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發布時間:2021-01-16 07:49:07

1、血白細胞減少是什麼嚴重的病嗎?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葯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 109/L,小於5歲低於5.5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參考資料:今晚報 中國孕育網

2、體內白細胞減少是什麼原因形成的?

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分三大類: (1)白細胞生成減少:包括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或病態造血,各種惡性腫瘤細胞浸潤骨髓、營養缺乏、血細胞成熟障礙等;(2)白細胞破壞過多:包括多種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破壞;(3)白細胞分布異常:也稱假性白細胞減少,實際上體內白細胞數並不減少,只是轉移到脾臟或吸附於全身血管的血管壁上(可通過腎上腺素試驗證實),一旦需要,它還能上升。 總的來說,最常見的原因除多種血液病外,各種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和多種葯物常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特別是目前濫用葯物的情況普遍存在,常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重要原因。
採納哦

3、引起白細胞低的原因是什麼?

什麼原因引起白細胞減少症
粒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症有什麼症狀
病人可無症狀或有非特異性症狀,如乏力,納差,體力減退,並有易感染傾向.是否合並感染視粒細胞減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膚等多見.
白細胞減少症需要做哪些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在2-4×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減低.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礙.有的粒細胞有空泡,中毒顆粒及核固縮等退行性變.骨髓象除了解粒細胞增殖分化情況外,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
三,粒細胞邊緣池的檢查:方法有幾種,如用同位素DF32P標記自身中性粒細胞進行檢查,結果確切.
四,粒細胞儲備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釋放粒細胞的製品,如內毒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五,白細胞凝集試驗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數:是檢測是否有粒細胞破壞過多的方法,但有假陽性出現.

你好,白細胞低考慮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放化療後引起的毒副反應,一種是可能出現了淋巴轉移,因此這種情況建議到醫院做個復查,如果排除淋巴瘤的可能,多考慮是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影響骨髓造血,機體免疫力低下所致,針對這種請款給葯配合中醫治療.中醫中葯有扶正固本,補氣養血,軟堅散結的功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循環,緩解放化療毒副作用,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的九次方/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正常人的血細胞數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下,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范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於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症(即發炎)時會出現白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可有遺傳性,家族性,獲得性等.其中獲得性佔多數.葯物,放射線,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細胞減少,葯物引起者最常見.避免用葯是要避免因為葯而產生的白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症,是指周圍白細胞計數持續下降所引起的一組症狀.典型表現為頭暈,乏力,肢體酸軟,食慾減退,精神萎靡,低熱.一般白細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傷寒等,也有因為葯物引起的.如系葯物等引起的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葯,適當應用生白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鋰,茜草雙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觸放射線或其他化學毒物.由脾功能亢進引起的,易發生反復,嚴重感染,可做脾切除術.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
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
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
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
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
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
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
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
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
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
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1)宜多樣化平衡飲食:平衡膳食是保持正常體重的最好辦法.平衡膳食包括粗糧與雜糧搭配,富含熱能,適量蛋白,富含纖維素,高無
機鹽及富含維生素A,C,E,K,葉酸等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玉米,糙米,全麥面,植物油,蜂蜜,蔗糖,蜂王漿,瘦肉,蛋類,豆
類,鮮奶,菌菇類,胡蘿卜,竹筍,南瓜,黃瓜,菜花,菠菜,白菜,芹菜,黃花菜,西紅柿,大蒜,海帶,紫菜,海魚,動物肝,腎,以
及人參,枸杞子,山葯,靈芝,冬蟲夏草及新鮮水果等.宜低脂肪,低鹽,低糖膳食,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如少食肥肉,乳酪,奶油
等.
(2)忌食生蔥蒜,豬肉,南瓜,醇酒以及辛溫,煎炒,油膩,葷腥厚味,陳腐,發霉等助火生痰有礙脾動的食物.宜食海帶,海藻,紫
菜,牡蠣,蘆筍,鮮獼猴桃等具有化痰軟堅散結功能的食物.
(3)可給予益氣養血,理氣散結之品,鞏固療效,以利康復.如山葯粉,糯米,菠菜,絲瓜,海帶,鯽魚,泥鰍,大棗,橘子,山楂,玫
瑰花等.
(4)若出現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現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氣養血之品,如鮮薑汁,甘蔗汁,鮮果汁,佛手,番茄,生薏米,粳米,白扁
豆,靈芝,黑木耳,向日葵子等.

