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鬆弛

骨髓鬆弛

發布時間:2020-03-31 00:34:58

1、誰更適合骨髓移植?

1、只要確診為白血病就需要骨髓移植

2、現在治療的手段也很多其中包括:單純中醫中葯治療,適用於低增生性的白血病、生物調節劑治療、基因治療:基因治療就是向靶細胞(組織)導入外源基因,以糾正補償或抑制某些異常或缺陷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所以,需要做移植的可能性,因病情、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無法給與(比例)

3、骨髓移植在直系親屬中的成功機率也只是50%

4、白血病人往往以感染發熱為主要症狀,絕大多數患者血中的白細胞數是很高的,雖然白細胞數量很多,但它們都是些不成熟的幼稚的細胞,猶如一些"娃娃兵"根本沒有抵抗敵人的能力,故白血病人很容易被感染,如口腔、咽喉、耳鼻、肛門,皮膚等

5、營養不良、貧血、一些簡單的炎症

6、這個不一定。發病的時間根據病情的輕重和個人的體質而定。(我朋友他4姨沒有骨髓移植化療還活了十多年那)

7、肝硬化、脂肪肝雖然和白血病不同但也可通過骨髓移植進行治療。

8、這個不一定。發病的時間根據病情的輕重和個人的體質而定。都說化療掉頭發,但是,還有不掉的那。白血病的患者是否都會掉頭發?你說那。還有沒有什麼症狀會讓容貌難看?白血病就沒有,要是在患上「肢端肥大症」那就難說了

這個不一定。發病的時間根據病情的輕重和個人的體質而定。

2、ITP骨髓檢查報告單,請專業人士看看,謝,急!!!

