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itp典型骨髓象表現為

itp典型骨髓象表現為

發布時間:2021-01-16 20:24:09

1、ITP骨髓檢查報告單,請專業人士看看,謝,急!!!

血小板的概念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狀不規則,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得多,無細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為100~300×1000000000個/L,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J.B.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動物圓口綱有紡錘細胞起凝血作用,魚綱開始有特定的血栓細胞。兩棲、爬行和鳥綱動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細胞,血栓細胞是有細胞核的梭形成橢圓形細胞,功能與血小板相似。無脊椎動物沒有專一的血栓細胞,如軟體動物的變形細胞兼有防禦和創傷治癒作用。甲殼動物只有一種血細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為圓盤形,直徑1~4微米到7一8微米不等,且個體差異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運動和變形,故用一般方法觀察時表現為多形態。血小板結構復雜,簡言之,由外向內為3層結構,即由外膜、單元膜及膜下微絲結構組成的外圍為第1層;第2層為凝膠層,電鏡下見到與周圍平行的微絲及微管構造;第3層為微器官層,有線粒體、緻密小體、殘核等結構。
血小板正常值:(100到300)*10^9/L.
[編輯本段]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 成熟的巨核 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過脾臟,約有1/3在此貯存。貯存的血小板可與進入循環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換,以維持血中的正常量。每個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的數量每立方毫米大約200~8000,一般認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調節,但其詳細過程和機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壽命約7~14天,每天約更新總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臟中被清除。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時血小板還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創口,釋放與凝血有關的各種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處,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並釋放腎上腺素, 5-羥色胺等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物質,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還有營養和支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使毛細血管的脆性減少。
血小板數量、質量異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數量減少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等症。數量增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病症。質量異常可見於血小板無力症。
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確證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細菌和其他顆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內沒有核遺傳物質,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將失去增殖的可能。臨床上也見到患病毒性疾病時總出現血小板減少症。因此血小板有可能與皮膚, 粘膜和白細胞一樣是構成機體對抗病毒的一道防線。
[編輯本段]形態及其結構
血小板描述:細胞碎片,體積很小,形狀不規則,常成群分布在紅細胞之間。
循環血中正常狀態的血小板呈兩面微凹、橢圓形或圓盤形,叫做循環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約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體積7立方微米。血小板雖無細胞核,但有細胞器,此外,內部還有散在分布的顆粒成分。血小板一旦與創傷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內膜表面接觸,即迅速擴展,顆粒向中央集中,並伸出多個偽足,變成樹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顆粒隨即釋放,血小板之間融合,成為粘性變形血小板。樹突型血小板如及時消除其刺激因素還能變成循環型血小板,粘性變形的血小板則為不可逆轉的改變。血小板有復雜的結構和組成。血小板膜是附著或鑲嵌有蛋白質雙分子層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種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與粘附作用有關,糖蛋白Ⅱb/Ⅲa與聚集作用有關,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體。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漿蛋白、凝血因子和與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有關分子組成的血漿層(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漿中有兩種管道系統:與表面相連的開放管道系統和緻密管系統。