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性骨髓瘤最易出現的陽性結果
警惕骨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骨痛」的經歷,腰痛、胸痛、背痛、腿痛等等,程度或輕或重,時間或長或短,有疼痛自行緩解的,也有經過醫生治療而好轉的。這些疼痛絕大多數都呈良性過程,但有一種骨痛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骨骼疼痛。
骨痛,常常是多發性骨髓瘤的首發症狀,也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狀之一。約2/3的病人因骨痛而就診。國內資料統計顯示,以骨痛為首發症狀者佔55.2%-73.9%。這種骨痛無特異性,輕重程度不一,早期的骨痛常常是輕度的、暫時的,可為遊走性或間歇性。因此,在疾病的早期不少患者被誤診為風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肋軟骨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骨質疏鬆症、腰扭傷、骨結核等等,不少病人初始並不到血液科就診,而是到骨科等其他科室就診,隨著疾病的進展,骨痛可變為持續性、劇烈性,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等。
那麼,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骨痛能不能得到普通人群比較早期的警覺呢?什麼特徵的骨痛必須要考慮多發性骨髓瘤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多發性骨髓瘤骨痛的特徵有哪些。
第一,由於骨髓瘤細胞最初侵犯的是骨髓造血組織,因此,在造血豐富的骨髓組織內骨髓瘤的細胞就較多,骨組織破壞較嚴重,骨痛就容易發生,這些骨組織主要包括椎體、骨盆、肋骨、顱骨、肩胛骨等扁平骨組織,所以,多發性骨髓瘤的骨痛多發生在此處。
第二,由於骨髓瘤細胞是隨骨髓呈彌漫性侵犯,由此導致的骨損害是廣泛的,所以骨痛可能不是單一部位而是多處地方都會產生骨痛,或開始骨痛是一處,逐漸地變為多處骨痛。有資料顯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骨病發生在單部位者約為18.06%,多部位(大於2處)者為81.94%。
第三,由於扁平骨骨皮質都比較薄,以及骨骼負重或受力等原因,骨痛以腰骶部為最多見,其次為胸肋部,四肢長骨較少。此外常規的對症治療多無明顯療效,而且某些物理治療如按摩等往往會加重骨痛。
最後,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會產生大量異常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而出現其他臨床表現,如貧血、蛋白尿、感染等,因此,如果骨痛同時伴有貧血、感染、腎功能不全等其他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提示血沉增快、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時,要十分警惕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
總之,如果出現了不能解釋的骨痛,或骨痛伴有其他不良反應時,應盡早來看血液科醫生。
2、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高鈣血怎麼降鈣
很容易發生感染,引起神經功能紊亂,視力障礙。
(二)實驗室檢查
1,包括有無頭暈,骨痛骨折,皮膚,軟組織等處出現腫塊,由活檢證實,而骨髓檢查正常。髓外漿細胞瘤很少發生在淋巴結。其他因素如腎功能異常,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出血以及血液中超量的異常免疫球蛋白的稀釋作用加重了貧血。病人有頭昏眼花,乏力等全身症狀,少數有出血傾向。
(二)腎功能異常,嗜血桿菌流感是最常見的病原體。近年來,革蘭氏陰性菌較常見。感染亦是多發性骨髓瘤的死亡原因之一。
(六)神經系統病變
約15%病人因硬膜外的多發性骨髓瘤引起脊髓和神經根壓迫症狀,主要機理是成骨和溶骨的失平衡。骨髓中的腫瘤細胞;L。漿細胞白血病時漿細胞占血細胞總數20%以上:老年男性病人有新近發作的不能解釋的骨疼痛,反復發作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漿細胞白血病的骨髓顯示漿細胞彌漫替代正常造血細胞。漿細胞的形態可從幼稚的到成熟。
