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m6骨髓檢查的診斷標准之一為

m6骨髓檢查的診斷標准之一為

發布時間:2020-12-13 14:35:25

1、骨髓檢查是怎麼做的

首先告訴你,有點痛,在局部麻醉作用下能忍受,沉的感覺高於痛的感覺。骨髓穿刺術 的
1,目的
觀察骨髓內細胞形態及分類,以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敗血症或某些傳染病需骨髓細菌培養及塗片檢查某些寄生蟲病;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用於骨髓移植等。
2.適應證
2.1 各類血液病的診斷。
2.2 敗血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需行骨髓細菌培養或塗片尋找瘧原蟲及黑熱病原蟲者。
2.3 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的診斷。
2.4 惡性腫瘤疑骨髓轉移者。
3.禁忌證
血友病及穿刺部位有感染及皮膚病時不宜做穿刺。
4.用物
清潔盤,骨髓穿刺包,2%碘酒和75%酒精,5ml和20ml滅菌注射器,無菌手套,2%普魯卡因,清潔乾燥玻片,推片,如做骨髓培養,另需20ml滅菌注射器、含培養基的細菌培養瓶,酒精燈,火柴。
5. 病人准備
5.1 患者需洗澡,更換清潔衣服。
5.2 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配合。
5.3 使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
6.方法
6.1 髂前上棘穿刺術
6.1.1 患者仰卧,取髂前上棘向後1~1.5cm的一段較寬鎔緣為穿刺點,局部常規消毒後鋪洞巾,局部麻醉應達骨膜。
6.1.2 術者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別在髂前上棘內外因定皮膚,右手持穿刺針垂直刺入達骨膜後再進1cm即達骨髓腔。
6.1.3 刺人骨髓腔時有落空感,當即抽出針芯,接上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抽取骨髓約0.2ml左右作塗片檢查;如作培養,取3~5ml骨髓。
6.1.4 術畢即插回針芯,拔出針頭,局部敷以無菌紗布,用膠布固定。
6.2 鎔後上棘穿刺術
6.2.1 患者側卧或俯卧,髂後上棘一般均突出於臀部之上,能骨的兩側;或取骸骨上緣下6~8cm與脊柱旁開2~4cm之交點為穿刺點。
6.2.2 穿刺針的方向幾乎與背部垂直,稍向外側傾斜。
6.3 胸骨柄穿刺術
6.3.1 患者仰卧治療台上,肩背部墊枕使頭盡量後仰,並轉向左側,以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跡。
6.3.2 術者立於患者頭側,先用左手揭指摸清胸骨上切跡,並緊貼胸骨柄上緣將皮膚向下壓緊,右手持針由切跡中央沿胸骨柄水平方向進針,慢慢旋轉刺入,達胸骨柄上緣骨板之正中深度約0.5~1.0cm。
6.4 脊椎棘突穿刺術
6.4.1 患者側卧或反向坐於椅子上,兩臂置於椅背,頭枕臂上。
6.4.2 以上部腰椎棘突為穿刺點,左手拇指及食指在預定穿刺的棘突上下固定皮膚,右手持針由棘突之側方或中央垂直刺入。
6.5 脛骨穿刺術(僅適用2歲以內的患兒)
6.5.1 患兒仰卧治療台上,由助手固定下肢,選脛骨結節平面下約1cm(或腸骨上中l/3交界處)之前內側面腸骨為穿刺點。
6.5.2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皮膚,右手持針,在骨面正中部與之成垂直方向刺入。
7.注意事項
7.1 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檢查目的與方法,以取得配合。
7.2 嚴格無菌操作,以防感染。
7.3 物品准備齊全。
7.4 穿刺針經皮膚達骨膜後,針應與骨面垂直,緩慢旋轉進針,持針須穩妥,切忌用力過猛或針頭在骨面上滑動。如已刺入骨髓腔,此時針頭應固定不動。
7.5 抽取骨髓塗片檢查時,應緩慢增加負壓,當注射器內見血後應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釋。同時要作塗片及培養者,應先抽骨髓少許塗片,再抽骨髓培養,不可並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時,應迅速插回針芯,以防骨髓外溢。
7.6 胸骨柄穿刺時,要求穿刺角度一定要與胸骨柄平行,以防止針尖滑脫或刺穿胸骨柄後壁皮質。
8.護理
8.1 術中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脈搏、呼吸。
8.2 拔針時用力按壓穿刺點,至不出血為止。
8.3 術後24小時內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出血及感染徵象。
8.4 穿刺處換葯1次/日。
8.5 囑患者三日內勿洗浴。

