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需要骨髓憑獻血症

需要骨髓憑獻血症

發布時間:2020-12-17 23:04:30

1、獻血對人體的好處和壞處?要獻造血幹細胞如何辦理?

定期適量獻血有好處 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獻血者在為社會奉獻愛心的同時,也改善了自己的身體狀況,為自身的健康進行了「投資」。 科學家運用血液流變學與血液動力學對血質與獻血的關系作了研究,發現定期適量獻血,特別是單獻紅細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顯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後,腦血流量提高,從而達到緩解或預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獻血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也具有積極的作用。芬蘭一研究小組對2682名42-60歲的男性進行調查,其中兩年裡至少獻過1次血的人在5年內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比例,比未獻過血的低86%。美國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獻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險僅為未獻血者的一半。 男子獻血還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率。《國際癌症》報道,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幾率就提高,適量獻血可以調整體內鐵含量,預防癌症。該文還提到,中青年女性因月經周期性失血損失了一定量的鐵質,故未發現這類女性的含鐵量與癌症發生有明顯關系。 有研究表明,定期獻血的人比不獻血的人更不易衰老,一旦遇到意外事故也有較強的耐受力和自我調節功能。曾有學者對66歲以上的332人(獻血者)與同年齡、性別的399人(未獻血者)作前瞻性對照研究,結果顯示,獻血組平均壽命為70.1歲,高於未獻血組的平均67.5歲;遇到意外事故,獻血組的存活率為67%,高於未獻血組的40%。從上述分析來看,獻血者由於血液新陳代謝較未獻血者旺盛,其壽命會延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系統溝通大腦及其他組織與器官,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有益於人體免疫力的增強,抵抗力的提高。而獻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獻血者在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同時,情緒也處於最佳狀態,對健康有益 2 男士獻血好處多 有研究認為,中年男子每年獻血550毫升,患心臟病的風險將減低86%。這一研究認為、男子年過40歲,由於體力活動的減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內脂肪容易積存,許多人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定期獻血則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也就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 《國際癌症》報道,人體內的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罹患腫瘤的幾率就提高,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的發病也增多。適量獻血,特別是男人獻血能改善血液中製造紅細胞的鐵的含量。捐出血液體內鐵元素含量會適當減低,減少上述疾病的發生。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年輕婦女與男性相比較少患中風、心臟病和腫瘤,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患上述疾病的機會也就隨之升高。分析原因,認為中青年婦女每月的月經失血加速了紅細胞的新陳代謝,促進骨髓造血,使新生的紅細胞數量在血液中含量增多,輸送更多的氧氣及營養成分給身體各部位,因而降低了患心臟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http://www.biosino.org/news-2001/200105/01051812. 回答者:中國大明白 - 進士出身 九級 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獻血的體重標準定在男性為50公斤、女性為45公斤。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只佔總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體會自動將原來貯存於脾臟、肝臟等內臟里的血液釋放到血管中,保持恆定的血容量,獻血後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充上;血漿蛋白質,一兩天內就能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快恢復到原來水平。故獻血不會影響獻血者的健康。 所以說,健康人按規定獻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獻血後,人體的造血組織會自動加速造血,一般經過半個月就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獻血後適當補充營養是必要的,但無須大吃大喝。適當增加營養以提供足夠的造成血原料,補充的重點是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質、鐵、維生素B12、葉酸等。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大量進補又不活動,會不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會因熱量過剩而發胖。 人體血液中的含鐵過高會明顯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而適量獻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鐵含量大為降低。 適量獻血,獻血後保護好穿刺孔,適當補充營養就不會有什麼壞處了。 回答者:蘇流白 - 魔法師 五級 好處 : 一、適量獻血可降低血液的粘滯度 當血液粘滯處於較高水平時,適量獻血,特別是適量捐獻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滯度,預防多種疾病。 二、男子定期獻血可防癌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男子獻血可以防癌,這是因為血液中含有大量鐵元素,而人體內鐵元素含量水平持續過高會促會癌症,定期獻血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鐵血素的含量,因此健康男子定期獻血可收到離癌的效果。 三、中年人獻血可益壽 人到中年大多事業有成,經濟狀況良好,膳食也是味美質優,營養豐富,稍不留神,就會導致營養過剩、脂肪堆積和肥胖,特別是從事非體力勞動的中年人,此時如再不注意調整,就會出現血鐵、血脂等指標超標,血液粘滯度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等,從而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症。 獻血可減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減少比例最大的的是血鐵和蛋白,還可降低血液的粘滯度,使血液流速加快,健康的中年人在醫生指導下適量獻血或血液中的某種成份可以刺激骨髓等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狀態,不斷增加血液中年輕紅細胞的比例,提高機體免疫和抗病能力,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那些人不可以獻血 : 性病、麻風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丙型肝炎抗體陽性者。 過敏性疾病及反復發作過敏患者,如經常性蕁麻疹、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單純性蕁麻疹不在急性發作期間可獻血)。 各種結核病患者,如肺結核、腎結核、淋巴結核及骨結核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種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支氣管擴張肺功能不全。 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如較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腸炎、急慢性泌尿道感染、腎病綜合症、慢性胰腺炎。 血液病患者,如貧血、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各種出、凝血性疾病。 內分泌疾病或代謝障礙性疾病患者,如腦垂體及腎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病、腦炎、腦外傷後遺症、癲癇、精神分裂症、癔病、嚴重神經衰弱等。 寄生蟲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絲蟲病、鉤蟲病、囊蟲病及肺吸蟲病、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等。 各種惡性腫瘤及影響健康的良性腫瘤患者。 做過切除胃、腎、脾等重要內臟器官手術者。 慢性皮膚病患者,特別是傳染性、過敏性、炎症性全身皮膚病,如黃癬、廣泛性濕疹及全身性牛皮癬等。 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神經炎和眼底有變化的高度近視。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膠原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等。 有吸毒史者、同性戀者、多個性伴侶者。 體檢時醫生認為不能獻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2、小說女主角應該生什麼病 高分求助 寫一個小說,女主角生病了,需要換骨髓、獻血什麼的,要求是稀缺的來源

