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小板多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是一種原明不明的異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續增多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①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發性皮膚粘膜出血,反復發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腫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顯增多。病因不明。其與紅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關系密切,合稱為「骨髓增生綜合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機理可能與血小板功能障礙或纖維蛋白溶解增強有關。國內報導男多於大。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點是外周血中血高,伴有出血傾向,血栓形成,肝脾腫大和粒細胞增多等。本病較少見,中醫根據以上的臨床表現,當歸屬於「血瘀」「積聚」「血證」的范疇。臨床應用「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之法,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效果。
本病的基本病機為血瘀,血瘀可因寒凝,氣滯,氣虛,熱邪,陰虛,肝鬱等因素所致。唐容川《血證論》將消瘀列為治血證四法之一,探討了瘀血與出血的關系。強調「凡瘀血,急以祛瘀為要」,認為「吐覷、便溺,其血無不離經,凡系離經之血,與營養周身之血己腰絕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於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生,故凡血證總以祛瘀為要。
中醫治療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再加上造成血瘀的原因的葯物,如氣滯者可加理氣葯,肝鬱者如流肝解郁葯,寒凝者加溫陽葯,陰虛者加滋補肝腎葯,毒邪引起者加解毒抗癌葯。可提高療效,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疾病概述:』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徵為出血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續明顯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細胞過度增殖。由於本病常有反復出血,故也名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發病率不高,多見40歲以上者。
『診斷說明:』
對原因不明血小板增多(>60萬/mm3),骨髓中巨核細胞顯著增加,結合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表現,應考慮本病的診斷。但需與繼發性(或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相鑒別。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見於脾切除後、脾萎縮、急或慢性失血、外傷及手術後。慢性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病、壞死性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分娩、腎上腺素等葯物反應也可引起血小板增多。有報道骨髓細胞培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有自發性巨核細胞集落形成,可與繼發性區別。
『發病機制:』
病因不明,經G6PD同工酶檢查證實本病也為多能幹細胞的克隆性疾病,導致骨髓巨核細胞持續明顯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儲存血小板的釋放,但血小板壽命大多正常。
本病的出血機理由於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減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羥色胺減少以及釋放功能異常。部分病人尚有凝血機制不正常,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因血小板過多,活化的血小板產生血栓素,易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反應,可微血管內形成血栓。晚期可有脾臟和其他臟器的髓外造血。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血小板計數多在100萬~300萬/mm3,最高達2000萬/mm3。血片中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有巨大畸形變,偶也見到巨核細胞碎片及裸核。白細胞數可正常或增高,多在1萬~3萬/mm3,一般不超過5萬/mm3,分類以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為主,偶見幼粒細胞。30%的患者紅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多,形態大小不一,呈多染性,也可出現豪-膠小體及嗜鹼性點彩。少數病人有反復出血而導致低色素性貧血。
(二)骨髓象 有核細胞尤其是巨核細胞顯著增生,原及幼巨核細胞增多,血小板聚集成堆。中性粒細胞的鹼性磷酸酶活性增加。
(三)出、凝血試驗 出血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消耗時間縮短,血塊退縮不良,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活酶生成障礙。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腎上腺素和ADP誘導的聚集功能均降低,但對膠原聚集反應一般正常。