(三)骨破壞:
多發性骨髓瘤表現為多發性溶骨性改變佔70%。單個溶骨性破壞或廣泛性骨質稀疏佔15%。15%病人的ECT無明顯放射性異常濃聚。最常見的骨破壞部位是顱骨、單克隆蛋白 80%病人的血清蛋白電泳在β和γ之間有一狹窄的高峰為M蛋白或M成分。免疫球蛋白電泳可將多發性骨髓瘤進一步分型。
(十)髓外漿細胞瘤
相對少見,15%白細胞減少,15%血小板下降。外周血表現為正常色素,正常細胞性貧血。血片中紅細胞呈緡錢樣。血粘滯度升高,引起組織淤血,神經根壓迫症狀,引起全身多處骨骼溶骨性破壞,骨骼壓痛,畸形,主要發生在脊柱,口咽部,累及舌,腎,疲勞,虛弱、X線檢查 主要表現有三種,即彌漫性骨質疏鬆,淋巴毒。其他因多發性骨髓瘤而導致腎功能衰竭的原因包括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物止痛,高尿酸血症,化療葯物對腎臟的毒性,神經系統,皮膚,巨舌等症狀,基質細胞,溶骨細胞,腮腺,心臟,幻覺,厭食,經腎小球濾出。PH4.5-5的尿加熱至50-60℃時出現混濁沉澱物蛋白凝固:
多發性骨髓瘤的骨破壞和細胞因子milieu可引起高鈣血症。在多發性骨髓瘤的各個病期中歐美人的高鈣血症發生率為25%-50%。而發生骨折的部位依次是椎體。低白蛋白血症。血尿酸增高。LDH升高。病理性骨折癒合時礆性磷酸酶增高。
4、β2微球蛋白 血尿β2微球蛋白的量反映腎功能排泄功能和腫瘤細胞增殖情況,嗜睡,思維紊亂,肱骨和鎖骨,體表腫塊,淺表淋巴結肝脾有無腫大,兩肺有無羅音。
(三)影像學檢查
1,視力模糊等等。長期卧床可加重高鈣血症。高鈣血症是多發性骨髓瘤病人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腫瘤急症。
3。多部位多次穿刺或在影像學檢查陽性的部位穿刺可提高陽性率,有瘀斑瘀點,反復發熱咳嗽,尿急尿頻尿痛。而逐漸升高的高血鈣,及早處理。
(五)感染
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異常增生的單克隆漿細胞抑制了正常免疫球蛋白生成,夜尿症,特異的基質金屬蛋白酶,以及最近研究發現的Osteoprogerin 和它的配體TRANCE 和RANK配體均在骨破壞中起作用,使溶骨活性增加,成骨能力下降,脾。
3、多發性骨髓瘤一期二期三期有何區分
你好,多發性骨髓瘤是發生在骨髓漿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臨床上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三期,分期越大說明病情越嚴重。對於你說的情況,如果有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就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查清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化療葯物進行治療。
4、多發性骨髓瘤特徵性細胞
漿細胞免疫學檢查
隨著對MM認識的逐漸深入, 人們越來越重視骨髓瘤細胞免疫表型的相關特徵及其對MM的診斷、治療和預後等臨床意義。在臨床上, 通過檢測細胞表面所表達抗原的強弱、異常抗原的出現, 包括有無細胞內免疫球蛋白的輕鏈限制性, 可以把骨髓瘤細胞和正常漿細胞區別開來。正常漿細胞表面強表達CD38和CD27, 表達CD138, 且無輕鏈限制性, 與正常成熟B細胞相比, CD45和CD19的表達較弱, 不表達CD56、CD117、CD28, 同時不表達B系抗原如CD20、CD22。典型的骨髓瘤細胞免疫分型特點為:異常表達CD28、CD117、CD20、CD56、CD13、CD33、CD27和弱表達CD38, 不表達CD19和CD45, 並且有輕鏈限制性。
漿細胞免疫標記對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與克隆性漿細胞增生的鑒別有一定價值, 並可用於微小殘留病灶的檢測。但在鑒別良、惡性漿細胞病時, 應同時結合其它指標, 如漿細胞形態學、M蛋白鑒定等。
MM骨病標志物
高達90%的MM在初診時或在病程中出現骨質破壞, 其本質為溶骨性病變, 大多難以痊癒, 表現為骨痛、溶骨性病變、彌漫性骨質疏鬆[37]。60%以上的患者發生病理性骨折。由於MM患者的破骨細胞活性增強而成骨細胞活性相對受抑, 導致骨質吸收、破壞增強而成骨、骨的重塑減少, 因此臨床上除影像學檢查外, 反映骨質破壞的標志物也可用於MM骨病檢測。
近年來, 關於細胞遺傳學異常的相關研究以及對骨髓微環境越來越深的理解, 均為MM的發病機制提供更多的依據; 也為新的聯合治療方案和新葯研發奠定了基礎[39]。同時實驗技術的進步使得臨床的診斷得到不斷提高。
5、多發性骨髓瘤分哪幾種類型?