這個先天性心臟病 和 白血病骨髓移植 .. 下面是一些資料
症狀
1、心衰:新生兒心衰被視為一種急症,通常大多數是由於患兒有較嚴重的心臟缺損。其臨床表現是由於肺循環、體循環充血,心輸出量減少所致。患兒面色蒼白,憋氣,呼吸困難和心動過速,心率每分鍾可達160次-190次,血壓常偏低。可聽到奔馬律。肝大,但外周水腫較少見。
2、紫紺:其產生是由於右向左分流而使動靜脈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顯。
3、蹲踞:患有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特別是法樂氏四聯症的患兒,常在活動後出現蹲踞體征,這樣可增加體循環血管阻力從而減少心隔缺損產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時也增加靜脈血迴流到右心,從而改善肺血流。
4、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症: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幾乎都伴杵狀指(趾)和紅細胞增多症。杵狀指(趾)的機理尚不清楚,但紅細胞增多症是機體對動脈低血氧的一種生理反應。
5、肺動脈高壓:當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的病人出現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和紫紺等綜合征時,被稱為艾森曼格氏綜合症。臨床表現為紫紺,紅細胞增多症,杵狀指(趾),右心衰竭徵象,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周圍組織水腫,這時病人已喪失了手術的機會,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數在40歲以前死亡。
6、發育障礙: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往往發育不正常,表現為瘦弱、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
7.其它:胸痛、暈厥、猝死。
[編輯本段]診斷
確定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可根據病史、症狀、體征和一些特殊檢查來綜合判斷。
1.病史
(1)母親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個月有無病毒感染,放射線接觸,服葯史,糖尿病史,營養障礙,環境與遺傳因素等。
(2)常見的症狀: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現時的年齡、時間,與哭叫、運動等有無關系,是陣發性的還是持續性的。心力衰竭症狀:心率增快(可達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煩躁不安,吃奶時因呼吸困難和哮喘樣發作而停頓等。反復發作或遷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蒼白、哭聲低、呻吟、聲音嘶啞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
(3)發育情況: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往往營養不良,軀體瘦小,體重不增,發育遲緩等,並可有蹲踞現象。
2.體格檢查
如體格檢查發現有心臟典型的器質性雜音, 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時,應進一步檢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3.特殊檢查
(1)X線檢查:可有肺紋理增加或減少、心臟增大。但是肺紋理正常,心臟大小正常,並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2)超聲檢查:對心臟各腔室和血管大小進行定量測定, 用以診斷心臟解剖上的異常及其嚴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方法之一。
(3)心電圖檢查:能反映心臟位置、心房、心室有無肥厚及心臟傳導系統的情況。
(4)心臟導管檢查:是先天性心臟病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決定手術前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通過導管檢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壓力變化,明確有無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過導管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而又需考慮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將含碘造影劑通過心導管在機械的高壓下,迅速地注入心臟或大血管,同時進行連續快速攝片,或拍攝電影,觀察造影劑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態、大小、位置以及有無異常通道或狹窄、閉鎖不全等。
(6)色素稀釋曲線測定:將各種染料(如伊文思藍、美藍等),通過心導管注入循環系統的不同部位,然後測定指示劑在動脈或靜脈血中稀釋過程形成的濃度曲線變化,根據此曲線的變化可判斷分流的方向和位置,進一步計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根據以上的病史、體檢及特殊檢查得出的陽性體征,加以綜合分析判斷,以明確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
[編輯本段]預防
(1)雖然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但為了預防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應注意母親妊娠期特別是在妊娠早期保健,如積極預防風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觸放射線及一些有害物質。在醫生指導下用葯,避免服用對胎兒發育有影響的葯物,如抗癌葯、甲糖寧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營養缺乏。防止胎兒周圍局部的機械性壓迫。總之,為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就應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