前者是血小板膜內陷在胞漿中形成的錯綜分布的管道系統,管道的膜與血小板膜相連續,管道膜內表面也有與血小板膜一樣的外覆層,通過此管道系統,血漿可以進入血小板內部,從而擴大了血小板與血漿的接觸面積,由於存在這套與表面相連的發達的管道系統,使血小板形成與海綿相似的結構;後者即緻密管系統的管道細而短,與外界不通,相當內質網。血小板周緣的血小板膜下有十幾層平行作環狀排列的微管,近血小板膜處還有較密的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它們與血小板的形態的維持及變形運動有關。血小板內散在著兩種顆粒:α顆粒和緻密顆粒。α顆粒內容物是中等電子密度,有的顆粒中央還有電子密度較高的芯。α顆粒中含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第4因子、組織蛋白酶A、組織蛋白酶D、酸性水解酶等。緻密顆粒內容物電子密度極高,含有5-羥色胺、ADP、ATP、鈣離子、腎上腺素、抗血纖維蛋白酶、焦磷酸等。另外,在血小板中還存在有線粒體、糖原顆粒等。
[編輯本段]血小板與生理功能
血栓形成和溶解當血管破損時,血小板受到損傷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現血小板的聚集,成為血小板凝塊,起到初級止血作用,接著血小板又經過復雜的變化產生凝血酶,使鄰近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互相交織的纖維蛋白使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成血凝塊,即血栓(見凝血因子)。同時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纖維蛋白網內,隨著血小板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縮,使血凝塊收縮,血栓變得更堅實,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這是二級的止血作用。伴隨著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釋放血栓烷A2;緻密顆粒和α顆粒通過與表面相連管道系統釋放ADP、5-羥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細胞生長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通過激活周圍血小板,促進血管收縮,促纖維蛋白形成等多種方式加強止血而有些效果。物質則可加強損傷部位的炎症和免疫反應。
當血管損傷部位血栓形成,血液停止流失以後需要防止血栓的無限增大,避免由此而產生的血管阻塞。此時,由血小板所產生的5-羥色胺等對血管內皮細胞起作用,使其釋放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促使纖維蛋白溶酶形成,進而使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本身也有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與纖維蛋白溶酶原,產生纖維蛋白溶酶參與血栓中纖維蛋白的再溶解。
[編輯本段]血小板與血管內皮細胞
血液在血管中迅速流動有時會損傷血管壁,血小板可從流動狀態轉而附在內皮細胞表面,兩者之間的細胞膜消失,細胞質相互融合,從而使內皮細胞得到修復。
血小板粘附、釋放及聚集的機制 血小板表面有許多不同受體,這些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即被激活。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內皮下組織中的Ⅰ型和Ⅲ型膠原暴露,兩者中有一9肽結構的活性部位。從這一活性部位通過VWF因子與血小板膜上的受體糖蛋白1b連接,實現了血小板與損傷部位的粘附。血小板激活後,環狀的微管向內凹曲。血小板出現放射狀的突起,其中出現與其長軸一致的微絲、微管。顆粒向血小板中心部集中,並靠近與表面相連的管道系統。血小板由循環型變為樹突型。在光學顯微鏡下血塗片上所見的血小板,如分為中央的顆粒區與周緣的透明區,就是處於這一階段的特徵。
粘附的血小板開始釋放其內容物,隨著血小板形態的變化,血小板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的磷脂分子中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進而受血小板膜上酶的作用,形成血栓素A2等。血小板顆粒內含物的釋放不是同時進行的。由緻密顆粒釋放ADP、5-羥色胺的反應出現得快。α顆粒則隨其內含物不同,釋放遲早不同;含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等成分的α顆粒先釋放,含酸性水解酶的顆粒(相當於溶酶體)後釋放。釋放是需能過程。膜上的鈣泵將Ca2+泵入血小板內,激活ATP酶,最後引起血小板收縮,導致血小板內顆粒的釋放。
血小板之間的相互粘附叫做聚集。ADP、腎上腺素、凝血酶和膠原等都是血小板的致聚劑。不同的致聚劑引起的聚集過程表現有所不同。如加入ADP可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釋放的ADP可以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從而可以出現兩個聚集波。膠原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只能在誘導血小板釋放ADP後引起。聚集發生的機制至今已知有花生四烯酸途徑,緻密顆粒途徑和血小板激活因子途徑,已知不少因素如Ca2+和纖維蛋白原都與血小板的聚集有關。激活的血小板中,血小板膜里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最後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烷A2(TXA2)。血栓烷A2是迄今已知的最強的致聚劑,而內皮細胞釋放的前列腺素I2(PGI2)可通過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環腺苷酸(cAMP)水平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
哺乳動物血小板存在著種屬間的差異。如兔血小板緻密顆粒中,除5-羥色胺外還含有組胺,人的血小板對致聚劑ADP、凝血酶等均無反應。兔、大鼠、小鼠、豬、羊、馬對腎上腺素無反應。在5-羥色胺含量、對聚集抑制劑的反應性等方面也有種屬差異。
