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多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是一種原明不明的異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續增多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①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發性皮膚粘膜出血,反復發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腫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顯增多。病因不明。其與紅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關系密切,合稱為「骨髓增生綜合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機理可能與血小板功能障礙或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有關。國內報導男多於大。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點是外周血中血高,伴有出血傾向,血栓形成,肝脾腫大和粒細胞增多等。本病較少見,中醫根據以上的臨床表現,當歸屬於「血瘀」「積聚」「血證」的范疇。臨床應用「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之法,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效果。
本病的基本病機為血瘀,血瘀可因寒凝,氣滯,氣虛,熱邪,陰虛,肝鬱等因素所致。唐容川《血證論》將消瘀列為治血證四法之一,探討了瘀血與出血的關系。強調「凡瘀血,急以祛瘀為要」,認為「吐覷、便溺,其血無不離經,凡系離經之血,與營養周身之血己腰絕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於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生,故凡血證總以祛瘀為要。
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再加上造成血瘀的原因的葯物,如氣滯者可加理氣葯,肝鬱者如流肝解郁葯,寒凝者加溫陽葯,陰虛者加滋補肝腎葯,毒邪引起者加解毒抗癌葯。可提高療效,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疾病概述:』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徵為出血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續明顯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細胞過度增殖。由於本病常有反復出血,故也名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率不高,多見40歲以上者。
『診斷說明:』
對原因不明血小板增多(>60萬/mm3),骨髓中巨核細胞顯著增加,結合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表現,應考慮本病的診斷。但需與繼發性(或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鑒別。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見於脾切除後、脾萎縮、急或慢性失血、外傷及手術後。慢性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病、壞死性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分娩、腎上腺素等葯物反應也可引起血小板增多。有報道骨髓細胞培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有自發性巨核細胞集落形成,可與繼發性區別。
『發病機制:』
病因不明,經G6PD同工酶檢查證實本病也為多能幹細胞的克隆性疾病,導致骨髓巨核細胞持續明顯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儲存血小板的釋放,但血小板壽命大多正常。
