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外周血幹細胞與骨髓移植手冊

外周血幹細胞與骨髓移植手冊

發布時間:2020-12-28 07:37:55

1、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與骨髓移植有什麼區別?

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原理與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細胞的採集方式不同。

造血幹細胞絕大部分存在於骨髓中,骨髓移植需要通過骨髓穿刺從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後分離、採集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

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則是通過葯物,促使造血幹細胞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再利用血細胞分離機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細胞。

施行骨髓移植術時,捐獻者需要在手術室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由術者在髂骨上多部位穿刺,抽取骨髓混合液數百毫升。而施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術時,只需從志願者的靜脈中采血,並通過機器富集,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人體,最終採集約50~100mL的幹細胞即可。與骨髓移植術相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術相對簡單,對供者傷害較小。具體說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具有下面這4個優勢。

(1)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復快,移植的費用/效益之比優於骨髓移植術不管是自體還是異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後的植活時間大都在10天~2周左右,這比骨髓移植提前了約1周。由於外周血中含有大量淋巴細胞,其數量為骨髓的10倍,免疫重建快,感染等並發症及移植相關死亡率降低,抗生素及血製品等支持治療減少,住院時間縮短,費用及效益優於骨髓移植術。

(2)採集幹細胞安全簡便採集外周造血幹細胞可以避免採集骨髓幹細胞時的麻醉及由麻醉引起的意外,也可避免采髓的痛苦。對於異體移植而言,動員供者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可能比動員其獻骨髓更易被接受,這有可能擴大供者尤其是無關供者的隊伍。對於部分晚期腫瘤或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來說,由於其骨質破壞和腫瘤浸潤等原因不宜或不能採集骨髓時,採集外周造血幹細胞是其幹細胞的唯一來源。

(3)受腫瘤細胞浸潤或污染的機會可能較少但對於這一點,目前尚有爭議。

(4)潛在的抗殘瘤優勢異基因移植時,移植物中含異體T淋巴細胞和NK細胞,它們可增強移植後的移植物抗腫瘤細胞效應,有利於清除殘留的腫瘤細胞,從而減少復發。

2、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現狀

1979年Goldman等為一組加速期或急變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移植初診時採集凍存的外周血細胞,使患者重新回到慢性期,開始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PBSCT)的臨床應用。 8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細胞分離機性能提高,1990年以後G—CSF應用於PBSC動員獲得成功之後,PBSCT得到迅速發展。
據統計,1995年歐洲PBSCT達6476例,遠遠超過ABMTl384例。已成為治療惡性血液病、淋巴瘤和乳腺瘤等實體瘤的有效方法,尤其多用在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和乳腺癌等實體瘤的治療。
1990年以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已超過異基因移植。
1993年以後,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數量又超過了自體骨髓移植。
1990-l994年,用於淋巴瘤和乳腺癌患者的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增加了5倍,同期,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百分比也由15%增至75%,成為造血幹細胞的主要來源。
異基因PBSCT病例迅速增加。我國自1995年異體PBSCT成功以采,發展也極為迅速。
外周血幹細胞動員的方式有3種,即大劑量化療、單用造血生長因子或二者合用。異體供者單用HGF動員,腫瘤患者則採用大劑量化療加HGF。
與BMT相比,PBSCT最大優點是可以採集到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具有造血恢復快,術後並發症少,3年LFS及復發率與ABMT相當,尤其適合實體瘤的治療。
Allo -PBSCT近年發展也較快。它具有造血、免疫功能恢復快,治療費用少,不用采髓術。供者更容易接受等優點,療效與Allo-BMT相當。以往人們擔心Allo-PBSCT所輸入的PBSC中含有大量淋巴細胞會引起嚴重GVHD,但實踐證明急性GVHD發生率不比Allo-BMT高,但慢性GVHD發生率則高於Allo-BMT。

3、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應用及療效怎麼樣?

異基因移植對急性白血病有很好的療效,但多數患者由於缺乏適合的供者,同時也無法承擔較高的移植費用,從而使移植受到限制。

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異基因移植的一種可行的替代方式。目前,也積累了較多的臨床資料,但由於各種報告的療效相差較大,對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在急性白血病治療中的地位尚有爭議。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例,在初次完全緩解期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長期無白血病存活率(LFS)報道為30%~70%。有的資料認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並不改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LFS,但也有資料證明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對初次完全緩解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療效與接受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者接近,遠優於單純化療。類似的情況也存在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目前,有報告顯示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和化療3年以上的無病生存率分別為55%和34%,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組分別為48%和22%,這說明移植的療效優於單用化療組。