2、白血病判斷標准時什麼

診斷標准:
1.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1)細胞形態學分型
①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細胞(Ⅰ+Ⅱ型)≥90%(非紅系細胞),早幼粒細胞很少,中性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
②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為二型: 1) M2a:骨髓中原粒細胞(Ⅰ+Ⅱ型)>30%, <90%(非紅系細胞),單核細胞<20%,早幼粒細胞以下階段>10%.2) M2b:骨髓中異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顯的核漿發育不平衡,此類細胞>30%。
③急性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30%(非紅系細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漿中有大小不等的顆粒。可分為二亞型: 1)粗顆粒型(M3a):嗜苯胺藍顆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2)細顆粒型(M3b):嗜苯胺藍顆粒密集而細小。
④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依原粒和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可包括以下四種亞型:1) 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原幼單和單核細胞>20%(非紅系細胞)。 2) M4b: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始和早幼粒細胞>20%(非紅系細胞)。3) M4c:原始細胞既具粒系,又具單核細胞系形態特徵者>30%.4) M4EO:除上述特點外,有嗜酸性顆粒粗大而圓,著色較深的嗜酸性顆粒細胞,佔5%~30%。
⑤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 :分為以下二亞型: 1)未分化型(M5a) :骨髓中原始單核細胞(Ⅰ+Ⅱ型)(非紅系細胞)≥80%.2)部分分化型(M5b) :骨髓中原始或幼稚細胞≥30%(非紅系細胞),原單核細胞(Ⅰ+Ⅱ型)<80%。
⑥紅白血病(M6):骨髓中紅細胞>50%,且常有形態異常原粒細胞(Ⅰ+Ⅱ型)(或原始十幼單核細胞)>30%;血片中原粒(Ⅰ+Ⅱ型)(或原單)細胞>5%,骨髓非紅系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十幼單核細胞)>20%。
⑦巨核細胞白血病(M7) : 1)未分化型: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細胞,骨髓中原巨核細胞>30%.原巨核細胞有組化電鏡或單克隆抗體證實;骨髓造血細胞少時往往干抽,活檢有原始和巨核細胞增多,網狀纖維增加。 2)分化型: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單圓核和多圓核病態巨核為主。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診斷標准
(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細胞形
態學分型:
①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以小細胞(直徑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細胞約12μm)為主;核圓形,偶有凹及折疊,染色質較粗,結構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漿少,輕度或中度嗜鹼。過氧化物酶或蘇丹黑染色陽性;原始細胞一般不超過3%.
②第二型(L2):原始或幼稚細胞以大細胞(直徑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細胞的2倍以上,> 12μm)為主,核形不規則,凹或折疊常見,染色質較疏鬆,結構不一致,核仁較清楚,一個或多個,胞漿量常較多,有些細胞深染。
③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或幼稚淋巴細胞大小較一致,以大細胞為主;核形較規則,染色質較均勻細點狀,核仁明顯,一個或多個,呈小泡狀,胞漿量較多,深藍色,空泡常明顯呈蜂窩狀。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學分型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按免疫分型可分為T細胞型與非T細胞型。非T細胞型又分為普通型(CALL)、前前B細胞型(Pre Pre B- ALL)與B細胞型(B-ALL)。國外也有人將其分為 Ⅰ、Ⅱ、Ⅲ、Ⅳ、Ⅴ、Ⅵ型(或A、B、C、D、E、F型),T細胞分為Ⅰ、Ⅱ、Ⅲ(也有分為Ⅰ~ Ⅵ型者)。
3.低增生性白血病診斷標准
(1) 臨床上一般肝、脾、淋巴結不腫大。
(2)實驗室檢查:①外周血常呈全,血細胞減少,遇見原始細胞。②骨髓檢查2次以上。不同部位骨髓增生減低,有核細胞減少,但原始細胞在30%以上。③骨髓活體組織檢查證實為本病。
4.成人T細胞白血病診斷標准
(1) 臨床表現 ①發生於成年人。②有表淺淋巴結腫大,無縱隔或胸腺腫瘤。
(2)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細胞(花細胞)佔10%以上;屬T細胞型,有成熟T細胞表面標志,表現為T輔助細胞,功能為抑制或誘導。
診 斷:本病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發病急驟的特點,主要症狀為發熱、出血、貧血及胸骨壓痛,肝、脾、淋巴結腫大體征。結合血象及骨髓穿刺報告: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極度活躍,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等於或大於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
病 史:1.起病急驟 多數患者以發熱、進行性貧血、出血或骨關節疼痛為特點。少數病例起病稍緩,往往以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 虛熱等表現。一旦症狀明顯,病情急轉直下,則表現與發病急驟相同的特點。