本病的出血機理由於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減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羥色胺減少以及釋放功能異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機制不正常,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因血小板過多,活化的血小板產生血栓素,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可微血管內形成血栓。晚期可有脾臟和其他臟器的髓外造血。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血小板計數多在100萬~300萬/mm3,最高達2000萬/mm3。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大畸形變,偶也見到巨核細胞碎片及裸核。白細胞數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萬~3萬/mm3,一般不超過5萬/mm3,分類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偶見幼粒細胞。30%的患者紅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形態大小不一,呈多染性,也可出現豪-膠小體及嗜鹼性點彩。少數病人有反復出血而導致低色素性貧血。
(二)骨髓象 有核細胞尤其是巨核細胞顯著增生,原及幼巨核細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細胞的鹼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三)出、凝血試驗 出血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消耗時間縮短,血塊退縮不良,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活酶生成障礙。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腎上腺素和ADP誘導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對膠原聚集反應一般正常。
(四)其他 染色體檢查有21號長臂缺失(21q-),也有報告21號染色體長臂大小不一的變異。血清酸性磷酸酶、鉀、鈣、磷、乳酸脫氫酶及尿酸含量測定均增多。
『治療說明:』
治療目的要求血小板減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預防血栓及出血的發生。
(一)骨髓抑制性葯物 白消安為常用有效的葯物,宜用小劑量,開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選用羥基脲2~4g/d,3~4天後減至1g/d。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馬法蘭等都有效。當血小板數下降或症狀緩解後即可停葯。如有復發可再用葯。
(二)放射核素磷(32P) 口服或靜脈注射,首次劑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後再給葯一次。一般不主張應用,因有誘發白血病的可能。
(三)血小板分離術 迅速減少血小板數量,改善症狀。常用於胃腸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選擇性手術前。
(四)干擾素 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擾素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對巨核細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縮短。劑量為3~5mu/d。
(五)其他 應用雙嘧達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雙香豆素類抗凝葯。(參見\"血栓形成及血栓性疾病\"章)。切脾是禁忌的。
『預後說明:』
根據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大多數病例進展緩慢,中位生存期常在10~15年以上。少數病人可轉為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重要臟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特發性骨髓纖維化
一、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血塗片鏡檢,ALP染色
骨髓穿刺及活檢
病理特殊染色
骨髓檢查、X線
細胞遺傳學檢查(ph+)
二、 診斷
脾腫大。
可有貧血,外周血塗片可有幼紅、幼粒細胞、淚滴關紅細胞。
骨髓多次「干抽」或是「增生低下」。
肝脾、淋巴結病理顯示:膠原纖維或/網狀纖維明顯增生。
骨髓活檢病理顯示:膠原纖維或/和網狀纖維明顯增生。
上述標准必須具備第5項,加上其他4項中任2項。並能排除繼發性骨髓纖維化者,可診斷。
三、 治療
綜合治療,如無明顯臨床症狀可僅觀察不用治療
貧血:輸血、雄性激素。
高代謝表現:可用瘤可寧、羥基脲、皮質激素。
少數可切脾
1)切脾指征
