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增殖性腫瘤有什麼症狀
一組造血幹細胞腫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細胞普遍增生的基礎上有一個系列細胞尤其突出,呈持續不斷的過度增殖。臨床上根據增生為主細胞系列的不同分為4種:①以紅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真性紅細胞增多症。②以粒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ML)。③以巨核細胞系增生為主者稱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④以原纖維細胞增生為主者稱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本組疾病原因未明,多見於中老年人。CML見白血病。下面介紹另3種。
2、請問骨髓里的外來細胞一定是腫瘤細胞嗎?
不一定啊,也可能是其他的細胞,甚至骨髓移植也可算作一中有外來細胞的方式
3、骨髓癌有什麼症狀
一開始只有頭痛,沒幾天就全身都痛,有時候呼吸都有困難,在醫院里都查不出是什麼原因,全部症狀:全身乏力,無胃口
發病時間及原因:近一月
4、什麼是骨髓瘤
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後者多見。易累及軟組織,晚期可有廣泛性轉移,但少有肺轉移。較多見於脊,占脊柱原發腫瘤的10%,以腰椎部多見。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與女性之比約2∶1。
腫瘤血運豐富呈暗紅色或深紅色,較脆軟。鏡下可見瘤體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細胞組成,間質極少。瘤細胞多呈圓形或卵圓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異,可分為高分化型(小細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細胞型)兩種。前者分化較成熟,體積小,具有圓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質呈車輪狀,亦稱漿細胞型骨髓瘤;後者分化差,體積大,有時有雙核,核仁明顯,核分裂較多見,亦稱網狀細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狀是持續的脊柱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多發者其痛范圍很廣。約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現截癱和神經根受壓症狀。
一般有進行性貧血,血沉明顯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鈣增高,常伴有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血清總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減少或正常。血清蛋白電泳大部分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陽性,但本-周蛋白陽性率不高,約30%~60%。同時尿中草酸鈣結晶與鹼性磷酸鹽增多。骨髓塗片呈現增生性骨髓象,漿細胞數目至少佔有核細胞的8%。
參考資料:網路http://ke.baidu.com/view/124636.html?wtp=tt
5、骨髓增殖性腫瘤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骨髓增殖性腫瘤的患者,他們最為常見的症狀是脾臟腫大和血細胞升高導致的一些症狀。由於骨髓過度的一個增值,那麼患者的脾臟會出現腫大。有部分的患者他們是出現巨脾,引起患者出現腹脹消化困難以及便秘等一些典型的臨床症狀。
同時骨髓增殖性腫瘤會出現血細胞的升高,那麼血細胞升高的同時就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胸悶乏力,盜汗等一些典型的臨床症狀。
6、骨髓瘤細胞是不是癌細胞?
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後者多見。易累及軟組織,晚期可有廣泛性轉移,但少有肺轉移。較多見於脊柱,占脊柱原發腫瘤的10%,以腰椎部多見。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與女性之比約2∶1。 病因病理: 腫瘤血運豐富呈暗紅色或深紅色,較脆軟。鏡下可見瘤體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細胞組成,間質極少。瘤細胞多呈圓形或卵圓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異,可分為高分化型(小細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細胞型)兩種。前者分化較成熟,體積小,具有圓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質呈車輪狀,亦稱漿細胞型骨髓瘤;後者分化差,體積大,有時有雙核,核仁明顯,核分裂較多見,亦稱網狀細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狀是持續的脊柱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多發者其痛范圍很廣。約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現截癱和神經根受壓症狀。 解毒壯骨中葯一方面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首先可誘導骨髓瘤細胞凋亡,減少骨髓瘤細胞;其次可增強骨密度,防治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 用解毒活血中葯,祛除蘊結在骨髓的熱毒;補腎壯骨中葯,恢復骨髓正常造血,促使骨骼再鈣化。 建議採用純中醫中葯治療 患病早期得到治療的病例,幾乎全部有效,並可獲得完全緩解,達到臨床治癒,長期健康生存;對於晚期病例,可以改善臨床症狀,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存期。
