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氏染色的步驟是什麼?
操作步驟:
1.滴加瑞氏吉姆薩A液(約0.5ml-0.8ml)塗片上,並讓染液覆蓋整個標本染色1min;
2. 再將瑞氏吉姆薩B液加於A液上面(滴加量為A液的2-3倍),以嘴或洗耳球吹出微風使液面產生漣漪狀,使兩液充分混合,染色3-10min。(染血片時間可略短,染骨髓片時間應視細胞量多少而異)
3.水洗(沖洗時不能先倒掉染液,應以流水沖去,以防有沉渣沉澱在標本上),乾燥、鏡檢。
注意事項:
1. 染色時間須視何種標本,塗片厚度,有核細胞多少,何種細胞及室溫等而定;通常染血液塗片時滴加B液後染2-4分鍾,染骨髓片則應不少於8分鍾;氣溫較低時,可適當延長染色時間。染色結果如出現嗜酸性粒細胞變鹼,則考慮是否染色時間太長所致。
2.做骨髓塗片時,因為骨髓纖維蛋白含量較高,凝固較快,所以塗片過程要快。骨髓不可用草酸鹽抗凝,否則會使血細胞核變形,核染色質緻密,胞漿空泡形成,出現草酸鹽結晶。
3.染液量需充足,勿使染液蒸發乾燥,以防染料沉著於塗片上。
4.做細胞染色時,當天氣寒冷或濕度較大時,應於37℃溫箱中保溫促干,以免細胞變形縮小或在染色時脫片。
5.染料放置時間越長,染色效果越好。
6. 本試劑應由專業人員使用。
拓展資料
Wrfeht和Giemsa都於1902年報告了各自的新的血液學染色劑,其主要特點是在制備多色性亞甲藍(主要指天青B)方面做了改進,使血細胞和瘧原蟲著色較好,操作簡便。
上述染色法均是含伊紅和亞甲基藍衍生物的復合染料。在臨床檢驗工作中,瑞氏染色法常用於血液、其他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塗片中各種細胞的染色,有利於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及對細胞進行分類檢查。
【染色原理】
瑞氏染色分兩相進行,第一相是酸性染料伊紅與細胞中的鹼性物質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等結合;鹼性染料天青B與細胞中的酸性物質如核染色質(chro-matin)、特異中性顆粒、血小板及富含核蛋白的胞質結合。第二相是天青B和伊紅在適宜條件下形成紫色的天青B一伊紅復合物(azure B-eosin complex),這種復合物是形成Romanowsky-Giemsa效應的基礎。
Romanowsky-Giemsa效應包括:①白細胞核染色質染成紫色,瘧原蟲的染色質染成紅色;②中性粒細胞的顆粒及血小板顆粒區染成紫色;③產生本效應必須有兩種染料參與,一種是天青B,另一種是伊紅。
Wittekind(1985)指出,天青B與DNA分子中的磷酸基結合,而伊紅既與DNA分子中的陽離子部位結合,又與天青B結合,與天青B的結合力來源於電子供一受體的電子轉移力,天青B的甲氨基(-NHCHs)與伊紅分子中的叛基(-COOH)間形成氫鍵。因此,天青B是噻嗪類染料中能與伊紅形成復合物的最佳選擇,因為擁有四個甲基側鏈的亞甲藍不能以氫鍵與伊紅結合。
甲醇除作為染料的溶劑,能將瑞氏染料解離成帶正電荷的天青B和帶負電荷伊紅外,因其具有脫水力,還可將細胞固定為一定形態,並使蛋白沉澱為顆粒狀、網狀結構,增加細胞與染料的接觸表面,增強染色效果。
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質(特別是蛋白質)、染料等對環境的州值非常敏感。如環境偏酸,氫離子增多,降低對鹼性染料的親和力;增強伊紅著色,出現異常紅染;相反,則可出現異常藍染。最佳環境應維持在PH值6 4~6、8.因此,必須使用緩沖溶液。
參考資料:
網路_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原理及方法_醫學教育網
2、血塗片染色檢查原蟲的方法和步驟
方法和步驟如下:
一、玻片清潔
玻片清潔。清潔的玻片無油脂,無劃痕,無灰塵,玻片
上有油跡,使厚血膜容易脫落,薄血膜塗布不均勻。在用手
指持玻片時,只能夾持玻片的兩側邊緣,不要接觸玻片的表
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載玻片先用熱肥皂水洗滌,再用清水沖洗,然後
用軟而潔凈的毛巾擦乾待用。
2.使用過的載玻片的清潔方法有兩種:
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