(四)其他 染色體檢查有21號長臂缺失(21q-),也有報告21號染色體長臂大小不一的變異。血清酸性磷酸酶、鉀、鈣、磷、乳酸脫氫酶及尿酸含量測定均增多。
『治療說明:』
治療目的要求血小板減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預防血栓及出血的發生。
(一)骨髓抑制性葯物 白消安為常用有效的葯物,宜用小劑量,開始4~6mg/d。如要求血小板快速下降可選用羥基脲2~4g/d,3~4天後減至1g/d。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馬法蘭等都有效。當血小板數下降或症狀緩解後即可停葯。如有復發可再用葯。
(二)放射核素磷(32P) 口服或靜脈注射,首次劑量0.08~0.11MBq,如有必要三月後再給葯一次。一般不主張應用,因有誘發白血病的可能。
(三)血小板分離術 迅速減少血小板數量,改善症狀。常用於胃腸道出血、妊娠及分娩、選擇性手術前。
(四)干擾素 最近有人提出用α干擾素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可對巨核細胞生成抑制及血小板生存期縮短。劑量為3~5mu/d。
(五)其他 應用雙嘧達莫、阿司匹林、消炎痛可防止血小板聚集。有血栓形成者用肝素或雙香豆素類抗凝葯。(參見\"血栓形成及血栓性疾病\"章)。切脾是禁忌的。
『預後說明:』
根據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大多數病例進展緩慢,中位生存期常在10~15年以上。少數病人可轉為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重要臟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特發性骨髓纖維化
一、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血塗片鏡檢,ALP染色
骨髓穿刺及活檢
病理特殊染色
骨髓檢查、X線
細胞遺傳學檢查(ph+)
二、 診斷
脾腫大。
可有貧血,外周血塗片可有幼紅、幼粒細胞、淚滴關紅細胞。
骨髓多次「干抽」或是「增生低下」。
肝脾、淋巴結病理顯示:膠原纖維或/網狀纖維明顯增生。
骨髓活檢病理顯示:膠原纖維或/和網狀纖維明顯增生。
上述標准必須具備第5項,加上其他4項中任2項。並能排除繼發性骨髓纖維化者,可診斷。
三、 治療
綜合治療,如無明顯臨床症狀可僅觀察不用治療
貧血:輸血、雄性激素。
高代謝表現:可用瘤可寧、羥基脲、皮質激素。
少數可切脾
1)切脾指征
①脾大產生機械壓迫或疼痛。
②嚴重溶血
③脾亢所致嚴重細胞減少和/或血小板減少。
2)脾切除禁忌症:骨髓造血嚴重低下。此外,切脾術後Plt可能繼發增加,也可致肝臟迅速腫大伴有疼痛,亦必須考慮。
脾區放療:低劑量脾區放療(25-50rad/d),在部分病例可控制脾大所致疼痛及髓外造成血。
免疫調節劑(如a-干擾素300萬u皮下注射,3次/周)或羅鈣全(0.25~0. 5mg/d)
四、 療效標准
好轉:無臨床症狀,脾比原有大小縮小1/2以上,Hb,WBC,Plt達正常范圍。外周血無幼粒紅細胞,骨髓增生正常。
進步:臨床症狀有明顯改善,脾較療前縮小,但不到原來1/2,Hb,W BC,Plt至少1項達正常范圍,外周血幼粒、幼紅細胞較療前減少1/2以上。
無效:未達進步標准者。
2、化療後導致骨髓抑制這個需要多久血小板低於10化療後三個月了骨髓造血還沒有恢復這個能恢復嗎打針都不行?
化療後是會造成白細胞低的,如果連續化療幾期是會有白細胞反復下降不穩定,骨髓功能下降的現象,因為身體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當你病情控制住,恢復得好了那麼白細胞會恢復正常骨髓功能也會隨之正常的,你現在需要好好靜養,要樂觀些,這有利於身心健康,加油。化療後是會造成白細胞低的,如果連續化療幾期是會有白細胞反復下降不穩定,骨髓功能下降的現象,因為身體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當你病情控制住,恢復得好了那麼白細胞會恢復正常骨髓功能也會隨之正常的,你現在需要好好靜養,要樂觀些,這有利於身心健康,加油。化療後是會造成白細胞低的,如果連續化療幾期是會有白細胞反復下降不穩定,骨髓功能下降的現象,因為身體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當你病情控制住,恢復得好了那麼白細胞會恢復正常骨髓功能也會隨之正常的,你現在需要好好靜養,要樂觀些,這有利於身心健康,加油。
3、去甲氧柔紅黴素一般對骨髓抑制期有多長?
化療葯物對骨髓抑制的作用一般與用葯的劑量、療程、給葯方法有關;患者的個體差異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一般來說,只要正確使用化療葯物,骨髓抑制是可逆的;經過一段時間和/或對症治療以後,骨髓抑制可以完全緩解。
祝您好運!
4、「環磷醯胺」對人體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1)骨髓抑制為最常見的毒性,白細胞往往在給葯後10一14天最低,多在第21天恢復正常,血小板減少比其他烷化劑少見;常見的副反應還有惡心、嘔吐。嚴重程度與劑量有關。
(2)環磷醯胺的代謝產物可產生嚴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大量補充液體可避免。本品也可致膀胱纖維化。
(3)當大劑量環磷醯胺(按體重50mg/kg)與大量液體同時給予時,可產生水中毒,可同時給予呋塞米以防止。
(4)常規劑量的環磷醯胺不產生心臟毒性,但當高劑量時可產生心肌壞死,偶有發生肺纖維化。
(5)環磷醯胺可引起生殖系統毒性,如停經或精子缺乏,妊娠初期時給予可致畸胎。
(6)長期給予環磷醯胺可產生繼發性腫瘤。
(7)環磷醯胺可產生中等至嚴重的免疫抑制。
(8)用於白血病或淋巴瘤治療時,易發生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腎病。
(9)少見的副作用有發熱、過敏、皮膚及指甲色素沉著、粘膜潰瘍、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蕁麻疹、口咽部感覺異常或視力模糊。食慾不振,惡心,脫發,骨髓抑制,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引起肝損害,大劑量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狀或膀胱炎,血尿,蛋白尿,嘔吐.個別有頭暈,幻覺,不安等。
5、重度骨髓抑制多久能恢復?
