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抑制出現什麼症狀

骨髓抑制出現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2021-01-16 07:09:49

1、白血病的先兆是什麼症狀

白血病的臨床症狀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症、膿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凶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C、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並可是首發症狀。
D、 貧血 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在發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狀。貧血可見於各類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見老年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症狀:
起病緩慢,早期常無自覺症狀,患者可以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多因健康檢查或因其它疾病就醫時才發現血象異常或脾腫大,才被確診。
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乏力、低熱、多汗或盜汗、體重減輕等代謝亢進的表現。由於脾腫大而感左上腹墜脹、食後飽脹等症狀。
檢查時可發現患者面色、甲床、口唇蒼白,最為突出的是脾腫大,往往就醫時已達臍平面。胸骨下部常有壓痛。晚期患者的皮膚、粘膜可出現出血點。眼眶、頭顱、乳房等組織可出現無痛性腫塊。
病情可穩定1-4年,之後進入加速期,迅速出現貧血及更多症狀。過後便轉變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2、有哪些症狀比較嚴重的免疫系統疾病及其治療方式

紅斑狼瘡,
1.狼瘡概述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指:除具有典型的皮膚損害外,還包括全身各個系統和多種臟器損害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紅斑狼瘡起病隱匿或急驟,且極易復發,遷延不愈。在80%的狼瘡患者中患有皮膚損害,常在皮膚暴露部位出現對稱性皮疹,典型者在雙面頰和鼻樑部呈蝶形紅斑,也可見到盤狀紅斑皮膚損害,此外,還會有口腔潰瘍、關節痛、漿膜炎、腎炎、神經系統損傷、血象異常等症狀。
紅斑狼瘡是一種很復雜的疾病,需要專門從事本病研究的醫生經過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後,再結合每位患者的不同變化給予個體化治療,同時還需要患者及其家屬在飲食調護諸多方面共同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否則在療效及預後上將大打折扣。
一般來說,紅斑狼瘡西醫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非甾體類抗炎葯:如消炎痛、阿司匹林、萘普生、芬必得等,這類葯主要用於發熱、關節病、肌瘤、乏力等症狀而無明顯臟器損害的患者。但因其對肝、腎易造成損害,故對狼瘡性腎炎患者使用時應特別小心。
(2)抗瘧葯:不是所有的抗瘧葯都可以治療紅斑狼瘡,這里主要指氟奎、羥基氯奎等。該類葯具有抗炎、免疫抑製作用,對人體具有光保護作用,可以緩解紅斑狼瘡患者的皮膚損害,對控制皮疹、關節症狀、光敏感有一定效果。是治療盤狀紅斑狼瘡的主葯。
(3)糖皮質激素類(簡稱激素類)葯:盡管糖皮質激素長期應用有不少副作用,但對大多數紅斑狼瘡患者來說,選擇此類葯物仍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尤其對急性或暴發性狼瘡或有腎、心、腦、肺等主要臟器損害者更應適時、足量應用。其用葯原則是早期、足量,並持續用葯,早期用量大,隨病情好轉應逐漸減量。減量速度應根據病情恢復程度而定,多數患者1年以後能以5~ 15mg以下劑量維持。
(4)免疫抑制劑:此類葯常與糖皮質激素聯合應用,也可單獨使用,主要適用於狼瘡性腎炎、狼瘡肺、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患者。對於撤減激素後疾病易復發、激素有效但用量過大出現毒性作用者也較為適宜。這類葯毒副作用較大,特別是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腎功能損害,應用期間應定期檢查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指標。此類葯日前常用的療效可靠的是環磷醯胺(CTX),其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性腺萎縮、致畸胎等。目前尚有用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紅斑狼瘡的,如胸腺酞、轉移因子等,也有使用吁素治療狼瘡腎炎的報道。
(5)其他療法:在用上述方法無效時,患者多臟器嚴重受損者,可採用血漿置換法、臟器移植法,嚴重的腎臟損害出現腎功衰竭者可採用透析療法或腎移植術。
除選擇性應用上述治療方法外,可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配合中葯治療。這樣既能提高療效,又可將西葯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尤其是在急性期過後更應長期服用中葯增強體質,調整並逐漸穩定體內免疫系統功能,以鞏固療效。
治療期間患者要預防感冒,注意休息、情緒穩定、忌飲食辛辣,海鮮及性味偏熱的肉類食品。另外,對紅斑狼瘡而言,光敏感是一種突出的臨床表現,日光中的紫外線可使機體產生抗原性較強的物質,這種抗原易刺激機體產生全身性免疫反應,所以紅斑狼瘡患者應注意避免日光照射。
紅斑狼瘡必須經系統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療效。因此本病在治療過程中,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有信心、有恆心、有耐心。西醫西葯治療本病有一定效果,特別是在疾病的暴發期或急性活動期,應用大劑量的激素及環磷酸胺等葯物對迅速控制病情有積極作用,但長期大量應用這些葯物,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並造成機體的損害,或副作用大而不能堅持用葯,甚至因副作用而危及生命。
中醫治病的精髓是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所謂整體觀念,是說人們處在自然界中,感受自然界風雨露霧,吸取自然界的精華,適應自然環境。就人體本身而言,內有五臟六腑,外有五官九竅,通過經脈相連,有氣血運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中醫治病能從整體出發,調整人體的整體狀態,使病態的機體達到新的健康平衡。辨證論治就是根據每個患者的外在表現,測知機體內部病理變化,抓住每個不同個體的不同體質及外在的不同表現,分別處以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能達到治療疾病的個體化。
具體在紅斑狼瘡的治療上中醫有以下優點:
(1)紅斑狼瘡患者特別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損傷臟器多,症狀復雜多變,中醫能從整體出發,抓住本病的本質,通過整體調整人體的內環境,達到治癒本病、減少復發的目的。
(2)通過每個患者不同症狀的

