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象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象

發布時間:2021-01-21 19:51:46

1、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①廣泛出血累及皮膚、粘膜及內臟;②多次檢查血小板計數減少;③脾不大或輕度大;④骨髓巨核細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⑤具備下列五項中任何一項:a.潑尼松治療有效;b.脾切除治療有效;c.PAIgA陽性;d.PAC3陽性;e.血小板生存時間縮短。
鑒別診斷確診需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1.血小板①急性型血小板多在20×109/L以下,慢性型常在30×109/L左右;②血小板形態正常平均體積偏大,易見大型血小板;③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④血小板功能一般正常。
2.骨髓象①急性型骨髓巨核細胞數量輕度增加或正常,慢性型骨髓巨核細胞顯著增加;②巨核細胞發育成熟障礙,急性型者尤甚;③有血小板形成的巨細胞顯著減少(<30%)。
3.PAIgA血小板相關補體(PAC3)80%以上ITP患者PAIg及PAG陽性,主要抗體成分為IgG,亦可為IgM,偶有兩種以上抗體同時出現。
4.其他90%以上患者血小板生存時間明顯縮短。可有程度不等的正常紅細胞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少數可發現溶血證據(Evans綜合征)。在慢性高血壓病人,自動調節的下限可上升至MAP100~120mmHg,高限可達150~160mmHg.這個范圍稱為自動調節閾。血壓過高或低對腦功能的不良影響:
一旦血壓升高突破自動調節閾高限則會導致腦血流過度灌注(hyperperfusion),出現腦水腫;
若血壓下降到自動調節閾下限以下,就會出現灌注不足

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到底是什麼..

你好;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點為內血液中存容在一種抗血小板抗體,致使血小板破壞過多,血小板計數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細胞變性、幼稚化、成熟障礙。由於本病的發病機理與免疫有關,故又稱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西醫主要是激素類葯物、免疫抑制劑類葯物雖然也能起到治療的作用但是對身體肝腎的損傷比較大,而且容易反復,中葯對身體無副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起到治療的作用,建議你們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

3、什麼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有可能復發,嚴重時,並發腦出血,可致死。
參考資料: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病因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發生於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癒之後,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症狀
一、急性型
多為10歲以下兒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風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種後。感染與紫癜間的潛伏期多在1-3周內。
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往往較嚴重,皮膚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點,分布不均,以四肢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齦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結合膜下出血,少數視網膜出血。脊髓或顱內出血常見,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顱內高壓表現,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為20-50歲,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襲。患者可有持續性出血或反復發作,有的表現為局部的出血傾向,如反復鼻衄或月經過多。瘀點及瘀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與粘膜,但以四肢遠端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傷後也可出現深部血腫。
檢查
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顯減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嚴重時可伴貧血,白細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見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二、骨髓象。
急性型,巨核細胞數正常或增多,多為幼稚型,細胞邊緣光滑,無突起、胞漿少、顆粒大。慢性型,巨核細胞一般明顯增多,顆粒型巨核細胞增多,但胞漿中顆粒較少,嗜鹼性較強。
三、免疫學檢查。
四、其他。
出血時間延長,束臂試驗陽性,血塊收縮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減弱,51Cr或111In標記血小板測定,其壽命縮短。
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型及重症者應住院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較重者,應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
三、脾切除:脾切除是有效療法之一。
四、免疫抑制劑。
五、免疫球蛋白。
六、達那唑。
七、輸注血小板。
八、血漿置換。
九、促血小板生成葯。
十、中醫中葯。
參考文獻:轉自搜狐健康

4、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症狀及治療

你好: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點為血液中存在一種抗血小板抗體,致使血小板破壞過多,血小板計數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細胞變性、幼稚化、成熟障礙。由於本病的發病機理與免疫有關,故又稱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急性期用丙種球蛋白;免疫抑制劑治療如長春新鹼、環磷醯胺、CsA等;中葯治療:中醫常辨證為:A、血熱妄行型,選用犀角地黃湯;B、瘀血阻絡型:葯用紅花、丹參、茜草、川芎等;C、氣不攝血型:多見老年或體虛者,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對危重患者可輸血小板;對於內科各種療法均無效的病人可行脾臟切除術。
建議你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葯治療紫癜副作用很大往往對肝腎的損傷很大,造成肝腎的並發症。由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起來很容易反復,但是一定要堅持治療,治癒後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要定期的復查以免復發。每個醫院都有每個醫院的治療特色,建議你一定要選擇專業性的醫院進行治療。

5、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怎麼引起的?如何治療?