將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約5%的肥皂 水,煮沸
後將玻片一張一張地平放進肥皂水內,微火煮約一刻鍾,然
後滅火待肥皂水稍冷後,用清潔干毛巾擦凈後待用。
②清潔液浸泡法清潔液配製如下
重鉻酸鉀 80g
濃硫酸 100ml
水(清凈水)1000ml
配製時須先將重鉻酸鉀研細放入水中,慢慢加溫到全部
溶解為止,然後緩緩加入濃硫酸,待溶液冷卻後倒入有蓋的
大口玻璃缸內。清潔玻片時,將待洗的玻片逐張放入清潔中
浸泡一兩天後,取出清水沖洗至完全沒有黃色為止。浸泡前
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鏡油,清潔液顏色變為墨綠色後即失去清
潔作用,不能再用。
二、製片
1.薄血膜塗制
(1)先用75%酒精棉球將耳垂消毒,待酒精幹後用采血針
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邊緣處。
(2)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對的方向
將耳垂輕輕擠壓出血。
(3)取一張潔凈的載玻片,將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觸耳垂
上的血滴不要將玻片接觸耳垂上的皮膚,使一小滴血在
玻片上。血量1-1.5mm
3
.1/4.火柴頭大小。
(4)將推片臵於血溶之前與血液相接觸,待血液沿推片邊
緣展開後,將推片與載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勻迅速將
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製成薄血膜。塗製得較好的薄血膜只有
一層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較均勻,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
狀。
若取的血滴太大,則塗制的血膜太寬太厚,若推時用力
不均勻,則易成梯田狀
若用力太大,則血膜兩端過厚,若塗片上有油污,則血
膜成多孔狀。
2.厚血膜塗制,薄血膜塗好後,再輕擠耳垂擠出約火柴
頭大一血滴,將這一滴血滴在玻片的中心1/3處然後用推片
的一角由血滴中央向周圍旋轉塗成直徑約一厘米的圓形血
膜,旋轉塗制時間不宜過短,以免形成纖維蛋白束,遮蓋了
瘧原蟲。
厚血薄塗好後,應平放待干,防蒼蠅舔食血膜或灰塵落
在上面。受檢者的編號可用鉛筆或鋼筆寫在薄血膜的邊緣
上,也可用蠟筆寫在厚血膜一端。
三、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薩氏和瑞氏兩種
(一)吉氏染色法,吉氏染劑是最可靠的血膜染劑其優
點是易於掌握很少染色過度,染好後的血膜褪色較慢
1.吉氏染劑的配製
吉氏染劑粉 0.5g
甘油,中性,25ml
甲醇,純,分析純,25ml
將吉氏染劑粉0.5臵於乳缽中,加少許甘油充分研磨
再加甘油研磨,直至25甘油加完為止。將充分研磨的吉氏
甘油液倒入無水,干凈的棕色玻塞瓶中,然後分次加甲醇於
乳缽洗出染劑倒入瓶中,直至25甲醇將乳缽洗凈並全部倒
入瓶中,塞緊,充分搖勻,放臵室內一星期,每天搖動數次
以後即可使用.
2.緩沖液的配製;
為了保證染色良好,使瘧原蟲的核和胞漿紅蘭分明,感
染的紅血球上的薛氏小點清楚,在稀釋染劑厚液時所用的
蒸餾水必須加緩沖液,緩沖蒸餾水。新鮮蒸餾水可能接近
中性,但貯存在一個時期後,由於吸收了空氣中的 而變為
酸性,因此蒸餾水中必須加緩沖液,使其達到我們需要的效
果。
緩沖液配製
磷酸氫二鈉,無水 9.5g
蒸餾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9.07g
蒸餾水 1000ml
將上二液分別貯存於緊塞的玻瓶中。
稀釋染劑所用的蒸餾水的ph以7.0-7.2為最適宜現
用現配可按下表配製緩沖蒸餾水的配製(ml)
ph 磷酸二氫鈉液 磷酸二氫鉀液 蒸餾水
6.6 37 63 900
6.8 49 51 900
7.0 63 37 900
7.2 73 27 900
3、骨髓片、血塗片主要依據瑞氏染色觀察細胞,為什麼還需要其他化學染色?比如鐵染色、過氧化物酶染色等。
骨髓片、血塗片主要依據瑞氏染色觀察細胞,為什麼還需要其他化學染色?比如鐵染色、過氧化物酶染色
4、血塗片如何制備?怎樣才算是一張合格的血塗片? 瑞特染色法的原理是怎樣的?如何製作?
