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會導致骨髓抑制的葯物

會導致骨髓抑制的葯物

發布時間:2021-01-08 18:43:17

1、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是止痛葯嗎 會導致嗜睡嗎

長期用無蓄積。那麼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是止痛葯嗎?會導致嗜睡嗎? 雙氯芬酸鈉是非甾體消炎葯中作用較強的一種,它對前列腺素合成的抑製作用強於阿司匹林和消炎痛等。 不同種類的NSAID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它們都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終生成前列環素(PGI1),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 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常見不良反應有:可引起頭痛及腹痛、便秘、腹瀉、胃燒灼感,惡心、消化不良等胃腸道反應。偶見頭痛、頭暈、眩暈。血清谷氮酸草醯乙酸轉氨酶(GOT)、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SGPT)升高。少見的有腎功能下降、可導致水鈉瀦留,表現為尿量少、面部水腫、體重驟增等。極少數可引起心率不齊、耳鳴等。罕見:皮疹,胃腸道出血、消化性潰瘍、嘔血、黑便、胃腸道潰瘍、穿孔、出血性腹瀉、困睡.過敏反應如哮喘、肝炎、水腫。有導致骨髓抑制或使之加重的可能。 萬一葯物過量時應採用下列治療措施;應盡快採取洗胃和活性炭處理,以阻止其進一步被吸收。對並發症,例如血壓過低、腎功能衰竭、驚厥、胃腸刺激、呼吸抑制,應進行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其它特殊的治療方法,例如加強利尿,透析或血透等很可能對促進排除非甾體類抗炎葯沒有多少幫助,因為該類葯的蛋白結合率高而且代謝程度很高。 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是止痛葯,會導致嗜睡,因此服葯期間避免開車及高空作業等。 康愛多建議您在醫師指導下規范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2、葯物會引發再障性貧血嗎?

葯物會引發再障性貧血嗎1、葯物劑量引起再障首先和劑量有關,系葯物毒性作用,達到一定劑量就會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種抗腫瘤葯。細胞周期特異性葯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於容易分裂的較成熟的多能幹細胞,因此發生全血細胞減少時,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幹細胞,停葯後再障可以恢復;白消安和亞硝脲類不僅作用於進入增殖周期的幹細胞,並且也作用於非增殖周期的幹細胞,因此常導致長期骨髓抑制難以恢復。此外,苯妥英鈉、吩噻嗪、硫尿嘧啶及氯黴素等也可以引起與劑量有關的骨髓抑制。2、個別患者發生造血障礙,多系葯物的過敏反應,常導致持續性再障。這類葯物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氯(合)黴素、有機砷、阿的平、三甲雙酮、保泰松、金制劑、氨基比林、吡羅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碸黴素、卡比馬唑(甲亢平)、甲巰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葯物性再障最常見是由氯黴素引起的。據國內調查,半年內有服用氯黴素者發生再障的危險性為對照組的33倍,並且有劑量-反應關系。氯黴素可發生上述二種類型的葯物性再障,氯(合)黴素的化學結構含有一個硝基苯環,其骨髓毒性作用與亞硝基-氯黴素有關,它可抑制骨髓細胞內線粒體DNA聚合酶,導致DNA及蛋白質合成減少,也可抑制血紅素的合成,幼紅細胞漿內可出現空泡及鐵粒幼細胞增多。這種抑製作用是可逆性的,一旦葯物停用,血象即恢復。氯黴素也可引起和劑量關系不大的過敏反應,引起骨髓抑制多發生於服用氯黴素後數周或數月,也可在治療過程中突然發生。其機理可能是通過自身免疫直接抑製造血幹細胞或直接損傷幹細胞的染色體所致。這類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葯物停用。凡幹細胞有遺傳性缺陷者,對氯黴素的敏感性增加。可見葯物引起再障多半是因為劑量和個人體質的原因,希望患者了解到這些對再障的原因有一定的認識。對症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3、化療之後為什麼白細胞會下降呢