(2)在懷孕早期(3個月之前)盡量別在電腦前微波爐等磁場強的地方坐太長時間因這時的胎兒還不穩定各個器官還正在成形階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3)不要接觸寵物因寵物身上的細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臟病。
遺傳
先天性心臟病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大約為4‰~8‰,可謂常見的先天性疾病。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經手術治療後,生活得都很好,長大後都成家立業了。
但是,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在自己做父母時,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婚前去醫院進行婚前檢查及遺傳咨詢。
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目前公認,先天性心臟病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或兩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尤以後者為重要,約90%的先天性心臟病是由遺傳加環境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許多人認為,先天性心臟病人手術後就和正常人一樣了,生孩子沒有危險,這種看法很不全面,他們只注意了心臟的承受能力而忽視了疾病的遺傳性。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先天性心臟病對結婚及生育的影響,可以到指定的婚前檢查單位,也可以到心臟病專科去做檢查,如做一下心臟彩色B超,根據自己心臟病的類型.聽一聽醫生的建議,進行遺傳咨詢。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有兩種: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
(1)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實用於各種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及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合並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法樂氏四聯征以及其他有紫紺現象的心臟病)。
介入治療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主要適用於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及部分室間隔缺損不合並其他需手術矯正的畸形患兒可考慮行介入治療。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手術治療適用范圍較廣,能根治各種簡單、復雜先天性心臟病,但有一定的創傷,術後恢復時間較長,少數病人可能出現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積液等並發症,還會留下手術疤痕影響美觀。而介入治療適用范圍較窄,價格較高,但無創傷,術後恢復快,無手術疤痕。
治療時醫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採用大腿根部血管),通過特製的直徑為2—4毫米的鞘管,在X線和超聲的引導下,將大小合適的封堵器送至病變部位封堵缺損或未閉合的動脈導管,以達到治療目的。通過臨床實踐證實,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約1小時)、恢復快(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體外循環、住院周期短(約1周)等優點。只有當病人年齡小、不能配合手術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該封堵術的適應症很廣,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室間隔缺損均可以採用介入方法進行治療。介入治療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適合於已有右向左分流、嚴重肺動脈高壓、合並需要外科矯正的畸形、邊緣不佳的巨大缺損等。
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自從1967年Portmann採用泡沫塑料封堵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以來,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走過了漫長的道路。隨著病例的增加及經驗的積累,操作技術日益成熟,在大型醫療單位已成為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規方法。國內近50所醫院開展了此類手術。
動脈導管未閉
目前我國採用進口Ampatzer封堵器已完成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2500餘例,技術成功率98.4%。嚴重並發症發生率為1.6%(其中溶血1.36%,封堵器脫落0.2%,心包填塞0.04%),死亡率僅0.04%。
房間隔缺損
目前我國採用進口Ampatzer封堵器治療房間隔缺損封堵術達3500餘例,技術成功率98.1%。嚴重並發症發生率為0.9%(包括封堵器脫落0.5%,心包堵塞0.4%),死亡率僅0.2%。
室間隔缺損