白細胞減少常見的原因有1是感染,某些病毒性感染常常會引起白細胞的減少如流感病毒,肝炎性病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等白細胞也是減少的,某些原蟲感染,如瘧疾,黑熱病等.2是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紅細胞性貧血,非白血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骨髓轉移癌等,常常伴有紅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3是理化損傷,是引起白細胞減少最常見的原因.如抗腫瘤和免疫抑制劑的葯物,抗糖尿病葯物,氯黴素等.化學物質如苯,鉛,汞中毒等,放射線的損傷也能導致白細胞的減少,因為放射線物質可以直接損害造血幹細胞和骨髓微環境.4是單核-巨嗜細胞功能亢進,如脾功能亢進,門脈行肝硬化,淋巴瘤等疾病,單核-巨嗜細胞系統吞噬破壞血細胞增強.5是免疫性破壞,如新生兒同種免疫,自身免疫疾病,葯物性免疫等,其中由葯物所導致的變態反應性粒細胞缺乏最常見.
白細胞減少患者應該注意飲食,避免食用生冷及不潔食物以免消化道感染,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者白細胞減少的葯物,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鑒於您的情況,因為白細胞是比正常界限稍微低一點,只要其他檢查結果正常就不會有太大的原因,也可能是你在抽血檢查的當天感染了什麼細菌什麼的,都有可能會引起白細胞的降低.

主要有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 109/L,小於5歲低於5.5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4、白細胞減少時怎麼引起的?跟住剛裝修的房

(一)骨髓損傷:
1.葯物引起的損傷:抗腫瘤葯物和免疫抑制劑都可直接殺傷增殖細胞群,葯物抑制或干擾粒細胞核酸合成,影響細胞代謝,阻礙細胞分裂。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細胞減少與葯物劑量相關。其它多類葯物亦可有直接的細胞毒性或通過免疫機制使粒細胞生成減少。
2.化學毒物及放射線:化學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對造血幹細胞有毒性作用,X線和中子能直接損傷造血幹細胞和骨髓微環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損害,出現粒細胞減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細胞減少是自身抗體、T淋巴細胞或自然殺傷細胞作用於粒系分化的不同階段,致骨髓損傷,粒細胞生成障礙。常見於風濕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時。
4.全身感染:細菌感染如分支桿菌(特別是結核桿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異常細胞浸潤骨髓:癌腫骨髓轉移、造血系統惡性病及骨髓纖維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細胞成熟障礙——無效造血:如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影響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躍,但細胞成熟停滯而破壞於骨髓內。某些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也存在著成熟障礙,而致粒細胞減少。
(二)周圍循環粒細胞分布異常
(三)血管外組織內的粒細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四)混合因素

