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吃抗生素骨髓抑制了

吃抗生素骨髓抑制了

發布時間:2020-12-27 19:00:30

1、何謂『干擾素』?何謂『抗生素』?

干擾素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干擾蛋白質合成,通過此方法,干擾病毒的蛋白質合成就可以起到免疫作用!

以下是摘自網路的資料

干擾素
干擾素是一組具有多種功能的活性蛋白質(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種由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它們在同種細胞上具有廣譜的抗病毒、影響細胞生長和分化、調節免疫功能等多種生物活性。

干擾素的分類

根據干擾素蛋白質的氨基酸結構、抗原性和細胞來源,可將其分為:IFN-α、IFN-β、IFN-γ。IFN-ω屬於IFN-α家族,其結構和大小與其它IFN-α稍有差異,但抗原性有較大的不同。

現在公認IFN-β和IFN-γ只有一個亞型,而IFN-α有約二十餘個亞型。

自8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顯示,干擾素(尤其是α-干擾素及γ-干擾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調節的作用外,還具有明顯的抗細胞增殖作用。因此,目前干擾素已被用於治療多種白血病。

什麼叫干擾素(IFN)?

自1957年發現干擾素以來,已知曉干擾素是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微生物按其結構、組成等差異,可分為三大類:①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細胞器完整。真菌屬此類。②非細胞型微生物:體積微小,能通過除菌濾器;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有在宿主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之。③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生核質,無核膜或核仁,細胞器不很完整。此類微生物眾多,有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而自然形成的一組復雜的蛋白質。如果用醫學上更為詳細的說法則是:干擾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種類的干擾素誘導劑,刺激網狀內皮系統(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種)、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以及體細胞所產生的一種糖蛋白。這種蛋白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調節、抗病毒和誘導分化作用。

干擾素的相對分子質量小,對熱穩定,4℃可保存很長時間,-20℃可長期保存其活性,56℃則被破壞,pH(酸鹼度)2~10范圍內干擾素不被破壞。人體自然就能產生干擾素,經一定的制劑加工過程也能製造成葯物-干擾素制劑。

干擾素制劑如何分類?

要了解這一點,先要知道人天然干擾素的分類。人天然干擾素分為三種多肽:IFN-α、IFN-β及IFN-γ。IFN-α和IFN-β分別由白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產生,在酸性環境中穩定,並且結合相同的受體。而IFN-γ主要由T淋巴細胞分泌,對酸不穩定,結合的受體與前兩者不同,IFN-γ的免疫刺激活性在三者中最強。IFN-β和IFN-γ只由單個基因編碼,而IFN-α由至少23個不同基因,群聚在第9對染色體上,編碼產生多於15種的功能蛋白。

干擾素制劑的分類,按製作方法不同,可分為利用基因工程生產的重組α-干擾素和人自然干擾素兩大類。

基因工程干擾素再按基因表達分子結構和抗原性可分為α、β、γ型,同一型內按氨基酸組成差異再分20多個亞型:α1、α2、α3……在同一亞型內又因氨基酸的差異而細分,如α2:有三種: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擾素是通過分別刺激淋巴母細胞和人體白細胞,然後提純制備而得。目前市場供應的只有由類淋巴母細胞產生的干擾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亞型的混合物。臨床用的主要是重組制劑,有α2a、α2b和α2b。

臨床上常用的干擾素有哪些制劑?

1、自然干擾素

人體淋巴母細胞樣多亞型天然干擾素(IFN-N1),葛蘭素威康公司(英國)生產,商品名為惠福仁。

2、人體白細胞重組干擾素

IFNα1b:世界上第一個採用中國人干擾素基因克隆和表達的IFNα1b型干擾素,商品名為賽若金,深圳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生產,有300萬U/支和500萬U/支兩種劑量,為粉劑。

IFN-α2a:羅氏公司(瑞士)生產的羅擾素,有300萬U/支和450萬U/支兩種劑量,粉劑和水劑兩種劑型;沈陽三生公司生產的因特芬,每支300萬U;遼寧衛星生物研究所生產的迪恩安,每支300萬U和500萬U兩種劑型,均為粉劑,但備有專用溶解液。

IFNα2b:先靈葆雅(美國)公司生產的干擾能300萬U/支和500萬U/支,均為粉劑;天津華立達公司生產的安福隆,300萬U/支,粉劑;安徽安科公司生產的安達芬,100萬U/支。300萬U/支、500萬U/支粉劑。

3、復合干擾素

安進公司(美國)生產的復合干擾素C-IFN,商品名為干復津。其為針對治療目的而設計的一種非人體能自然產生的生物合成干擾素。干復津的特異活性被定位每毫克蛋白質功能單位,在體外已證實其活性至少比α2a或α2b干擾素高出5倍,干復津所用的微克是質量測量單位,而其他干擾素所用的國際單位出)是活性測量單位。干復津有9μg、15μg兩種劑量的劑型。其9μg的療效與300萬U的IFN-α2b相似。

干擾素有哪些不良反應?

