準的治療方式。不但大幅度提高該型白血病的治癒率,而且大大地減少因為出血引起的並發症,使得可高達80%以上病人獲救。而針對BCR-ABL基因的標靶治療-Imatinib (商品名:Glivec 或 Gleevec),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並且達到完全緩解。
白血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其特徵為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呈惡性、無限制地增生,浸潤全身各組織和臟器,產生不同症狀;周圍血液血細胞有量和質的變化。每天骨髓能產生上百億個新的血細胞,大多數為紅細胞。而患有白血病的人體內產出的白細胞比實際需要的多,且多數的白細胞是不成熟的,為幼稚細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況下長。盡管這種白細胞數量很大,然而卻不能像正常白細胞那樣抗感染。體內這種白細胞的增多,會直接影響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響正常健康血細胞的產量。由於腫瘤細胞惡性增生,抑制紅細胞和血小板止血的產生,甚至沒有足夠的正常白細胞抗感染,很容易受擦傷、出血、感染。
白血病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白血病的癌細胞在其未成熟時就已經開始繁殖了。慢性白血病發展相對緩慢。根據 細胞的類型,白血病還可進行更深層次的劃分。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白細胞:髓系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前者包含細小的顆粒和微粒,而後者則沒有。
從白血病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等。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細胞彌溫地浸潤各種組織臟器,是引起臨床表現的主要病理基礎,骨髓受到侵犯,導致造血生長不良。急性淋巴球或淋巴母細胞白血症(ALL)在嬰幼兒中最為常見,所以有時也叫嬰幼兒白血病;成人中最為常見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LL)。急性白血病若不加以治療,幾個月內就有致命的危險。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並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
療效根據類型和發現的時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輕緩愈率也就越高。這里的緩愈指的是患者體內不再有癌細胞,骨髓表現正常。 自50年代起,由於化學療法取得了重大進展,更多的人存活時間更長了。對於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緩愈率在80%-90%之間,若完全治癒的話,有40%的患者還可再多存活5年;對於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緩愈率在60%-70%之間,若完全治癒,有20%的患者至少還可存活3年。
對於該病患者,最緊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須住院進行化學治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口腔衛生,加強護理,進行無菌隔離,定期處理以防感染。因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細胞數量很少,通常要進行血液和血小板輸送,以增強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還要接受輸一些其他葯品以防化學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等。 ALL型患者在醫院進行幾個星期的治療便可等到滿意的緩愈。要控制病情,患者還要繼續接受1個月或更多時間的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和輻射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好的辦法是延長其緩愈朗,能否痊癒取決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骨髓移植必須組織類型相容,遺傳特點近似,通常選其家庭成員作為骨髓捐獻者。
骨髓移植分三個時期:准備期、手術期、恢復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變白細胞,通常採取化學療法,有可能的話用機械方式把癌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手術期內,通過化學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凈,以避免與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後接受捐獻者大約一湯匙的骨髓。恢復期是最為危險的時期,新植入的骨髓還沒有開始生產白細胞,病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個星期之後,新骨髓才開始有效地生產血細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貴並且危險性極大,但它給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復發患者一個很好的生存機遇。