化療葯物(抗腫瘤葯物)是治療癌症常用的方法之一,臨床上主要運用在殺滅增殖較快的癌細胞,但是其治療期間會對一些增殖也比較快的正常細胞也有影響。化療可作用於癌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環節,抑制DNA分裂增殖能力,從而起到對腫瘤的治療作用。
但是我們通過臨床統計也發現,由於化療葯物均缺乏選擇性,所以在殺死大量腫瘤細胞的同時亦可殺死不少正常骨髓細胞,尤其是對粒細胞系影響最大,從而出現骨髓抑制,見白細胞減少,甚則全血細胞減少。當白細胞下降到一定數值,患者需要升白治療,並口服補血葯物。腫瘤病人在化療中隨著化療葯物在體內累積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也逐漸加重。多數抗癌葯物的骨髓抑制,出現於用葯後1~3周,持續2~4周恢復。白細胞下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合並感染。當WBC<500/dl,Pt<10×109,發生感染和出血的危險最大,一般情況下:
1、當一度骨髓毒性,白細胞(3.0~3.9)*10^9/L時通常不處理;
2、白細胞在(2.0~2.9)*10^9/L,患者沒有發燒或者感染時,可以暫時觀察;
3、如果合並發燒或者感染時,需要進行抗感染和升血小板治療;
4、當白細胞低於2.0*10^9/L,不管有無發燒,都需要應用升白葯。
建議在化療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支持治療,如富營養的高蛋白飲食、維生素、中草葯等。如果WBC<3.5×10^9/L,PC<60×10^9/L應考慮停葯。
除了白細胞數下降之外,患者還有可能出現嘔吐、惡心症狀明顯,血小板等免疫指標急速下降。針對放化療引起的一系列症狀,除了服用臨床上的免疫增強葯物,醫生建議在日常生活調理中,服用今幸-rh2全方面改善病人體質,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更好促進病人康復。

4、骨髓抑制後的貧血可是吃什麼葯?

骨髓抑制後的貧血,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都會降低。
白細胞,粒細胞下降的補維生素B4,升白胺,血小板減少,白細胞,血紅蛋白減少的可補利可君,一句話就是缺什麼就補什麼。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補一些增益骨髓的中葯,如首烏,枸杞,紅棗,熟地,當歸。

補充鐵劑:口服為宜,硫酸亞鐵,每次0.3克,每日l~3次;富馬酸亞鐵,每次0.2克,每日3次。於進餐中或餐後服用。如果患者口服鐵劑有困難時,可改用肌肉注射補充鐵劑,有關適應證、葯物、用量等詳見有關書籍。缺鐵則血紅蛋白減少,就會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補充維生素B12:維生素B12是合成DNA的主要輔助酶,其缺乏可造成細胞分裂遲緩,造成貧血。除嬰幼兒、孕婦外,許多50歲以上的人都缺乏這種維生素。維生素B12缺乏會造成典型的貧血症狀,疲勞、神志不清、很難專心。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食品中,包括肉類和乳製品,因此,應當吃一些肉類和乳製品,你才能取得足夠的維生素B12。
骨髓抑制,就是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都會降低
補充維生素c:雖然從蔬菜、水果和谷類中所得到的鐵難吸收,但維生素c可改進吸收這些食物的程度達85%,維生素C能促進食物中鐵的吸收。
補充葉酸:葉酸已被證實也參與DNA合成,其缺乏同樣可造成紅細胞分裂遲緩而發生貧血。在孕期適當服用可防止生育缺陷。綠葉蔬菜和谷類中含有葉酸。貧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葉酸制劑。

5、白血病化療葯物會給人體帶來哪些毒副作用?

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尚沒有針對性的抗腫瘤葯物,多數化療葯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會產生殺傷作用,從而帶來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即所謂「殺敵三千,自損八百」。主要的毒副作用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骨髓抑制化療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表現為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從而引起發熱、出血及各種貧血症狀。當然,化療葯物的骨髓抑製程度、出現快慢、持續時間是不同的,但這是治療所必需的。當停用化療葯物後,由於正常細胞的生長要早於、快於白血病細胞,因此在白血病細胞尚未生長時,正常細胞已經開始恢復,由此也就恢復了患者的造血功能。但是,要定期給予下一次化療,否則殘存的白血病細胞又會開始增殖,一旦其開始生長就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復發。

(2)胃腸道及肝臟功能副反應幾乎所有抗白血病葯物均能導致程度不等的胃腸道症狀,患者表現為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便秘,甚至便血等。上述反應可由葯物刺激引起,也可以由於胃腸黏膜受葯物損害所致。少數葯物可作用於腦乾的嘔吐中樞。胃腸道反應一般不影響治療。近來,隨著中樞鎮吐葯物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減輕了胃腸道反應。對於極個別出現頻繁腹瀉或血樣便的患者,則需停葯觀察,並予以相應的積極治療。此外,很多化療葯物尚可導致肝臟功能的損害,即引起葯物性肝炎,因此,在化療的同時,可常規予以保肝葯物治療。

(3)免疫抑制化療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著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這也是化療後患者易於感染或感染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

(4)其他一些葯物有其特殊的副作用,如長春新鹼可引起末梢神經炎,表現為手足指趾末端的麻木;環磷酸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出現血尿;柔紅黴素等蒽環類化療葯可引起心臟的毒副作用等。

6、骨髓抑制後退燒葯物選擇

骨髓抑制後引起的發熱,考慮是感染性發熱可以性大,一般認為,對於粒細胞減少伴有發熱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對於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無論有無發熱,均必須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與會導致骨髓抑制的葯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