多年來室間隔缺損封堵術一直是介入治療的難點,其原因除缺損解剖部位特殊外,還缺少理想的封堵器,致使該技術發展緩慢。2002年美國AGA公司開發研製出一種新型自膨脹非對稱性雙盤狀膜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經過國內外近一年的臨床應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目前國內採用此技術已完成室間隔缺損封堵術250餘例,成功率達97.3%。由於技術要求高,操作復雜,初期開展缺乏經驗,其並發症發生率相對較高,達2.7%,主要有封堵器脫落、溶血、房室傳導阻滯、主動脈瓣或三尖瓣關閉不全等。因此,未經過嚴格培訓的醫師及不具備相當技術條件的醫院不應盲目開展此技術。
前景
隨著介入器材的不斷改進、介入經驗的積累和操作技術的提高,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范圍將會日趨擴大,如先天性心臟病復合畸形的介入治療、外科術後殘余分流或殘余狹窄的介入治療、介入技術與外科手術聯合治療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等。
不可否認,仍然有一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是無法通過介入技術治療的,因此在治療之前,應該進行全面的檢查,嚴格區分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的適應征,權衡利弊,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方案。
先心病介入治療與外科手術相比有如下優點:[1]
1. 無需在胸背部切口,僅在腹股溝部留下一個針眼(3mm左右)。由於創傷小,痛苦小,術後幾天就能癒合,不留疤痕;也無需打開胸腔,更不需切開心臟。
2. 治療時無需實施全身外循環,深低溫麻醉。患兒僅需不插管的基礎麻醉就能配合,大齡患兒僅需局部麻醉。這樣,可避免體外循環和麻醉意外的發生,也不會對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影響。
3. 由於介入治療出血少,不需要輸血,從而避免了輸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4. 相比外科手術,介入治療手術時間較短,住院時間短,術後恢復快。一般在30分鍾至1個小時左右就開始進飲,術後20小時就可下床活動,住院1-3天即可出院,局麻的患兒可在門診完成。
5. 目前,對合適做介入治療的患兒,各種介入治療的成功率在98%以上,術後並發症少於外科手術。它就像外科手術一樣,可起到根治效果。
[編輯本段]最佳治療時間
手術最佳最佳治療時間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復雜程度、患兒的年齡及體重、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等。一般簡單先天性心臟,建議1--5歲,因為年齡過小,體重偏低,全身發育及營養狀態較差,會增加手術風險;年齡過大,心臟會代償性增大,有的甚至會出現肺動脈壓力增高,同樣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恢復時間也較長。對於合並肺動脈高壓、先天畸形嚴重且影響生長發育、畸形威脅患兒生命、復雜畸形需分期手術者手術越早越好,不受年齡限制。
[編輯本段]癒合可能
先心病一般是無法自行癒合的,均需通過手術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但是對於缺損口徑小於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無需治療,它不會對患兒心臟功能及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但由於孩子存在心臟雜音,對將來升學、就業、婚姻有一定影響,而現在手術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長由於這些社會因素還是選擇手術。還有一些小的缺損,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於靠近主動脈瓣,就是小於0.5cm,也需要積極手術治療。對於缺損口徑大於0.5cm的患兒建議行手術治療。
[編輯本段]術後護理
呼吸機的配合:心臟手術病人一般都要上呼吸機,麻醉清醒後,病人會感到咽部不舒服,不能講話,病人需主動配合。頭部切勿過多轉動,不要隨意吞咽,尤其是嬰幼兒呼吸道粘膜反復磨擦可引起聲門出血,對於不配合的小兒,可給予鎮靜劑。如有需求,如大、小便、咯痰等,可用手語告訴護士。為防止肺內感染,護士要定時給呼吸機的病人進行氣管內吸痰,會有氣短,疼痛等不適的感覺,要忍耐一下。
拔除氣插管後的配合:病情平穩脫離呼吸機,用面罩或鼻導管繼續吸氧。此時病人應保持安靜。術後有效咯痰時病人是預防肺內感染或肺不張等並發症的重要環節,應積極配合。病人疼痛而不敢咯痰時,可給予止痛葯。要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肺內感染或肺不張造成的更大痛苦。
[編輯本段]家庭護理
盡量讓孩子保持安靜,避免過分哭鬧,保證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規律,動靜結合,既不能在外邊到處亂跑(嚴格禁止跑跳和劇烈運動),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證,以減輕心臟負擔。
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較多,需保持皮膚清潔,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熱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換衣褲。多喂水,以保證足夠的水份。
保持大便能暢,若大便乾燥、排便困難時,過分用力會增加腹壓,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產生嚴重後果。
居室內保持空氣流通,患兒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逗留,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應隨天氣冷暖及時增減衣服,密切注意預防感冒。
定期去醫院心臟心科門診隨訪,嚴格遵照醫囑服葯,尤其是強心、利尿葯,由於其葯理特性,必須絕對控制劑量,按時、按療程服用,以確保療效。每次服用強心葯前,須測量脈搏數,若心率過慢,應立即停服,以防葯物毒性作用發生,危及孩子生命

