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感染骨髓象是白血病嗎

感染骨髓象是白血病嗎

發布時間:2021-01-25 02:33:45

1、什麼是骨髓象?

這個是:

正常范圍
骨髓增生活躍,各系統、各階段造血細胞比例正常,無各種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檢查介紹
指綜合分析骨髓細胞增生程度、骨髓細胞計數、粒紅比例等項檢查後,得出的最後的骨髓象報告及結論。
臨床意義
原始細胞比例超過30%,通常被認為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診斷標准。如果這些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POX)陽性,則考慮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包括粒細胞、單核細胞和粒一單核細胞白血病;如果這些原始細胞POX陰性,而糖原染色(PAS)陽性,則考慮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紅白血病或巨核細胞白血病。
粒細胞異常增多,以成熟階段為主,如果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陽性值高的考慮感染引起的類白血病反應(是一種強烈的炎症反應,而不是白血病),而陽性值低的或陰性的被認為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紅細胞系統 增生明顯,多為增生性貧血。其中紅細胞顏色變淺、體積變小的往往提示缺鐵性貧血;而體積增大、早期紅細胞增多的可能是巨幼細胞貧血;紅細胞大小不等且伴有各種異常形態的往往是溶血性貧血。
粒細胞、紅細胞均減少,巨核細胞也減少,而淋巴細胞比例增高 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單純某一個系統的血細胞減少往往是單純性單個血細胞系統的再生障礙

2、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是什麼引起的

骨髓象是這種疾病的骨髓檢查的表現,看你的問題應該是看到骨穿報告上寫著「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這說明這個骨髓標本的提供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3、白血病的表現是什麼?

急性白copy血病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如需咨詢白血病病情或葯物指導,可以戳下方【官方服務-官方網站】獲取幫助。

4、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是什麼引起的

M5即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約佔AML的百分之十,多見於兒童或年輕人。臨床上除有一般AML的症狀外,浸潤症狀較為明顯,其突出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損害,皮膚出現彌漫性丘疹、硬性結節、腫脹、膿瘡性或剝脫性皮炎;牙齦增生、腫脹、出血及潰瘍、壞死等較多見;鼻粘膜被浸潤而引起鼻塞、嗅覺減退,甚至咽喉水腫、窒息等。器官浸潤表現為肝脾、淋巴結腫大,腎損害也較其他類型多見。易發生DIC。 特異性染色體異常為11號染色體長臂2區3帶的缺失或易位致MLL基因重排。
M5患者血象示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呈中度到重度減少。大多數患者白細胞數偏低,分類可以出現原單和幼單核細胞增多,或占細胞總數的30%-45%,血小板生度減少。 M5患者骨髓像示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始加幼單細胞大於或等於百分之三十。原始單核細胞大於或等於百分之八十(NEC)可診斷為M5a。原始單核細胞小於百分之八十,原始單核+幼稚單核細胞大於百分之三十(NEC)可診斷為M5b。
M5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細胞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但可被氟化鈉抑制。a-丁酸萘酚酯酶(a-NBE)染色診斷價值較大。白血病細胞形態特點有:原單及幼單體積較大,形態變化多端;胞核較小,常偏一側,呈筆架形、馬蹄形、S形、腎形或不規則形,核染色質疏鬆,排列似蜂窩狀,著色較淡;胞質量相對較多,常出現內外雙層胞質,有明顯偽足突出,邊緣清晰,顆粒的粗細和數量不一,外層胞質呈淡藍色,常透明,無顆粒或顆粒甚少,內層胞質呈灰藍色並帶紫色,不透明,似有毛玻璃感。胞質內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細胞。
免疫學檢驗:白血病細胞表面抗原表達CD11、CD13、CD14、CD15、CD33、CD34、HLA-DR。
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檢驗:t/del(11)(q23)約見於22%M5型,其中60%以上病例為M5a,其次為M5b和M4,染色體的缺失和易位均累及11q23帶的HRX基因(MLL基因),以t(9;11)易位致MLL-AF9融合基因及t(11;19)易位致MLL-ENL融合基因最多見。嬰兒中常見t(4;11)。t(8;16)(p11;p13)已在具有特徵的M5b亞型中確認。在16p13斷裂點上的CBP(CREB結合蛋白)基因與8p11斷裂點上MOZ(單核細胞鋅指)基因融合(MOZ-CBP)。此外,還有單染色體受累的9q-/12q-及22p+等,亦可表現為Ph染色體。
患者血和尿中的溶菌酶水平中度增高。

5、請問這是白血病嗎?