血小板的概念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形狀不規則,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得多,無細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為100~300×1000000000個/L,它有質膜,沒有細胞核結構,一般呈圓形,體積小於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義大利醫師J.B.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後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動物圓口綱有紡錘細胞起凝血作用,魚綱開始有特定的血栓細胞。兩棲、爬行和鳥綱動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細胞,血栓細胞是有細胞核的梭形成橢圓形細胞,功能與血小板相似。無脊椎動物沒有專一的血栓細胞,如軟體動物的變形細胞兼有防禦和創傷治癒作用。甲殼動物只有一種血細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為圓盤形,直徑1~4微米到7一8微米不等,且個體差異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運動和變形,故用一般方法觀察時表現為多形態。血小板結構復雜,簡言之,由外向內為3層結構,即由外膜、單元膜及膜下微絲結構組成的外圍為第1層;第2層為凝膠層,電鏡下見到與周圍平行的微絲及微管構造;第3層為微器官層,有線粒體、緻密小體、殘核等結構。
血小板正常值:(100到300)*10^9/L.
[編輯本段]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 成熟的巨核 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過脾臟,約有1/3在此貯存。貯存的血小板可與進入循環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換,以維持血中的正常量。每個巨核細胞產生血小板的數量每立方毫米大約200~8000,一般認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調節,但其詳細過程和機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壽命約7~14天,每天約更新總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臟中被清除。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時血小板還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創口,釋放與凝血有關的各種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處,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並釋放腎上腺素, 5-羥色胺等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物質,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還有營養和支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使毛細血管的脆性減少。
血小板數量、質量異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數量減少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等症。數量增多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病症。質量異常可見於血小板無力症。
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確證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細菌和其他顆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內沒有核遺傳物質,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將失去增殖的可能。臨床上也見到患病毒性疾病時總出現血小板減少症。因此血小板有可能與皮膚, 粘膜和白細胞一樣是構成機體對抗病毒的一道防線。
[編輯本段]形態及其結構
血小板描述:細胞碎片,體積很小,形狀不規則,常成群分布在紅細胞之間。
循環血中正常狀態的血小板呈兩面微凹、橢圓形或圓盤形,叫做循環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徑約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體積7立方微米。血小板雖無細胞核,但有細胞器,此外,內部還有散在分布的顆粒成分。血小板一旦與創傷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內膜表面接觸,即迅速擴展,顆粒向中央集中,並伸出多個偽足,變成樹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顆粒隨即釋放,血小板之間融合,成為粘性變形血小板。樹突型血小板如及時消除其刺激因素還能變成循環型血小板,粘性變形的血小板則為不可逆轉的改變。血小板有復雜的結構和組成。血小板膜是附著或鑲嵌有蛋白質雙分子層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種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與粘附作用有關,糖蛋白Ⅱb/Ⅲa與聚集作用有關,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體。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漿蛋白、凝血因子和與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有關分子組成的血漿層(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漿中有兩種管道系統:與表面相連的開放管道系統和緻密管系統。前者是血小板膜內陷在胞漿中形成的錯綜分布的管道系統,管道的膜與血小板膜相連續,管道膜內表面也有與血小板膜一樣的外覆層,通過此管道系統,血漿可以進入血小板內部,從而擴大了血小板與血漿的接觸面積,由於存在這套與表面相連的發達的管道系統,使血小板形成與海綿相似的結構;後者即緻密管系統的管道細而短,與外界不通,相當內質網。血小板周緣的血小板膜下有十幾層平行作環狀排列的微管,近血小板膜處還有較密的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它們與血小板的形態的維持及變形運動有關。血小板內散在著兩種顆粒:α顆粒和緻密顆粒。α顆粒內容物是中等電子密度,有的顆粒中央還有電子密度較高的芯。α顆粒中含纖維蛋白原、血小板第4因子、組織蛋白酶A、組織蛋白酶D、酸性水解酶等。緻密顆粒內容物電子密度極高,含有5-羥色胺、ADP、ATP、鈣離子、腎上腺素、抗血纖維蛋白酶、焦磷酸等。另外,在血小板中還存在有線粒體、糖原顆粒等。
[編輯本段]血小板與生理功能
血栓形成和溶解當血管破損時,血小板受到損傷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現血小板的聚集,成為血小板凝塊,起到初級止血作用,接著血小板又經過復雜的變化產生凝血酶,使鄰近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互相交織的纖維蛋白使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成血凝塊,即血栓(見凝血因子)。同時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纖維蛋白網內,隨著血小板微絲(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縮,使血凝塊收縮,血栓變得更堅實,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這是二級的止血作用。伴隨著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釋放血栓烷A2;緻密顆粒和α顆粒通過與表面相連管道系統釋放ADP、5-羥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細胞生長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種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通過激活周圍血小板,促進血管收縮,促纖維蛋白形成等多種方式加強止血而有些效果。物質則可加強損傷部位的炎症和免疫反應。
當血管損傷部位血栓形成,血液停止流失以後需要防止血栓的無限增大,避免由此而產生的血管阻塞。此時,由血小板所產生的5-羥色胺等對血管內皮細胞起作用,使其釋放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促使纖維蛋白溶酶形成,進而使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本身也有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與纖維蛋白溶酶原,產生纖維蛋白溶酶參與血栓中纖維蛋白的再溶解。