紅斑狼瘡疾病概述
紅斑狼瘡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屬結締組織病范圍,分為盤狀紅斑狼瘡(DLE),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深部紅斑狼瘡等類型。
紅斑狼瘡的發病緩慢,隱襲發生,臨床表現多樣、變化多端。盤狀紅斑狼瘡損害以局部皮膚為主,系統性紅斑狼瘡常累及多個臟器、系統。紅斑狼瘡患者約70%~85%有皮膚表現,因此紅斑狼瘡歷來是皮膚病學研究的重點。
另外,也有人主張將SLE歸在風濕病范疇,隨著人們對紅斑狼瘡的日益重視,對紅斑狼瘡不斷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必將對其診斷與治療產生積極的影響。
本病病情纏綿,多見於年輕女性,常有光敏感,血液中有很多自身抗體等為本病特徵。有研究顯示SLE的患病率在10~100/10萬人,而SLE患者親族中患病率可達到0.4%~5%。女性明顯多於男性(約7~10∶1)。
發病年齡多在青壯年,20~40歲的發病者占病人總人數的47.5%,平均發病年齡27~29歲。性別比例與年齡明顯相關,老年人、幼兒的女性與男性比例較低,為2.3∶1。黑人比白人的患病率高。
近10年來,由於免疫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早期、輕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診斷水平明顯提高,暴發型並迅速死亡的病例已很少見,多數病人的病情呈慢性過程,有些病人可有短時間的完全的自行緩解,有些病人呈一過性發作,經過數月的短暫病程後可完全恢復。
特別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療法的結合,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合理應用,中醫葯的積極而有效的作用,本病合並症常能得到及時而正確的處理,使本病的預後有了較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較明顯的提高。紅斑狼瘡死亡率或存活率的高低與當地人群的經濟及醫療水平有關,目前我國紅斑狼瘡的10年存活率可達到84%以上,達國際先進水平。

2.紅斑狼瘡病名由來
提起紅斑狼瘡這一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若問起紅斑狼瘡一詞的由來,恐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說清楚的。在浩繁的中醫書籍中從末見與其相似的病名,只是有一些散在的關於紅斑狼瘡症狀的描寫。
狼瘡(Lupus)一詞來自拉丁語,在19世紀前後就已出現在西方醫學中。但直到19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卡森拉夫的醫生才正式使用"紅斑狼瘡"這一醫學術語。不過他所說的紅斑狼瘡僅指以皮膚損害為主的盤狀紅斑狼瘡而言。人們看到得這種病的人,在顏面部或其他相關部位反復出現頑固性難治的皮膚損害,有的還在紅斑基礎上出現萎縮,瘢痕,素色改變等,使面部變形,嚴重毀容,看上去就象被狼咬過的一樣,故有其名。
後來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紅斑狼瘡的認識逐步加深,於是又提出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命名。系統性紅斑狼瘡除具有典型的皮膚損害外,還包括全身各個系統和各種臟器的損害,如腎、心、肝、腦、肺等。
紅斑狼瘡起病穩匿或急驟,發作比較凶險,且極易復發,遷延不愈,出沒無常,就跟狼一樣狡猾。而狼瘡病人的皮膚損害除盤狀紅斑狼瘡出現典型的盤狀紅斑外,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還出現蝶形紅斑,多形紅斑,環形紅斑,大皰性紅斑,有的也出現盤狀紅斑,所以用紅斑狼瘡一詞命名該病,既形象逼真,又內涵豐富。