1、 發熱:治療第一針常出現高熱現象。以後逐漸減輕或消失;

2、感冒樣綜合征:多在注射後2~4個小時出現。有發熱、寒戰、乏力、肝區痛、背痛和消化系統症狀,如惡心、食慾不振、腹瀉及嘔吐。治療2~3次後逐漸減輕。對感冒樣綜合征可於注射後2小時,給撲熱息痛等解熱鎮痛劑,對症處理,不必停葯;或將注射時間安排在晚上。

3、骨髓抑制:出現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一般停葯後可自行恢復。治療過程中白細胞及血小板持續下降,要嚴密觀察血象變化。當白細胞計數<3.0×10^9/L或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或血小板計數<40×10^9/L時,需停葯,並嚴密觀察,對症治療,注意出血傾向。血象恢復後可重新恢復治療。但需密切觀察。

4、神經系統症狀:如失眠、焦慮、抑鬱、興奮、易怒、精神病。出現抑鬱及精神病症狀應停葯。

5、少見的副反應有:如癲癇、腎病綜合征、間質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出現這些疾病和症狀時,應停葯觀察。

6、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樣綜合征、血管炎綜合征和Ⅰ型糖尿病等,停葯可減輕。

由滅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於易感細胞後,由易感細胞基因組編碼而產生的一組抗病毒物質。除病毒以外,細菌、真菌、原蟲、立克次氏體、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凡能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的物質統稱為干擾素誘生劑。干擾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為α、β和γ三種主要類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決於分子中的蛋白質,而與其糖基無關。脊椎動物細胞是產生干擾素的主要細胞,但無脊椎動物(甲殼類及昆蟲)及植物細胞(如丁香等)亦發現有干擾素類似物。干擾素對細胞表面的干擾素受體有高度親和力,它與受體的相互作用可激發細胞合成新的mRNA,產生多種效應蛋白,發揮抗病毒、抗種瘤及免疫調節等作用。干擾素不具有特異性,即由一種病毒所誘發產生的干擾素,能抗禦多種病毒甚至其他的胞內寄生的病原生物的能力。動物實驗證明,干擾素能抑制多種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從而抑制病毒誘發的腫瘤生長。干擾素制劑可用以治療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慢性乙型肝炎、帶狀皰疹等),以及治療多種腫瘤(如骨肉瘤、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初期用於病毒性疾病,繼而擴大到惡性腫瘤的治療。但目前所用的干擾素,不論是純化的天然干擾素,還是以DNA重組技術產生的干擾素,均有許多毒性,臨床使用時常可造成白細胞減少、貧血、頭痛、發熱、肝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等。臨床應用的干擾素誘生劑,如聚肌胞,毒性較大,而且價格昂貴,此外,人血清中存在破壞聚肌胞的核糖核酸酶,故難以在臨床推廣應用。

===

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被稱為抗菌素,事實上它不僅能殺滅細菌,而且對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近年來通常將抗菌素改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物質,用於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還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講,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葯物。
重復使用一種抗生素可能會使致病菌產生抗葯性。之所以現在提出杜絕濫擴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科學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目放矢。通常建議做細菌培養並作葯敏試驗,根據葯敏試驗的結果選用極度敏感受葯物,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怎樣合理使用抗生素?
由於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葯,不管得了什麼病,都用抗生素治療。要知道,濫用抗生素,可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因此強調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視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那麼,該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1)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生素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這類疾病無需抗生素而應使用病毒靈、病毒脞等抗病毒葯物以及中草葯治療。
(2)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但如果受條件限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據感染部位和經驗選用,然而可靠性較差。一般情況下,呼吸道感染以革蘭氏陽性球菌為多見。尿道和膽道感染以革蘭氏陰性菌為多見。皮膚傷口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
(3)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抗生素是絕對安全而無副作用的。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損害第八對腦神經而造成耳聾。青黴素可發生過敏性休克,還會引起皮疹和葯物熱。應用廣譜抗生素如四環素等會使體內耐葯細菌大量生長繁殖,而引起新的更嚴重的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應有的放矢,不可濫用。
(4)新生兒、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應避免或慎用主要經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毒性較大的抗生素。
(5)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要嚴加控制,盡量避免在皮膚、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因其易導致過敏反應,也易引起耐葯菌株的產生。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2right.htm#m1

2、抗生素類葯品有什麼副作用嗎?