血塗片制備方法很多,目前臨床實驗室普遍採用的是手工推片法,即用楔形技術專制備血屬塗片方法,在玻片近一端1/3處,加1滴(約0.05ml)充分混勻的血液,握住另一張邊緣光滑的推片,以30°~45°角使血滴沿推片迅速散開,快速、平穩地推動推片至載玻片另一端。血塗片應呈舌狀,頭、體、尾三部分清晰可分。瑞氏染色法使細胞著色既有化學親和作用,又有物理吸附作用。各種細胞由於其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對染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因此,染色後各種細胞呈現出各自的染色特點。以血塗片染色為例,1、采血後推制厚薄適宜的血塗片。2、用蠟筆在血膜兩頭畫線,然後將血塗片平放在染色架上。3、加瑞氏染液數滴,以覆蓋整個血膜為宜,染色約1分鍾。4、滴加約等量的緩沖液與染液混合,室溫下染色5~10分鍾。5、用流水沖去染液,待乾燥後鏡檢。
5、塗片在染色前為什麼要先固定?固定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細菌屬於微生物,和我們人體一樣,其中大多數維持生命特徵需要專的組件都是各種肽、有屬機鹽以及蛋白質結構,它們基本上都是陰離子電荷和非離子。比如我們常用電鏡的染色色基是鹼性染料是因為它是唯一的常見陽離子上染體系,可以迅速和標的物件上染,而像是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分散染料都是水溶性陰離子染料,無法與陰離子標的物產生共軛吸附——所以我們用的一般都是亞甲基藍、甲基紫或者羅丹明B這樣的陽離子來顯色,它們的另外一個好處是還可以溶於部份有機溶劑中,鹼性染料屬於有機偶氮非鹽結晶,除了三級蒸餾水之外,乙醇、丙二醇、丙三醇、DMSO、ODO等生物實驗常用助劑亦能溶解,對微生物的毒性非常低。塗片固定是必須的,如果易滑動和不平將會導致不可預知的觀察錯誤和數據冗餘,這在生物實驗中是絕對不允許的,以上碼字較多,請耐心閱讀(最常見的就是亞甲基藍了,鹼性湖藍BB)。
ps:豆知識,大多數陽離子對生物和人體都是有害的,對細菌、細胞和微生物都具有觸殺作用,多數陽離子鹽是重金屬鹽。
6、骨髓細胞染色常用什麼方法,各是用於何種檢測。
骨髓細胞內外鐵染色,是進行貧血分類的常用組織化學染色方法,一般均採用普魯士蘭染色法,該法雖操作簡便,但若掌握不好,常使玻璃上沉積大量污染鐵,無法判定結果,我們曾查閱多種材料,對該項試驗的一些細節問題均無詳細介紹。最近我們參照各家材料,經過多次試驗從玻片處理試劑配製、試驗的時間、溫度、最後漂洗的手法復染時間的控制等步驟上,對細胞內外鐵染色的方法進行探討,摸索出了一套較滿意的染色方法,現介紹如下。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寶泉嶺農場醫院
【關鍵詞】: 骨髓細胞 鐵染色 染色方法 組織化學 試劑配製 玻片處理 氰化鉀 貧血分類 普魯士蘭 染色法
【分類號】:R361
【正文快照】:
骨髓細胞內外鐵染色,是進行貧血分類的常用組織化學染色方法。一般均採用普魯士蘭染色法,該法雖操作簡便,但若掌握不好,常使玻璃上沉積大量污染鐵,無法判定結果,我們曾查閱多種材料,對該項試驗的一些細節同題均無詳細介紹。最近我們參照各家材料,經過多次試驗從玻片處理試劑
7、急求骨髓塗片鐵染色法技術流程
1)4%的鹽酸溶液.:40ml(38%濃鹽酸)+340ml蒸餾水
2)40g/L亞鐵氰化鉀液
3)鹼性復紅:1g復紅+10ml無水乙醇+90ml(5%石碳酸溶液),用時取3ml加100ML水.
4)37%甲醛
8、骨髓塗片過氧化酶染色:未見原始細胞增加,內對照正常什麼意思
你的原始粒細胞高.說明核左移.有白血病的可能.你的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都高.說明紅細胞增生.看了你的骨髓片報告;我估計你的血象顯示;白細胞是高的.血色素是低的.紅細胞也偏低. 粒細胞性白血病的可能性比較大. 鹼性磷酸酶異常.不排除骨病的可能。
9、製作血塗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
瑞特和 吉姆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