7、骨髓腫瘤有什麼症狀
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有單發的,也有多發的,可以伴有發病部位的疼痛,一般疼痛呈現持續性。
根據骨髓瘤發病的部位不同,其症狀也不完全相同,可以出現病理性骨折,也可以出現放射性疼痛,或者伴有貧血,出現截癱等。
8、什麼是骨髓膠質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約佔40.49%,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佔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 .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膠質細胞瘤的分類:1990.WHO將膠質瘤進行分類,見下表:
星形細胞的腫瘤 混合性膠質瘤
1、星形細胞瘤 1、混合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 2、間變性(惡性)少枝—星形細胞瘤
3、膠母細胞瘤 脈絡叢腫瘤
4、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1、 脈絡叢乳頭狀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星形細胞瘤 2、脈絡叢癌
少枝膠質細胞的腫瘤 來源未明的神經上皮腫瘤
1、少枝膠質細胞瘤 1、星形母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 2、星形膠質母細胞瘤
室管膜性腫瘤 3、大腦膠質瘤病
1、室管膜瘤 松果體腫瘤
2、間變性(惡性)室管膜瘤 1、松果體細胞瘤
3、粘液乳頭型室管膜瘤 2、松果體母細胞瘤
4、室管膜下瘤 3、混合性松果體細胞瘤—松果體瘤
胚胎性腫瘤 神經元膠質細胞瘤
1、髓上皮瘤 1、神經節細胞瘤
2、神經母細胞瘤 2、神經節膠質瘤
3、室管膜母細胞瘤 3、間變性(惡性)神經節膠質瘤
4、神網膜母細胞瘤 4、中樞神經細胞瘤
5、髓母細胞瘤 5、嗅神經母細胞瘤
幾種常見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星形細胞瘤:一般症狀為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癲癇、復視、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征改變等。
2、局部症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①大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約60%患者發生癲癇。
②小腦星形細胞瘤: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腦星形細胞瘤: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蹈樣運動,亦可表現為精神障礙,內分泌障礙,健側同向偏盲,上視障礙及聽力障礙等。
④視神經星形細胞瘤: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和眼球位置異常。
⑤第三腦室星形細胞瘤:因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的發作性頭痛,並可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⑥腦干星形細胞瘤:中樞腫瘤常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橋腦腫瘤多表現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受累,延髓腫瘤常表現為吞咽障礙及生命體證改變。
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高度惡性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至就診多數在3個月之內,高顱內壓症狀明顯,33%患者有癲癇發作,20%患者表現淡漠、痴呆、智力減退等精神症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和偏盲等。
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癲癇常為首發症狀,精神症狀以情感異常和痴呆為主,侵犯運動、感覺區可產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失語等,高顱壓症狀出現較晚。
髓母細胞瘤:
①腫瘤生長快,高顱壓症狀明顯
②小腦功能損害表現為步態蹣跚,走路不穩等。
③復視、面癱、頭顱增大(兒童)、嗆咳等。
④腫瘤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重要特徵。
室管膜瘤
①顱內壓增高症狀
②腦干受壓症狀(嘔吐、嗆咳、各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小腦症狀(走路不穩 、眼球震顫等)及偏癱、眼球上運動障礙等。
③手術後復發率幾乎為100%易發生椎管內轉移。
脈絡叢乳頭狀瘤:
1、腦積水及腫瘤佔位引起高顱壓症狀,兒童常見頭顱增大;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2、腫瘤位於側腦室者有對側錐體束征;後顱凹者內走路不穩,眼球震顫,共濟運動失調,第三腦室者為雙眼上視困難。
松果體細胞瘤:顱內壓增高;聽力及眼球運動障礙,影響到視力下部表現為尿崩症、嗜睡和肥胖等,內分泌症狀表現為性徵發育停滯或不發育;部分患者可出現癲癇發作及意識障礙。
膠質瘤的特點及治療現狀