①脾大產生機械壓迫或疼痛。
②嚴重溶血
③脾亢所致嚴重細胞減少和/或血小板減少。
2)脾切除禁忌症:骨髓造血嚴重低下。此外,切脾術後Plt可能繼發增加,也可致肝臟迅速腫大伴有疼痛,亦必須考慮。
脾區放療:低劑量脾區放療(25-50rad/d),在部分病例可控制脾大所致疼痛及髓外造成血。
免疫調節劑(如a-干擾素300萬u皮下注射,3次/周)或羅鈣全(0.25~0. 5mg/d)
四、 療效標准
好轉:無臨床症狀,脾比原有大小縮小1/2以上,Hb,WBC,Plt達正常范圍。外周血無幼粒紅細胞,骨髓增生正常。
進步:臨床症狀有明顯改善,脾較療前縮小,但不到原來1/2,Hb,W BC,Plt至少1項達正常范圍,外周血幼粒、幼紅細胞較療前減少1/2以上。
無效:未達進步標准者。
2、沒有得癌症的人化療會有什麼後果?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但化療的毒副反應分近期毒性和遠期毒性,具體如下: 近期毒性反應又分為局部反應(如局部組織壞死、栓塞性靜脈炎等)和全身性反應(包括消化道、造血系統、心臟反應、肺毒性反應、腎功能障礙及其它反應等)。 遠期毒性反應主要是生殖功能障礙及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 此外,化療由於其毒副作用,有時還可出現並發症,常見的有感染、出血、穿孔、尿酸結晶等。 常見的毒副作用如下: 1、局部反應:靜脈炎、局部組織壞死。 2、骨髓抑制:大多數化療葯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抑制。骨髓抑制早期可表現為白細胞尤其是粒細胞減少,嚴重時血小板、紅細胞、血紅蛋白均可降低,同時患者還可有疲乏無力、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發熱、出血等表現。 3、胃腸毒性:大多數化療葯物可引起胃腸道反應,表現為口乾、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有時可出現口腔粘膜炎或潰瘍。便秘、麻痹性腸梗阻、腹瀉、胃腸出血及腹痛也可見到。 4、免疫抑制:化療葯物一般多是免疫抑制葯,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當免疫功能低下時,腫瘤不易被控制,反而加快復發或轉移進程。 5、腎毒性:部分化療葯物可引起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腎小管上皮細胞急性壞死、變性、間質水腫、腎小管擴張,嚴重時出現腎衰。患者可出現腰痛、血尿、水腫、小便化驗異常等。 6、肝損傷:化療葯物引起的肝臟反應可以是急性而短暫的肝損害,包括壞死、炎症,也可以由於長期用葯,引起肝慢性損傷,如纖維化、脂肪變性、肉芽腫形成、嗜酸粒細胞浸潤等。臨床可表現為肝功能異常、肝區疼痛、肝腫大、黃疸等。 7、心臟毒性:臨床可表現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綜合症(病人表現為無力、活動性呼吸困難,發作性夜間呼吸困難,心衰時可有脈快、呼吸快、肝大、心臟擴大、肺水腫、浮腫和胸水等),心電圖出現異常。 8、肺毒性:少數化療可出現肺毒性,表現為肺間質炎症和肺纖維化。臨床可表現為發熱、乾咳、氣急,多數病人急性起病,伴有粒細胞增多。 9、神經毒性:部分化療葯可引起周圍神經炎,表現為指(趾)麻木、腱反射消失,感覺異常,有時還可發生便秘或麻痹性腸梗阻。有些葯物可產生中樞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感覺異常、振動感減弱、肢體麻木、刺痛、步態失調、共濟失調、嗜睡、精神異常等。 10、脫發:有些化療葯損傷毛囊,脫發的程度通常與葯物的濃度和劑量有關。 11、其它:如聽力減退、皮疹、面部或皮膚潮紅、指甲變形、骨質疏鬆、膀胱及尿道刺激症、不育症、閉經、性功能障礙、男性乳腺增大等也可由部分化療葯引起。
3、做一次 CT,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
做CT檢查是利用X射線對人體進行高靈敏度的檢查,也可以說是把人分成一片一片的檢查,會造成檢查處的細胞損傷,甚至可能會導致細胞癌變,但是其實一次CT檢查對人體的危害,通過人自己身體的自我調節,過幾天那些損傷的細胞就會恢復到原狀。
CT檢查分為兩種,有普通平掃和增強掃描。普通平掃只需要躺在CT機器上面,讓機器掃一遍身體就好了,而增強掃描在普通平掃的條件下,還要注射碘對比劑,讓碘對比劑在身體裡面流動,這樣就能觀察更仔細的病變組織狀況。
一般來說,醫院那邊會對你先做一個普通平掃,如果可以看到病變組織狀況就不會讓你做增強掃描了,如果普通平掃看不到的話,就會對你注射碘對比劑做增強掃描,而碘對比劑會在24小時就會隨尿液排出去,只要多喝水就好了。
只要不經常做CT檢查,對身體危害是不大的,CT檢查現在也慢慢被廣泛運用起來,CT檢查在腦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檢查最為普遍,CT檢查也便於檢查胸部疾病,也適用於腹部肝、膽、腎的一些器官的檢查。還可以用來對心臟、血管和頸部及一些部位的檢查。