3、抽骨髓檢查什麼

骨髓穿刺適用於

1.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

2.不明原因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增多或減少及形態學異常。

3.不明原因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可作骨髓培養,骨髓塗片找寄生蟲等。

4、我老婆白細胞是25血小板是35,經骨髓檢查後是急性髓系白血病M6,但送去武漢的樣板化檢後診斷是M2,現在...

白血病靠化療是不可能治好的。要以恢復造血功能為目標去治療。

5、診斷骨髓壞死的指標

骨髓壞死診斷指標


【血常規檢查】
紅細胞數、血紅蛋白量和血小板數減少,白細胞數減少或增多,血塗片分類時常可見幼粒及幼紅細胞。


【骨髓常規檢查】
骨髓檢查是確診本症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多部位骨髓穿刺塗片可以滿足臨床診斷,部分則需要骨髓活檢。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液外觀呈深棕色、灰暗色或果醬樣等,可有臭味。骨髓增生程度不一,一般為增生減低或增生極度減低,白血病伴有骨髓壞死者呈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
骨髓塗片中有核細胞輪廓均不清,胞膜及胞核呈崩解狀或溶解狀,胞核嗜鹼性增強,細胞問布滿嗜酸性物質(大小不等的顆粒),有的細胞可見核固縮、核破裂、核溶解,細胞周圍由無定形的嗜酸性物質所填充,見彩圖23-3。嚴重時僅見模糊不清的細胞及大量顆粒狀物質沉澱,其細胞結構無法辨認,因此無法判定細胞系列。若能見到形態較完整的細胞多數為中性成熟粒細胞和中幼紅細胞,有時還可見粒細胞毒性改變。
由於骨髓壞死出現在多個部位,且與正常骨髓相互交錯,故有時需多部位穿刺才能明確診斷。對於骨髓壞死病例應動態觀察病情,當出現血象異常時,應及時進行骨髓檢查,以除外是否發生白血病。該機理可能與骨髓壞死後髓內發生強烈反應導致克隆突變有關。有文獻報道骨髓壞死修復後發生白血病的病例。


【骨髓活檢】
確診本症最重要的依據之一,骨髓活檢還可以判斷骨髓壞死范圍,典型者呈現大量膠狀物質並包繞著變形、壞死的細胞。骨髓壞死累及的范圍大小不一,有的僅累及少數細胞,大者可占整個活檢標本。壞死表現為嗜伊紅染色,呈顆粒狀,重者表現為嗜伊紅均質片狀,有的細胞輪廓還隱約可見,嚴重者支架亦受影響。有些病例在壞死周圍可有細胞反應,有的邊緣區可見到漸進性壞死表現。根據壞死的程度及范圍可以分為三級,詳見下表。