5、什麼原因造成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少是何因:
白細胞具有吞噬能力,能消滅外來的病原菌,保衛身體的健康,所以人們將它譽為身體的衛士。
正常人血液循環中的白細胞為4000~10000/立方毫米,其中具有重要防衛功能的,如中性粒細胞,約占白細胞總數的60~75%。在身體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膿性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即醫務界通常簡稱為「白計分」或「白分」的,皆會升高。而如果白細胞計數持續低於4000/立方毫米,紅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都正常的,則稱為白細胞減少症。如果中性粒細胞低於2000/立方毫米,稱為粒細胞減少症,如低於1000/立方毫米,則稱為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為什麼會減少呢? 說來不外乎是生產不足或是破壞過多兩個原因。長骨(如四肢的骨骼)、扁骨(如胸骨)、髂骨的骨髓是造血的場所。當骨髓造血功能發生障礙時,血細胞便減少。某些葯物如氯黴素、苯妥因鈉及抗癌葯等,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某些毒物如苯等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X線、放射性同位素亦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某些病毒的感染,能暫時性地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而癌的骨髓轉移,特殊類型的白血病,能完全損害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減少。盡管多數的炎症感染,白細胞都會升高,但有些炎症感染,白細胞卻會減少。如傷寒桿菌感染,白細胞明顯減少,被認為是傷寒桿菌的內毒素對白細胞的破壞過多所致。此外,象流感、肝炎等病毒感染時,白細胞也會減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由於產生抗白細胞抗體,使白細胞破壞增加,而造成白細胞減少。某些葯物如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物等引起的過敏,也會使白細胞破壞增多。還有脾功能亢進,也能使白細胞破壞增多,而導致白細胞減少。另有一種被稱為「假性粒細胞減少症」的,是因為粒細胞粘附在毛細血管壁上,而使血循環中的白細胞減少。在患瘧疾時,即有此種情況出現。輕症的白細胞減少者,可能有頭昏、乏力等症狀。嚴重的可產生高熱寒顫,口腔、咽部潰瘍,甚至發生敗血症。為了查明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往往需要抽取骨髓來檢查骨髓的造血功能,作白細胞凝集試驗,以檢查有無抗白細胞的抗體等等。
白細胞減少不是一個獨立的病,而是許多種疾病的一個共同的表現。故對白細胞減少,都應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些葯物如鯊肝醇、利血生、輔酶A等,對白細胞減少有一定的療效。對重症的粒細胞缺乏症,則需應用抗生素、激素、輸血、輸白細胞等治療。
預防白細胞減少,應加強勞動保護、改進工藝流程、避免或減少對放射線、苯等的接觸。不濫用可能造成骨髓功能抑制的葯物,以及預防某些感染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種名叫「慢性特發性粒細胞減少症」的,在中青年婦女中較為多見,其原因尚未明了,多伴有低熱、疲乏等症狀,病程遷延,但對健康多無影響。服些健脾補腎、益氣養血的中葯,可能有些效果。

6、哪些原因可引起白細胞減少?

一般來說,常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看。

1.骨髓損傷導致中性粒細胞生成減少

在前面章節中我們曾提到,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都是由骨髓產生的,那麼一旦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則必然會影響白細胞的生成。引起骨髓造血功能異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種。

(1)葯物這是最常見的因素之一。影響骨髓造血的葯物包括抗腫瘤葯物、解熱鎮痛葯、抗甲狀腺葯(如他巴唑)、磺胺葯、抗驚厥葯及一些抗菌素等。

(2)物理、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放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它們能直接損傷造血幹細胞和骨髓微環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損害,使人體出現粒細胞減少。化學因素中的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鉍等對造血幹細胞有毒性作用。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細胞減少是自身抗體、T淋巴細胞或自然殺傷細胞作用於粒系分化的不同階段,導致骨髓損傷從而阻礙粒細胞生成。常見於同時罹患風濕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4)全身感染當人體發生細菌感染,如分支桿菌(特別是結核桿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時,也可同時出現白細胞減少的現象。

(5)異常細胞浸潤骨髓當癌腫發生骨髓轉移、罹患造血系統惡性病及骨髓纖維化等疾病時,可同時造成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細胞成熟障礙—無效造血如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將影響DNA合成。此時,雖然骨髓造血活躍,但細胞成熟停滯並被破壞於骨髓內。另外,當患者罹患某些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時,其也存在著成熟障礙,而致粒細胞減少。

2.周圍循環粒細胞分布異常

進入血管內的中性粒細胞僅有1/2在循環池內,循環池是個醫學術語,即是說這些細胞隨血流循環在我們體內。另外1/2的中性粒細胞則緊貼於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後小靜脈的內皮細胞(即在邊緣池)上,它們不隨血流循環,故不能在白細胞計數時被檢測到。

循環池與邊緣池之間的粒細胞可相互轉換。在注射腎上腺素或應激狀態下,粒細胞可由邊緣池轉入循環池,從而使粒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如果,邊緣池內粒細胞量相對大量增加時可造成假性粒細胞減少,此時粒細胞的生成和利用其實是正常的。

3.血管外組織內的粒細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粒細胞在血管內一般僅停留數小時(半數逗留期為6小時)便會移游至血管外而進入組織,執行其防禦及清除「廢物」的功能,約1~2天後,這些粒細胞就會死亡。