常用抗生素有哪些不良反應: 抗生素可以治療各種病原菌,療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於個體差異以及長期大劑量地使用等問題,也可引起了各種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由於個體差異,任何葯物均可引起過敏反應,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的葯物主要有青黴素類、頭抱菌素類、氨基糖類、四環素類、氯黴素、潔黴素。磺胺類等抗生素。 (2)肝損害:通過直接損害或過敏機制導致肝細胞損害或膽汁郁滯的葯物主要有四環素、氯黴素、無味紅黴素、林可黴素等。 (3)腎損害:大多數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謝物經腎臟排泄,故腎臟最容易受其損害。主要有氨基貳類(慶大毒素等)、磺胺類、頭孢菌素類(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黴素B等。 (4)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主要見於氯黴素、抗腫瘤抗生素(阿黴素等)、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青黴素、頭孢菌素等。 (5)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和便秘等消化道反應:較多見於四環素、紅黴素、林可黴素、氯黴素、制黴菌素、灰黃黴素、新黴素、頭孢氨苯等。 (6)神經系統損害:可表現為頭痛、失眠、抑鬱、耳鳴、耳聾、頭暈以及多發性神經炎,甚至神經肌肉傳導阻滯。多見於氨基威類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等,以及新黴素,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由於體內敏感細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細菌以及真菌即趁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兒、體弱及合並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為多見。以白色念珠菌、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敗血症最為常見。 (8)產生耐葯:目前國內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黴素G耐葯率可達80%~90%,傷寒桿菌對氯黴素耐葯可達90%以上,革蘭氏陰性桿菌對鏈黴素、慶大黴素耐葯率達75%以上。因此,應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症,避免不合理濫用抗生素。

3、容易引起骨髓抑制的抗素是抗生素是什麼

平時用了抗生素能引起骨髓抑制的是氯黴素,腫瘤化療用的抗生素也會引起骨髓抑制,但只用於腫瘤化療。

4、氯黴素類抗生素的體內代謝

氯黴素在胃腸道吸收良好,口服後1~2小時在血中即可達最高濃度。葯物在體內容易進入心包液、胸液、關節腔液、眼房水及腦脊液。眼局部滴用可使房水內葯物達到有效抑菌濃度,故氯黴素常製成滴眼劑使用。正常腦脊液內的葯物濃度可達血濃度的40~65%,當腦脊液有炎症時其濃度可與血葯濃度近似。由於氯黴素的親脂性強,腦組織中的濃度可達血葯濃度的9倍,因此,氯黴素特別宜於治療細菌性腦膜炎與腦膿腫。  氯黴素進入人體後90%以上在肝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代謝產物,此代謝產物無毒亦無抗菌活性,主要由腎臟腎小管分泌排出,當腎功能不良時,此代謝物在體內含量將增加,但因其無毒故不必減小氯黴素用量。體內具有抗菌活性的部分約為10%,此游離氯黴素經腎小球濾過排出,其含量雖不甚高,但其濃度仍超過敏感細菌的所需治療濃度,故可用於治療泌尿等感染。當有肝功能不良時,體內的游離葯物濃度可明顯增高,產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亦顯著增大,故需嚴密監測血葯濃度並及時減小劑量。氯黴素的半衰期為1~4.5小時(平均3小時),嬰幼兒的半衰期較成年人長。蛋白結合率約為50~60%。氯黴素酯化物在體內水解不完全,個體間差異亦大,其血葯濃度一般較氯黴素低。氯黴素琥珀酸酯肌注給葯吸收不好,血葯濃度? 毒副作用  主要有以下幾類:①血液系統。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最嚴重的一種,多在用葯後2~8周發生,死亡率超過50%。表現為不可逆地全部血細胞減少,多因出血、感染等因素死亡。其發生與用葯劑量無固定關系,發病機理尚不清,可能與遺傳有關。另一種為中毒性骨髓抑制,臨床表現貧血或伴有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其發生與用葯劑量密切有關,當血葯濃度超過 25μg/ml時容易產生此並發症,但停葯後可恢復。其發病機理是骨髓細胞線粒體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受到暫時抑制。②灰嬰綜合征。早產兒及新生兒接受大劑量氯黴素後引起的一種全身循環衰竭,表現腹脹、嘔吐、皮膚蒼白、紫紺、循環及呼吸障礙,常在發病數小時後死亡。其發病機理是早產兒或新生兒的肝臟葡萄糖醛酸的結合能力不足和腎小球濾過氯黴素的能力低下,使體內的游離氯黴素濃度顯著增高,直接抑制細胞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過程。③消化系統。常有輕微惡心、嘔吐、腹瀉、納差等。④神經系統。少數病人可出現視神經炎或伴有周圍神經炎。極少病人有頭痛、抑鬱、精神障礙。