白血病的主要表現是出血、貧血、發熱等。你這種情況不能排除,但是病程一年多了是白血病的可能不大。但是你乏力、鼻衄的症狀很突出,血液有沒有問題,還是應當檢查了再說。可以做個血常規看看。

6、是白血病嗎?

幼稚細胞83%.趕緊做骨穿吧。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其特徵是骨髓、淋巴結等造血系統中一種或多種血細胞成分發生惡性腫瘤,並浸潤體內各臟器組織,導致正常造血細胞受抑制,產生各種症狀。白血病臨床上常以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為特點。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細胞幼稚程度分為急性和慢性,按細胞類型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類型,臨床表現各有異同之處。可經中葯及化療,大部分可達緩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療,一部分可長期存活甚至治癒。白血病是常見腫瘤之一,占腫瘤發病率的第六位,約為3-4/10萬人,其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者佔70%以上,其中急粒占首位,急淋、急單次之。慢性白血病在我國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多見。
.病因學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與病毒感染、化學因素、電離輻射等因素有關:
1、病毒感染 近十年來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禽類、小鼠、大鼠、豚鼠、貓、狗、牛、豬、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認為C型RNA腫瘤病毒與人類白血病的病因有關。
2、電離輻射 日本廣島、長畸原子彈爆炸後的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離爆炸中心越近,發病率越高。此外,大劑量放射線局部治療類風濕性強直性脊椎炎,白血病發生率在治療組中比對照組高10倍,而其發病機會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某些國家報道放射科醫師患白血病較多。
3、化學因素 某些化學物質如苯和氯黴素等通過對骨髓損害,也可誘發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與口服氯(合)黴素可能有關。其它尚有氨基比林、磺胺葯、保泰松、223、樂果等。
4、遺傳因素 文獻報道先天性痴呆樣愚型者發生白血病較正常兒童高15-20倍;其它伴有染色體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如Bloom綜合征、Fanconi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等患者中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均較高。有少數家族性和先天性的白血病。

臨床表現
(一)白血病細胞浸潤影響正常造血細胞生成所表現的臨床症征:
1.發熱:是本病常見症狀。低熱多為本病發熱,常熱常為感染所致。感染發生的部位通常為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皮膚。
2.出血:可發生在周身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嚴重者可出現內臟大出血,甚至發生致命性顱內出血。
3.貧血:絕大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氣短等。
(二)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以外器官出現的體征:
1.肝、脾、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是本病較常見的體征,約佔50%;淋巴結腫大可高達90%,以急淋為多見,其次為急單,再次為急粒。
2.骨及關節疼痛:胸骨壓痛是本病有診斷意義的體征。疼痛的部位多發生在四肢骨及關節,呈遊走性,局部無紅、腫、熱現象。此外,少數年輕急粒患者之扁骨可出現綠色瘤,其特點為質硬並與骨膜相連,腫塊呈青色,皮薄處可呈綠色。
3.皮膚及五官表現:皮膚可見斑丘疹、結節、腫塊、皮炎等;齒齦腫脹出血,口腔潰瘍和咽痛,以急單為顯著。眼眶為綠色瘤多發部位,以突眼症為主要表現,重者可出現眼肌癱瘓失明。
4.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由於浸潤及出血等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及顱神經損害,外周神經也可可受累。心包膜、心肌及心內膜皆可被浸潤,但有臨床表現者較少見,可表現為心包積液、心率失常及心衰等。支氣管及肺亦可受到白血病細胞的浸潤。

