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簡述骨髓與胸腺的功能

簡述骨髓與胸腺的功能

發布時間:2021-01-09 05:57:49

1、骨髓與胸腺的功能有何異同

他們都應該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但胸腺到成人後應該就萎縮了

2、分別破壞胸腺和骨髓以及同時破壞兩者對特異性免疫的影響及原因。求詳解!

破壞胸腺,就沒有成熟的T細胞,但是還有成熟的B細胞,B細胞能識別少部分抗原,所以保留部分體液免疫,喪失全部細胞免疫。

破壞骨髓,也就不會產生B細胞核T細胞了,會失去全部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同時破壞兩者,同上,也就不會產生B細胞核T細胞了,會失去全部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3、請問骨髓除了造血功能外還有其他什麼功能嗎? 還有胸腺有哪些功能啊??

骨髓除了造血功能外就是作為人體的免疫器官之一幫助人體抵禦病原菌侵犯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類血細胞的發源地。胚胎期血細胞生成場所最早在卵黃囊,後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後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發生在胸骨、脊椎、骼骨和肋骨等扁骨的紅髓。血細胞的祖先是多能幹細胞,繼而增殖分化為淋巴系和髓系幹細胞,再進一步增殖分化為單能幹細胞或前體細胞進入血流。禽類的前體B細胞進入法氏囊成熟,哺乳類包括人類的前體B細胞仍繼續留在骨髓內直至成熟。

胸腺是T細胞分化和成熟的場所,因而T細胞亦稱胸腺依賴性T淋巴細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體細胞(前體T細胞)經血循環進入胸腺後,也稱胸腺細胞。它們在胸腺激素影響下,最終分化為成熟T細胞,隨後釋放入血液循環中。
現在 我們分別介紹骨髓和胸腺作為人體免疫系統成員的主要功能:
士兵工廠:骨髓 紅血球和白血球就像免疫系統里的士兵,而骨髓就負責製造這些細胞。每秒鍾就有800萬個血球細胞死亡並有相同數量的細胞在這里生成,因此骨髓就像製造士兵的工廠一樣。

訓練場地:胸腺 就像為贏得戰爭而訓練海軍、陸軍和空軍一樣,胸腺是訓練各軍兵種的訓練廠。胸腺指派T細胞負責戰斗工作。此外,胸腺還分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荷爾蒙。

4、胸腺的主要生理作用

胸腺是中樞免疫器官,是T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場所。
來自骨髓的部分淋巴幹細胞,在胸腺的微循環中,經胸腺素作用,分化、成熟為T淋巴細胞。所以全稱為胸腺依賴淋巴細胞。

5、骨髓有哪些功能?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細胞能殺滅與抑制各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細胞能製造抗體。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還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黃骨髓主要是脂肪組織,當人體貧血時,它可以轉化為紅骨髓。有些葯物如氯黴素及呋喃類,在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類,紅骨髓內涵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及脂肪組織。
骨髓
①藏於骨腔中的髓質。《素問·平人氣象論》:「臟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②指病在骨髓,喻疾病部位較深。《靈樞·寒熱病》:「絡脈治皮膚,……經脈治骨髓、五臟。」
什麼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骨髓有什麼作用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的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產生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的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骨髓移植
(英文: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原理
選擇合適的病人,適當的時機。以白血病為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在第一次完全緩解期(此時體內仍有≤白血病細胞)、慢粒在慢性期,用超大劑量的化療加放療進行預處理,使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進一步殺滅。同時使病人機體的免疫機制及骨髓功能極度抑制,使後者難以自身恢復,然後將供者(適用於急性與慢粒白血病)或事先取出的自體的骨髓(僅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期)由靜脈輸注給病人,得以解救,並注意其間可能出現的出血感染等合並症,採取有效的相應措施,等待正常的造血功能在數周內重建,以達到根治。
展望
異基因與自體骨髓移植各有優缺點,ABMT的最大缺點為復發率高,因此,必須清除急性白血病及晚期實體瘤病人骨髓中所殘存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目前所研究的清除手段有:利用單克隆抗體加補體,單克隆抗體加植物凝集素、單克隆抗體和磁性微顆粒法,以及骨髓長期培養法,採用特殊培養體系,選擇性地僅供正常造血細胞生長,以上諸法均可以達到殺滅殘留的白血病或腫瘤細胞,或干擾其生長,以達到凈化的目的。
Allo-BMT時,為消除或減輕GVHD發生,首先受者與供者的HLA配型要精確、可靠除常規HLA-A、-B、-C、-DR配型外,還應進一步做雙方的混合淋巴細胞培養,以了解其HLA-D與其他目前尚無法單獨檢測出的其他人類白細胞抗原之間的相互一致程度,並進一步估計出可能出現的移植骨髓被排斥而不能植活或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程度。環孢黴素A是強有力的預防T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葯物。同時還可以用單克隆抗體清除供髓中的 T淋巴細胞,以減輕或避免由其所導致的GVHD的發生,減少死亡。
醫學意義
骨髓移植主要用於治療那些疾病
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骨髓的來源
骨髓移植有自體骨髓移植和異體骨髓移植之分,顧名思義,自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患者本人,異體骨髓移植的骨髓來自捐獻著。