對於CT檢查,兒童和孕婦盡量不要去做 因為兒童和孕婦的身體免疫系統比較低,不像成人一樣,但是成人也不能頻繁去做CT檢查,否則也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4、輻射對人身體有什麼壞處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表現為心動過速、過緩、心律不齊、心悸、血壓下降、頭痛、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主要表現主觀感覺可以有心悸、胸部壓迫感等。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電磁波可以干擾腦細胞生物電活動。主要表現為頭昏、乏力、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3、對視覺系統的影響:眼球晶狀體散熱性能較差,對電磁輻射較敏感,電磁輻射可引起晶狀體渾濁,加速老化過程,造成白內障,是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害,影響視力,甚至失明。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人的生殖器官組織對電磁輻射也比較敏感,長期接觸一定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以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表現為男子性功能降低,可以引起皋酮、孕酮、雌二醇、雌三醇變化,使精子活動能力降低或形態改變;干擾女性月經周期,導致月經紊亂,導致孕婦發生自然流產或胎兒畸形的情況增加等。
5、長期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激素分泌、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誘發癌症;以及塘尿病、遺傳性疾病等病症,對兒童還可能誘發白血病的產生
6、放射病:電離輻射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放射病,影響骨髓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及大腦的正常功能等。
7、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於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使用。有人通過動物實驗觀察到電磁輻射對常染色體、性染色體也有影響,可引起染色體的數目和結構畸變,誘發腫瘤,也有可能導致子代的變異或畸形。
(4)骨髓抑制導致後果擴展資料:
防輻射的正確方法
1、黃金葛
通過類似光合作用的過程,它可以把織物、牆面和煙霧中釋放的有毒物質分解為植物自有的物質。黃金葛漂亮的心形葉子具有獨特的裝飾性,尤其當它垂於吊盆外時。
2、千年木
它富有魅力的外形,與對辦公室昏暗乾燥環境的適應能力受到室內設計師的喜愛。只要對它稍加關心,它就能長時間生長,並帶來優質的空氣。在抑制有害物質方面其他植物很難與千年木相提並論。葉片與根部能吸收二甲苯、甲苯、三氯乙烯、苯和甲醛,並將其分解為無毒物質。
3、仙人掌或仙人球
仙人掌類植物身上帶刺,肉質厚,含水分多,易於吸收和化解周圍環境中的電磁場輻射毒素,減少室內外的污染,有益人體健康。有園藝專家建議,凡有電視、電腦和微波爐等放置的地方,同時擺上幾盆仙人掌為宜。
仙人掌生命力很強,在沙漠里都能生長的東西,那生命力可是剛剛的。雖然我們接觸到仙人掌不是那種能在沙漠里生長的,但是生命力和防輻射能力是總所周知的,不容置疑。小小仙人掌為你的健康大大加分。
5、提問:化療後骨髓抑制後果會怎樣
每個化療的孩子都會發生骨髓移植,只是程度不同。骨髓生產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如果白細胞中的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被抑製得很厲害,那外周血檢查就看不見了。這時最容易並發感染,所以要盡一切可能減少感染的因素,這也就是在白血病房不能陪住的主要原因。
6、科學題目:長期抗菌葯物的後果
C ,D
抗菌葯物應用後的副作用有毒性反應、過敏反應、二重感染等。
(一)毒性反應 是抗菌葯物應用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反應,主要表現在神經系統、造血系統、腎臟、肝臟、胃腸道和局部等方面:
1.神經系統 抗菌葯物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可表現為多方面,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損害,有神經症狀、亦有精神病樣發作。
對中樞神經的影響:青黴素類全身應用時如劑量過大、濃度過高或注射速度過快時,葯物對大腦皮層可產生直接刺激而引起癲癇樣發作、甚至死亡。鞘內注射任何抗菌葯物均可引起一些反應如頭痛、背和下肢痛、頸項強直、發熱等反應,嚴重者甚至發生抽搐和昏迷。如注入劑量為常用量,此類反應一般可於1至數小時內消失,如劑量過大則可發生下肢軟弱、尿瀦留、大小便失禁和驚厥等較嚴重反應。