[編輯本段]血小板與血管內皮細胞
血液在血管中迅速流動有時會損傷血管壁,血小板可從流動狀態轉而附在內皮細胞表面,兩者之間的細胞膜消失,細胞質相互融合,從而使內皮細胞得到修復。
血小板粘附、釋放及聚集的機制 血小板表面有許多不同受體,這些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即被激活。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內皮下組織中的Ⅰ型和Ⅲ型膠原暴露,兩者中有一9肽結構的活性部位。從這一活性部位通過VWF因子與血小板膜上的受體糖蛋白1b連接,實現了血小板與損傷部位的粘附。血小板激活後,環狀的微管向內凹曲。血小板出現放射狀的突起,其中出現與其長軸一致的微絲、微管。顆粒向血小板中心部集中,並靠近與表面相連的管道系統。血小板由循環型變為樹突型。在光學顯微鏡下血塗片上所見的血小板,如分為中央的顆粒區與周緣的透明區,就是處於這一階段的特徵。
粘附的血小板開始釋放其內容物,隨著血小板形態的變化,血小板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的磷脂分子中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進而受血小板膜上酶的作用,形成血栓素A2等。血小板顆粒內含物的釋放不是同時進行的。由緻密顆粒釋放ADP、5-羥色胺的反應出現得快。α顆粒則隨其內含物不同,釋放遲早不同;含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等成分的α顆粒先釋放,含酸性水解酶的顆粒(相當於溶酶體)後釋放。釋放是需能過程。膜上的鈣泵將Ca2+泵入血小板內,激活ATP酶,最後引起血小板收縮,導致血小板內顆粒的釋放。
血小板之間的相互粘附叫做聚集。ADP、腎上腺素、凝血酶和膠原等都是血小板的致聚劑。不同的致聚劑引起的聚集過程表現有所不同。如加入ADP可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釋放的ADP可以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從而可以出現兩個聚集波。膠原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只能在誘導血小板釋放ADP後引起。聚集發生的機制至今已知有花生四烯酸途徑,緻密顆粒途徑和血小板激活因子途徑,已知不少因素如Ca2+和纖維蛋白原都與血小板的聚集有關。激活的血小板中,血小板膜里的花生四烯酸游離出來,最後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烷A2(TXA2)。血栓烷A2是迄今已知的最強的致聚劑,而內皮細胞釋放的前列腺素I2(PGI2)可通過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環腺苷酸(cAMP)水平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
哺乳動物血小板存在著種屬間的差異。如兔血小板緻密顆粒中,除5-羥色胺外還含有組胺,人的血小板對致聚劑ADP、凝血酶等均無反應。兔、大鼠、小鼠、豬、羊、馬對腎上腺素無反應。在5-羥色胺含量、對聚集抑制劑的反應性等方面也有種屬差異。
隨著生物和醫學的發展,細胞的粘附成為細胞生物學中的重要課題之一。研究血小板粘附、聚集可望使這一課題取得新進展,血小板也是理想的神經葯理學的模型。血小板的收縮與鬆弛和骨骼肌的活動有類似之處。
[編輯本段]血小板的功效
血液受損傷流血時,發生止血和凝血效應的機制有多種,但大都與血小板的作用有關系, 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收縮血管,有助於暫時止血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是通過其釋放的血管收縮物質、血小板粘聚成團堵塞損傷的血管和促進凝血實現的。
血小板能釋放5-羥色胺,兒茶酚按等血管收縮素,使受損傷血管不同程度地緊閉,同時管內血流量減少,防止血液流失。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
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積在受損血管所暴露出來的膠原纖維上, 聚集成團,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處,除了起栓堵作用外,還可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
·3、釋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質,在血管破裂處加速形成凝血塊
血小板的凝血作用:血小板3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凝血反應速度。
受到損傷的血管或組織處於產生一些因子,啟動內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統,在血小板所釋放的不同因子的綜合作用下,數分鍾內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連鎖反應,最終導致血漿內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分子量約34萬,電鏡下觀察數條肽鏈形成螺旋盤曲的四級結構,整體上看呈團狀。纖維蛋白則是細長絲狀,並相互交織成網,因而把血細胞網羅起來,形成凍膠狀的血凝塊。
·4、釋放抗纖溶因子, 抑制纖溶系統的活動
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在纖溶系統的作用下,容易降解。由於血小板含有抗纖溶因子、抑制了纖溶系統的活動, 使形成的血凝塊不致於崩潰。
·5、營養和支持毛細血管內皮
·6、促進血液循環
血小板是血液中體積最小的血細胞,正常人血液中計數為100×109/升一300×109/升,占血液體積的0.3%,婦女在月經期可減少50%~75%,幼兒含量稍低。血小板約2/3在末梢血循環中,l/3在脾臟中,並在兩者之間相互交換。
血小板減少症中葯方中葯處方(一)
【辨證】風火熱毒,傷其血絡,營血瘀滯,淫於腠。
【治法】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方名】犀角地黃湯加味。
【組成】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參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葉10克,板藍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譚家興方。
中葯處方(二)
【辨證】脾陰虛,血燥,陰虛生內熱,熱傷絡脈則血外溢。
【治法】養陰益脾,潤燥,佐以清熱,化斑。
【方名】加味脾陰煎。
【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蓮草15克,山葯20克,蓮米15克,連翹10克,赤小豆30克,黃連6克,淡竹葉10克,五味子10克,棗皮10克,大棗10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袁尊山方。
中葯處方(三)
【辨證】血瘀於肌腠。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補脾滋腎。
【方名】加減紫癜方。
【組成】雞血藤15克,丹皮15克,茜草15克,當歸15克,大棗10克,茅根15克,旱蓮草20克,三七粉5克(沖服),仙鶴草20克,山梔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孫偉正方
[編輯本段]血小板減少
疾病簡介
血小板疾病是由於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數低於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 血小板減少症可能源於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於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症不會像繼發於凝血性疾病,那樣表現出組織內出血(如深部內臟血腫或關節積血).
也可能因遺傳導致.男性發病,女性攜帶.(WAS 綜合征)
血小板減少與白血病的區別: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的典型症狀表現為出血,在發病前期,皮膚會出現針扎樣紅點,之後會發展成塊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紫癜的大小不等,小的如黃豆粒,大的能達到手掌那麼大。
出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部位一般在體表皮膚比較鬆弛的部位,如頸部、眼睛周圍、下肢等,並伴有腫痛,嚴重的會在口腔黏膜部位出現紫斑。血液中正常血小板數量為30萬/立方毫米,患病時可減少到4萬~5萬,當血小板數量降至2萬時,患者就有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血尿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跟白血病的一些症狀相似,有些患者認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就是准白血病,心理壓力很大,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專家解釋,目前認為紫癜病是因為單純的血小板減少使凝血功能出現異常,而血小板減少和凝血功能異常只是白血病的症狀之一,白血病患者體內的白細胞、紅細胞等都不正常,它們完全是兩碼事。
應該不要緊,在觀察幾天

