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移植手術的演變

骨髓移植手術的演變

發布時間:2021-01-06 09:22:13

1、急求骨髓移植的全部過程!

髓中造血細胞是一類分裂增殖較快的細胞。由於化療葯物並不能區分正常細胞和白血病細胞,所以化療對白血病病人骨髓中的正常造血細胞也有較大的毒性,病人往往不能耐受為盡可能殺滅白血病細胞而行的大劑量化療,死於造血系統衰竭而引起的嚴重的並發症。若化療劑量減少,雖然對骨髓中正常細胞毒副作用減少,但同時對白血病細胞的殺滅能力也下降。為解決這一矛盾,導致了骨髓移植技術的產生。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根據健康的骨髓來源不同,可將移植分為以下兩類:

①同種異體骨髓移植:供者健康的骨髓來自病人的同胞、雙親或雖無血緣關系但HLA(即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或稱白細胞血型)配型相符的其他人。

②自體骨髓移植:骨髓的供者為病人本人。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及放療前,將一部分骨髓收集後,在體外做凈化處理,殺滅其中的白血病細胞(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為化療葯物、單克隆抗體加補體或單克隆抗體和毒素的免疫復合物等),在病人完成化療、放療摧毀造血系統後把這些骨髓重新植入,重建病人的造血系統。

骨髓移植的基本過程為:

①全身放療加根治性強烈化療,以清除體內全部殘余的白血病細胞。

②骨髓輸注。

③多種支持治療,直到骨髓恢復。

④免疫抑制劑預防及治療排斥反應。

⑤高營養支持治療及預防感染。

2、白血病骨髓移植手術怎麼做

進倉之前供者和病人都要做全面檢查,然後病人進倉,進行大劑量的化療!供者要打一個禮拜的針【好像是把幹細胞刺激到外周血里,為抽幹細胞做准備】;進倉後第十天,供者在外邊提取幹細胞給病人回輸,第十一天還得回輸一次~~~~等到植入的幹細胞在病人體內開始工作了,病人的血象開始回升的一定程度就可以出倉了,到普通病房觀察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3、骨髓移植改變了什麼?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骨髓移植」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了,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人的骨髓出現問題,失去造血功能,就可能不得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但是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後,患者的身體方面會發生什麼變化,一般人恐怕都不了解。有人提出:進行骨髓移植後,兩個非親非故的陌生人的相貌越長越像。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患者的性格會發生變化。這種說法有科學性嗎?骨髓移植到底改變了什麼?專家認為骨髓移植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經大劑量放化療或其他免疫抑制預處理,清除受體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阻斷發病機制,然後把自體或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體,使受體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手段。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身體的確會發生一些變化。根據現有的已經被普遍接受的研究資料,接受骨髓移植者,最常見的改變是血型,移植後患者的紅細胞血型變為供者紅細胞血型。比如供者是A型,移植後不論移植前患者血型為何型,均變為A型。內分泌系統也會改變:由於移植前預處理為大劑量照射和化療,這種治療對身體器官有很大的損傷。移植後很多器官組織短期內得到恢復,但是性激素分泌變化顯著。男性患者出現精子數量減少,但其性功能(性生活)不受影響。女性患者常常出現閉經。另外,由於移植後的免疫反應,部分患者會出現口腔潰瘍、皮膚色素沉著。人的一生很多關鍵的生長發育是在胎兒期間完成的,一個器官的形成需要非常復雜的發育過程。因此,單純通過骨髓移植改變人的性別是不可能的。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相貌上也許有「越來越像」的可能。因為傳統觀念認為,不同組織種類的幹細胞是「世襲終身制」,不可逆轉,然而在1999年,美國科學家首先證明人體幹細胞具有「橫向分化」的功能,比如造血幹細胞可能轉化為肌肉細胞、神經細胞、成骨細胞等等,反之亦然。因而相貌的「移植」恐怕不僅僅是猜測或者空想。不過專家表示,關於國內的骨髓移植,可能這些話題都還不應該是「主角」,盡快解決國內骨髓庫捐獻者資料稀缺的問題才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4、骨髓移植

這是不行的,起碼要等一周,配好了以後還要進行處理。還要檢查你的健康,要一周左右!這還是快的!