第八對腦神經損害:是氨基糖重要副作用之一,各種氯基糖甙類抗生素均可能引起耳蝸或前庭損害或二者兼而有之。前庭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平衡失調、眩暈、惡心、嘔吐及眼球震顫等,常有暫時性;而聽力減退後則尚缺少有效措施助其恢復。據調查在聾啞學校中,因葯物致聾者在50年代<3%,至70年代增至28~35%。調查聾啞人1742個,其中先天性耳聾者366人(22%),23人的母親孕期或哺乳期應用過耳毒性抗生素;後先性耳聾者1376個(78%)其中511人(37%)系由於耳毒性抗生素所引起。故對老年及小兒患者、腎功能不全以及屬高敏體質者,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應慎用。有條件時宜進行電測聽及前庭功能監測。
對周圍神經的影響:多粘菌素類及基糖甙類注射後可引起口唇及手足麻木,嚴重者伴發頭暈、舌顫等。氯黴素長期口服或滴眼可引起視神經炎,可同時伴有多發性神經炎、口服大劑量B族維生素可使症狀減輕。
神經—肌肉接頭阻滯:氨基糖甙類、多粘菌素類等胸腹腔內放入較大劑量、或大劑量靜注,可發生呼吸抑制和四肢軟弱無力,嚴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呼吸驟停,老年、重症肌無力、腎功能不全以及同時應用乙醚等麻醉劑者尤易發生。應用新斯的明(肌注或靜注0.25-1.0mg)對氨基糖甙類引致者可望有效。
精神症狀:青黴素G、氯黴素、鏈黴素等偶可引起精神症狀,表現為短暫的精神失常、瀕危感、幼視、幼聽、憂郁、狂躁、猜疑、失眠、誇大或癔病樣發作等。磺胺葯偶亦可臻精神失常。一般不經任何治療即可於短期內恢復正常。
其它:氨基糖甙類靜滴或肌注後尚有發生肌痙攣,累及面、咀嚼肌、胸腹肌、指趾等,經予以氫化可地松、鈣劑、苯巴畢妥等治療後緩解。含氟喹諾酮類可引起頭暈、頭痛、憂郁等。
2.造血系統 氯黴素對造血系統的毒性最為常見,可引起紅細胞生成抑制所致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及溶血性貧血兼有毒性作用及過敏因素。當氯黴素的血濃度>35μg/ml時即可使紅細胞生成抑制;氯黴素和頭孢菌素類亦偶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大劑量青黴素類應用時偶可致凝血機制異常;頭孢羥唑、頭孢哌酮及羥羧氧醯胺菌素等引起血反應已屢見報道。利福定偶可引起嚴重骨髓抑制。
採用以上葯物,特別是氯黴素時宜定期作血常規檢查,產按需要查網織紅細胞、骨髓塗片、血肖鐵和飽和鐵等,有比較顯著的異常(白細胞自正常減至3~4×109/L、血小板減少40%以上等)時應及時停葯。
3.腎臟葯物通過腎小管分泌排泄,或葯物與水分一起被重吸收,故腎小管細胞內葯物濃度遠較其他器官者高;腎臟本身血管豐富,因此葯物含量高。抗菌葯物中,氨基糖甙類、頭孢噻啶、多粘菌素類、萬古黴素及兩性黴素B等均對腎臟有一定毒性,主要表現為腎小管退行性變、以近曲小管受損較著,可引起壞死,鉀的排出量顯著增多;腎小球濾過率每有減少。磺胺葯中溶解度較低者如SD、SMZ等應用後有時可引起結晶尿和血尿,應用較大量SD、SMZ時宜同服等量碳酸氫鈉。氨基糖甙類與腎組織有特殊的親和力,腎皮質濃度遠遠高於血濃度(10~50倍)、腎毒性與葯物積聚量成正比。慶大黴素等應用較濫,發生腎毒反應的機會也較多,與頭孢噻啶等(第一人代頭孢菌素)合用時更易發生。利福平偶有引起血尿的報告。
腎損害大多可逆,停葯後可望迅速恢復。
4.肝臟抗菌葯物可通過對肝臟的直接毒性作用或過敏反應而造成肝損害,或二者兼而有之。病變可呈膽汁淤積性或細胞變性、壞死。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肝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如血谷丙轉氨酶升高等。四環素靜脈注射量較大或長期口服可引起肝細胞脂肪變性,在孕婦、長期口服避孕葯、肝功能原有減退及血漿蛋白低下者中尤易發生。紅黴素酯化物可引起膽汁淤積性黃疸。氯黴素在肝內經葡萄醛酸結合而解毒,肝功能不全時,氯黴素解毒減少,可在體內積蓄而影響造血功能。利福平可與膽紅素競爭結合部位,使游離膽紅素增多而導致高膽紅素血症。嚴重肝病時林可黴素與氯林可黴素的排泄減慢,在體內蓄積而使鹼性磷酸酶和谷丙轉氨酶增高。其他如半合成青黴素及頭孢菌素偶可引起一過性轉氨酶升高。
5.胃腸道多種抗菌葯物口服後可致惡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等,主要由於葯物的直接化學性刺激所致,但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的後果。採用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廣譜青黴素、頭孢菌素、甚至大環內酯類及氨基糖甙類均偶可導致難辨梭狀芽胞桿菌及其毒素所引起的偽膜性腸炎。老年、有原發病者尤易發生,停用有關芭物並予萬古黴素口服後大多迅速恢復。