3、▉▉▉頭疼▉▉▉

貧血引起的頭痛是很常見的,由於貧血是腦部也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使大腦缺氧等現象建議你做個詳細的檢查。
貧血的症狀
貧血會降低血液攜氧的能力,造成組織缺氧,所以患者會有蒼白、嗜睡、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而慢性貧血常有體力減弱、疲勞、頭痛、厭食、胃灼熱、心悸、呼吸困難、踝部水腫、免疫能力降低造成發炎,如口角炎等。貧血的結果,會使心臟做功增加,在嚴重貧血的病人,若不作激烈的運動,可能沒有症狀發生,但若一旦開始運動,組織須氧量增加,心臟需做更多功,就容易造成急性心臟衰竭。

貧血的種類

一·原發性貧血

巨母紅血球性貧血(Megaloblastic Anemia)

維生素B12、葉酸及胃黏膜上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s),只要任何一種缺乏,均會造成骨髓中紅血球母細胞(erythroblast)的製造變慢。結果,這些紅血球都長得太大,並且有奇怪的外形,稱為巨母紅血球(megaloblasts)。所以,胃黏膜萎縮造成的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或是做過全胃切除的病人,均會導致巨母紅血球性貧血。此外,患有腸道性腹瀉(intestinal sprue)的病人,因為葉酸、縰生素B12及其他維生素B化合物的吸收不良,也會造成巨母紅血球性貧血。因為原始紅血球無法快速分裂以製造正常數目的紅血球,故製造出來的紅血球大多大型且形狀奇異,其細胞膜也較脆弱。因此,這些紅血球很容易破裂,使患者迫切需要適當量的紅血球。。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

由於某些特殊的內在或外在因素如輸血瘧疾,葯物過敏及自體免疫(autoimmune)作用,紅血球過早破壞,血漿內積聚游離的血紅蛋白,稱為溶血;溶解速度高於骨髓製造紅血球的速度,就形成貧血。溶血性貧血的成因還有許多。紅血球本身有缺陷,而很多紅血球的異常,大致都因遺傳而來,就會過早被身體破壞。所以,即使紅血球的數目完全正常,或甚至在一些溶血性疾病其數目大大地過量,但紅血球的壽命是那麼地短,仍舊造成嚴重的貧血。此類貧血可再細分如下:

遺傳性球形紅血症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這種病人的紅血球往往很小,而且形狀往往是圓球形而非雙凹盤狀。因為不具正常之疏鬆、袋狀細胞膜,這些血球不能受到擠壓。因此,當它們通過脾髓(splenic pulp)時,只要輕微的壓迫,這種紅血球便會破裂。

鐮形血球貧血 (Sickle cell anemia)
在西非及美洲黑人有0.3—1.0% 患有此症。病人的紅血球內含有一種不正常的血紅素,稱為血紅素S,乃因血紅素之β 鏈上的不正常成份造成血紅素結構不正常。當這種血紅素暴露於低氧濃度的環境中,它將在紅血球內沈澱而成長形的結晶體。這些晶體將血球拉長,使血球的外貌為鐮刀形而非雙凹盤狀。沈澱的血紅素也會傷害細胞膜,使血球變得相當容易破裂,進而導致嚴重貧血。這種病人常常處於一個惡性循環,稱為鐮形血球〃危機〃,這乃是因為組織中的低氧分壓使紅血球鐮形化,阻礙了血流通過組織,結果使組織的氧分壓更低。所以,一旦這種情況一開始,便進行得很快,可以在數小時內造成紅血球量的嚴重減少,甚至於死亡。