(二)慢性白血病 成年人較多患有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是最為良性,屬緩慢發展型,通過用葯可有效得到控制,如果早期發現甚至無需用葯治療。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較為棘手的一種,因為此病一旦發展無法控制,一般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進程緩慢且通常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療趨向於保守治療。隨著症狀消失,該種病也就無需治療了。如果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出現腫脹,可通過一些口服化學性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在沒有發展為急性血癌之前,口服葯可有效地控制。
CML型患者的症狀達好幾年,CML型患者若攝取干擾素,還可把生命延長的更長。但不管如何治療,所有的CML型白血病最終都要發展為急性白血病,所以大夫一般建議患者進行骨髓移植。化療對於白血病患者是基本的治療,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都經歷了副作用的不適。許多放鬆療法--包括針灸、按摩、瑜珈、氣功、葯物或程序肌肉鬆弛都可幫助減輕化療引起的疼痛及惡心。同時注意攝取一些能增強免疫能力的維生素、營養物質和其他中葯。
以上4種還可繼續細分,其他一些很少見的包括:多毛細胞、巨核細胞白血病、嗜鹼性細胞白血病以及嗜曙紅細胞白血病等。 染色體變異與白血病有著直接的關系。環境因素對白血病的發展亦有影響。
調查表明,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更容易患有某種白血病。研究表明,長時間置身於輻射、多種化學氣味以及低頻電磁場中都可能導致白血病。 由於多種白血病在早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大多在進行內科檢查或例行的血液檢查中無意發現的。如果患者淋巴結增大,消瘦,低熱,出血傾向,乏力,虛弱,牙床腫大,胸骨壓痛,肝臟和脾臟增大,易擦傷或出現皮疹就應懷疑是否患有白血病。血液檢查中發現不正常的白細胞就應進行進一步診斷。為確診,還需用從骨盆處取樣對骨髓進行活檢,以確定癌細胞類型。
白血病患者如何選擇化療、移植、靶向治療
白血病是一類常見的造血系統惡性疾病。特點為白細胞及其前身幼稚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彌漫性地異常增生,進而浸潤人體組織器官,產生各種症狀。
白血病分兩大類,一類是急性的,一類是慢性,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發作,起病的時候有很多症狀、體征。比如出血包括黏膜的出血、皮膚的出血。這些症狀有了以後,很少有人不去看病,因為這些症狀很重,很難說有潛伏期。
慢性白血病起病很隱密,很多人是到了有嚴重的症狀才去看病。前段時間不是潛伏期,而是症狀不明顯,讓你沒有覺察到。如果每年有體檢的機會,可能比較早期就能發現。在白血病方面沒有潛伏期的概念,只是說症狀是不是明顯,是否能夠早期發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病程的早期無自覺症狀,僅有淋巴結腫大。可有疲倦、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活動後氣急及因脾大所致的腹脹感。病情進展時,病人可出現面色蒼白和牙齦出血。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早期可有疲乏、無力、納差、體重下降、發熱或盜汗。病情加重時,出現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病人產生面色蒼白、牙齦腫脹及出血。
往往有了明顯症狀體征以後病人去看病,作為血液科醫生會做檢查,最常做的是血象判斷。對於慢性髓細胞白血病,血象可顯示白細胞異常增高,達5萬~100萬個/ul(正常人低於11000個)。再通過顯微鏡觀察,做一個分類,看看分類里在外圍血里存在的血細胞比例上有什麼變化,細胞形態有沒有變化,是否有未成熟的白細胞(一般這種未成熟的細胞只在骨髓中能見到)。如果醫生覺得有必要的話,可以做骨穿,看看骨髓里的細胞,從數量上,從比例上,從細胞形態上,有什麼變化。至於剛才那位網友問的問題,經常出鼻血,而且很容易感冒,他可以查查血象,看看血小板是不是比較少,如果血象很正常,血小板也沒有減少,看看其他因子減少,當然也可以看其他的問題。如果經常容易感冒的話,看看自己是不是免疫力低下。總之,通過血象的檢查,還是比較容易確診的。
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的,急性的和慢性細胞生物學行為上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說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幹細胞惡變了,惡變了以後,這些細胞有兩個特徵,一個特徵是不斷地增殖,使這些細胞從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就是倍增。壞的腫瘤細胞佔到主導地位。還有一個特點是分化,正常人可以從早期的,越來越成熟,從早期細胞到了中間階段再到成熟階段,是一個發育的過程,而白血病的細胞都在早期階段,不往下發育,不往下分化,所以它的特點第一個是增殖,還有粒細胞的過度增殖,第二不往下分化,不能變成成熟細胞,這是急性的特點。
慢性白血病增殖仍然是過度的,但是可以往下分化,就是可以從早期的細胞分化成一個中末期細胞是一個成熟的細胞,從這個生物學行為上,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是不一樣的。