在細菌、真菌、病毒或立克次體感染、過敏反應等情況下,受粒細胞生成因子GM-CSF和G-CSF的調節,粒細胞的生成率增加,從骨髓釋放至外周血及進入組織的粒細胞增多,且吞噬作用和殺菌活性增強。然而,嚴重感染時,機體對於正常的體液刺激缺乏足夠的反應,同時中性粒細胞上的一些白細胞黏附分子(CD11/CD18等)與血管內皮細胞上的黏附分子(ICAM-1)被炎症介質所激活,這些物質使得白細胞易於黏附於血管壁並穿越內皮細胞遷移至組織。最終血液內可出現短暫的粒細胞減少。

4.混合因素

如慢性特發性粒細胞減少症、周期性粒細胞減少症等。

7、血小板與白細胞減少與什麼有關?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因免疫功能異常使血小板破壞增多的臨床綜合征。現有人將其稱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mmun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但並不確切。
發病機制
(一) 血小板相關抗體最被接受的機制。抗體使血小板破壞增多, 巨核細胞增殖和成熟障礙。
1. 血小板相關抗體存在的證據 ITP患者分娩的嬰兒血小板減少;
ITP患者血漿輸給正常人受者血小板減少;
正常人血小板輸給ITP患者輸入的血小板壽命縮短;
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抗體即血小板相關免疫球蛋白(PAIg)明顯高於正常人。
診斷:
(一) 血小板減少
(二) 骨髓檢查:典型者為巨核細胞增多,產生血小板的巨核細胞減少或缺如(成熟障礙);個別患者的巨核細胞數正常甚至減少。
(三) 血小板抗體:PAIgG、PAIgM等可明顯增 高。但增高程度與血小板數及出血嚴重程 度不一定平行。
四) 血小板聚集功能:可能降低。
(五) 血小板壽命:縮短。
(六) 出血時間延長,凝血功能正常。

排除性診斷
(一) 多次化驗血小板減少。
(二) 脾臟不大或輕度增大。
(三) 骨髓巨核細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
四) 以下五項中至少一項:
1.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2. 脾切除治療有效;
3. PAIg增多;
4. PAC3增多;
5. 血小板壽命縮短。
(五) 排除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

治療: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首選治療。
1. 機制抑制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作用;
抑制骨髓產生抗體(對脾無抑制);
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減輕出血。
2. 方法 強的松 1 mg/Kg/d;
有效者逐漸減量,至10mg左右維持3~6個月停葯;
4~6周無效者,停用。
3. 有效率 病程短的初治者>80%。
4. 缺點:副作用,復發。

脾切除

1. 機制 去除了產生抗體和破壞血小板的部位

2. 適應證 激素治療3~6月無效;

激素治療有效,但需較大量維持;

有使用激素的禁忌;

3. 有效率 70~90%。持久完全緩解45~60%。
即使無效,往往也可使激素的需要量減少。
其它免疫抑制劑:一般用於難治性ITP
VCR
1~2mg iv 1/w, 4~6周一療程。
2. 硫唑嘌呤 2~4mg/Kg/d, 與強的松合用效果更佳。
3. CTX 50~200mg /d 口服 或400~600mg, 每3~4周一次iv一般3~6周起效
完全緩解率25~45%
不宜久用(對生殖影響,致癌)

大劑量丙種球蛋白

1. 機制 封閉巨噬細胞Fc受體,血小板破壞減少;抑制抗體產生。

2. 適應證 需快速提升血小板:手術、嚴重出血;難治性ITP。

3. 方法
0.4/Kg, 靜脈滴注,連續5天。

5~7天起效,但不持久。

可試0.4/Kg ,每1~6周一次維持。
干擾素α

1. 機制
免疫調節。

2. 適應證
難治性ITP。

3. 方法
300萬單位, 皮下注射,每周3次,

4~6周無效停用,有效減次數維持。
(八) 抗CD20單克隆抗體

1. 機制
抑制B淋巴細胞功能,減輕自身抗體的產生。

2. 適應證 難治性ITP。

3. 方法
500~600mg,靜脈輸注,每周1次,

4~6次。

與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