地中海型貧血 (Thalassemia)
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病,又叫Cooley氏貧血或Mediterranean 貧血。患者的血紅素的α或βpolypetide chain缺乏。因此,血紅素的合成大大地被抑制下來。此時造血系統會製造大量新紅血球,但這些紅血球僅含少最的血紅素。此外,因為大多的血紅素均沈澱而以硬晶體的形式存在,所以紅血球看起來小而具脆性。因此當它們通過組織時,很容易破裂,甚至很多在離開骨髓前就遭破壞。這種病在地中海國家、中東、印度、東南亞等地最常見,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現,特別是像美國、澳洲那樣有大量移民的國家。此病分為兩類型:雜合子地中海貧血,或稱輕型地中海貧血;純合子地中海貧血,或稱重型地中海貧血。輕型地中海貧血的患者,體內有一個正常的基因以及一個地中海的基因,此型的患者身體健康,無須接受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的患者,如果得不到治療,在兒童期就會夭折。患者一生中須要經常輸血,還需要服用螯合物,以去除血液中因血紅蛋白迅速破壞而釋放的過量鐵質。為減少輸血次數,必須施手術切除脾臟。一旦患上任何傳染病,務需迅速治療。

胎兒有核紅血球症 (Erythroblastosis fetalis)
如果胎兒的紅血球為Rh陽性,將遭受來自Rh陰性母親之抗體的攻擊。這些母體的抗體將使胎兒的紅血球凝集沉澱,再經吞噬細胞吞噬而溶血,使得小孩出生時可能因貧血或大量溶出血紅素造成黃疸而死亡。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所謂再生障礙是指骨髓失去造血功能而言。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人,多半同時缺乏紅血球、血小板和白血球,也有的只缺乏其中一種,病因為暴露在原子彈爆炸時所釋出之r射線的輻射下或病毒、細菌感染,對某種葯物的反應。患者面色蒼白,全身乏力,容易出血,反覆受到感染。在顯微鏡下觀察骨髓標本,可見到大量脂肪取代了生產血細

胞的正常組織。對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但骨髓移植手術是有危險的。在採用骨髓移植以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有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七十五死於此病。

二.續發性貧血

失血性貧血(Blood Loss Anemia)

在急性失血後,身體可以在1到3天內完全補償失去的血漿,但卻會使紅血球的濃度相對降低。如果這個人不再第二次失血,紅血球的濃度可在3至4周內恢復正常。慢性失血時,人往往無法從腸道吸收足夠的鐵,以製造並補足喪失的血紅素。因此,製造出來的紅血球所含的血紅素太少了,便造成所謂的小球低色素性貧血(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改善方法
有充足的鐵質:
食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包括馬鈴薯、花椰菜、葡萄乾、豆類、燕麥等。
食用瘦的紅肉、肝臟、甲殼類食物。
進餐時不要喝茶和咖啡,茶和咖啡會使身體難以吸收鐵質。
要有足夠的葉酸:
食用大量柑橘類水果,如柳橙、葡萄柚等,以及豆類及綠色蔬菜。
食用肝臟、蛋及牛奶。
喝酒不要過量,男性一天不要超過兩杯,女性不要超過一杯。所謂「一
杯」的量是指一小杯烈酒、一罐啤酒、或5盎斯玻璃杯的葡萄酒。
如果你正值懷孕或哺乳中,或月經流量過大,和醫生商量一下飲食問題。
要得到足夠的維他命B12:
食用肉類、雞肉、魚及其他畜牧產品,購買添加維他命B12的早餐谷類
食品。
如果還是不行的話該去看看醫生

4、陳式太極所謂的沉和松如何達到?