5、寶寶五個月用過量的抗生素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由於孩子體內的各種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抗生素很容易殘害或潛在地殘害孩子的身體器官,最主要是容易導致肝和腎功能的損害,因為很多抗生素都是通 過肝臟和腎臟代謝的。此外,還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孩子耳聾;喹諾酮類葯物,如環丙沙星等對孩子軟骨有潛在損害;氯黴素則可 導致骨髓抑制和兒童灰色綜合征。濫用抗生素還會導致小孩抵抗力下降、對抗生素依賴性增強。

濫用抗生素還會增加小孩對葯物的過敏反應,容易導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濕疹、哮喘等疾病。

6、肝硬化在應用抗生素需要注意什麼? 詳細03

由於肝硬化病人肝功能減退,肝血流量降低,膽汁分泌紊亂及血漿白蛋白與抗生版素結合
功能改變等,可權影響抗生索的代謝過程。
有些抗生素在肝內滅活。氯黴素主要在肝內代謝。肝功能減退時,氯黴素的半衰期延長,
代謝後的氯黴素在血中積聚,它對造血系統仍有影響,故可引起一道性骨髓抑制。尤其在腹
水和黃疸病人中更易出現。磺胺類也在肝臟中代謝,因此,在肝功能明顯減退時最好不用。
多數抗生素由尿中排泄,如青黴素族、氨基糖苷類及頭抱菌素類。腎功能輕度減遲時,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半衰期明顯延長,但該抗生素主要分布於細胞外液,在有腹水時,部分
抗生素進入腹水降低血清濃度。不過,在腎功能明顯減退時,仍應重視該類抗生素損傷腎臟
的副作用。因此,肝硬化出現腎功能衰竭時,應用這類抗生素,必須減少劑量,延長間隔時
間,避免與其他有腎臟損害作用的葯物聯合應用。青黴素族中,其他各種青黴素以及頭抱菌
素族,在腎功能高度減退時,半哀期也明顯延長,但這些抗生素對肝及腎臟毒性較輕微,無
需減少劑量。四環素族在腎功能減退時,血清濃度升高,對肝臟毒性增強,因此對有肝腎功
能損害的病人,最好少用。

7、兒童用哪種抗生素相對安全?

