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骨髓是由幾塊骨構成的?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206塊骨頭,構成人體的支架。骨頭的大小、形狀和用途都各有不同。頭骨扁平、堅硬,,用來保護腦袋。臂骨和腿骨又粗又長,適宜拿東西和走路。最小的骨頭是耳朵里的三塊小骨,用來聽聲音。而鼻子里具有彈性的軟骨,把鼻子分隔成兩個鼻孔。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2、骨的基本構造包括?
組織水平
骨組織形式分為兩種:密緻骨(或稱皮質骨)和松質骨(或稱小梁骨)。在成熟骨骼中,密緻骨結構按照哈佛式系統排列,形成外層(皮質),包繞著內層含有骨髓的疏鬆小梁狀松質骨。密緻骨構成骨質的80%,包含99%的人體總鈣和90%的磷酸鹽;松質骨內含有產生血細胞的造血細胞、脂肪和血管。小梁骨儲存造血細胞和許多血細胞,其轉換速率約為皮質骨的8倍。
附肢骨主要由皮質骨構成。皮質骨在長骨的骨幹比干骺端和骨骺處增厚。干骺端的血液供應豐富,含有血流緩慢的大血竇。另一方面,脊柱的椎體主要由松質骨構成,終板與後突主要由密緻骨構成。
細胞水平:
骨骼中有三種類型的細胞:(1)產生有機成分的成骨細胞(2)產生無機成分的骨細胞(3)作用於骨吸收的破骨細胞。破骨細胞來源於造血系統,成骨細胞來源於間葉組織,骨細胞由成骨細胞礦化而來。
分子水平:
在分子水平,骨基質主要包括有機成分(約佔35%)和無機成分(約佔65%)。有機基質由膠原蛋白和糖蛋白構成;無機成分主要有羥基磷灰石、陽離子(鈣、鎂、鈉、鉀和鍶)和陰離子( 化物、磷和氯化物)。無機基質中鈣提供骨骼硬度和壓力,有機基質中的膠原纖維提供支撐和張力。
主要結構、功能
骨細胞成骨細胞 產生骨骼的膠原蛋白和多糖
骨細胞 產生骨基質
破骨細胞 重吸收骨,輔助維持礦物質的動態平衡
骨基質有機基質
膠原纖維提供支撐和張力
蛋白多糖控制離子通過基質轉運
涎蛋白促進鈣化過程
游離鈣抑制鈣 /磷沉積,促進骨骼重吸收
層粘連蛋白穩定骨骼基底膜
鈣調蛋白將鈣結合到骨骼
白蛋白向基質轉運必需的物質
無機基質
鈣提供硬度和壓力
磷酸鹽調節維生素 D,促進礦化過程
骨骼的成分由30%的有機質和70%無機質所組成,而70%的無機質當中磷酸鈣佔了95%。簡單說,鈣質約占骨骼的65%-70%,是骨的主要成分。
人體的鈣約占人體體重的1.5%-2%,99%儲存在骨與牙中,剩餘的1%則在血液中,稱之為血鈣。人體許多重要生理功能都與鈣的代謝有關,例如,腸胃蠕動、心臟跳動、各種內臟管道的活動、神經沖動的傳導。各種荷爾蒙的作用,血液凝固等,所以人體對鈣的敏感性很高。這些人體的生理機制都是透過血鈣來完成的,而血液中鈣含量的正常范圍很小,也就是在很小的范圍內才可維持正常的生理作用,多一點點就會太多,少一點點就會太少。因此,人體內有一套自動調節血鈣濃度的機制。
當血鈣濃度下降到不足以應付正常生理功能時,這時就會引起體內動員許多相對應的措施。骨骼是鈣質的儲存庫,血液中鈣質濃度高時,鈣就會送進骨內儲存起來,叫做造骨作用;當血鈣濃度降低時,就會從骨中溶解鈣以補充血鈣不足,叫溶骨作用。這兩種作用透過激素來加以調節。所以血液鈣過低時,機體自動分泌副甲狀腺素,副甲狀腺素可刺激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是溶骨作用的促進劑,可將骨骼中的鈣溶入血液中,維生素D同時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和尿中鈣質重吸收,這些作用都在於使血鈣濃度增加。當血鈣濃度過高時,一方面通過腎臟由尿液中排出的鈣就增加,另一方面,經由抑鈣激素將鈣導引到骨中沉積,便是前述的造骨作用。
3、骨的構造和形態分布
(一)骨的形態
骨有不同的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四類。
1.長骨longbone呈管狀,分布於四肢。長骨有一體和兩端。體又名骨幹,骨質緻密,內有骨髓腔,容納骨髓。端又名骺,較膨大,並有光滑的關節面,由關節軟骨覆蓋。
2.短骨shortbone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地連結一起,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flatbone呈板狀。主要構成顱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對腔內器官有保護作用,如顱蓋骨、胸骨、肋骨等。
4.不規則骨irregularbone形態不規則,如椎骨。有些不規則骨,內有含氣的空腔稱為含氣骨,如上頜骨、額骨等。
(二)骨的構造
每塊骨都由骨質、骨髓和骨膜等構成,並有神經和血管分布。
1.骨質bonesubstance是骨的主要成分,分為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緻密堅硬,分布於長骨幹、其他類型骨和長骨骺的表層。骨松質呈蜂窩狀,分布於長骨骺和其他類型骨的內部。
2.骨膜periosteum為包裹除關節面以外的整個骨面的緻密結締組織膜,含有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成骨細胞,故感覺敏銳,並對骨的營養和生長有重要作用。
3.骨髓bonemarrow充填於骨髓腔及骨松質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內含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細胞,呈紅色,有造血功能;黃骨髓為大量脂肪組織,呈黃色,無造血功能。胎兒和幼兒的骨內全是紅骨髓,六歲以後,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但紅骨髓仍保留於各類型骨的骨松質內,繼續保持造血功能。
