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病什麼什麼病?
病病歪歪 形容病體衰弱無力的樣子。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病骨支離 支離:殘缺不全,引伸為憔悴、衰殘瘦弱的樣子。形容病中體瘦骨露,衰弱無力。 病急亂投醫 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病民蠱國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病魔纏身 指長期患病。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
病入骨髓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病在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病國殃民 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
病民害國 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病染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病入骨隨 骨隨:骨髓。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重無法醫治或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多愁多病 舊時形容才子佳人的嬌弱。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准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身心交病 交:一齊,同時;病:睏乏。身體和精神都很睏乏。
霜露之病 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病。
多愁善病 舊時形容才子佳人的嬌弱。同「多愁多病」。
積勞成病 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同「積勞成疾」。
切中時病 切:切合;中:恰好對上;病:害處。指發表的言論正好擊中當時社會的弊病。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心腹之病 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嚴重的隱患。同「心腹之疾」。
2、如果一個病人已經病入骨髓,即使扁鵲再世,也無力回天?
如果一個病人已經病入骨髓,即使扁鵲再世,也無力回天?
3、扁鵲治病說明了什麼道理?
說明了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要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若一意孤行,後果則不堪設想,要在適當的時候聽取他人的意見,防微杜漸,對症下葯,及時醫治。
《扁鵲見蔡桓公》是戰國時期思想家韓非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後病入骨髓、體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誡世人特別是為政者,應該勇於正視現實,直面個人災難、社會危機,及早採取救治措施。
作者在闡釋道理、敘寫過程中,贊頌了扁鵲之神智而鞭撻了蔡桓公的固執、愚頑,簡單的語言傳達,無繁復累贅,無咬文嚼字,實為佳作。
(3)病入骨髓是什麼病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戰國時代是群雄並立,戰亂頻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的年代。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時代造英雄」,這樣的時代要求當時的作家的著作邏輯嚴謹,精心選材,說理透徹,令人信服。
《韓非子》即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韓非子》中,《解老》、《喻老》兩篇是道家經典《老子》的重要註解與闡釋著作。韓非曾以「欲制物於其細」的觀點,借用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重新闡釋了《老子》中「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這一哲學命題、
文章集結於《韓非子·喻老》,在剔除老子哲學消極玄虛的弊病的基礎上,注入了新的內容,進一步發展了其樸素辯證法。《扁鵲見蔡桓公》即出於《喻老》篇,是為講述扁鵲為蔡桓公多次「診病」而蔡桓公卻多次「忌醫」的故事,在輕松的敘述中滲透生活哲理。
二、賞析
此文以桓侯病情發展為主線,結構流暢緊湊、跌宕有致,逐步將說理推進。作者採用三迭式手法,通過描寫扁鵲的多次諫勸深化了主題。
另外,扁鵲的反復勸說與桓公不以為意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不費矯飾之功便刻畫出人物的不同特點:扁鵲盡心負責、醫術高明,而桓公驕橫自大、不知變通作者旨在提醒人們要善於聽取他人意見,要懂得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不要諱疾忌醫,這深刻的道理以簡單的語言傳達出來,無繁復累贅,無咬文嚼字,實為佳作。
4、男朋友說他病入骨髓我該怎麼回答
男朋友說他病入骨髓,如果是開玩笑的話。你也可以說,我來照顧你吧。
實際上就是正常的開玩笑,如果沒有什麼好說的,你可以發表情符。
5、病入膏盲是什麼的意思?
指疾病已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也比喻情況嚴重,無法挽回。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一三:「感承夫人好意,只是氏兒病入膏肓,眼見得上天遠,入地便近,不能報答夫人厚恩。」
6、病去成語是什麼
病去如抽絲_成語解釋
【拼音】:bìng qù rú chōu sī
【釋義】:形容病癒很快而且徹底版
【出權處】: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章:「可是,這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就慢慢兒地養著吧,急也沒用。」
【例句】:病去如抽絲作賓語、分句;形容病癒。
7、病入骨髓有救嗎?
很難,骨髓移植,這一條路,30,40萬,並且還要有供體,還要看你自身的排異情況
8、病入骨髓成語的出處來源是那裡
病入骨髓 [ bìng rù gǔ suǐ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bìng rù gǔ suǐ ]
病到骨頭里。形容病勢嚴抄重,無法醫治。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出 處
《韓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9、古文中「疾」和「病」有什麼區別
古代稱輕病為「疾」,重病為「病」。
「疾」本義當為傷病、外傷,疾病應是其引申義。由於「疾」字中含有「矢」,「矢」離弦後給人以迅速、急速的感覺,所以「疾」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
由於人受箭傷或生病後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此外還有禍害、缺點、疾苦、憎惡、擔憂等引申義。甲骨文字的字象一個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樣子(人和床都豎著寫)。後來加「丙」旁以表聲。
(9)病入骨髓是什麼病擴展資料:
現代醫學對人體的各種生物參數(包括智能)都進行了測量,其數值大體上服從統計學中的常態分布規律,即可以計算出一個均值和95%健康個體的所在范圍。習慣上稱這個范圍為"正常",超出這個范圍,過高或過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屬於不正常的范圍。
在許多情況下,這一定義是適用的,如傷寒可以表現為一定時間內體溫和血中"傷寒血凝素"(抗體)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個體差異和生物變異很大,有時這一定義就不適用。
如正常人心臟的大小有一定范圍,許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臟擴大,但對於運動員來說,超過正常大小的心臟伴有心動過緩(慢至每分鍾40次左右)並非病態;這種偏離正常值屬於個體差異。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過同齡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