3、MDS有什麼臨床表現啊?急求答案。

MDS的臨床表現
1、貧血:除個別病人外,絕大多數患者以不同程度貧血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如面色蒼白、頭暈乏力、活動後心悸氣短等。
2、出血:半數以上的患者有出血,但早期的出血症狀較輕,多為皮膚粘膜出血,牙齦出血或鼻衄,因不嚴重,很少需特別處理,女性患者也很少出現月經過多;但隨疾病發展到晚期,出血趨勢加重,腦出血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感染:因粒細胞減少和功能異常導致感染發生,病情初期(難治性貧血,RA)較穩定,多無嚴重的感染與發熱,後期(RAEB或RAEBt)較易合並感染。由於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潛在性膿瘍以及化膿性關節炎、結核、綠膿桿菌性結膜炎、壞疽等不常見的感染。黴菌感染在後期較普遍,敗血症常為疾病終末期的合並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4、體征:部分患者肝、脾、淋巴結可有輕度腫大,可同時出現,也可單獨出現,因程度不顯著而被易忽略。少數患者可有胸骨壓痛、肋骨或四肢關節痛。

MDS的初發症狀缺乏特異性,部分患者可無明顯自覺症狀。大多數患者有頭昏、乏力、上腹不適和骨關節痛。多數以貧血起病,可做為就診的首發症狀,持續數月至數年。約20%~60%病例病程中伴出血傾向,程度輕重不一,表現有皮膚瘀點.牙齦出血、鼻衄。重者可有消化道或腦出血。出血與血小板減低有關,一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亦有缺陷。約半數患者在病程中有發熱,發熱與感染相關,熱型不定,呼吸道感染最多,其餘有敗血症、肛周、會陰部感染。在未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中,感染和/或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肝、脾可有中或輕度腫大,1/3病例有淋巴結腫大,為無痛性。個別患者有胸骨壓痛。

4、肺癌轉移有什麼徵兆

1.脖子或者腋窩下出現淋巴結腫塊。這說明肺癌已經擴散到淋巴結。它首先會擴散到肺部周邊的淋巴結,然後迅速轉移到身體其他區域。肺癌向胸部淋巴結的擴散往往不會引發症狀,但是轉移到頸部、腋窩等大量淋巴結聚集的部位時,你可能會發現這里出現腫塊。

2.持續性的骨痛。大約有30%到40%的晚期肺癌患者會擴散到骨骼部位,最 常見的是脊柱,尤其是胸椎和下腹部之間的區域,以及骨盆、四肢的骨頭。如果你發現骨頭痛,尤其是背部骨頭痛,晚上更明顯,這可能是肺癌已經出現了骨轉移。骨轉移最 常見的症狀是骨頭疼痛,一開始感覺不太明顯,像是肌肉拉傷的那種痛,然後越來越嚴重。同時,由於骨骼變得脆弱,患者會更容易骨折

3.頭痛、頭暈、走路不穩。這些症狀是肺癌已經轉移到大腦的症狀,至少有40%的晚期肺癌患者會出現腦轉移。這時候,盡管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沒有症狀,但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由於癌細胞破壞大腦組織並產生炎症,使得他們出現頭痛、頭暈、失去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說話困難、視力改變、記憶力變差、性情改變,甚至癲癇發作等症狀。

4.右側肋骨下疼痛。這個部位,就是肝臟所在的位置,這種疼痛叫「肝區疼痛」,是肺癌已經出現肝轉移的標志。不過大家要注意,肺癌轉移或者擴散到肝臟時,可能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如果有症狀,通常就是肝區疼痛、食慾不振,以及惡心感。如果肝臟中腫瘤很大或者很多,可能還會出現黃疸的症狀。

5、白血病人注射阿糖胞苷後的反應症狀

病人在注射Ara-C以後會出現可逆性骨髓抑制、輕微胃腸道反應、可逆的急性肝功能損傷,部分患者會出現脫發、低熱、腹瀉、關節疼痛等症狀,停葯後可恢復

與骨髓抑制出現什麼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