原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簡稱ITP)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臨床上分急性和慢性兩型,前者多見於兒童版,後者多見於成權年女性。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和粘膜的自發性紫癜或出血。急性型在發病前1-3周內常有上呼吸道或病毒(如麻疹、風疹、水痘等)感染史,起病急驟,多有畏寒、發熱、突然發生廣泛的皮膚粘膜出血,表現為大量瘀點、瘀斑、甚至血腫;紫癜通常先出現於四肢:粘膜出血多見於鼻、口腔及舌面;。80%患者於6個月內自行恢復,少數患者轉為慢性。慢性型發病緩慢,出血症狀較輕,主要為反復發作的皮膚瘀點、鼻衄或月經過多。症狀持續時間可達數月至數年,少數患者可以自行緩解。反復發作者常有脾臟輕度腫大。出血嚴重者常引起貧血。 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近年來研究發現與免疫因素、脾臟的作用、毛細血管因素及血小板功能異常有關。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皮膚,粘膜瘀點和瘀斑;血小板計數常低於5萬/立方毫米,且有形態異常;出血時間延長,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血塊回縮不良,凝血時間正常,骨髓象中巨核細胞有質和量的變化。

臨床治療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從根本上調節患者自身的造血功能。

6、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什麼病?

本病是一種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及臟器的出血性傾向及血小板的顯著減少。按其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疫苗接種及血管因素等有關,是由於血清中抗血小板抗體增加,進面影響到血小板的生成,同時加速了血小板的破壞,從而造成血小板的數量明顯減少。繼發性者,則有明確病因,例如,接觸苯、鉛、砷、金制劑及X線、放射性核素,或使用某些抗腫瘤、抗癲癇葯物、噻嗪類利尿葯等。 在臨床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急性型常見於兒童或青年,起病急,發病前多不病毒感染史,其中約有10~15%的病人發展變化為慢性型。慢性型較多見,約佔80%,以成人和婦女多見,女性約為男性的3~4倍,此型病程長,多在半年以上。發作和緩解交替出現,血小板減少呈周期性波動,約在3~5萬間。10%的病例可有脾腫大。 (一)症狀1、以全身出血部位廣泛,皮膚粘膜瘀點或瘀斑為主要症狀。常見四肢及軀干,依次為牙齦出血、鼻衄、皮下出血及月經過多,間有血尿或消化道出血。患者如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要警惕顱內出血。2、如系繼發性血小板減少,多有引起本病的其他疾病史。 3、實驗室檢查: (1)血小板計數:血小板減少可分為三度:輕度>5萬/立方毫米,可無症狀;中度3~5萬/立方毫米,有輕度出血傾向,瘀斑或輕傷後皮下出血。慢性型患者多為中度減少;重度1~3萬/立方毫米,常有自發性皮下出血,女性患者可見月經增多。急性患者多為重度。 (2)放射核素51鉻或111銦測定結果:提示血小板壽命縮短與疾病程度成正比。 (3)骨髓象:巨核細胞比例增多,分類以幼稚型為主,產生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小。急性型中幼巨核細胞比例增多,慢性型除此之外,還可見成熟型巨核細胞增加,但其胞漿顆粒減少。 (4)其它:周圍血塗片有大型血小板(>25μ),凝血時間正常,出血時間延長,血塊退縮不佳。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血管脆性試驗可陽性,血小板表面抗原相關IgG、IgM或C3增高。還可採用補體溶解抑制、放射免疫、免疫熒光和酶聯免疫等各種方法進行測定。 (二)、預後 其預後決定於引起本病發後的病因。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型預後好,多在短期內緩解或痊癒,而慢性型預後較差。 ..

求採納

7、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此病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徵,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版存在抗血小板抗權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但是在成熟過程中產生了障礙,而且導致血小板生成的來源減少

對於這種疾病西醫治療只能是暫時的,治標不治本的,停用後病情還是會反復,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需要結合中草葯治療的,以達到治癒的,但是好的治療方案很重要的。不是隨便一個中醫就可以,需要去權威的血液病醫院找有經驗的專家會診病情的
高醫生

8、血小板減少骨髓象是什麼意思?

你好!關於血小板減少的原因較多,需要一一排查,或因感染因素(尤其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葯物因素(解熱鎮痛、抗生素、化療葯等),免疫因素(是否存在風濕免疫疾病等),脾臟因素(是否脾臟腫大),骨髓造血(生存血小板減少),消耗因素(血栓形成等),等等,建議在當地血液專科醫生指導下,一一排除;不過臨床最為常見的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自身免疫相關,此種疾病血小板只要保持在30~50及其以上,應該是安全的。我們的經驗建議中醫葯治療,從調和肝脾角度入手可以獲得良好效果。

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