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輕度感染性血髓象,老婆貧血,抽骨髓化驗。
1.感染性骨髓象是指血液中有感染,並不是細菌病毒就在骨髓里。
2.骨髓象粒細胞增生活躍,說明有感染。我覺的該骨髓象似乎更像是溶血性貧血(如地貧),也不排除缺鐵。
3.建議把血常規發上,我才給你更好的參考意見。
2、貧血需要抽骨髓檢查是否很嚴重????
首先得確定是否是失血性貧血。其次看血常規的檢驗單,是否紅細胞計數 白細胞計數 血紅蛋白 血小板有異常。異常的話,嚴重與否?
如果嚴重且病因不明白,還是要做骨髓塗片檢查的。
骨髓穿刺本身沒有多大影響,只要醫生認為患者能做。
3、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缺鐵貧血 請問有必要抽骨髓嗎
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病原因有哪些? 葯物因素 2.化學因素 3.電離輻射 4.病毒感染 5.免疫因素 6.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7.遺傳因素 8.其它因素 查看原帖>>
4、缺鐵性貧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定?要不要抽骨髓檢查?
?
5、貧血,血小板高一定要抽骨髓檢查嗎????
概述
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於正常標准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於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於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
病因
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
症狀
貧血症狀的有無或輕重,取決於貧血的程度、貧血發生的速度、循環血量有無改變、病人的年齡以及心血管系統的代償能力等。貧血發生緩慢,機體能逐漸適應,即使貧血較重,尚可維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內發生貧血,即使貧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現明顯症狀。年老體弱或心、肺功能減退者,症狀較明顯。
貧血的一般症狀,體征如下:
一、軟弱無力:疲乏、睏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為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
二、皮膚、粘膜蒼白:皮膚、粘膜、結膜以及皮膚毛細血管的分布和舒縮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瞼結合膜、手掌大小魚際及甲床的顏色比較可靠。
三、心血管系統:心悸為最突出的症狀之一,有心動過速,在心尖或肺動脈瓣區可聽到柔和的收縮期雜音,稱為貧血性雜音,嚴重貧血可聽到舒張期雜音。嚴重貧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絞痛、心臟擴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統::氣急或呼吸困難,大都是由於呼吸中樞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樞神經系統: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為常見症狀。暈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現於貧血嚴重或發生急驟者,特別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統:食慾減退、腹部脹氣、惡心、便秘等為最多見的症狀。
七、生殖系統:婦女患者中常有月經失調,如閉經或月經過多。在男女兩性中性慾減退均多見。
八、泌尿系統:貧血嚴重者可有輕度蛋白尿及尿濃縮功能減低。
檢查
除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外,最基本的血液學檢查應包括:
(一)網積紅細胞計數,校正網織紅細胞計數=患者的紅細胞壓積/ 0.45/L×網織紅細胞(%)。
(二)MCV及MCHC 的測定。
(三)外周血塗片,觀察紅細胞有無異形紅細胞,如球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裂殖細胞,有無紅細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紅細胞,嗜鹼性點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體等。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形態學方面的改變,有無異常細胞。
(四)骨髓穿刺作骨髓塗片檢查,對診斷不可缺乏,必要時應作骨髓活檢。骨髓檢查必須包括染色,以確診或排除缺鐵性貧血和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尿常規、大便隱血及寄生蟲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線檢查等均不容忽視。
治療
一、病因治療:
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採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葯物使情況復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二、葯物治療:
切忌濫用補血葯,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葯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四、脾切除:
脾臟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五、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癒。
6、什麼病需要抽骨髓
骨髓檢查是藉助於骨髓穿刺針,在人體不同部位(主要在胸骨、髂骨等)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作細胞學檢查、寄生蟲和病原體檢查及骨髓液培養,來診斷某些疾病的一種方法。
骨髓是人體出生後主要造血器官,幼兒期,所有骨髓含有活潑的紅骨髓,自4歲起,在管狀骨中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所替代,成為黃骨髓,到20歲左右,僅限於扁骨(肋骨、胸骨骼、顱骨)、脊柱骨、肱骨和股骨近端有紅骨髓參加造血。黃骨髓檢查主要用於診斷某些造血系統疾病。其適應證有:
1、各種原因不明的貧血 通過塗片檢查藉以了解紅細胞的生成異常的性質,貧血的細胞類型,如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2、疑有白血病者 尤以白細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的診斷更有意義。譬如病者早期僅有原因不明的貧血與白細胞減少,易誤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粒細胞缺乏症。此時應作骨髓檢查,如能發現典型急性白血病改變,則有助於鑒別診斷。
3、粒細胞缺乏症 鑒別粒細胞成熟障礙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或白血病。
4、各種紫癜病 鑒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非血小板性紫癜的出血病,並估計預後。
5、診斷骨髓內出現異常細胞的疾病 如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症、何傑金氏病、巨球蛋白血症、轉稀性癌等。
6、某些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7、某些原因不明的長期發熱、惡病質。
8、寄生蟲的檢查、瘧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