隨著生物和醫學的發展,細胞的粘附成為細胞生物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研究血小板粘附、聚集可望使這一課題取得新進展,血小板也是理想的神經葯理學的模型。血小板的收縮與鬆弛和骨骼肌的活動有類似之處。
[編輯本段]血小板的功效
血液受損傷流血時,發生止血和凝血效應的機制有多種,但大都與血小板的作用有關系, 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收縮血管,有助於暫時止血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過其釋放的血管收縮物質、血小板粘聚成團堵塞損傷的血管和促進凝血實現的。
血小板能釋放5-羥色胺,兒茶酚按等血管收縮素,使受損傷血管不同程度地緊閉,同時管內血流量減少,防止血液流失。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
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積在受損血管所暴露出來的膠原纖維上, 聚集成團,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處,除了起栓堵作用外,還可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
·3、釋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質,在血管破裂處加速形成凝血塊
血小板的凝血作用:血小板3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凝血反應速度。
受到損傷的血管或組織處於產生一些因子,啟動內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統,在血小板所釋放的不同因子的綜合作用下,數分鍾內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連鎖反應,最終導致血漿內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分子量約34萬,電鏡下觀察數條肽鏈形成螺旋盤曲的四級結構,整體上看呈團狀。纖維蛋白則是細長絲狀,並相互交織成網,因而把血細胞網羅起來,形成凍膠狀的血凝塊。
·4、釋放抗纖溶因子, 抑制纖溶系統的活動
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在纖溶系統的作用下,容易降解。由於血小板含有抗纖溶因子、抑制了纖溶系統的活動, 使形成的血凝塊不致於崩潰。
·5、營養和支持毛細血管內皮
·6、促進血液循環
血小板是血液中體積最小的血細胞,正常人血液中計數為100×109/升一300×109/升,占血液體積的0.3%,婦女在月經期可減少50%~75%,幼兒含量稍低。血小板約2/3在末梢血循環中,l/3在脾臟中,並在兩者之間相互交換。
血小板減少症中葯方中葯處方(一)
【辨證】風火熱毒,傷其血絡,營血瘀滯,淫於腠。
【治法】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方名】犀角地黃湯加味。
【組成】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參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葉10克,板藍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家興方。
中葯處方(二)
【辨證】脾陰虛,血燥,陰虛生內熱,熱傷絡脈則血外溢。
【治法】養陰益脾,潤燥,佐以清熱,化斑。
【方名】加味脾陰煎。
【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蓮草15克,山葯20克,蓮米15克,連翹10克,赤小豆30克,黃連6克,淡竹葉10克,五味子10克,棗皮10克,大棗10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袁尊山方。
中葯處方(三)
【辨證】血瘀於肌腠。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補脾滋腎。
【方名】加減紫癜方。
【組成】雞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當歸15克,大棗10克,茅根15克,旱蓮草20克,三七粉5克(沖服),仙鶴草20克,山梔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孫偉正方
[編輯本段]血小板減少
疾病簡介
血小板疾病是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數低於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於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症不會像繼發於凝血性疾病,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也可能因遺傳導致.男性發病,女性攜帶.(WAS 綜合征)
血小板減少與白血病的區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狀表現為出血,在發病前期,皮膚會出現針扎樣紅點,之後會發展成塊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黃豆粒,大的能達到手掌那麼大。
出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體表皮膚比較鬆弛的部位,如頸部、眼睛周圍、下肢等,並伴有腫痛,嚴重的會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現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數量為30萬/立方毫米,患病時可減少到4萬~5萬,當血小板數量降至2萬時,患者就有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狀相似,有些患者認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壓力很大,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專家解釋,目前認為紫癜病是因為單純的血小板減少使凝血功能出現異常,而血小板減少和凝血功能異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狀之一,白血病患者體內的白細胞、紅細胞等都不正常,它們完全是兩碼事。
應該不要緊,在觀察幾天