6.局部反應抗菌葯物肌注、靜注或靜滴時可引起局部疼痛、血栓性靜脈炎等,可按具體情況加用局部麻醉劑、腎上腺皮質激素、肝素等,或稀釋注射液、減慢滴速。
7.其他 兩性黴素B靜脈注速度地快偶可引起心室顫動而致死;萬古黴素靜滴、克毒唑口服後偶亦有發生心室顫動、室速而致心臟驟停的報道。四環素類、氯黴素等長期口服可導致維生素B、K等缺乏症。新生兒和早產兒應用較大劑量氯黴素後可因血中葯物濃度急劇增高而引起急性心血管衰竭,即所謂「灰嬰綜合證」。四環素可沉積在骨及牙釉質中,使乳齒色素沉著、染成棕黃色、25周以上孕婦服用四環素後,也可使葯物沉積於新生兒乳齒中,導致牙牙釉質發育不全,易患齲齒,變質的四環素服用後可產生Fanconi綜合征(臨床上表現為惡心、嘔吐、蛋白、糖尿和氨基酸尿,產生腎小管性酸中毒)。應用青黴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四環素治療急性布氏桿菌病時有引起赫氏反應的可能,與病原菌死亡時釋出大量毒素有關。
(二)過敏反應 抗菌葯物應用後的過敏性反應較多見,一般可分為過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應、葯物熱、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抗生素和磺胺葯等雖非蛋白質,但其本身或其衍生物可與體內外蛋白質結合而成為全抗原,從而使體內產生相應抗體。
1.過敏性休克 大多發生於肌注青黴素G後,青黴素皮試也引起。一般呈閃電樣發作,半數發生於給葯5分鍾以內,半小時以後發生者僅佔10%,個別例子則可發生於連續用葯的過程中。臨床表現很不一致。一般有由喉頭、氣管、支氣管痙攣和水腫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以及微循環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缺氧、皮疹等。除青黴素外,鏈黴素、慶大黴素、磺胺葯、四環素、紅黴素、萬古黴素等也偶可引起過敏性休克。
2.血清病樣反應 多見於應用長效青黴素制劑後,一般在用葯後11~12天內發生,過去曾用過青黴素者則可縮短至3~5天。其症狀與血清病基本相似,有發熱、尖節痛、蕁麻疹、淋巴結腫大、腹痛、蛋白尿、嗜酸粒細胞增多等,有時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
3.葯疹 幾乎所有抗菌葯物均有可能引起皮疹,但以青黴素、鏈黴素、磺胺葯為多見。皮前途為多形性、嚴重滲出性多形紅斑(Steven—Johnosn syndrome)、大皰表皮鬆懈萎縮性皮炎等最為嚴重。
4.葯物熱 常發生於用葯1~25天左右,一般在10天以內,嚴重皮疹或皮炎大多伴有高熱。多種抗菌葯物可有此反應,如青黴素G、半合成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頭孢菌素、兩性黴素B等。大多呈弛張型或稽留型熱,停葯1~2天體溫即降至正常。常與葯疹同時出現或單獨出現。兩性黴素B發熱乃葯物性所引起。
5.血管神經性水腫亦為常見的過敏反應,多數為青黴素G引起,但也可發生於應用磺胺葯、四環素類、氯黴素等的過程中;其後果一般並不嚴重,但累及呼吸道和腦部時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6.其他感光反應可發生於四環素過程中;青黴素和四環素類有誘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可能;青黴素類尚可導致間質性腎炎、過敏性肺炎、過敏性心肌缺血等。
詳細詢問病史極為重要,病史中應包括往用葯後反應情況、個人及家屬的過敏性疾病等,應用青黴素G等後曾發生過敏反應(包括皮膚搔癢、胸悶等)者,不宜再次選用青黴素、即使皮膚試驗也不可輕易進行。對磺胺葯過敏者不宜再各種磺胺葯。應發給葯物過敏卡,並在病史卡上顯明處註明患者對青黴素G、磺胺葯或其他葯物過敏。
過敏反應不嚴重者停葯後迅速消失,無需特殊處理,反應嚴重除立即停葯外,並按需要給予腎上腺素(搶救過敏休克的主要措施)、補充血容量,以及採用腎上皮質激素、抗組織胺葯物、血管活性葯物、葡萄糖酸鈣等,必要時作氣管切開及給氧。
(三)二重感染亦稱菌群交替症。正常情況下,人體內菌群相互拮抗制約下處於平衡狀態。長期應用廣譜抗菌葯物後,敏感細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者乘機繁殖,在機體防禦機能低下時可引起二重感染。年老、體弱,有嚴重慢性病或血液病患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抗代謝葯物者更易發生二重感染。病原菌主要為金葡菌、腸桿菌科及綠膿桿菌、真菌和厭氧菌,此類病原菌常高度耐葯而不易控制。主要臨床表現為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如鵝口瘡、食道炎、腸炎等),尿路感染和敗血症。二重感染一般出現於用葯後20天以內,其發生率約為2~3%。
為防止二重感染,在治療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檢查口腔粘膜和定期送咽拭、痰、尿糞便標本,作細菌和真菌檢查,如有陽性發現宜及早採取相應措施。
7、化療的葯物對人體的正常細胞和組織危害大嗎?