表現在臨床上病程上不一樣,比如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疾病,慢性白血病發病往往比較緩慢,整個病程比較長。病程從臨床上來看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除了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以外,還可以分成髓性的和淋巴性的,這是細胞的來源不同。一部分細胞是髓性的細胞,還有非髓性的細胞就是淋巴細胞,又分成兩大類,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急性和慢性治療上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首先都要選擇化療,不管你是哪一型的,髓性還是非髓性,是急性也好,慢性也好,首選都是化療。只是化療的葯物種類不同,急性白血病用的化療都是靜脈的化療,葯物用軟化劑等等一系列。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療在病程的慢性期、加速期、急變期三個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除了化療、移植、靶向治療,是否還有一種免疫治療。干擾素是免疫治療的一部分。免疫治療一個是免疫細胞的治療,還有一個是葯物的治療,免疫細胞的治療是指把病人的細胞從血裡面分離出來,在體外用一些細胞因子,使它變成一種殺傷細胞,再回輸到血液中去,這種殺傷細胞可以識別腫瘤細胞進行殺傷。
還有一種給病人直接用一些免疫制劑,像干擾素還有白介素Ⅱ等等,都叫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適合於哪種白血病的治療。
關於免疫治療,我們用它治療去殺傷殘留的白血病細胞。化療是大部隊作戰,去殺傷大量的白血病細胞,免疫治療有點像游擊隊似的,去抓殘留的細胞。靶向治療是專門針對你的靶點,對正常細胞的損傷理論上很小。
目前國際通用的原則是,一個病人如果不完全具備很好的移植條件,首選治療應該是靶向治療,目前應用的靶向治療葯物是格列衛。治療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來看他的治療效果看他好不好,如果好,繼續用葯,如果不好就考慮他去做移植或者做其他的治療。如果對格列衛耐葯,就可以用下一代產品比如達沙替尼或者其他的新的產品。
7、白細胞為2600,是不是很危險,其餘檢查
白細胞總數高於10.0×10^9/L通常被認為是異常,是被非常關注的問題,這種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們可以不必擔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暫時性升高,但是絕對不能忽視病理性增高。白細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況,如劇烈運動、體力勞動、冷熱水浴後、酷熱和嚴寒、紫外線照射、婦女月經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別是妊娠20周後)、產後、吸煙者、情緒激動、刺激、兒童劇烈哭鬧等因素都可導致白細胞數量增高。此外在安靜和放鬆狀態下較低、活動和餐後適當增高、下午較上午偏高,一天之內的變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到醫院做血常規化驗應盡量保持在平靜狀態下,在相同的時間段內檢查,其結果才更具參考價值和可比性。
白細胞病理性增高非常重要,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分析判斷。急性細菌性感染白細胞會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例如患者常因感冒、發熱、咳嗽、疼痛等症狀到醫院看病,醫生多通過白細胞數量的變化初步判斷是否因細菌性感染而造成以上的臨床症狀。白細胞升高往往意味著患者症狀因細菌性感染而導致各身體器官和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組織損傷等情況,因為白細胞是一類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可以看作是人體防禦系統的重要防線,當發生感染時,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會迅速出現(表現為白細胞數量的增多),吞噬入侵人體的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而且這種細菌性感染程度往往與白細胞數量升高成正比。而白細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導致的感染,白細胞升高呈幅度較小、緩慢的狀態。此外各種組織損傷、外傷、手術後、急性失血、中毒、惡性腫瘤、急性中毒等白細胞也會有明顯升高,但這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和其他檢查手段進行判斷和分析。
白細胞升高最嚴重的問題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白血病,其白細胞常會明顯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數倍或數十倍以上。此類患者不僅白細胞數量出現明顯改變,更重要的是其質量發生重要變化,大量幼稚細胞出現在外周血液中。白血病有許多類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此時不僅僅要看白細胞數量,還需要做血塗片甚至骨髓穿刺檢查、流式細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學檢查才能確認。
8、體檢報告白細胞計數為10.4,我看報告說正常范圍是4-10,其他血常規所有項目都在正常范圍。請問有問題嗎?
如果身體稍微有點炎症 如:口腔潰瘍 上火引起一些問題 小傷口感染 都有可能白細胞會有偏高 不是什麼大問題 也不要過分依賴數值來嚇自己
其他血常規都很正常 你擔心什麼呢?
~
9、關於白血病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葯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 109/L,小於5歲低於5.5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參考資料:今晚報 中國孕育網
10、白細胞提升到18.78有沒有危險
正常的是:4.0-10.0
別的數值也異常的話,需要做骨穿檢查的,確診病情針對性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