5、骨髓移植的過程是怎樣的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骨髓移植的過程較為復雜,但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受者、供者的選擇:受者須有合適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異體移植者須盧人類組織相關性抗原(HLA)相配。 2.造血幹細胞的採集與保存:若為異體移植須為患者找出組織相容性抗原(HLA)配型一致的供者進行幹細胞採集;若為自體移植須在患者預處理前採集自身緩解期的幹細胞並進行適當的體外保存。 3.移植前的預處理:患者移植前經各項檢查後在全環境保護下行預處理[大劑量化療和(或)放療],目的是為清除體內惡性細胞或骨髓中的異常細胞群,同時為正常幹細胞的植入准備環境。 4.造血幹細胞的回輸:由靜脈輸注供者(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懸液。 5.移植後並發症的防治:骨髓移植後須進行移植物抗宿主病c異體)、感染、出血、間質性肺炎等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支持治療。

6、什麼叫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簡介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種血液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謝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療方法。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而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種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適當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長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癒率,這些成果皆遠非傳統之化學療法所能及,這也是這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後會感到頭暈、乏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其他還有多發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造血系統疾病;由於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療基礎上的治療方法,它也是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實體腫瘤的根治性辦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國外巳成為這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幾年來,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系統紅斑狼瘡、風濕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等,但這類病人應嚴格掌握移植的適應症,權衡利弊問題。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區別
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採集和移植造血幹細胞,種植到患者體內,維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狀態下採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給供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從發現造血幹細胞可被動員到血液中來並可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採集後,目前多數的移植都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與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供者的健康無任何影響。

7、骨髓移植

做骨髓移植手術,首先要徹底摧毀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統,然後輸入供者的幹細胞重建免疫系統,這個過程一般需1-3年,因人而異,如果幸運一年左右可以恢復正常。

8、骨髓移植手術方法?

骨髓移植的過程2008-09-24 11:28 常規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由於HLA-AB的多樣性最明顯,一般對志願者先做HLA-AB分型,待檢索後供、受者HLA-AB相配後,再對供者作HLA-DR分型檢測,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時供者健康檢查合格,就可以著手准備移植手術。先用化學葯物和放射治療,摧毀患者身上的癌細胞,這時患者的正常造血細胞也被殺死,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易發生感染,必須在無菌病房(層流室)中接受移植。
植入方法如同輸血,植入的造血細胞在人體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統,病人逐漸恢復健康。骨髓移植對白血病的有效治癒率可達到75-80%。
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因為,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能分辨出「異己」,並對它進行攻擊,將它排擠除去,這個過程就稱之為「排斥反應」。如供、受者是親屬關系,排斥反應會弱些,如是非親屬關系,則反應會重一些。另一種排異反應是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簡稱GVHD)。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越重,並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症狀包括:發熱、皮膚潮紅、皮疹、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全血細胞減少、肝炎、嚴重腹瀉、骨髓硬質和感染,嚴重時可並發致死性反應。在雙胞胎中,GVHD發生率為1-5%,親屬中為36%,非血緣關系為50-70%。不過GVHD雖對患者有危險,但它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可減少移植後白血病的復發。在治療中,可採取適當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9、史上今日:中國第一例自體骨髓移植手術獲成功

1964年2月5日,我國成功地為一位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進行了第一例同卵孿生姐妹骨髓移植手術。

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一組由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不同因素所導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減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身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特徵。骨髓移植是對其最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

骨髓移植是指將供者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給受體(患者),以期望能夠恢復患者正常造血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這一方法的出現為再障、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治癒帶來了希望。一般來說骨髓移植根據其骨髓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HLA相合的同胞或非親屬骨髓)、同基因骨髓移植(遺傳上完全相同的單卵孿生子骨髓)及自體骨髓移植等三種。

日常生活中採用最多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即異基因骨髓移植,雖然對治癒再障、白血病有較好的療效,但是由於缺乏適合的供髓者以及昂貴的移植費用,所以對於病人來說有很大的限制。自體骨髓移植作為異體骨髓移植的一種替代療法,雖然有移植復發率高等一些缺點,但是它的移植不需要提供者,沒有移植之後的排斥反應,對患者年齡要求也相對較寬泛。

一般進行自體骨髓移植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在疾病得到完全緩解時,或者在獲得緩解的基礎上再鞏固治療一段時間之後。雖然自體骨髓移植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且目前也已積累了不少的臨床資料,但由於各家報告的療效相差較遠,對自體骨髓移植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對於骨髓移植這一治療方法來說,最大的限制還是在於供體不足。隨著我國對骨髓移植的不斷深入研究,被稱為「北京模式」的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愈加完善,有效的解決了供體不足的問題,為緩解,治癒再障、白血病等血液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孔祥宇 [責任編輯: 呂芮光]

與骨髓移植手術的演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