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的手段,無論採用什麼途徑給葯,化療葯物都會隨著血液循環遍布全身的絕大部分器官和組織,對身體有一定的傷害。化療葯物無法分清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在治療期間,一定程度會損傷正常細胞的。但在化療結束後,這些細胞會慢慢自己恢復。故化療的副作用是可接受的。
化療中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葯物的胃腸道反應,病人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秘等,可以有口腔黏膜或消化道黏膜潰瘍導致的便血等。骨髓抑制也是常見的副作用,其中以白細胞的減少最常見,其次是血小板的減少,如果沒有明顯的消化道出血,貧血一般不會立即出現。
標准劑量下的化療可能出現肝臟功能和腎臟功能的損害。一般說來化療葯物可以對卵巢和睾丸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病人還可能出現脫發等症狀。因為化療葯物有很多種,不同的化療葯物對身體各種臟器的毒性作用是有差別的。
主要是靜脈炎和葯物滲漏所導致的局部組織壞死。化療葯物所導致的靜脈炎主要是所經過靜脈的血栓性靜脈炎,其他部位的靜脈炎或者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非常罕見的,這實際上是化療葯物對所經過血管的刺激作用,表現為輸注血管的紅腫疼痛,可以用局部熱敷的方法,一般對病人不會造成太大痛苦。局部組織壞死是因為化療葯物滲漏到靜脈以外引起。表現為局部的劇烈疼痛、組織壞死和潰瘍形成。
因此在有效的腫瘤化療中,毒副作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些毒副反應因病人的個體差異、具體的化療方案而各有不同,這些副作用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時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均可以減輕、控制,甚至避免,同時停用化療後上述副反應均可很快恢復並消失。為了有效控制腫瘤,這些暫時的毒副反應是完全可以接受而不必太畏懼。
8、細胞毒性葯物在配葯過程中會不會對人造成危害
細胞毒性葯復物在配葯過程中,若個人不制加任何防護,對人體還是有危害的。
細胞毒性葯物是指在生物學方面有危害性影響的葯物,包括生殖系 統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損傷生育及低劑量時致一系列器官損害的毒性葯物, 多為抗癌葯物、抗生素、抗病毒葯物、激素類葯物、免疫抑制劑等。
細胞毒性葯物在殺傷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同時, 對機體正常細胞的生 長和繁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特別是對增殖旺盛的上皮細胞的損害尤為 嚴重, 尤其是烷化劑, 其代謝產物可引起白血病和淋巴病,骨髓抑制是 最嚴重的毒性反應, 主要表現為白細胞下降, 隨著劑量的增加, 血小板 和紅細胞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很多抗癌葯物有明顯的致癌作用,另外長期接觸細胞毒性葯物, 將使免疫系統受損, 導致疲乏、 抵抗力下降、感冒、脫發、失眠、精力不集中、月經不調等, 也有個別高敏人群, 接觸後可能出現過敏反應。配葯人員在配製細胞毒性葯物的過程中, 一定要佩戴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比如防化服、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手套等等。
9、吃速尿片對人有哪些危害?
你好,呋copy塞米片又叫速尿片。常不良反應與水、電解質紊亂有關、尤其是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時,如體位性低血壓、休克、低鉀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鹼中毒、低鈉血症、低鈣血症以及與此有關的口渴、乏力、肌肉酸痛、心律失常等。 少見者有過敏反應(包括皮疹、間質性腎炎、甚至心臟驟停)、視覺模糊、黃視症、光敏感、頭暈、頭痛、鈉差、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胰腺炎、肌肉強直等,骨髓抑制導致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損害,指(趾)感覺異常,高糖血症,尿糖陽性,原有糖尿病加重,高尿酸血症。耳鳴、聽力障礙多見於大劑量靜脈快速注射時(每分鍾劑量大於4~15mg),多為暫時性,少數為不可逆性,尤其當與其他有耳毒性的葯物同時應用時。在高鈣血症時,可引起腎結石。尚有報道本葯可加重特發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