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尿本周蛋白的敘述,下列錯誤的是
正確答案:E
解析:BJP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當濃度增高超過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極限時,自尿中排出,雖然其能損傷腎功能,但並非一經檢出,即提示腎功能不全
。
2、病理解剖學的一些問題,會的同學幫下,謝謝!
12.(4分)引起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最常見的原因是
B.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13.(4分)下列哪項屬版良性腫瘤權?
C. 滑膜瘤
14.(4分)下列關於肺癌的擴散轉移,哪一項是錯誤的?
E. 大細胞癌生長慢,血行播散轉移較少見 (生長迅速)
15.(4分)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
B. 膿腫(可發生於皮下或內臟,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16.(4分)上例腎炎晚期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
C. 尿毒症(或高血壓引起的心力衰竭危機生命)
17.(4分)下列關於潰瘍病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D. 十二指腸潰瘍比胃潰瘍發生率低(十二指腸較胃潰瘍見)
18.(4分)大量細菌毒素入血,導致實質細胞變性、壞死及全身中毒症狀的,稱
C. 敗血症
19.(4分)梗死最常見的原因是
A. 血栓形成
23.(4分)可發生癌變的甲狀腺疾病是
C.結節性甲狀腺腫
24.(4分)下列關於風濕病的敘述中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D. 風濕性關節炎常可導致關節畸形(急性期後,一般不留後遺症)
25.(4分)栓塞最常見的類型為
A.血栓栓塞
3、下列關於細胞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答案D
本題考查的是細胞工程中的動物細胞雜交和植物細胞融合方面的內容,在植物體細版胞雜交和動物體細胞融合時,權均可採用離心、電刺激、振動等物理方法或化學促融劑如聚乙二醇等方法;植物細胞的外面因有細胞壁會影響細胞的融合,故應在實驗前用纖維素酶或果膠酶除去細胞壁,而動物細胞培養過程中存在著接觸性抑制效應,故需要用胰蛋白酶進行處理;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就是利用經抗原免疫過的小鼠B淋巴細胞與小鼠的骨髓瘤細胞融合再經篩選而成的;甲乙兩個品種的植物體細胞雜交相當於形成了異源四倍體,而常規的雜交形成的是二倍體,只有基因重組或基因突變。所以本題應該選D。
4、選A為什麼? 對於下面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示意圖,不正確的敘述是() A.①表示B淋巴細胞和骨髓
因為只有B淋巴細胞是從小鼠脾臟中提取,而骨髓瘤細胞是指骨髓處的腫瘤細胞,應該從小鼠的骨髓瘤患處提取。
5、骨髓瘤的問題
確診的話是做過多次骨穿了的吧。有病理的吧。
因為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衰退,很多疾病的臨床症狀不典型,不嚴重。
只要是病理確診了的,就的的確是了。
6、下列哪一項不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特點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惡性漿細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又稱骨髓瘤、漿細胞骨髓瘤或Kahler病。雖然早在1844年對此病已有人作出描述,但直到1889年經Kahler詳細報告病例後,多發性骨髓瘤才普遍為人們所了解和承認。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徵是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並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惡性漿細胞無節制地增生、廣泛浸潤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現及沉積,正常多克隆漿細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從而引起廣泛骨質破壞、反復感染、貧血、高鈣血症、高黏滯綜合征、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臨床表現並導致不良後果。
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有時患者的首發症狀並不引人直接考慮到本病的可能,若不警惕本病並作進一步檢查,則易發生誤診或漏診。
1.骨痛 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之一。疼痛程度輕重不一,早期常是輕度的、暫時的,隨著病程進展可以變為持續而嚴重。疼痛劇烈或突然加劇,常提示發生了病理性骨折。據北京協和醫院125例MM首發症狀分析,80例(64.0%)以骨痛為主訴,骨痛部位以腰骶部最常見(28.0%),其次為胸肋骨(27.0%),四肢長骨較少(9.0%),少數患者有肩關節或四肢關節痛。絕大多數(90%~93%)患者在全病程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狀,但確有少數患者始終無骨痛。