2、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由於自身免疫介導的血小板過度破壞所致的出血性內疾容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確,可能與感染、免疫因素等相關,本病多數預後良好,是個良性疾病,但是病情容易反復,平時注意盡量避免感冒、勞累等,治療上首先選用激素、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措施,多數患者血小板可恢復正常,但是如果是應用激素治療的話,不能隨意停葯,

3、急性ITP骨髓象以什麼增高為主

這種情況是屬於一種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英文縮寫大多數都是由於本身的骨髓增生異常,所導致的,這種情況少數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所引起主要的還是由於葯物導致。如果是增高的話,一般還是由於幼稚的血小板增多為主,這種情況需要選擇一些糖皮質激素來治療。

4、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疾病是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減少症

血小板數低於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於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症不會像繼發於凝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參見第131節)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診斷

必須徹底弄清病人的服葯史,以排除對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壞的葯物.約5%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見下文肝素誘發血小板減少),為保持動靜脈輸注導管通暢,即使應用極少量肝素沖洗,也可發病.其他葯物較少誘發血小板減少症,例如奎尼丁,奎寧,磺胺制劑,口服抗糖尿病葯,金鹽以及利福平.

病史中還有很重要的內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礎疾病的症狀(例如關節疼痛,雷諾氏現象,不明熱);提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見下文TTP-HUS)的體征與症狀;10天之內輸過血提示可能是輸血後紫癜,大量飲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減少症.5%孕婦分娩期可發生輕度血小板減少症.由於感染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的患者常伴血小板減少症,可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見ITP)相鑒別;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症狀的危險因素和病史.

體檢對診斷亦很重要:(1)通常繼發於感染性或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血小板減少症以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TTP)時有發熱,而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以及與葯物有關的紫癜則不發熱.(2)由於血小板的破壞增加(例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葯物有關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而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病人的脾臟捫診不增大;而繼發於脾臟對血小板阻留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脾臟大多可以捫及,繼發於淋巴瘤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血小板減少症病人也是如此.(3)其他慢性肝病的體征對診斷也有意義,如蜘蛛痣,黃疸和肝掌.(4)妊娠末期常引起血小板減少症.

外周血細胞計數是確定血小板減少症及其嚴重性的關鍵性檢查,同時血塗片檢查能為其病因檢查提供線索(表133-2).若血小板減少不伴有其他影響止血功能的疾病(例如肝臟疾病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止血功能篩選檢查(參見第131節)則是正常的.骨髓象檢查若在血塗片上見到除血小板減少以外的異常,有本檢查適應證.本檢查可提供巨核細胞的數量及形態的信息,並確定有或無引起骨髓功能衰竭疾病(例如骨髓異常增生)的存在.抗血小板抗體檢查臨床意義不大.若患者病史或檢查提供HIV感染危險依據,應對其進行HIV抗體檢查.

治療

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隨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多變,需迅速鑒別病因,若有可能應予以糾正(如在肝素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症停用肝素).由於血小板反復輸注會產生同種血小板抗體,造成療效的降低,因而要間歇性使用以預防上述抗體產生.若血小板減少是由於血小板消耗,則血小板輸注應保留於治療致命性或中樞神經系出血.若由於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則血小板輸注保留於治療急性出血或嚴重性血小板減少(如血小板數<10000/μl).

特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本病為不伴全身性病變的出血性疾病,成年患者表現為慢性型,而兒童患者常是急性型並有自限性.

成年特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由於產生了一種針對結構性血小板抗原的抗體(自身抗體);而兒童患ITP時,是由病毒抗原激發了抗體的合成.該抗體和附著在血小板表面的病毒抗原起反應.

診斷

除了瘀斑,紫癜和粘膜出血(輕微或量多)外,體檢結果均為陰性.外周血檢查結果,除血小板數目減少外,均屬正常.骨髓檢查通常除可發現巨核細胞正常或數量增加外,其他亦屬正常.

治療

成年人的治療通常開始口服皮質類固醇(例如強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計數將在2~6周內恢復正常,然後逐步遞減皮質類固醇.但大多數病人的療效不夠滿意,或是減少腎上腺類固醇劑量後即復發.脾臟切除可使50%~60%病人得到緩解.對於用類固醇和脾臟切除治療難以奏效的病人,使用其他葯物的療效尚未證實.由於慢性ITP病程長,同時慢性ITP患者死亡率低,而對治療方法的利弊仍須慎重權衡.應用合成的雄激素(達那唑),或使用硫唑嘌呤,長春新鹼,環磷醯胺,或環孢菌素的免疫抑制療法的療效並不一致.