現在不叫骨髓移植,一般非親緣的移植都是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
在高分辨配型符合的前提下,供者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用以評估是否負荷捐獻的條件,這主要是從保護供者的健康出發,其次還要看看供者是否還存在這一些潛在的因素,而導致受者出現其他的狀況,如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性病等等其他的一些不能輸給患者的因素。
捐獻前,供者需要簽署志願書,同意捐獻。然後由移植醫院和採集醫院協調後安排時間,受者進倉開始預處理,而供者也需要提前三到四天住院,進行動員。
所謂的動員,就是注射一種刺激因子,讓身體中的幹細胞加快生長,並進入外周血。這時候供者會有些不舒服,如發燒,骨痛等症狀,而這些正是細胞在加快生長的症狀。
到來細胞回輸的那一天或者前一天,就對供者進行細胞採集,所謂細胞採集就是供者躺在床上,由細胞分離器將供者的血液從一個胳膊抽出來,經過幹細胞分離之後再從另外一個胳膊送回體內,這個過程大約需要三至四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供者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如嘴唇發麻,這些醫生都會處理的。
在住院和採集的過程中,需要家屬照顧,因此捐獻幹細胞需要家屬的同意,未婚者需要家長的同意。
才細胞採集前,受者已經經過了預處理,身體的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都已被摧毀,這時候如果供者悔捐的話,就是殺了受者。
所謂預處理,就是通過葯物和放射線,將體內殘存的白血病細胞殺死,摧毀自身的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這時候一個細菌就有可能要了患者的命,因此需要進入無菌倉。
因此如果您在取得家屬、家長同意之前,千萬不要貿然地前去報名成為志願者,如果配型相符而家屬家長反對的話,不僅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化驗費500元,是由公益基金支付的)也是對患者的極大傷害——這種事情我們看到的太多了,很殘忍。
細胞採集後,由專人送往移植醫院,經過檢驗後就像輸血一樣輸入患者的體內。
接下來就是扛排異、扛感染等萬里長征了。