"> 習練太極拳一般有三階段,即柔順階段、沉著階段和虛靈階段,以太極拳的剛柔來說,就是積柔、成剛、剛柔無跡、虛至虛靈。雖有三個階段,而又密不可分,待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升華。而在柔順階段,首先要解決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勁的同時培養和建立柔順之勁。應從「松沉」入手來解決這一矛盾。如果初學者一上來就求輕,則不僅不易去掉拙力僵勁,而且會更拘謹、更緊張。若專求輕,還容易導致神意渙散,氣勢散漫而偏軟。而由松沉入手,不僅可以松化掉拙力僵勁,而且會松中有沉,益於柔順的培養,又易漸入沉著。 所謂松沉,就是放鬆之中有沉墜的意思。首先是放鬆松開,使全身內外、四肢百骸、筋韌皮肉盡可能地放鬆鬆弛;松外就是身肢放長、伸筋拔骨、肌腱拉長、筋肉離骨、骨節開張,使經脈舒順通暢,絲毫無滯。譬如地下之溝渠,不塞而水行;輸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體之經絡,不閉而氣通。 如何操作呢?操作在心,心想放鬆,則全身內外無不放鬆;心想松開,則筋肉竹節無不松開。操作的訣竅在意氣貫注經穴。經絡猶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間之河流;經穴則猶如城鎮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達,經穴是內氣流行最活躍、最敏感之處。位於骨節之處的經穴謂節竅,是內氣人於骨髓的竅門。意氣貫注經穴 就是意想各節的節竅,如意想肩的節竅(肩井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肩關節自然放鬆松開;意想肘的節竅(曲池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肘關節自然放鬆松開;意想胯的節竅(環跳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胯關節自然放鬆松開;意想胸的節竅(膻中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胸自然放鬆松開,等等。以此類推,以意想竅,循竅而行,日日貫注,晝夜貫輸,則筋肉自然離骨,骨節自然開張,達到放鬆松開的效果。又由於「意為氣頭,氣隨意行」的作用,所以在意想節竅放鬆松開的同時,內氣由節竅人於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縫,充於肌膚,通於經絡,達於四梢,則放鬆之中有沉著,久之便能達到松沉的效果。另外,周身內外上下除頂勁虛領、舌舐上齶和會陰上提外,其餘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鬆沉墜之意,如沉肩墜肘、胸空腹實、塌腰斂臀、坐胯屈膝、氣沉丹田、上虛下實等等。不論是站樁、定式,還是在周身運動時,都要想著放鬆松開沉墜,例如兩手領臂向上松虛棚領時,手臂各節既要放鬆松開,手臂之陰面又要在沉肩墜肘、腰勁下沉的同時而有向下沉墜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僅拙力僵勁自去,柔順之勁亦會油然而生。非軟非硬,非輕非重,順之勁即以心內中和之氣,行如柔水,流暢通貫周身內外,盤繞迴旋,緩緩流淌,無停無滯,無間無斷,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而成太極柔韌之勁。柔中而有沉著,則外形似柔而內中有剛,功行日久,剛從柔中生出。 所以,由松沉入手求柔順是初習太極拳者去掉拙力僵勁,進入柔順階段,培養太極柔韌內勁的關鍵和方法。

5、牛骨髓和豬骨髓哪個吃了好

牛骨髓和豬骨髓、那個好吃對於這一個問題我看還是各人有各人的口胃吧,對於不同的人而喜歡吃的就不會一樣,有的愛吃這一個有的人愛吃那一個,總之你說那個好吃因人而易吧。

6、吃牛骨髓有什麼好處?

骨髓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油脂了,西部人愛吃的油茶就是用牛骨髓油和著麵粉炒的,對身體有好處的,多食可以起補虛勞,益精血的功效作用!西葯來講可以補鈣、磷。
潤肺,補腎、填髓。治虛癆羸瘦,精血虧損,跌撲損傷,手足皴裂。

7、常吃牛骨髓好嗎

牛骨髓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骨髓。每100克牛骨髓含蛋白質36.8克、鈣304毫克,是高蛋白、低脂肪及含優質有機鈣的富營養原料,很多壯骨粉、補鈣產品所用原料就是來自牛骨髓。

牛骨髓的食用功效在於治療精髓虧虛,肢體痿弱,肌肉瘦削,皮膚鬆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精血虧虛,皮膚乾燥,肺腎虧虛,咳嗽日久不愈,虛勞贏瘦 ,命門火衰,下元虧損,面色蒼白,目眩耳鳴,畏寒肢冷,夜尿頻多。

牛骨髓對體弱之人均為適宜,尤其是對精血虧損、虛勞瘦弱、泄瀉之寒體更為適合。但由於其膽固醇含量頗高,故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慢性腎炎等患者應忌食。