6、骨髓的分類及作用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位於身體的許多骨骼內,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規則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質骨間網眼中的一種海綿狀的組織.
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當機體嚴重缺血時,部分黃骨髓可轉變為紅骨髓,重新恢復造血的能力。

7、簡述免疫器官的組成,並說明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免疫器官(immuneorgan)是指實現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組織。根據發生的時間順序和功能差異,可分為中樞神經免疫器官(centralimmuneorgan)和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neorgan)兩部分。

一、中樞免疫器官

中樞免疫器官又稱一級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鳥類法氏囊或其同功器官。中樞器官主導免疫活性細胞的產生、增殖和分化成熟,對外周淋巴器官發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調節作用。

(一)胸腺

1.胸腺的組織結構胸腺位於前縱隔、胸骨後。胸腺分為左右兩葉,外包結締組織被膜;被膜伸入胸腺實質內形成隔膜,將胸腺分成許多小葉;小葉的外周部分稱為皮質,中央部分稱為髓質;相鄰的小葉髓質彼此相連。胸腺的細胞分為淋巴樣細胞和非淋巴細胞兩類。淋巴細胞包括原始t細胞向成熟t細胞分化過程中各種不同階段的細胞,統稱為胸腺細胞;胸腺細胞是胸腺內的主體細胞,其分布從皮質到髓質逐漸減少。非淋巴細胞包括上皮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撫育細胞、皮纖維細胞和網狀細胞等。這些細胞一方面構成胸腺組織的支架,另一方面構成胸腺細胞營養和分化的微環境,統稱為基質細胞。

胸腺皮質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連接緊密,與網狀細胞共同形成血液-胸腺屏障,使循環中的抗原物質不能進入胸腺。血液-胸腺屏障是體內為數不多的幾個生理屏障之一,其意義目前尚不清楚。胸腺髓質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有間隙,抗原性物質可進入髓質,在髓質內還可見多層扁平上皮細胞呈同心圓狀排列成的hassall小體,或稱胸腺小體。直徑約25~50μm,其功能尚不清楚。

2.胸腺的免疫功能長期以來對胸腺的功能不甚了解,直到60年代初miller和good分別用切除新生小鼠和家兔胸腺的辦法證明了胸腺的免疫功能。

(1)訓化t細胞:在骨髓初步發育的淋巴細胞經由血液循環遷移至胸腺,定位於胸腺的皮質外層;這些形體較大的細胞為雙陰性(cd4-/cd8-)細胞,約占胸腺細胞總數的10%。外層細胞在胸腺微環境中迅速增殖,並推動細胞不斷向內層遷移,個體形態逐漸變小;內層細胞為雙陽性(cd4+/cd8+)細胞,約占胸腺細胞總數的75%。雙陽性細胞為過渡態細胞,其中90%以上在皮質內凋亡或被巨噬細胞吞噬;據認為,死亡細胞可能是針對自身抗原進行應答的細胞。少數胸腺細胞繼續發育並遷移至髓質,成為單陽性(cd4+或cd8+)細胞,約占胸腺細胞總數的15%。只有這些單陽性細胞才是成熟的t細胞,通過髓質小靜脈進入血循環。

(2)分泌胸腺激素:胸腺上皮細胞能產生多種激素,如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和胸腺體液因子等。這些激素可以誘導活化未成熟胸腺細胞的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促進t細胞的分化成熟;不同的激素作用於不同的細胞發育階段,有選擇地發揮免疫調節功能。胸腺激素的作用沒有種屬特異性,所以目前臨床應用的胸腺素都是從動物胸腺中提取出來的。

