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移植眼睛並發症

骨髓移植眼睛並發症

發布時間:2021-01-17 09:19:05

1、骨髓移植有哪些並發症

1.肝靜脈閉塞病(VOD ) :平均發生時間為移植後巧天,早期表現為肝區疼痛、體重增加,繼之有肝大、黃疽、腹水。早期抗凝和溶栓治療尤其重要;
2.出血性膀胱炎(HC ) :可為BMT 早期或數周後的並發症,其原因主要為大劑量CTX 所造成。主要表現為尿急、尿頻、尿痛及血尿等,嚴重時出血甚多。治療:早期強制性利尿、輸血小板等,BMT 後1 一2 月發生的HC 為晚期HC ,多與病毒有關;
3.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現為高血壓、水腫、神經系統表現、腎功能不良、血小板減少、紅細胞破碎。治療:停用CsA ,代之以甲基強的松龍,保護腎功能;
4.感染:BMT 患者幾乎不可避免發熱、感染,其中20 %找不到原因,常先經驗性的使用廣譜抗生素,待有病原報告時再選用特定的抗生素。抗生素無效時應考慮真菌和病毒感染,及時對症治療。

2、骨髓穿刺疼嗎?危險大嗎?並發症有哪些呢?

1:使用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打麻葯有點疼,打上來之後就不疼源了,抽骨髓有點酸脹感,只抽0.2毫升,對身體沒影響。
2:時間多為10分鍾左右
3:基本沒有百風險
4:部位為髂後(前)上棘(非重要部位,骨穿後半小度時就可活動)
5:罕見但可處理的並發症:
1:麻知葯過敏(基本沒有:局部用葯)
2:穿刺部位沒有骨髓(術語:干抽)
3:少道量出血

3、血癌能治好不

在過去30年中,存活率提高了一倍,但其絕對數值依然相當低。1970年的存活率是22%,1990年代的存活率是43%。部分種類的白血病,由於發現創新的治療方式,存活率達高於此。譬如,自1970年代以來,在中國大量使用全反式維甲酸或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重大的成就。此種創新的治療,亦獲得全世界血液科醫師的一致肯定,成為標準的治療方式。不但大幅度提高該型白血病的治癒率,而且大大地減少因為出血引起的並發症,使得可高達80%以上病人獲救。而針對BCR-ABL基因的標靶治療-Imatinib (商品名:Glivec 或 Gleevec),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並且達到完全緩解。 白血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其特徵為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呈惡性、無限制地增生,浸潤全身各組織和臟器,產生不同症狀;周圍血液血細胞有量和質的變化。每天骨髓能產生上百億個新的血細胞,大多數為紅細胞。而患有白血病的人體內產出的白細胞比實際需要的多,且多數的白細胞是不成熟的,為幼稚細胞,其存活期比正常情況下長。盡管這種白細胞數量很大,然而卻不能像正常白細胞那樣抗感染。體內這種白細胞的增多,會直接影響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影響正常健康血細胞的產量。由於腫瘤細胞惡性增生,抑制紅細胞和血小板止血的產生,甚至沒有足夠的正常白細胞抗感染,很容易受擦傷、出血、感染。 白血病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白血病的癌細胞在其未成熟時就已經開始繁殖了。慢性白血病發展相對緩慢。根據 細胞的類型,白血病還可進行更深層次的劃分。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兩種不同的白細胞:髓系白細胞和淋巴細胞。前者包含細小的顆粒和微粒,而後者則沒有。 從白血病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等。 (一)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細胞彌溫地浸潤各種組織臟器,是引起臨床表現的主要病理基礎,骨髓受到侵犯,導致造血生長不良。急性淋巴球或淋巴母細胞白血症(ALL)在嬰幼兒中最為常見,所以有時也叫嬰幼兒白血病;成人中最為常見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LL)。急性白血病若不加以治療,幾個月內就有致命的危險。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並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 療效根據類型和發現的時期不同而不同。患者越年輕緩愈率也就越高。這里的緩愈指的是患者體內不再有癌細胞,骨髓表現正常。 自50年代起,由於化學療法取得了重大進展,更多的人存活時間更長了。對於成人的淋巴性白血病(ALL),其緩愈率在80%-90%之間,若完全治癒的話,有40%的患者還可再多存活5年;對於骨髓性白血病(AML),其緩愈率在60%-70%之間,若完全治癒,有20%的患者至少還可存活3年。 對於該病患者,最緊要的是先控制住病情。患者必須住院進行化學治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口腔衛生,加強護理,進行無菌隔離,定期處理以防感染。因為白血病患者的健康血細胞數量很少,通常要進行血液和血小板輸送,以增強自然免疫功能和止血能力。患者還要接受輸一些其他葯品以防化學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等。 ALL型患者在醫院進行幾個星期的治療便可等到滿意的緩愈。要控制病情,患者還要繼續接受1個月或更多時間的低劑量的化學治療和輻射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 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最好的辦法是延長其緩愈朗,能否痊癒取決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骨髓移植必須組織類型相容,遺傳特點近似,通常選其家庭成員作為骨髓捐獻者。 骨髓移植分三個時期:准備期、手術期、恢復期。首先控制患者的癌變白細胞,通常採取化學療法,有可能的話用機械方式把癌細胞從血液中分離出來。手術期內,通過化學方式把骨髓清洗干凈,以避免與新注人的骨髓相排斥,然後接受捐獻者大約一湯匙的骨髓。恢復期是最為危險的時期,新植入的骨髓還沒有開始生產白細胞,病人隨時都有可能因感染而致死。直至2-6個星期之後,新骨髓才開始有效地生產血細胞。骨髓移植非常昂貴並且危險性極大,但它給AML型患者以及ALL型復發患者一個很好的生存機遇。 (二)慢性白血病 成年人較多患有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是最為良性,屬緩慢發展型,通過用葯可有效得到控制,如果早期發現甚至無需用葯治療。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較為棘手的一種,因為此病一旦發展無法控制,一般僅能存活4年。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進程緩慢且通常為老年人患有,一般的治療趨向於保守治療。隨著症狀消失,該種病也就無需治療了。如果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出現腫脹,可通過一些口服化學性葯品加以控制,所有CLL型患者都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在沒有發展為急性血癌之前,口服葯可有效地控制。 CML型患者的症狀達好幾年,CML型患者若攝取干擾素,還可把生命延長的更長。但不管如何治療,所有的CML型白血病最終都要發展為急性白血病,所以大夫一般建議患者進行骨髓移植。化療對於白血病患者是基本的治療,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都經歷了副作用的不適。許多放鬆療法--包括針灸、按摩、瑜珈、氣功、葯物或程序肌肉鬆弛都可幫助減輕化療引起的疼痛及惡心。同時注意攝取一些能增強免疫能力的維生素、營養物質和其他中葯。 以上4種還可繼續細分,其他一些很少見的包括:多毛細胞、巨核細胞白血病、嗜鹼性細胞白血病以及嗜曙紅細胞白血病等。 染色體變異與白血病有著直接的關系。環境因素對白血病的發展亦有影響。 調查表明,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更容易患有某種白血病。研究表明,長時間置身於輻射、多種化學氣味以及低頻電磁場中都可能導致白血病。 由於多種白血病在早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大多在進行內科檢查或例行的血液檢查中無意發現的。如果患者淋巴結增大,消瘦,低熱,出血傾向,乏力,虛弱,牙床腫大,胸骨壓痛,肝臟和脾臟增大,易擦傷或出現皮疹就應懷疑是否患有白血病。血液檢查中發現不正常的白細胞就應進行進一步診斷。為確診,還需用從骨盆處取樣對骨髓進行活檢,以確定癌細胞類型。