4、骨的基本構造
1.骨質 由骨組織構成,分密質和松質。骨密質comPact bone,質地緻密,耐壓性較大,配布於骨的表面。骨松質spongy bone,呈海綿狀,由相互交織的骨小梁trabeculae排列而成,配布於骨的內部,骨小梁的排列與骨所承受的壓力和張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較大的重量。顱蓋骨表層為密質,分別稱外板和內板,外板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薄而鬆脆,故顱骨骨折多見於內板。二板之間的松質,稱板障(diploe),有板障靜脈經過。
2.骨膜periosteum除關節面的部分外,新鮮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對骨的營養、再生和感覺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緻密有許多膠原纖維束穿入骨質,使之固著於骨面。內層疏鬆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分別具有產生新骨質和破壞骨質的功能,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躍,直接參與骨的生成;成年時轉為靜止狀態,但是,骨一旦發生損傷,如骨折,骨膜又重新恢復功能,參與骨折端的修復癒合。如骨膜剝離太多或損傷過大,則骨折癒合困難。襯在髓腔內面和松質間隙內的膜稱骨內膜(endosteum),是菲薄的結締組織,也含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3.骨髓(bone marrow) 骨髓充填於骨髓腔和松質間隙內。胎兒和幼兒的骨髓內含發育階段不同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呈紅色,稱紅骨髓red bone marrow,有造血功能。5歲以後,長骨骨幹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呈黃色,稱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失去造血活力。但在慢性失血過多或重度貧血時,黃骨髓可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而在椎骨、骼骨、肋骨、胸骨及肽骨和股骨的近側端松質內,終生都是紅骨髓,因此,臨床常選骼後上嵴等處進行骨髓穿刺,檢查骨髓象。
5、骨的基本結構包括______、骨質和骨髓三部分,其中,對骨的再生有重要作用的結構是______,具有造血功能的
答:骨的表面覆蓋著骨膜,骨幹包括骨密質和骨松質,即骨質,骨幹中央的版空腔和骨松質的權腔隙內有骨髓;骨膜內有血管和成骨細胞,故對骨的再生有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在一定條件下,黃骨髓也可以恢復造血功能.
故答案為:骨膜;骨膜;紅骨髓
6、骨髓是什麼
7、骨的構造
骨由骨膜、骨質和骨髓構成,此外還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
1、骨膜(periosteum)分骨外膜和骨內膜。骨外膜分兩層,外層為纖維層,有營養和保護作用。內層為成骨層,參與骨的生長和修補。
2、骨質 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組織構成,分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compact bone)分布在骨的表面,厚而緻密,由緊密排列的骨板構成,抗壓、抗扭力強。
3、骨髓(bone marrow) 位於長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由造血細胞和網狀結締組織構成。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
(7)骨髓間的結構擴展資料:
成人骨頭共有206塊,分為頭顱骨、軀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個部分。但兒童的骨頭卻比大人多。因為:兒童的骶骨有5塊,長大成人後合為1塊了。兒童的尾骨有4~5塊,長大後也合成了1塊。
兒童有2塊髂骨、2塊坐骨和2塊恥骨,到成人就合並成為2塊髖骨了。這樣加起來,兒童的骨頭要比大人多11~12塊,就是說有217~218塊。醫學書上說,初生嬰兒的骨頭竟多達305塊。
8、骨的結構是什麼?
人骨主要包含骨膜、骨質和骨髓這三大結構。
骨膜:骨膜是骨表面除關節外所被覆的堅固的結締組織包膜。骨膜由兩部分構成,外層由膠原纖維緊密結合而成,富有血管、神經,有營養和感覺作用。內層也稱形成層,膠原纖維較粗,並含有成骨細胞,參與骨的生長和癒合。
骨質:骨質分骨密質和骨松質兩種。骨密質質地堅硬緻密,耐壓性較大,布於骨的表層;骨松質呈海綿狀,布於骨的內部,能承受較大的重量。
骨髓: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有造血功能。胎、幼兒的骨髓全是紅骨髓。成年之後,長骨骨幹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稱黃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失血時有的會轉化紅骨髓,造血完後恢復。
骨骼系統則由206塊骨骼構成,形成了支撐人體的基本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