【細胞超微結構檢查】

鏡下完整的有核細胞極度減少,僅見少數成熟的紅細胞及無結構細胞。根據細胞破壞的程度將它分為兩種:①完全溶解破壞的細胞:細胞結構不清晰,胞膜破壞,胞核固縮;②部分溶解破壞的細胞:胞膜結構不完整,細胞器部分消失,少數分布的線粒體中嵴排列紊亂,甚至泡化,顆粒較多,可見少數粗面內質網及核糖體,核不規則,以染色質為主,在核周邊有板塊形成,核孔增多。壞死細胞也有三級分類法,洋見下表。光鏡下大量溶解狀態的細胞是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而超微結構及細胞化學染色過氧化物酶陰性、脫氧核糖核酸陰性或陽性有助於鑒定壞死細胞的等級和活性。

呈木僵、脫水狀態。腹部膨脹伴多數痛性癌性腫塊,出現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血液學分類星紅白母細胞血象,毒性顆粒,Doh-le小體,多染性 細胞增多,紅細胞碎片及淚滴狀紅細胞。有尿毒症及肝功不佳,LDH顯著升高。胸骨穿刺得黃棕色抽出物,MGG染色塗片示壞死物質伴一些單核細胞,。

6、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M6)康復標準是什麼?

針對你的問題,回復如下:
1、白血病化療後有7-15天左右的骨髓抑制期,也就是停化療後7-15天內,多數患者由於化療葯物對骨髓的抑制,血常規各指標都比較低,經過7-15天的回復,血象能逐步恢復正常。但也有一部分患者自身很難恢復,需要葯物介入才能恢復正常。您目前的血常規正常,考慮是自身骨髓造血功能恢復的結果。至於您說的非葯物治療的作用,應該意義不大。(最起碼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
2、血常規指標正常只能說明您現在骨髓造血功能恢復起來了,至於這4千3的白細胞中還有多少白血病細胞,那還是要復查骨髓才能知道了。
3、另外,白血病緩解的話可能比較容易,但白血病細胞還會再復制、增長,所以,仍需要下一步的正規治療,不然等復發了,再治就等於原來的治療前功盡棄了。千萬不要大意。
4、您所說的非葯物治療沒有科學依據,也不一定適合大眾患者,現在血常規正常,與白血病治癒沒有關系,建議您復查骨穿,繼續下一步的正規治療。

7、骨髓檢查是要確定得的什麼病

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1.骨髓穿刺檢查是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檢驗方法之一.通過骨髓塗片的細胞學檢查可了解骨髓內各種細胞的生成情況,各種細胞的形態,成分的改變及發現異常的細胞等,以明確診斷,觀察療效,估計預後.例如,對貧血的診斷,可以從形態上幫助診斷貧血的原因,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診斷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關於惡性腫瘤方面,骨穿對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斷都有重要意義.2.另外,骨髓塗片還可以進行寄生蟲和細菌方面的檢查,可發現寄生蟲(如瘧疾)和細菌培養時發現傷寒及其他敗血症.3.具體的適應症概括如下:1)採取骨髓液進行各種檢查,協助診治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傳染病,寄生蟲病,細菌感染等).2)證實骨髓中是否有異常細胞浸潤如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3)採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檢驗及鑒定如酚,醌等.

8、骨髓檢查的方法

骨髓檢查需要抽取骨髓標本,這聽起來令人緊張,但大可不必害怕。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執行的特殊穿刺檢查,穿刺前會為病人進行認真的消毒處理,並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術前會給病人注射麻葯做局部麻醉,以減輕痛苦。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進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胯骨。病人需要側身卧床,醫生會在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選取適當的部位進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極少量的骨髓。這不會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顯減少,也不會影響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標本一般需要立即做塗片處理或抗凝處理,以便進行各種化驗檢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懷疑有骨髓轉移的惡性腫瘤時,骨髓檢查可能要多次檢查,用於判斷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此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骨髓檢查。

9、骨髓檢查

從骨髓片來看,確屬粒細胞減少,減少原因應為粒細胞成熟障礙,理由是「粒系比例偏低,晚幼粒及桿狀核階段細胞比例減低。」也就是說中幼粒以前和分葉核粒細胞較多,呈馬鞍型分布,多見於成熟障礙。
而且巨核細胞也有成熟不良。

建議在口服升白葯同時補充葉酸、維生素B12。

與m6骨髓檢查的診斷標准之一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