除骨痛、病理骨折外,還可出現骨骼腫物,瘤細胞自骨髓向外浸潤,侵及骨皮質、骨膜及鄰近組織,形成腫塊。在多發性骨髓瘤,這種骨骼腫塊常為多發性,常見部位是胸肋骨、鎖骨、頭顱骨、鼻骨、下頜骨及其他部位。與孤立性漿細胞瘤不同的是,其病變不僅是多發的,而且骨髓早已受侵犯,並有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2.貧血及出血傾向 貧血是本病另一常見臨床表現。據北京協和醫院125例分析,絕大多數(90%)患者都在病程中出現程度不一的貧血,其中部分(10.4%)患者是以貧血症狀為主訴而就診。貧血程度不一,一般病程早期較輕、晚期較重,血紅蛋白可降到<50g/L。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瘤細胞惡性增生、浸潤,排擠了造血組織,影響了造血功能。此外,腎功不全、反復感染、營養不良等因素也會造成或加重貧血。
出血傾向在本病也不少見。北京協和醫院125例中8例是以出血為首發症狀而就醫,而在病程中出現出血傾向者可達10%~25%。出血程度一般不嚴重,多表現為黏膜滲血和皮膚紫癜,常見部位為鼻腔、牙齦、皮膚,晚期可能發生內臟出血及顱內出血。導致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障礙。血小板減少是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凝血障礙則因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覆蓋於血小板表面及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Ⅷ等)表面,影響其功能,造成凝血障礙。免疫球蛋白異常增多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緩慢不暢,損害毛細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3.反復感染 本病患者易發生感染,尤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見,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敗血症。病毒感染中以帶狀皰疹、周身性水痘為多見。北京協和醫院125例中以發熱、感染為主訴而就醫者18例(佔14.4%),其中多數系肺部感染。部分患者因反復發生肺炎住院,進一步檢查方確診為MM並發肺炎。對晚期MM患者而言,感染是重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病易感染的原因是正常多克隆B細胞——漿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受到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而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致使機體免疫力減低,致病菌乘虛而入。此外,T細胞和B細胞數量及功能異常,以及化療葯物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也增加了發生感染的機會。
4.腎臟損害 腎臟病變是本病比較常見而又具特徵性的臨床表現。由於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過量生成和重鏈與輕鏈的合成失去平衡,過多的輕鏈生成,相對分子質量僅有23000的輕鏈可自腎小球濾過,被腎小管重吸收,過多的輕鏈重吸收造成腎小管損害。此外,高鈣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滯綜合征、澱粉樣變性及腫瘤細胞浸潤,均可造成腎臟損害。患者可有蛋白尿、本-周(Bence- Jones)蛋白尿、鏡下血尿,易被誤診為「腎炎」。最終發展為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是MM的致死原因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腎功能衰竭是慢性、漸進性的,但少數情況下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主要誘因是高鈣血症和脫水,若處理及時得當,這種急性腎功能衰竭還可逆轉。
5.高鈣血症 血鈣升高是由於骨質破壞使血鈣逸向血中、腎小管對鈣外分泌減少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與鈣結合的結果。增多的血鈣主要是結合鈣而非離子鈣。血鈣>2.58mmol/L即為高鈣血症。高鈣血症的發生率報告不一,歐美國家MM患者在診斷時高鈣血症的發生率為10%~30%,當病情進展時可達30%~60%。我國MM患者高鈣血症的發生率約為16%,低於西方國家。高鈣血症可引起頭痛、嘔吐、多尿、便秘,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昏迷甚至死亡。鈣沉積在腎臟造成腎臟損害,重者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威脅生命,故需緊急處理。
6.高黏滯綜合征 血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異常增多,一則包裹紅細胞,減低紅細胞表面負電荷之間的排斥力而導致紅細胞發生聚集,二則使血液黏度尤其血清黏度增加,血流不暢,造成微循環障礙,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稱為高黏滯綜合征。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眼花、視力障礙、肢體麻木、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腦血流循環時可導致意識障礙、癲癇樣發作,甚至昏迷。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靜脈擴張呈結袋狀擴張似「香腸」,伴有滲血、出血。因免疫球蛋白包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表面,影響其功能,加之血流滯緩損傷毛細血管壁,故常有出血傾向,尤以黏膜滲血(鼻腔、口腔、胃腸道黏膜)多見。在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貧血、血容量擴增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生。雷諾現象也可發生。