骨髓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油脂了,西部人愛吃的油茶就是用牛骨髓油和著麵粉炒的,對身體有好處的,多食可以起到補虛勞,益精血的功效作用!西葯來講可以補鈣、磷。潤肺,補腎、填髓。治虛癆羸瘦,精血虧損,跌撲損傷,手足皴裂。

牛骨髓食療作用
1.壯陽壯腰:強精益氣,提高精液質量,增強精子活力。
2.補腎虛:症狀為「熱」,主要有腰酸、燥熱、盜汗、虛汗、頭暈、耳鳴等的腎陰虛。
3.強筋:強筋、通絡,恢復疲勞和調理腰膝酸軟。
4.壯骨:含有豐富的鈣,能刺激骨基質和骨細胞生長,使鈣鹽在骨組織中沉積。
5.養顏護膚:增強皮膚張力、消除皺紋的功效。
6.養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於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8、喝牛骨髓湯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骨髓。又名牛髓。 【功用】滋肺補腎,填精益髓。主治腎精不足,虛勞贏瘦,骨痿無力等;肺腎陰虛,口渴多飲,皮膚乾燥,手足皸裂等。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人肺、腎經。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或熬育。 【現代研究】牛髓含有蛋白質、脂肪、灰分、維生素B1 、維生素BZ、尼克酸,其脂肪酸含月桂酸、肉豆酸、棕櫚酸、硬脂酸、亞油酸等。 【進補應用】1.精髓虧虛,肢體痿弱,肌肉瘦削,皮膚鬆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 牛骨髓散:牛骨髓烤乾,研成粉;黑芝麻炒香、研成末。將牛骨髓粉、黑芝麻未等量與適量白糖拌勻。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精血虧虛,皮膚乾燥,狀如魚麟 澤膚膏:牛骨髓500克,將牛骨髓與酥油一同放在鍋內,用文火煎熬成膏狀,晾涼後盛人瓷罐內。每次3匙,白蜜湯送服。 3.肺腎虧虛,咳嗽日久不愈,虛勞贏瘦 補精膏:牛骨髓125克,炒核桃仁125克,杏仁泥125克,山葯250克,煉蜜500克。將核桃仁、杏仁泥和山葯一同搗爛呈膏狀,加人煉蜜和牛骨髓,混合均勻,放在沙鍋內,酌加適量沸水,用文火煮熬成膏。待涼後盛人瓶內。每次1匙,空腹食用。 4.命門火衰,下元虧損,面色蒼白,目眩耳鳴,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夜尿頻多 犢髓全陽膏:小牛犢1隻,黃芪500克,肉桂125克,良姜125克,陳皮125克,甘草 125克,)門椒 125克,優質白酒 2 000毫升,食鹽適量。將以上原料一並放在鍋內,加人足量清水和適量食鹽,用文火煮熬,待牛犢肉爛如泥時,取骨捶髓,繼續煎熬,以髓化盡力度。濾去肉、骨和葯渣,留取稠汁,待冷後盛人瓮內備用。取汁任意調和食用。 【注意事項】牛骨髓為滋膩之品,易助濕生痰,痰濕之體慎用。 【牛髓的功效介紹】: 牛髓(《本經》)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骨髓。 動物形態詳牛肉條。 【性味】《別錄》:甘,溫,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功用主治-牛髓的功效】潤肺,補腎、填髓。 治虛癆羸瘦,精血虧損,泄利,消渴,跌撲損傷,手足皴裂。 ①《本經》:補中,填骨髓。 ②《別錄》:主安五臟,平三焦.溫骨髓,補中,續絕,益氣,止泄利,消渴,以酒服之。 ③《韓氏醫通》:骨髓煎油,擦四支之損。 ④《綱目》:潤肺補腎,澤肌,悅面,理折傷,擦損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熬膏。 外用:塗擦。 【選方】①補精潤肺,壯陽助胃:煉牛髓四兩,胡桃肉四兩,杏仁泥四兩,山葯末半斤,煉蜜一斤。 同搗成膏,以瓶盛,湯煮一日。 每服一匙,空心服之。 (《瑞竹堂經驗方》) ②治瘦病:黑牛髓和地黃汁,白蜜等分。 作煎服。 (孟詵) ③治勞損風濕:牛髓、羊脂各二升,白蜜、薑汁、酥各三升。 煎三上三下,令成膏。 隨意以溫酒和服之。 (《經心錄》陸杭膏) ④治手足皺裂:牛髓敷之。

9、陳氏太極拳的松沉是怎麼練出來的?