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
骨髓象檢查 按FAB和我國分類的意見,分型如下:
(一)急性非淋細胞白血病(AN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於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鹼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減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細胞大於90%(NEC),可見小原粒細胞(胞體小,與淋巴細胞相似,胞似圓形,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較正常原粒細胞密集,核仁1-2個,有偽足)。
3、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原粒I型II型大於30%-90%,單核細胞小於20%,早幼以下各階段大於10%,約50%病例的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
分兩個亞型:
M2a:骨髓中原粒I型+II型>30%-90%,單核細胞<20%,早幼以下各階段>1%。
M2b:骨髓中粒系統明顯增生,異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細胞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多為主,常>30%,這類中幼粒細胞有核仁1-2個,核漿發育不平衡。有的晚幼粒亦見有核仁。有核凹陷處常有淡染區,胞漿可見空泡。(亞急粒)
4.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 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或異常的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30%,胞體呈橢圓形,核可偏向一邊,大小不一,另一端為大小不等的異常顆粒,胞漿可見束狀Auer小體,也可逸出胞體之外。
5.急性粒-單細胞型白血病(M4)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粒、單核兩系同時增生,紅系、巨核系受抑制。根據原始粒和單核細胞的比例、形態不同以及嗜酸細胞的數量,分為下例四個亞型:
M4a:以原始及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幼單核細胞>20%。
M4b:以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粒和早幼粒<20%。
M4c:原始細胞具有粒細胞系和單核細胞系共同的形態特徵者>30%。
4EO:除上述特徵外,骨髓中嗜酸細胞>5%一30%,外周血嗜酸細胞不一定增高。
6.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 骨髓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原單幼單細胞大於30%,白血病細胞形態特點:體積小,不規則,質多有偽胞質,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細胞。
7.紅白血病(M 6)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增生為主,原紅、早幼紅多見,常有中幼紅細胞階段缺如的紅血病裂孔現象,且有形態學異常。後期發展為急性髓性細胞白血病,白細胞系統明顯增生,原始細胞占優勢,大於30%(ANC)也可見Auer小體,巨核細胞顯著減少。
8.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M7型) 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增生活躍,粒系及紅系細胞增生均減低,巨核細胞系異定擔生,全片巨核細胞可多達1000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細胞為主,原巨細胞可大於30%,可見巨形原始巨及小巨核細胞,小巨核細胞體積小,多數直徑為10um,少數達20um,胞體圓形或橢圓形,邊緣不整齊,呈雲霧狀或毛刺狀,胞質藍色不透明,可有偽足樣突起偶見藍染小核仁。
(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骨髓增生極度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是增生活躍,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為主,大於30%,可高達50%一90%胞核形態不規則,可有凹陷、折疊、切跡、裂痕,紅細胞系統、粒細胞系統增生受抑制,巨核細胞系減少或不見,血小板減少,退化細胞增多。
按FAB形態學分類,可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為三種亞型:
1. L1型 以小細胞為主,核染色較粗,每例結構一致。核型規則呈圓型,偶有凹陷或折疊,核仁小而不清楚或不見。胞漿少,輕度或中度嗜鹼性,胞漿有空泡不定。
2. L2型 以大細胞為主,混有一定數量的小細胞,大小不等明顯。核染色質疏鬆,每例結構不一致。核形不規則,凹陷和折疊常見。核仁清楚,一個或多個,胞漿量不定常較多,漿深淺不一,有的深染,漿仙可有空泡。
3. L3型 以大細胞為主,大小較一致。核染色質呈點狀(細)勻均,核形較規則,核仁明顯,一個或多個。胞漿量不等,呈小泡狀,通常較豐富,深藍,空泡明顯呈蜂窩狀。
診斷要點
(一)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二)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三)實驗室檢查
1. 血象 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2. 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2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有核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
對臨床症狀不典型,白細胞降低,外周血未發現幼稚細胞者,應在骨髓片尾部仔細查看,如發現幼稚細胞>30%,即可確診。
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和上述實驗室檢查,臨床上把白血病分為急淋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兩大類。
...................................