高黏滯綜合征的發生既與血中免疫球蛋白濃度有關,也與免疫球蛋白類型有關。當血液黏度(血漿或血清黏度)超過正常3倍以上、血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濃度超過30g/L時,易發生高黏滯綜合征。在各種免疫球蛋白類型中,IgM相對分子質量大、形狀不對稱,並有聚集傾向,故最易引起高黏滯綜合征。其次,IgA和IgG3易形成多聚體,故也較易引起高黏滯綜合征。
7.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升高>327μmol/L者在MM常見。北京協和醫院MM 91例中,61例(67%)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是由於瘤細胞分解產生尿酸增多和腎臟排泄尿酸減少的結果。血尿酸升高雖然很少引起明顯臨床症狀,但可造成腎臟損害,應予預防和處理。
8.神經系統損害 瘤細胞浸潤、瘤塊壓迫、高鈣血症、高黏滯綜合征、澱粉樣變性以及病理性骨折造成的機械性壓迫,均可成為引起神經系統病變和症狀的原因。神經系統症狀多種多樣,既可表現為周圍神經病和神經根綜合征,也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胸椎、腰椎的壓縮性病理性骨折可造成截癱。北京協和醫院125例中12例有神經系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3例、神經根損害3例、顱內損害2例、脊髓受壓而致截癱4例。
9.澱粉樣變性 免疫球蛋白的輕鏈與多糖的復合物沉澱於組織器官中即是本病的澱粉樣變性。受累的組織器官常較廣泛,舌、腮腺、皮膚、心肌、胃腸道、周圍神經、肝、脾、腎、腎上腺、肺等均可被累及,可引起舌肥大、腮腺腫大、皮膚腫塊或苔蘚病、心肌肥厚、心臟擴大、腹瀉或便秘、外周神經病、肝脾腫大、腎功能不全,等等。澱粉樣變性的診斷依賴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包括形態學、剛果紅染色及免疫熒光檢查。歐美國家報告澱粉樣變性在MM的發生率為10%~15%,而我國的發生率為1.6%~5.6%。由澱粉樣變性損害正中神經引起的「腕管綜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在西方國家多見,而國內尚未見有報告。
10.肝脾腫大及其他 瘤細胞浸潤、澱粉樣變性導致肝脾腫大。肝大見於半數以上患者,脾大見於約20%患者,一般為肝、脾輕度腫大。淋巴結一般不腫大。少數患者可有關節疼痛,甚至出現關節腫脹、類風濕樣結節,系骨關節發生澱粉樣變性的表現。皮膚損害如瘙癢、紅斑、壞疽樣膿皮病、多毛僅見於少數患者。個別患者有黃瘤病,據認為是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與脂蛋白結合的結果。
7、下列關於細胞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A.電刺激可誘導植物原生質體融合或動物細胞融合B.去除植物細
A.電刺激可誘導植物原生質體融合或動物細胞融合,體現細胞膜的流動內性,故A正確;容
B.纖維素酶或者果膠酶去除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用胰蛋白酶或者膠原蛋白酶處理,將動物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故B正確;
C.小鼠骨髓瘤細胞和經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瘤細胞,即能無限繁殖,又能產生特異性抗體,故C正確;
D.甲染色體數目2M,乙為2N,體細胞雜種染色體數目為2M+2N,甲乙兩品種雜交後代的染色體數目為M+N,故D錯誤.
故選:D.
8、下列關於單克隆抗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小鼠骨髓瘤細胞和經免疫的B淋巴細胞融合可制備單克隆抗
A、小鼠骨髓瘤細胞和一種B淋巴細胞(其實就是一種效應B細胞)融合可制備單克隆抗體,因為B淋巴細胞很多種,故產生的抗體也很多,而每一個B淋巴細胞只能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故A正確;
B、誘導植原生質體能融合的方法:物理法:離心、振動、電激.化學法:聚乙二醇(PEG).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有電激、聚乙二醇(PEG)、滅活的病毒等,故B正確;
C、從血清中分離出的抗體產量低、純度低、特異性差.而單抗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專一性強,濃度比血清大,純度高,故C正確;
D、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原理是細胞增殖、細胞膜的流動性、一個B淋巴細胞只分泌一種特異性抗體,故D錯誤.
故選:D.
9、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通過內吞、外排可以實現細胞膜成分的更新B.骨髓瘤細胞與B
A、內吞可以使細胞膜減少,外排可以使細胞膜減少,通過過內吞、外排可以實現細胞膜成分的更新,A正確;
B、骨髓瘤細胞與B淋巴細胞的融合首先是細胞膜的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B正確;
C、通過發酵過程可以獲得微生物菌體即單細胞蛋白,C正確;
D、噬菌體是寄生在細菌體內的病毒,不能用培養動物細胞的技術來培養,必須先培養細菌,再在細菌中培養噬菌體,D錯誤.
故選:D.
10、下列有關單克隆抗體制備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的是經過免疫的T淋巴細胞B.融合
A、在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中,需要用漿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A錯誤;
B、誘導動物細胞融合時,使用聚乙二醇或滅活的病毒作為誘導劑,B錯誤;
C、在動物細胞融合時,必須使用誘導劑才能讓細胞融合,C錯誤;
D、動物細胞融合後,經過篩選能獲得異種細胞融合的雜交瘤細胞,該細胞的特點是既能無限增殖又能分泌單一抗體,D正確.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