對ITP伴致死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免疫球蛋白靜注(IVIg),這可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清除包被抗體血小板的作用.IVIg劑量1g/kg,1天或連續2天.患者血小板數常可在2~4天內上升,但僅維持2~4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1g/(kg.d)靜脈輸注3天,可使血小板數迅速上升,且費用略低於IVIg.對那些有致命性出血的患者亦應輸注血小板.由於糖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能預期在幾天內顯效,因而對ITP患者不應預防性輸注血小板.

患兒治療與成人相反.使用皮質類固醇或IVIg可迅速恢復血小板數,但不能改善臨床結果.由於大多患兒在幾天或幾周內可從嚴重血小板減少症自發性恢復,有時推薦單用支持療法.對使用皮質類固醇或IVIg無效的慢性型ITP患兒脾切除術應至少推遲6~12個月,這由於無脾患兒增加了嚴重感染的危險,即使患病經年累月,大多患兒可自發性緩解.

5、ITP特發性血小板降低【符合ITP骨髓象】

本病沒有太有效的治療方法,激素要系統治療一段時間,激素停用血小板計數下降也屬於正常現象,可以配合中葯治療,逐步減量激素,若血小板最終能維持在30-50左右也就是能接受的結果

(江蘇省中醫院袁斌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血小板減少的症狀有哪些

出血。血液病患者由於血小板減少或功用失常,北京宣武醫院預約掛號好不好?血漿中凝血因子缺少,血管遭到破損時,很簡略出血。輕者早期有鼻腔或齒齦出血,重者會有皮膚大片青紫色的淤斑、吐血或便血,其至因腦出血而去世。血常規檢查可見血小板數量減少。北京宣武醫院預約掛號好不好?下面就請專家為大家進行解答!白細胞數增多或減少。北京宣武醫院預約掛號好不好?白細胞數增多常為繼發性,首要是指中性粒細胞增多。是指年歲大於1個月的孩提和各年歲組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大於7.5x109/L和小於1個月的嬰兒大於26x109/L。血液病中,骨髓增殖性疾病、急、緩慢白血病等都可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首要表現、許多非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也常伴有中性粒細胞增多。並且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癌症患者去世率高。有些血液系統疾病以白細胞減少為初步表現,一樣需要致使警惕!北京宣武醫院預約掛號好不好?紅細胞增多。紅細胞增多就是血液中的紅細胞數增多,正常值為(3.5-5.5)x1012/L,紅細胞增多時可達(6-10)x1012/L,血紅蛋白高達170-240g/L。常見緣由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如高原居住、肺部疾病、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腎病變、各種腫瘤等)、相對性紅細胞增多症(如嚴肅脫水、燒傷、等)。發熱與感染。北京宣武醫院預約掛號好不好?白細胞減少或質量失常,可致使機體抵擋力降低而易於吞並感染,感染發生時往往發熱。血液病患者,分外是惡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患者,發熱是較常見的表現。如果血常規提示白細胞減少,或許是發熱的時辰長,用抗感染的葯物作用不佳等情況,均須進一步做骨髓像檢查,明晰確診。如您出現疾病症狀,建議您及時到醫院參加就診。北京宣武醫院預約掛號祝您身體健康,事業豐收!

7、血小板減少有哪些症狀

血小板減少的症狀主要為出血,包括皮膚粘膜的出血,如各部位皮膚的出血內點、紫癜、瘀斑,雙腿最易出現;容鼻出血,舌頭出現血泡,牙齦出血,鞏膜出血可能影響視力,月經量增多,外傷後出血不止,呼吸道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血如嘔血、血便、黑便,腦出血可能出現頭疼,嘔吐,昏迷等。有些血小板減少沒有症狀,僅通過偶然的血常規檢查發現。血小板減少可以有許多疾病引起,需要積極尋找病因,對因治療。

與itp典型骨髓象表現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