4、骨髓移植的並發症

1.早期並發症
①預處理相關的急性毒副作用如口腔潰瘍、急性胃腸道反應等;②出血回性答膀胱炎;③肝靜脈閉塞病;④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⑤植入綜合征;⑥彌漫性肺泡出血綜合征;⑦血栓性微血管病;⑧特發性肺炎綜合征;⑨感染;⑩移植物抗宿主病
2.晚期並發症
①皮膚黏膜的色素脫失及沉著;②腺體分泌功能減退;③白內障;④白質腦病;⑤生長發育障礙及內分泌障礙;⑥繼發惡性腫瘤。

5、白血病一定會死嗎?

白血病就是血癌,白血病患者有的會因為白血病而死亡,有的是可以治癒的,不會死亡。白血病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由於造血幹細胞惡變,白血病細胞在骨髓內大量的增殖,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病人出現貧血、感染、出血、器官浸潤等一系列的症狀。

6、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並發症有哪些

在植入造血幹細胞前應用大劑量的化療或放療可能會引起心功能、肝功能、腎功能、消化道功能、生殖功能的損害,如出現惡心、嘔吐、心慌、胸悶、下肢水腫、性功能下降等不適。 

如果供者和患者血型不合會引起輸注幹細胞後引起溶血,可引起發熱、腰痛、醬油色尿等不適。 

植入失敗:也就是輸入到患者體內的幹細胞沒有存活,就如種莊稼種完種子並沒有發芽生長。 

移植物抗宿主病:也就是輸入的供者細胞識別到患者的細胞不是自己的,便進行攻擊,可以累計皮膚、消化道、肝臟、眼睛等器官,表現為皮疹、口腔潰瘍、腹痛、腹瀉、肝功能損傷、眼乾等不適。 

 感染: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以是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血液病復發:如白血病等移植後骨髓中腫瘤細胞再生長出來,引起原來的疾病復發。

第二腫瘤:也就是說移植後又出現了新的腫瘤,因為移植過程會用的大劑量的化療或者放療,可能會引起細胞突變,產生新的腫瘤,如移植後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

7、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後的存活年數

要是治癒就是絕對的恢復,就會成為完全的正常人。
但是實際上---第3階段「移植後照顧期「,此階段亦為最重要時期,因為在新骨髓長出之前,病人最容易發生感染與其他並發症,此時期的預防處理對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環。 骨髓移植最大的並發症為感染(Infection)與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GVHD),由於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須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學葯物或合並全身性放射線電療,因此病人在新骨髓長出來以前,幾乎處於無免疫力狀態,隨時都可能招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然而目前由於無菌室之使用或應用反隔離措施,以及新抗生素之發明與抗病毒葯物Acyclovir之使用,在感染方面,已使大部分細菌或濾過性病毒的感染得到預防與控制,然而對於巨細胞病毒(CMV)所引起間質性肺炎以及黴菌感染的治療仍有待進一步之研究發展,至於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主要發生於異體骨髓移植,而自體骨髓移植因使用自己的骨髓,發生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對於異體移植所發生的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目前已有環孢子素(Cyclosporin)、類固醇(Methylprednisolone)及一些免疫抑制劑可作有效的預防與控制;近年來一些免疫抗體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的使用,對於頑固性植體宿主對抗反應疾病也有一些療效,雖然新葯物的發展使得感染與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控制有長足的進步,然而這兩種並發症仍是目前骨髓移植失敗最大的原因,有待進一步之研究。

總之,骨髓移植已成為許多血液疾病與血液腫瘤救命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傳統的化學療法雖然可以使得不少病人達到緩解的地步,可是大部份的病人仍走向復發的途境,所以存活年數要看病人自己的造化了。

與骨髓移植眼睛並發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