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LA的組織配型與骨髓移植的成功有哪些關系?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2、有哪位二三十歲女士捐獻過骨髓,或者大家誰比較懂
骨髓移植成敗的關鍵之一是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問題。HLA分型要比血型復雜的多。
HLA分型有常見、少見、罕見之分,常見的HLA分型,在300-500人就可以找到相同者,少見的HLA分型可能是萬分之一的機率,而罕見的就要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群中尋找。是否能配型成功只能看運氣了,因目前國人對於骨髓移植認識較少,志願者很少,所以很難找到合適配型。
名稱雖然沿用原來的骨髓移植,但是目前抽取骨髓用來移植的方法已基本被淘汰。現在的「骨髓移植」實際應該叫作幹細胞移植。 捐獻者需要應用一些葯物來增加血液中幹細胞的含量,含量達到標准後即可採集。採集過程類似於透析,用針穿刺血管,血液抽出後通過機器分離出幹細胞,之後再輸回自身。一般每次持續3-4小時。可能會分多次採集。
採集過程很安全,不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針扎是需要的,其他頭發剃光之類都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