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稀釋肉眼

骨髓稀釋肉眼

發布時間:2020-12-18 14:09:54

1、骨髓穿刺後稀釋是啥意思

你好:骨髓穿刺血液稀釋是指穿刺所取得的骨髓被血液稀釋了。以麻醉劑從皮下至骨表面麻醉後,穿刺骨髓(常用抽取部位為髂和胸骨等),獲取0.2~0.5ml骨髓液,在玻片上製成1.5cm寬、3.5cm長的血膜。待乾燥後,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骨髓液塗片中有細胞核的細胞(包括有核的幼稚紅細胞)與無細胞核的成熟紅細胞的比例,以判斷骨髓細胞的生成情況。有核細胞越多,說明骨髓細胞增生程度越高。通常可分為五個不同等級的增生程度,在指導疾病診斷和分類上有一定意義,尤其是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

2、骨髓稀,粒子少是什麼原因?

骨髓液稀釋是臨床上常見的情況,導致其稀釋的原因很多,比如骨髓液中混進血液,或針管沒有完全進入骨髓腔,抽出的大部分是血液,或抽吸時抽取內容物過多,導致骨髓腔內血管損傷,使血管內的外周血液和骨髓液混合等因素。一般出現骨髓稀釋需要重新進行穿刺。

3、骨髓片與血片肉眼觀察有什麼區別?

您好,骨髓圖片是可以看見白色的小粒,是骨髓小粒的,血圖片是沒有的。

4、骨髓完全稀釋什麼意思?簡單點的。。

骨髓穿刺應該抽取骨髓液,但抽取過程中外周血液進入骨髓液,不能正常反映骨髓的增生情況,就是骨髓稀釋,可以換部位在穿刺。

5、什麼情況下骨髓會被外周血稀釋

嚴重貧血等疾病或者骨穿時操作不當如抽吸骨髓液過多過快,注射器不幹燥等會導致稀釋。

6、如何在燉制棒骨時骨髓不外流

什麼和什麼呀?哈哈
燉制棒骨時骨髓不外流,這個一般不怎麼可能的。如果非要這樣的話,只有不敲斷棒骨時才有可能了!
如果是敲斷的棒骨,先用開水燙下,使骨髓表面凝固化,還有去腥去臟的作用。而後再燉,一般骨髓油、營養等是會流到湯裡面去的!而裡面的骨髓是還會在裡面的,吃的時候得用吸管吸的!
飯店裡有種 醬骨頭 還是非常美味的!

7、骨髓完全稀釋什麼概念?

您好,所謂的骨髓完全稀釋指的是骨髓檢查中的典型操作失誤;使得,取材失敗,如果抽吸骨髓液時混進血液,稱為骨髓部分稀釋;如抽出的骨髓液均為血液,就稱為骨髓完全稀釋。

8、我父親60歲了,醫院活檢的結果是再生障礙性貧血,但是骨髓抽取幾次都是稀釋沒辦法化驗,可專家堅持要再...

骨髓稀釋多數是由於操作原因引起,但是重型再障的骨髓組織中脂肪組織增多也會稀釋。診斷再障需要結合外周血,骨穿,骨髓活檢,T淋巴亞群、suruivin基因、WT1基因、CD34等檢查結果確定。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確實需要多部位的骨穿結果。

9、如何判斷骨髓標本是否被稀釋?

如果病情不是三系減少明顯的,肉眼看跟血一樣,沒有小粒的,最主要染一下放顯微鏡一看,有核細胞少得可憐就是稀釋了。

10、骨髓 有什麼用 它是液體??和血液一樣嗎??

骨髓bone marrow是液狀柔軟的富於血管的造血組織,隸屬於結締組織。存在於長骨骨髓腔及各種骨骨松質的的網眼中。
在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於含有豐富的血液,肉眼觀呈紅色,故名紅骨髓。約從六歲起,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嚴重貧血時,黃骨髓能「見風使舵、搖身一變」,成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骨髓位於骨髓腔中,約占體重的4%-6%,是人體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兒及嬰幼兒時期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從5歲開始,長骨乾的骨髓腔內出現脂肪組織,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多,即為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和黃骨髓約各佔一半。紅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骺端的骨松質中,造血功能活躍。黃骨髓內僅有少量的幼稚血細胞,故仍保持著造血潛能,當機體需要時可轉變為紅骨髓進行造血。
紅骨髓主要由造血組織和血竇構成。
1.造血組織 主要由網狀結締組織和造血細胞組成。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構成造血組織的網架,網孔中充滿不同發育階段的各種血細胞,以及少量造血幹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目前認為,造血細胞賴以生長發育的內環境也就是造血誘導微環境(hemopoietic inctive microenvironment)極為重要。骨髓造血誘導微環境包括骨髓神經成分、微血管系統及纖維、基質以及各類基質細胞組成的結締組織成分。基質細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環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網狀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竇內皮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等。一般認為,骨髓基質細胞不僅起支持作用,並且分泌體液因子,調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發育中的各種血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幼稚紅細胞常位於血竇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細胞表面,構成幼紅細胞島(erythroblastic islet)(圖5-9);隨著細胞的發育成熟而貼近並穿過血竇內皮,脫去胞核成為網織紅細胞。幼稚粒細胞多遠離血竇,當發育至晚幼粒細胞具有運動能力時,則借其變形運動接近並穿入血竇。巨核細胞常常緊靠血竇內皮間隙,將胞質突起伸入竇腔,脫落形成血小板。這種分布狀況表明造血組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微環境造血誘導作用。
2.血竇 由動脈毛細血管分支而成。血竇腔大而迂曲,最終匯入骨髓的中央縱行靜脈。血竇形狀不規則。竇壁襯貼有孔內皮,內皮基膜不完整,呈斷續狀。基膜外有扁平多突的周細胞覆蓋,當造血功能活躍,血細胞頻繁穿過內皮時,覆蓋面減小。血竇壁周圍和血竇腔內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有吞噬清除血流中的異物、細菌和衰老死亡血細胞的功能。

與骨髓稀釋肉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