兒童容易發生扁桃體炎、鼻炎、肺炎等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但目前兒科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很嚴重。專家說,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濫用抗生素後果很嚴重。事實上,兒科常用、相對安全的抗生素只有兩大類,一是青黴素類,二是紅黴素類。青黴素毒性低值得一提的是,青黴素家族還有一個重要分支,就是β內醯胺類廣譜抗生素,也叫頭孢或先鋒類抗生素,代表葯物有頭孢氨苄、頭孢呋辛、頭孢噻圬鈉等。這類葯物也很安全,過敏發生率比青黴素低。支原體肺炎首選紅黴素類近年來,紅黴素類抗生素也使用得越來越多。代表葯物有紅黴素、琥乙紅黴素、羅紅黴素、克拉黴素等。首先,紅黴素和青黴素都屬於殺菌葯,針對的細菌較為相似,對青黴素過敏的孩子,紅黴素是一個替代選擇;第二,近年來非典型致病菌所致的支原體肺炎、新生兒結膜炎、嬰兒肺炎等越來越多,紅黴素對此類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屬於首選葯物之一。相對而言,紅黴素不良反應比較輕,常見的有胃腸道不適,或出現蕁麻疹等過敏反應,但不會影響生長發育,肝腎毒性很少見,相對來說,屬於兒童適用的、安全的抗生素類型。其他抗生素要謹慎使用楊教授特別指出,有些家長往往憑自身經驗,把成人用的抗生素喂給孩子吃,如孩子腹瀉就給他吃氟哌酸等,這樣用葯會潛藏隱患。因為,除上述的兩大類抗生素,其他類型抗生素對孩子都有不良影響,比如氟哌酸等喹諾酮類葯物,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軟骨發育,造成個頭長不高;四環素類會引起四環素牙,肝腎毒性也不小;氯黴素引起骨髓抑制,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新生兒還可能發生灰嬰綜合征;慶大黴素等則可能會導致耳聾,給孩子帶來嚴重的殘障。葯歷網提示然其他類型抗生素有一些不利之處,但不能因噎廢食。首先,青黴素、紅黴素兩大類抗生素不能滿足所有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需要;另外,近年來青黴素耐葯現象日益突出,青黴素失效現象並不少見。所以,在孩子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醫生在充分權衡利弊、審時度勢的前提下,也可能選用相對危險的其他類型抗生素。

8、哺乳期患者抗生素的應用是怎樣的?

哺乳期感染者接受抗生素治療後,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葯物濃度不高,不超過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葯量的l%;少數葯物乳汁中分泌量較高,如氟喹諾酮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氯黴素、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醯胺類和氨基糖苷類等在乳汁中濃度低。然而,無論乳汁中葯物濃度如何,均存在對乳兒的潛在影響,並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導致乳兒聽力減退,氯黴素可致骨髓抑制,磺胺甲唑等可致核黃疸、溶血性貧血,四環素類可致乳齒黃染,青黴素類可致過敏反應等。因此,治療哺乳期感染者時,應避免選用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四環素類、氯黴素、磺胺等葯物。哺乳期感染者應用任何抗生素時,均宜暫停哺乳,停止哺乳時間可根據不同葯物代謝的時間而定。

9、氯黴素類抗生素有哪些?

包括氯黴素及甲碸黴素等。

【葯理和毒理】氯黴素類有廣譜抗菌作用,能作用於細菌核糖體5OS亞單位,抑制轉肽酶而影響蛋白合成。口服吸收良好,1~3小時血葯濃度達峰值。葯物分布廣,且可滲入胸水、腹水、關節腔、腦脊液中。本品大部分在肝內代謝滅活,主要經腎排泄。氯黴素類的主要毒性是強烈的骨髓抑制、精神症狀、胃腸道紊亂及皮疹等。嬰幼兒肝臟發育不完善,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極低,不足以完全而迅速代謝氯黴素,且由於腎臟排泄能力低,對氯黴素消除能力差,造成氯黴素積蓄中毒而引起灰嬰綜合征。

【診斷要點】

1.病史有應用本類葯物史。

2.臨床表現

(1)骨髓抑制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均減少,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及溶血性貧血等,嚴重者可致死亡。

(2)精神症狀有失眠、幻覺、定向力減退、狂躁、精神紊亂及中毒性精神病等。

(3)神經病變可出現視神經炎及視網膜炎、多發性神經炎及聽神經炎等症狀。

(4)灰嬰綜合征常見於嬰幼兒用量超過每日100mg,連用數日者。首先出現拒食、腹脹、面色蒼白,繼後出現進行性面色蒼白、腹脹加劇、呼吸不規則、紫紺、循環衰竭等,1~2日死亡。

(5)消化道症狀引起口腔炎、舌炎、惡心、嘔吐、厭食、腹脹、腹瀉,常出現黃疸等肝臟損害症狀。

(6)其他可發生過敏反應、兩重感染、凝血時間延長引起的出血等症狀。

3.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血液成分或全血細胞減少。(2)肝功能血清轉氨酶及膽紅質升高。(3)血葯濃度測定常超過25mg/L

【急救治療及預防】

(1)立即停葯,口服中毒者行催吐、洗胃。

(2)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輸血或成分輸血。

(3)積極搶救過敏性休克(參見有關章節)。

(4)應用維生素B1和B12治療多發性神經炎。

(5)其他對症處理。

(6)預防嚴格掌握適應證。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有精神病、肝和(或)腎功能障礙者禁用或慎用。

與吃抗生素骨髓抑制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