(3)其他:胸腺還可促進肥大細胞發育,調節機體的免疫平衡,維持自身的免疫穩定性。新生動物摘除胸腺,可引起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和總體免疫功能降低。由此可見胸腺在免疫系統中的地位。

3.胸腺的發育過程胸腺於胚胎第6周時就在第三對咽囊的腹側面形成胚基,至第7周形成胸腺雛形,至第20周時便已發育成熟。出生時胸腺重量僅約為20g,青春期達頂峰,約40g;以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萎縮,至老年時僅剩10g左右,且多為脂肪組織替代。機體的免疫功能與胸腺的生長周期相關。

(二)腔上囊

腔上囊又稱法氏囊(bursaoffabricius),是鳥類動物特有的淋巴器官,位於胃腸道末端泄殖腔的後上方。與胸腺不同,腔上囊訓化b細胞成熟,主導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將孵出的雛雞去掉腔上囊,會使血中γ球蛋白缺乏,且沒有漿細胞,注射疫苗亦不能產生抗體。

人類和哺乳動物沒有腔上囊,其功能由相似的組織器官代替,稱為腔上囊同功器官;曾一度認為同功器官是闌尾、扁桃體和腸集結淋巴結,現在已證明是骨髓。

(三)骨髓

骨髓是成年人和動物所有血細胞的唯一來源,各種免疫細胞也是從骨髓的多能幹細胞發育而來。

骨髓的主要功能是產生血細胞,近來證明骨髓還是腔上囊同功器官。在骨髓異常時,累及的不單是體液免疫,其他免疫功能也發生障礙。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結、脾和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等,是免疫細胞聚集和免疫應答發生的場所。

(一)淋巴結

1.淋巴結的結構淋巴結為近乎圓形的網狀結構,表面有一層結締組織被膜,略凹陷處為門,有輸出淋巴管和血管出入。被膜向外延伸有許多輸入淋巴管;向內伸入實質形成許多小梁,將淋巴結分成許多小葉。淋巴結的外周部分為皮質,中央部分為髓質。
皮質區有淋巴小結,又稱淋巴濾泡;受抗原刺激後出現生發中心;此區內富含b細胞和濾泡樹突狀細胞(follicledendritic,fdcs),所以又稱非胸腺依賴區。皮質深層和濾泡間隙為副皮質區,因富含t細胞又稱胸腺依賴區;此區是淋巴細胞再循環的門戶,有大量t細胞和巨噬細胞分布在濾泡周圍,是傳遞免疫信息的場所。髓質區的b細胞、漿細胞和網狀細胞集結成索狀,稱髓索;在髓索這間為髓竇;此區是濾過淋巴液的場所。

2.淋巴結的功能

(1)濾過和凈化作用:淋巴結是淋巴液的有效濾器,通過淋巴竇內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以及體液抗體等免疫分子的作用,可以殺傷病原微生物,清除異物,從而起到凈化淋巴液,防止病原體擴散的作用。

(2)免疫應答場所:淋巴結中富含各種類型的免疫細胞,利於捕捉抗原、傳遞抗原信息和細胞活化增殖。fdcs表面有豐富的fc受體,具有很強的捕獲抗原體復合物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可將抗原長期保留在濾泡內,這對形成和維持b記憶細胞、誘導再次免疫應答很有意義。b細胞受刺激活化後,高速分化增殖,生成大量的漿細胞形成生發中心;t細胞也可在淋巴結內分化增殖為致敏淋巴細胞。不管發生哪類免疫應答,都會引起局部淋巴結腫大。

(3)淋巴細胞再循環基地:正常情況下,只有少數淋巴細胞在淋巴結內分裂增殖,大部分細胞是再循環的淋巴細胞。血中的淋巴細胞通過毛細血管後靜脈進入淋巴結副皮質,然後再經淋巴竇匯入輸出淋巴管。眾多的淋巴結是再循環細胞的重要補充來源。

(二)脾

1.脾的組織結構脾是體內形體最大的淋巴器官,結構類似淋巴結。脾的表面有結締組織被膜,實質比較柔脆,分為白髓和紅髓。白髓是淋巴細胞聚集之處,沿中央小動脈呈鞘狀分布,富含t細胞,相當於淋巴結的副質區。白髓中還有淋巴小結,是b細胞居留之處,受抗原刺激後可出現生發中心。脾中t細胞約占總淋巴細胞數35%~50%,b細胞約佔50%~65%。紅髓位於白髓周圍,可分為脾索和血竇。脾索為網狀結締組織形成的條索狀分支結構;血竇為迂曲的血管,其分支吻合成網。紅髓與白髓之間的區域稱為邊緣區,中央小動脈分支由此進入,是再循環淋巴細胞入脾之處。與淋巴結不同,脾沒有輸入淋巴管,只有一條平時關閉的輸出淋巴管與中央動脈並行,發生免疫應答時淋巴細胞由此進入再循環池。