膠質細胞瘤的生長特點為浸潤性生長,與正常腦組織無明顯界限,多數不限於一個腦葉,向腦組織外呈指狀深入破壞腦組織,偏良性者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平均兩年,惡性者瘤體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症狀到就診時多數在3個月之內,70-80%多在半年之內。
目前國內外對於膠質瘤的治療普遍為手術、放療、化療、X刀、γ刀等。
手術:手術治療基於膠質瘤的生長特點,理論上手術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長在腦乾等重要部位的腫瘤有的則根本不能手術,所以手術的治療目的只能局限於以下5個方面①明確病理診斷,②減少腫瘤體積降低腫瘤細胞數量,③改善症狀緩解高顱壓症狀;④延長生命並為隨後的其他綜合治療創造時機;⑤獲得腫瘤細胞動力學資料,為尋找有效治療提供依據。
放療:放射治療幾乎是各型膠質瘤的常規治療,但療效評價不一,除髓母細胞瘤對放療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類型對放療均不敏感,有觀察認為放療與非放療者預後相同。此外射線引起的放射性壞死對於腦功能的影響亦不可低估。
X-刀、γ-刀—均屬放射治療范疇,因腫瘤的部位、瘤體大小(一般限於3厘米以下)及瘤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治療范疇局限,目前認為膠質瘤,特別是性質惡性的星形Ⅲ-Ⅳ級或膠質母細胞瘤均不適合採用R-刀治療。
化療: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但化療葯物限於血腦屏障及葯物的毒副作用,療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中醫治療:北京同心醫院01088680578專家組採用抗瘤系列組方與國葯中成葯膠囊配伍應用,以稀有的動物和名貴中草葯精選研製而成,專家組根據腦瘤的生理特徵及發展規律異質性,異變性、轉移性。採用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的方法,促使中葯通過血腦屏障歸精入腦,穿破瘤體組織,封閉腫瘤組織的血液循環,使正常的腦細胞有序分列,直接進入瘤體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腦部微循環,使血氧代謝增強、病灶軟化、縮小。根據不同的病情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辨症施治分期治療,適用於未進行手術或手術部分已切除、術後復發、X-刀、γ-刀,放化療後的患者,特別對腦瘤引起的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肢體麻木、抽搐、精神障礙、視物不清重影等症狀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一般用葯10至20天即可明顯緩解或消除症狀,用葯3-6個月後病情基本穩定,多數患者瘤體鈣化、縮小或消失,能預防術後復發,臨床應用多年來療效確切。
9、骨髓瘤細胞從哪兒來
骨髓瘤是怎麼得的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骨髓內有異常漿細胞(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壞(溶骨性改變),血清或尿的蛋白電泳出現單株峰(M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內出現本周蛋白;最後導致貧血和腎功能損害。我國骨髓瘤發病率約為1/10萬,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約4/10萬)。發病年齡大約在50~60歲之間,40歲以下者較少見,男女之比為3:2。那麼,骨髓瘤是怎麼得的?
以下是專家總結的幾點多發性骨髓瘤病因:
1、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齡多為40歲以上,男多於女。
2、病變前期可無明顯症狀,僅存在血沉增快、貧血、蛋白尿等症狀。 3、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有可有骨關節、腰背疼痛、顱骨、胸肋骨瘤形成,以胸肋、鎖骨連接處發生串珠樣結節及溶骨性鑽鑿樣或鼠咬狀圓形骨質缺損為特徵,可出現病理性骨折、截癱、肋間及坐骨神經痛等。
4、多發性骨髓瘤可損害腎臟而造成蛋白尿、腎小管病、腎病綜合征、尿毒症等。
5、因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引起頭暈、頭痛、視力障礙、胸悶、眩暈、出血等都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6、多發性骨髓瘤還易引起肺部、泌尿系感染。
至於造血前體細胞發生惡變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有眾多證據表明MM的發生與癌基因有關。
特別提醒:
不明原因的骨痛或貧血,以及不明原因的蛋白尿和腎功能不全,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經治療無好轉,最好到血液科就診。此外,還應堅持定期體檢,常規的體檢套餐都有生化、尿檢兩個項目,如果檢查顯示球蛋白指標異常,應到血液科排除骨髓瘤的可能性。
淋巴因子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與骨髓瘤的關系在近年來受到重視,B細胞的增生,分化,成熟至漿細胞的過程與多種淋巴因子有關,推測IL-6等淋巴因子分泌的調節異常可能與MM的發病有關,基於此點,有人試用IL-6抗體治療MM,療效尚待評估。
通過以上骨髓瘤是怎麼得的介紹,大家應該了解到平時做好預防保健措施的重要性所在,只要我們能夠在平時多加以注意,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會達到增強身體免疫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