常規治療
白血病是一種難治性的血液病,具有復雜多變的臨床特徵,治療目的主要是殺滅體內癌細胞,降低其浸潤症狀,在使用化療葯物的同時,必須加強支持治療,減少並發症,才能使病情好轉至緩解,應掌握早期、足量、聯合、注意髓外白血病及個體化的治療原則。

7、急性白血病完全和緩骨髓象是怎樣的?

白血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患者病發急,病程短,臨床表現4大症狀:出血、貧血、感染(發熱)、浸潤(白血病細胞在各組織中沉積而至,如肝脾、淋巴結大,骨痛等)。若不經過醫治,存活期1般不超過半年。乃至有的病例從診斷到死亡,只不過1周左右的時間,死亡主要緣由是出血和感染。慢性患者起病藏匿,1般無特點性症狀,常因體魄檢查發現脾大或因其它疾病而行血常規檢查異常時才被發現。病程超過半年者,經過適當醫治其生存期1般為39—47個月,5年生存率在25%—50%。有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可生存10—20年,死亡緣由是急性變和骨髓衰竭。目前對白血病的醫治主要手段是化學療法(簡稱化療)。隨著化療方案和葯物不斷更新,其生存期已明顯延長。骨髓移植,是指在大劑量化療和全身照耀大量破壞患者的白血病細胞後,把健康人或本身已減緩的骨髓移植給患者,使其中造血幹細胞持久地在患者骨髓腔分化增殖,從而恢復其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進程。它能最大限度殺傷白血病細胞,又可挽救大劑量化療放療對正常造血細胞的侵害。骨髓移植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最早進的方法。有的病人1發現白血病,便急著要行骨髓移植,這是1種毛病的看法,它只能在經積極醫治完全減緩後(臨床上無白血病而至的症狀和體征,血象正常、骨髓中白血病細胞≤5%)才能進行。它可分為自體(身)和同種異體移植,後者又分為同基因(同卵雙胞胎)、同種異基因(HLA部份相同的同胞兄弟、姐妹或父母或子女),其具體適應條件是:年齡:自體<55歲,異體<45歲,白血病完全減緩後;無感染灶,無其它嚴重的疾病;作異體骨髓移植前,需作組織配型和有關實驗,以選擇供者。自體骨髓移植後,由於骨髓中仍可能有白血病細胞,尚需中斷化療和定期復查以防復發。骨髓移植中對供者的身體無何影響,隨著骨髓移植手段不斷改進,白血病者長時間生存有待實現。異體移植由於存在移植排擠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危險性較高,但1旦成功其效果較自體移植好。因此白血病完全減緩後,應盡早行移植。 查看原帖>>

8、白血病會死人嗎

病情分析:
白血病俗稱血癌,為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可有發熱、出現、感染、貧血版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權,可危及生命。
指導意見:
如血常規有白細胞明顯升高,則應進一步行外周血細胞分類、骨髓穿刺等檢查檢查,如為白細胞,應及時到血液科就診,可予化療或骨髓移植。

9、白血病與結核的骨髓象的區別

問題分析:白血病的治療,首先還是應當積極考慮化療,並且給與對症治療,改善症狀。

10、類白血病是白血病嗎?

機體在某些疾病或應激情況下(如嚴重感染、腫瘤、創傷、手術),會發生相應的反應,表現為外周血白細胞顯著增多,同時還可出現幼稚細胞,這種現象稱為「類白血病反應」。此時,骨髓象提示原粒和早幼粒細胞比例均增加,這種表現酷似急性白血病,但外周血紅細胞和血小板一般不受影響。

因類白血病並不具白血病的惡性特徵又存在一定的疾病誘因,當誘因去除後,類白血病亦會消失,患者的外周血常規及骨髓象恢復正常,故其變化是一過性的。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類白血病不是白血病。

與感染骨髓象是白血病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