2.脾的功能脾在胚胎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後造血功能停止,但仍然是血細胞尤其是淋巴細胞再循環池的最大儲庫和強有力的過濾器;①與淋巴結相似,脾還是發生免疫應答的重要基地。此外,脾還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產生抗體,脾富含b細胞和漿細胞,因此是全身最大的抗體產生器官,尤其是產生igm和igg,其數量對調節血清抗體水平起很大作用。所以當自身抗體產生過多導致嚴重疾病時,曾用切除脾的辦法進行緩沖治療;但脾切除後機體的抗感染能力顯著降低。②分泌體液因子,脾可以合成補體(c5和c8等)和備解素等重要的免疫效應分子;還能產生一種白細胞激肽,促進粒細胞的吞噬作用。

(三)粘膜相關淋巴組織

在各種腔道粘膜下有大量的淋巴組織聚集,稱為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腸道粘膜相關淋巴組織(galt)和呼吸道粘膜相關淋巴組織(balt)。galt包括闌尾、腸集合淋巴結和大量的彌散淋巴組織;balt包括咽部的扁桃體和彌散的淋巴組織,構成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處的防禦機構,稱為waldeyer環。除了消化道和呼吸道外,乳腺、淚腺、唾液腺以及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也存在彌散的malt。

3 免疫器官

與淋巴結和脾不同,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沒有包膜,不構成獨立的器官,通過廣泛的直接表面接觸和體液因子與外界聯系;malt中的b細胞多為iga產生細胞,受抗原刺激後直接將siga分泌到附近粘膜,發揮局部免疫作用;粘膜靠一種特殊的機制吸引循環中的淋巴細胞,malt中的淋巴細胞也可輸入到淋巴細胞再循環池,某一局部的免疫應答效果可以普及到全身的粘膜(詳見第七章)。

三、淋巴細胞再循環

各種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細胞並不是定居不動的群體,而是通過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進行有規律的遷移,這種規律性的遷移為淋巴細胞再循環(lymphocyterecirculation)。通過再循環,可以增加淋巴細胞與抗原接觸的機會,更有效地激發免疫應答;並不斷更新和補充循環池的淋巴細胞。

1.再循環的細胞淋巴幹細胞從骨髓遷移至胸腺和腔上囊或其功能器官,分化成熟後進入血液循環的定向移動過程不屬於再循環范圍。再循環是成熟淋巴細胞通過循環途徑實現淋細胞不斷重新分布的過程。再循環中的細胞多是靜止期細胞和記憶細胞,其中80%以上是t細胞。這些細胞最初來源於胸腺和骨髓;成年以後,再循環池手細胞主要靠外周免疫器官進行補充。受抗原刺激而活化的淋巴細胞很快定居於外周免疫器官,不再參加再循環。

2.再循環的途徑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在流經外周免疫器官(以淋巴結為例)時,在副皮質區與皮質區的連接處穿過高內皮毛細血管後靜脈(hev)進入淋巴結;t細胞定位於副皮質,b細胞主要定位於皮質區;以後均通過淋巴結髓竇遷移至輸出淋巴管,進入高一級淋巴結;經過類似的路徑,所有外周免疫器官輸出的細胞最後都匯集於淋巴導管;身體下部和左上部的匯集到胸導管,從左鎖骨下靜脈角返回血循環;右側上部的匯集到右淋巴管,從右鎖骨下靜脈返回血循環。再循環一周約需24~48小時。

3.細胞定居選擇淋巴細胞從血循環進入淋巴組織具有高度的選擇性,這是因為淋巴細胞上具有特殊的受體分子,稱為歸巢受體(homingreceptor)。現已發現的歸巢受體包括cd44、lfa-1、vla-4和mel-14/lam-1等;其中mel-14/lam-1是定居淋巴結的受體,識別淋巴結內的高內皮細胞;vla-4的α亞單位是定居malt的受體,識別粘膜表面的配體

與簡述骨髓與胸腺的功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