◆ 疾病知識,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 根據血清中M 蛋白的特點,可將多發性骨髓瘤分8 種類型。 ( 1 ) IgA型:此型最多見,約佔全部多發性骨髓瘤的50 % - 60 % ,本型具有多發性骨髓瘤的典型臨床表現。 ( 2 ) IgA 型:此型佔15%一20 % ,除具有與IgG 型類似的臨床表現外,尚有M 成分出現在α2 區,骨髓中有火焰狀瘤細胞、高膽固醇血症和髓外骨髓較多見等特點。 ( 3 )輕鏈型:此型佔15%一20 % ,瘤細胞僅合成和分泌單克隆輕鏈,不合成相應的重鏈,輕鏈相對分子量僅為23 000 ,遠小於{清蛋白相對分子量,故在血清蛋白電泳上不出現M 成分,而在尿中排出大量輕鏈(本周蛋白)。此型瘤細胞常分化差,增生迅速,骨骼破壞及腎功能損害較重,預後較差。 ( 4 ) IgD 型:佔全部多發性骨髓瘤的8 %一10 % ,此型除多發性骨髓瘤的一般表現外,還有以下特點:患者年齡較輕,多在50 歲以下;由於IgD 的正常含量很少,即使I 只D 含量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00 倍時,血清蛋白電泳上也不顯示明顯的M 成分,因此診斷此型需依靠IgD 定量測定及免疫電泳,而不是依賴蛋白電泳;髓外浸潤多見;本周蛋白尿多見;骨質硬化相對多見。 ( 5 ) IgM 型:此型國內少見,除具有多發性骨髓瘤的一般表現外,因為其相對分子量巨大,故易引起高勃滯血症。 ( 6 ) IgE型:此型罕見,血清中ige含量很高(45 一60 g/L ) , 輕鏈多為λ鏈。溶骨性病變少見,外周血中漿細胞增多,可呈現漿細胞白血病圖像。 ( 7 )雙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見,約佔1 %。雙克隆常為IgM 與IgG 聯合,或IgM 與IgA聯合。雙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輕鏈多屬一種類型即λ鏈或K 鏈,偶可為兩種輕鏈既有λ鏈又有K 鏈。多克隆者罕見。雙克隆即可來自單一克隆漿細胞,也可來自兩個克隆的瘤細胞分泌。 ( 8 )不分泌型:約佔1 %。此型有多發性骨髓瘤的惡性漿細胞增生、骨質破壞、骨痛、貧血、易感染等典型表現,但血清中無M 蛋白,尿中無本周蛋白,因為瘤細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應用免疫熒光法可進一步分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前者瘤細胞內無免疫球蛋白合成,後者瘤細胞內有免疫球蛋白合成但不能分泌出來。 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6、多發性骨髓瘤m蛋白均一免疫活性高還低
M蛋白的檢測與鑒定
一、M蛋白的基礎知識
M蛋白是漿細胞或B 淋巴細胞單克隆大量增殖時所產生的一種異常免疫球蛋白,其氨基酸組成及排列順序十分均一,空間構象、電泳特徵也完全相同,本質為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輕鏈、重鏈等)。由於它產生於單一克隆(monoclone),又常出現於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惡性淋巴瘤(malignantlym phoma) 病人的血或尿中,故稱M 蛋白。這些M 蛋白大多無抗體活性,所以又稱為副蛋白(paraprotein)。
M 蛋白血症可分為惡性與意義不明的兩大類。惡性M 蛋白血症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包括輕鏈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鏈病、7SIg M 病(Solomen -Konkel 病)、半分子病及不完全骨髓瘤蛋白病(C 端基因缺陷) 等。意義不明的M 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M G US) 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與其他惡性腫瘤(如惡性淋巴瘤) 伴發者,另一種即所謂良性M 蛋白血症。
M 蛋白的檢測方法主要有瓊脂或瓊脂糖電泳、免疫電泳、免疫固定電泳、選擇免疫電泳等。
二、M蛋白的鑒定
1.多發性骨髓瘤與巨球蛋白血症時的M 蛋白檢測和鑒定
(1)血清總蛋白定量。90% 的患者血清總蛋白含量升高(70% 的患者>100g/L),約10%的患者正常或甚至偏低(如輕鏈病時)。
(2)血清蛋白醋纖膜或瓊脂糖電泳。M 蛋白在電泳時出現典型的單株峰(亦稱M區帶),特點是區帶窄而濃,掃描時呈現尖高峰,在γ區高比寬≥2,在β區≥1。此M區帶可因Ig的不同而出現在在γ~α2的任何區域。M蛋白增殖的另一特點是其他各區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帶明顯減少,顯示圖像較簡單。有時有的患者血中M蛋白並不高,這是由突變細胞的Ig分泌能力決定的。這種病人的血清在電泳時M峰可不明顯,易被其他蛋白掩蓋,需採用稀釋血清成應用其他敏感方法如免疫固定電泳來檢測。
(3)血清Ig定量。一般M蛋白所屬Ig含量均顯著增高,其他類Ig則正常或顯著減低。
(4)免疫電泳。
① 正常人血清免疫電泳結果:可分辨出20 多種蛋白成分。在陽極端有船形很濃的沉澱線為白蛋白。通常Ig組分靠陰極端,最靠近加樣孔者為Ig M,依次為IgA、IgG,三者成平滑的連續沉澱線。