3、獻血需要什麼條件

4、什麼樣的人適合獻血,什麼樣的人不適合獻血?

適合獻血的人:

1、年齡在18~55周歲的健康人群是適合獻血的。

2、男性獻血者的體重應該大於或等於50千克,女性獻血者的體重應該大於或等於45千克。

3、血壓收縮壓在12~18.7千帕之間、舒張壓在8~12千帕之間的人是適合獻血的。

不適合獻血的人:

1、患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各種結核病、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病的人群不適合獻血。

2、感冒、女性生理期前後三天,不適合獻血。

3、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人群都不適合獻血。因為高度近視都會伴有眼底病變,如果在大量失血的情況下會導致視網膜脫落、產生危險。

(4)需要骨髓憑獻血症擴展資料

定期獻血的好處:

人體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即使不獻血,體內血細胞也會衰老、死亡,變為血液垃圾。而定期適量獻血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刺激骨髓造血器官,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同時定期適量獻血可緩解高黏血症,使血液黏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腦血管有一定積極意義。

注意事項:

(1)、在獻血前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獻血前一天和獻血當天飲食要清淡,不要吃肥肉等油膩食物,不要飲酒。對於女性來說,不要在月經期,及月經期前後三天獻血。

(2)、在獻血後不要急於擦去穿刺點上的敷料,應將其保留4小時以上。適當地多喝水,以補充水分,多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不要飲酒。獻血後24小時內不要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睡眠,切忌過度疲勞。

5、請問一下什麼病需要捐骨髓?

?

6、為什麼多數民眾對捐獻骨髓不象獻血那樣熱心

這個問題應該印出來然後在市中心廣發問卷才能問的清楚。
我認為可能有以下誤解:
1、獻骨髓很疼;和抽血不同,骨髓在老百姓眼裡可是很重要的東西,不像抽血那麼簡單。

2、需要多久時間?

7、無償捐獻骨髓的好處及意義都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患病不是因為治不了,而是因為治他的病所需的骨髓難以找到,如果能更多人能夠捐獻自己的骨髓的話,那麼這些人就可以在骨髓庫里找到與自己相配的骨髓,這樣的話,這些人就可以較早的得到好的治療了!對這些病人的幫助是很大的!對自己的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不過聽人家說好象很痛~~~我沒有捐過,不太清楚到底痛不痛~

8、捐骨髓抽血 成份獻血 義務獻血什麼區別和聯系

1.捐獻骨髓與捐獻造血幹細胞
以前的捐獻骨髓,現在的捐獻造血幹細胞。其實都是採集的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採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2.什麼是捐獻機采成分血
捐獻機采成分血是健康公民通過血液分離機捐獻血液中某一種成分的無償志願獻血行為。捐獻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細胞或外周干血細胞。目前國內以捐獻機采血小板最為普遍。捐獻成分血與捐獻全血基本相同。通過相聯接的經過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離機,分離出所需要的某一種成分(如血小板),並將其它血液成分(如紅細胞等)還輸給獻血者。全過程約需一個小時(單指採集的過程)。
一袋機采血小板成分可以使因止血困難而頻臨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一袋機采粒細胞成分可以使嚴重感染無法控制的患者得以緩解;一袋機采外周血幹細胞成分可以使患者有不治之症的血癌病人重建造血功能。機采成分使臨床醫生擁有了更多和更有效的醫療手段。假如還是沿用捐全血的方法就不容易達到上述目的。一位成分血捐獻者便可以向病人提供一個治療量的血液成分,不但快捷簡便、臨床效果好,而且可以大大地減少因輸入多人份血小板產生的副作用。
<原來很多地方采成分血是有償的,現在都已經改為無償了>
3.獻血是自願的,不是義務.不過有的單位可能會組織義務獻血.
我想你想問的是無償獻血?顧名思義

平時在街頭血車上看到的無償獻血是獻全血,也就是不需要經過分離,採集所有的血液成分.

另:關於獻血間隔的說明 獻全血:每次間隔六個月。
因為全血中的一種恢復最慢的成分需要約120~150天,為了保護獻血者,每次間隔六個月(180天)以保護獻血者。 獻成分血的間隔和所獻成分有關:
血小板:間隔一個月,一個月就可以完全恢復到捐獻前的狀態
造血幹細胞:這個一般來說不存在間隔了,很少有人有機會捐獻兩次,呵呵,不過這個恢復大概一兩周就可以。

與需要骨髓憑獻血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