松沉入手求柔順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尤其忌用拙力,通過長年累月的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鍛煉,逐漸達到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虛至虛靈的高級境界。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勞動中,不可避免地因接觸重物而養成了使力的習慣,從而造成肌肉緊張、關節僵硬、筋韌不活,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拙力和僵勁,這些反映到初習太極拳者身上,就會感到這兒不順,那兒不適,周身雌以協調。因此,「用意不用力」的要求與本身的「拙力僵勁」形成了一對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就成了初習太極拳者的首要問題。
習練太極拳一般有三階段,即柔順階段、沉著階段和虛靈階段,以太極拳的剛柔來說,就是積柔、成剛、剛柔無跡、虛至虛靈。雖有三個階段,而又密不可分,待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升華。而在柔順階段,首先要解決的矛盾就是在去掉拙力僵勁的同時培養和建立柔順之勁。應從「松沉」入手來解決這一矛盾。如果初學者一上來就求輕,則不僅不易去掉拙力僵勁,而且會更拘謹、更緊張。若專求輕,還容易導致神意渙散,氣勢散漫而偏軟。而由松沉入手,不僅可以松化掉拙力僵勁,而且會松中有沉,益於柔順的培養,又易漸入沉著。
所謂松沉,就是放鬆之中有沉墜的意思。首先是放鬆松開,使全身內外、四肢百骸、筋韌皮肉盡可能地放鬆鬆弛;松外就是身肢放長、伸筋拔骨、肌腱拉長、筋肉離骨、骨節開張,使經脈舒順通暢,絲毫無滯。譬如地下之溝渠,不塞而水行;輸送之管道,不堵而流通;人體之經絡,不閉而氣通。
如何操作呢?操作在心,心想放鬆,則全身內外無不放鬆;心想松開,則筋肉竹節無不松開。操作的訣竅在意氣貫注經穴。經絡猶如山谷中之通道,山川間之河流;經穴則猶如城鎮和村寨,依靠通道和河流相互通達,經穴是內氣流行最活躍、最敏感之處。

位於骨節之處的經穴謂節竅,是內氣人於骨髓的竅門。意氣貫注經穴就是意想各節的節竅,如意想肩的節竅(肩井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肩關節自然放鬆松開;意想肘的節竅(曲池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肘關節自然放鬆松開;意想胯的節竅(環跳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胯關節自然放鬆松開;意想胸的節竅(膻中穴)放鬆松開,久之則胸自然放鬆松開,等等。以此類推,以意想竅,循竅而行,日日貫注,晝夜貫輸,則筋肉自然離骨,骨節自然開張,達到放鬆松開的效果。
又由於「意為氣頭,氣隨意行」的作用,所以在意想節竅放鬆松開的同時,內氣由節竅人於骨髓之中,節節貫注,而又出於骨縫,充於肌膚,通於經絡,達於四梢,則放鬆之中有
沉著,久之便能達到松沉的效果。另外,周身內外上下除頂勁虛領、舌舐上齶和會陰上提外,其餘各部位都要有向下放鬆沉墜之意,如沉肩墜肘、胸空腹實、塌腰斂臀、坐胯屈膝、氣沉丹田、上虛下實等等。不論是站樁、定式,還是在周身運動時,都要想著放鬆松開沉墜,例如兩手領臂向上松虛棚領時,手臂各節既要放鬆松開,手臂之陰面又要在沉肩墜肘、腰勁下沉的同時而有向下沉墜的意思。如此功行日久,不僅拙力僵勁自去,柔順之勁亦會油然而生。
所謂柔順,即周身內外和順柔韌的意思,非柔軟之謂。和者,心內中和之氣;順者,流暢通貫無滯無背之意;柔者,相對剛而言,非軟非硬,非輕非重,順之勁即以心內中和之氣,行如柔水,流暢通貫周身內外,盤繞迴旋,緩緩流淌,無停無滯,無間無斷,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而成太極柔韌之勁。柔中而有沉著,則外形似柔而內中有剛,功行日久,剛從柔中生出。
所以,由松沉入手求柔順是初習太極拳者去掉拙力僵勁,進入柔順階段,培養太極柔韌內勁的關鍵和方法。
試試看吧!

與骨髓鬆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