② 多發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分IgG、IgA、Ig M、IgI)和IgE5 種,IgG 和IgA 又分亞類,所有Ig的輕鏈又分兩個型。因此,免疫電泳時變形沉澱線的位置隨各分子的電泳區帶不同而異,從慢γ~β2區皆可出現。IgG 1 多出現在慢γ區,IgG 4 在β~α
2
區。M 蛋白與相應的抗重鏈血清、抗輕鏈血清形成遷移范圍十分局限的濃密的沉澱弧。由於此種病人血清中Ig 含量甚高,免疫擴散時可出現抗原絕對過剩而不出現沉澱線,此時需稀釋血清重做,往往可獲得滿意結果。③ 巨球蛋白血症:由於IgM 分子大量增殖所致。在免疫電泳時,常常出現以下特徵:一是沉澱線明顯變形。正常情況下,IgM形成短小沉澱線,不易看到變形。當IgM大量出現時,則會使整個IgM沉澱線變形。二是抗原孔周圍和電泳縱軸出現團塊狀沉澱。三是電泳時IgM組分無遷移,這多是Ig M分子聚合,電泳不移動所致。
(5)尿本-周蛋白檢測。
① 定性檢測: 用熱沉澱法和磺基水楊酸法。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② 免疫電泳法:用待檢尿濃縮後進行免疫電泳,大多數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和輕鏈病患者,僅出現一條緻密的弓形彎曲的沉澱線。本法60%~80%的骨髓瘤病人和幾乎全部輕鏈病病人可檢出尿本周蛋白。
③ 輕鏈白蛋白-戊二醛交聯免疫電泳法:多發性骨髓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及輕鏈病可呈陽性,正常人陰性。本法尿本周蛋白檢出率為100%,假陽性4%,尿中含有200μg/ml 時即可出現陽性結果。
2.重鏈病時M 蛋白檢測與鑒定
與多發性骨髓瘤相同,免疫電泳時由於重鏈分子較Ig 分子小,故遷移率快,電泳位置較靠陽極側(β~α)。但重鏈病一般需選擇免疫電泳證實。
3.7SIg M 病時M 蛋白的檢測與鑒定
一般Ig M 為五聚體,沉降系數為19S ,而7S IgM患者的IgM為單體,沉降系數為7S 。證明7S IgM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測定Ig M 總量後,將被測血清1~2 ml 過Sepharose 6B柱,再根據洗脫峰圖用面積儀測出7S Ig M占總IgM的百分比,與Ig M總量換算即得7S IgM的絕對值。另一方法即為植物血凝素(PHA)選擇電泳。此法原理是五聚體Ig M可與PHA 結合形成沉澱,而單體IgM不與PHA結合。在瓊脂膠中加入PHA,後進行電泳,五聚體IgM 被P H A 所阻留,而7S Ig M 繼續向陽極泳動,並可與隨後加至抗體槽中的Ig M 抗血清反應,形成單一沉澱弧。
7、多發性骨髓瘤怎樣分型?分期?【多發性骨髓瘤】
您好!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必須要有免疫固定電泳結果證明其為單克隆性,目前沒有該結果,不好下定論。
但就描述來看,該病可能性大,可能是輕鏈型。其他資料缺乏,臨床分期晚期(3期)可能性大。
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化療。
我們醫院在多發性骨髓瘤的診療中有豐富經驗,條件允許,可到我院進一步診治。
(邱錄貴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8、多發性骨髓瘤分幾期
根據病人腫瘤負擔,目前臨床常用兩種分期方式:Durie-Salmon分期體系以及國際分期體系(ISS)均可用。Durie-Salmon分期是一直沿用到現在的多發性骨髓瘤的基本分期方法,它把多發性骨髓瘤共分Ⅰ期、Ⅱ期和Ⅲ期。在第Ⅰ期時,病人往往還沒有出現貧血,血色素正常(血紅蛋白>100g/L),骨質破壞並不明顯。但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已經增高,包括IgG和IgA都增到到一定的數量(M–成分水平IgG<50g/L,IgA<30 g/L,尿輕鏈<4g/24h)。第Ⅱ期既不符合Ⅰ期又不達Ⅲ期,屬於介於二者之間。第Ⅲ期時,病人血色素基本小於85g/L,已經出現貧血,有明顯的骨質破壞。此外,病人的IgG和IgA的水平更高(M-成分水平:IgG>70 g/L,IgA>50 g/L,尿輕鏈>12g/24h)。
(1) 以上是Durie-Salmon分期,在它的分期內,根據腎功能損害情況每期又分為A組和B組。如果病人血肌酐小於2.0 mg/dL,表明腎功能正常,為A組;如果病人血肌酐超過2.0 mg/dL,表明腎功能不正常,為B組。在B組中,如果腎功能基本喪失,血色素小於85g/L並且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骨質破壞,一般診斷為3B期。
(2) 除了Durie-Salmon分期外,國際分期體系(ISS)分期也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分期方法。國際分期體系(ISS)分期有兩個指標,分別是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根據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情況把多發性骨髓瘤分為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