目前,多數學者主張高危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在取得完全緩解後,如無合適的供者應不待復發就進行自體移植為好。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旦復發,取得第2次緩解後單用化療的長期存活率便會變得很低,而自體移植可使1/3的患者獲得長期生存。有高復發危險的患者,在移植後給予維持治療可能有益於減少復發。

至於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應在何時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問題,多數學者認為除少數化療治療效果較好的亞型如M3外,大多數患者均應在第1次完全緩解期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4、異基因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和骨髓移植有區別嗎

沒有區別,通俗說的骨髓移植,是骨髓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從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移植,歸根結底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只是採集方式不同。一個是從直接從骨髓血裡面抽取,一個是從外周血抽取。目前多採用外周血採集法了。

5、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我們人身體有三個部位生產和儲存造血幹細胞,第一個部位是骨髓,骨髓貯存著人體大部分的造血幹細胞,這部分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骨髓造血幹細胞。還有一部分是外周血(就是骨髓之外的周圍靜脈血),也就是在說血管裡面還有少量的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第三就是在新生兒臍帶血里有大量、豐富的造血幹細胞,我們叫它臍血幹細胞。所以說,造血幹細胞移植包括的范圍更大,除骨髓移植外,造血幹細胞移植還包括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和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我們提倡用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來進行採集。

6、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簡介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是各種血液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貧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謝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療方法。近年來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顯示骨髓移植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趨勢;而因骨髓移植所帶來的病人長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種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適當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長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癒率,這些成果皆遠非傳統之化學療法所能及,這也是這什麼我們需要發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什麼是骨髓移植呢?如何作骨髓移植?

10年前,骨髓移植用的還是老辦法"骨髓移植"。由於造血幹細胞通常存在於人體的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紅骨髓中,只有極少數會到血液中"旅行"。只能通過抽取骨髓這條"路"獲得造血幹細胞,因此稱之為"骨髓移植"。為了採集600毫升骨髓,必須給供者做局部麻醉,經過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過程中,供者流失的帶氧紅細胞比較多,所以手術後會感到頭暈、乏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近10年來,"骨髓移植"已漸漸被"造血幹細胞移植"代替,這種方法對供者基本上沒有不利影響。

首先讓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釋放到血液中去,這個過程稱為"動員"。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獲得大量造血幹細胞用於移植,這種方法稱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說,現在捐贈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獻血"了。而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在運用造血幹細胞"動員"技術,只需採集分離約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採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後,血液可回輸到捐獻者體內。

造血幹細胞具有自我復制功能,捐贈造血幹細胞後人體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細胞數量。所以,人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對供者很安全。造血幹細胞的供給者通常只要請半天假就能完成整個手術,不用作任何額外的休息和調養。

髓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各種急、慢性白血病,其他還有多發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等造血系統疾病;由於骨髓移植是建立在放、化療基礎上的治療方法,它也是治療惡性淋巴瘤、乳腺瘤、肺癌實體腫瘤的根治性辦法之一,骨髓移植在國外巳成為這些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幾年來,骨髓移植治療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如系統紅斑狼瘡、風濕關節炎、重症肌無力等,但這類病人應嚴格掌握移植的適應症,權衡利弊問題。

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區別

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採集和移植造血幹細胞,種植到患者體內,維持其造血及免疫功能,但骨髓移植需要在麻醉的狀態下採集骨髓750ml -1000ml左右,給供者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和不便。自從發現造血幹細胞可被動員到血液中來並可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採集後,目前多數的移植都採用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方法。與骨髓移植相比,它具有造血恢復快、採集方便、供者痛苦少的優點,供者易於接受,對供者的健康無任何影響。

7、骨髓移植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骨髓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干、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治療一系列疾病的治療方法。

2、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先接受超大劑量放療或化療(通常是致死劑量的放化療),有時聯合其他免疫抑制葯物,以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然後再回輸采自自身或他人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

二、特點不同

1、骨髓移植:使用預處理方案可以製造空間、免疫抑制以及清除疾病。預處理方案的強度以既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防止移植排斥、又可達到患者對其副作用的耐受為目標,故有多種預處理方案可供選擇。

2、造血幹細胞移植: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和無血緣關系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即無關移植);按移植物種類分為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三、發展不同

1、骨髓移植:隨著移植技術的提高,其療效已經漸趨穩定。移植供者的選擇困難成為制約移植的主要障礙。HLA不完全相合的親屬供者、HLA單倍體相合親屬供者及無關供者的應用及相關技術改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非清髓技術也帶來了觀念上的革命。

2、造血幹細胞移植:有很多先進的葯物從遺傳學水賓士療這些患者,但是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是治癒這些疾病的惟一治療手段。

與外周血幹細胞與骨髓移植手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