放化療期間很容易造成骨髓抑制,引起血象下降,白細胞降低等情況。因粒細胞平均生存時間最短,約為6-8小時,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現為白細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時間約為5-7天,其下降出現較晚較輕;而紅細胞平均生存時間為120天,受化療影響較小,下降通常不明顯。
多數化療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見於化療後1-3周,約持續2-4周逐漸恢復,並以白細胞下降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少數葯如健擇、卡鉑、絲裂黴素等則以血小板下降為主。所以在化療後可檢測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來判斷是否發生了骨髓抑制。
為有效預防骨髓再生不良,中醫最重視以臟補臟,因此在化療期間也可適量增加動物骨髓,如牛、樣、豬的骨髓燉燙,或用雞血、鴨血、鵝血、豬血製作的飲食。同時也可多吃一些五黑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棗等。中醫認為「黑可入腎」,五黑食品可以補腎填髓,有助於血象的提高的。
6、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三級放療,化療後骨髓抑制,能恢復正常嗎?需要多久?
您好!骨髓抑制通常發生在化療後。因粒細胞平均生存時間最短,約為6-8小時,因此骨髓抑制常最先表現為白細胞下降;血小板平均生存時間約為5-7天,其下降出現較晚較輕;而紅細胞平均生存時間為120天,受化療影響較小,下降通常不明顯。多數化療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見於化療後1-3周,約持續2-4周逐漸恢復!
7、化療到底有多痛苦?
化療作為癌症治療利器,整個過程有多痛苦?
癌症化療是否有不良反應,是否非常痛苦,是需要看應用的化療葯物的種類,應用的化療方案來決定的。而且現在抑制化療副反應的葯物較為先進,現在的化療病人一般都可耐受化療。
a
如果患者應用的是高致吐性的化療葯物如順鉑,則患者可能會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給予治療的醫生會給予止吐,解除惡心、嘔吐的不良反應。如果患者應用的是有可能發生過敏的葯物如紫杉醇,醫生也會給予口服地塞米松或靜脈應用地塞米松來預防過敏反應,如果患者應用的是有可能會導致發熱的化療葯物如博萊黴素,醫生也會給予相應的預處理。
所以現在醫學較為發達,患者化療不會特別痛苦,如果患者有適應症必須化療來治療,建議患者接受積極治療,配合醫生以求讓病情盡快的好轉。
化療一般不會有很痛苦的情況,有的患者可能因為體質比較差或者化療葯物不適應,出現副反應,主要是惡心、嘔吐等,但一般都是可以耐受的。因為化療它是起到全身治療抗癌的作用,沒有其他的任何治療方式能完全替代化療的。
b
為了起到控制病情發展,延長生存期的目的,做化療稍微受點痛苦也必須要忍受。在化療之前預防性的應用止吐、抗過敏等葯物治療,能夠緩解化療引起的副反應,患者感覺到好受,也有可能會繼續配合化療。
患者自己要做的就是化療期間多飲水,保持小便通暢,有助於化療葯物的代謝,也可以減輕化療副反應。
化療並沒有很痛苦的情況,所以,化療都是可以耐受的,不能因為看見別人反應很大,就認為化療很痛苦,很多患者沒有進行化療,僅僅看到化療的輸液葯水可能就會出現嘔吐,屬於心理方面的影響。
化療會有一些副反應,比如惡心、嘔吐、白細胞下降、血小板降低等,可能會引起比較難受的症狀,但經過對症處理,比如止吐、護胃、抑酸等治療之後是可以好轉的,都是可以耐受的。
c
如果實在不能耐受,化療反應太大,醫生也會調整治療方案,比如更改其他方案或者減輕葯量等。所以,化療一定要堅持進行,因為化療是預防腫瘤復發和向遠處轉移的主要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