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系

骨髓系

發布時間:2020-03-08 04:52:39

1、原始細胞增多,為什麼骨髓粒系,紅系,巨核系是減少的

「紅系」細胞:大部分指的是成熟紅細胞、幼稚紅細胞、早幼、中、晚紅細胞等;
「粒系」細胞:原始粒細胞,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及晚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
「巨核系」細胞:巨核細胞是骨髓中的一種從造血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細胞,核很大,但數量非常少,研究起來非常困難。
細胞 (英文名:cell)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比較普遍的提法是: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細胞所組成,但病毒生命活動也必須在細胞中才能體現。
一般來說,細菌等絕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動物由一個細胞組成,即單細胞生物,高等植物與高等動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細胞可分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兩類,但也有人提出應分為三類,即把原屬於原核細胞的古核細胞獨立出來作為與之並列的一類。研究細胞的學科稱為細胞生物學。
細胞體形極微,在顯微鏡下始能窺見,形狀多種多樣。主要由細胞核與細胞質構成,表面有細胞膜。高等植物細胞膜外有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質體,體內有葉綠體和液泡,還有線粒體。動物細胞無細胞壁,細胞質中常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中則無。細胞有運動、營養和繁殖等機能。

2、骨髓六大系統中哪個是多倍體細胞

血細胞的發育與成熟形態演變規律

1.血細胞的 增殖:有絲分裂是血細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在這種增殖中,母細胞有絲分裂後形成的子細胞同時都趨向分化成熟。巨核細胞的增殖與其他系統的增殖不同,其他系統細胞在DNA合成後,隨即分裂成兩個子細胞。而巨核細胞則是以連續雙倍增殖DNA的方式,即細胞核成倍增殖,每增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漿並不分裂,故巨核細胞體積逐漸增大,屬多倍體細胞。

2.血細胞的命名:血細胞按所屬系列分六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淋巴細胞系、漿細胞系和巨核細胞系。每一系統又依細胞成熟水平分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個階段;紅系和粒系的幼稚階段又分為早幼、中幼和晚幼三個階段;而粒細胞根據胞漿所含顆粒特點的不同,又分為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粒細胞。

3.血細胞發育成熟的一般規律:血細胞的發育成熟實際上是一個連續過程,階段的劃分是人為的措施。

3、骨髓各系細胞形態學檢查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骨髓各系細胞形態學檢查是對人體的骨髓細胞進行分型檢查,用於確定診斷某些造血系統或非造血系統疾病和輔助診斷某些造血系統疾病。
專科分類:心血管檢查分類:骨髓檢查
適用性別:男女均適用是否空腹:非空腹
參考價格:50-100元
溫馨提示:請注意休息。

4、請問骨髓系白血病m0是中微型化療第五次緩解很好,請問還需幾次.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又稱「血癌」。其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內核明顯吸附白血病細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

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建議必要時咨詢專科醫師,綜合評估確定具體治療方案

5、請問什麼叫骨髓非紅系有核細胞(NEC)

(一)急性非淋細胞白血病(AN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較輕,原始細胞大於30%,可達90%以上,核圓形,核仁明顯。胞質小,嗜鹼性,無顆粒,無Auer小體。
2、急性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減低,骨髓中I型加II型原始粒細胞大於90%(NEC),可見小原粒細胞(胞體小,與淋巴細胞相似,胞似圓形,核染色質呈細顆粒狀,較正常原粒細胞密集,核仁1-2個,有偽足)。

6、aggressive AML 這里的aggressive怎麼翻譯?惡性白血病嗎?

一類白血病的總稱 簡介:
AML: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即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是一類白血病的總稱,臨床中急性骨髓系白血病可 分為M0~M7一共8種。
詳細描述:
1、流行病學:
AML的年發生率約是每10萬人中有2.3人,男性比女性略多,而且年紀越大發生的機會越高,大於65歲的人得到AML的機會約為小於65歲的人之10倍。過去這20年來,其發生率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2、病因:
目前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但一般認為遺傳、輻射、化學物質(如苯)、葯物及其他職業上的暴露(如濃煙、顏料、殺蟲劑等)可能與AML的發生有關。
3、分類及診斷標准
⑴、M1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1.血象:貧血顯著,外周血可見幼紅細胞,白細胞總數升高。血片中以原始粒細胞為主,少數患者可無或極少幼稚粒細胞出現。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病例可增生活躍甚至減低。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大於90%(NEC),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淋巴細胞也減少。
3.細胞化學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細胞POX陽性。
⑵、M2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
1.血象:貧血顯著,白細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中原始粒細胞佔30%~89%(非紅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細胞大於10%,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此型白血病細胞的特徵是形態變異及核質發育不平衡。
3.細胞化學染色
(1)P0X與SB染色: 均呈陽性反應。
(2)PAS染色:原粒呈陰性反應,早幼粒細胞為弱陽性反應。
(3)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細胞的NAP活性明顯降低,甚至消失。
(4)特異性和非特異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陽性反應。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陽性反應,但強度較弱,且不被氟化鈉抑制。
(5)Phi(ф)小體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細胞內出現Phi(ф)小體。
(6)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驗:特異性染色體重排t(6;9)約見於1%的AML,主要為本型。
4.免疫學檢驗:表達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細胞和幹細胞相關抗原,CD34、HLA- DR、CD13、CD33和CD57陽性。
5.染色體和分子生物學檢驗: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種常見非隨機染色體重排,其檢出率高達90%。AML1基因重排可作為本病基因診斷的標志。
⑶、M3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1.血象: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大多病例在15×10/L以下,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
2.骨髓象: 多數病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個別病例增生低下。分類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佔30%~90%(NEC),早幼粒細胞與原始細胞之比為3:1以上。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均明顯減少。M3胞質中有大量顆粒和成束的Auer小體。
3.細胞化學染色: POX、S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AS-D-NAE可呈陽性反應,但不被氟化鈉抑制,α-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陰性,依次可與急單作鑒別。
4.免疫學檢驗: 髓系標志為主CD13、CD33、MP0、CD68等陽性,而HLA-DR、CD34為陰性者。
5.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驗: 約70%~90%的APL具有特異性的染色體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遺傳學標志,t(15;17)染色體易位使17號染色體上的維甲酸受體α(PARα)基因發生斷裂。與15號染色體上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PML)基因發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
⑷、M4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1.血象: 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為中度到重度減少。白細胞數可增高、正常或減少。外周血可見粒及單核兩系早期細胞,原單核和幼單核細胞可佔30%~40%,粒系早幼粒細胞以下各階段均易見到。血小板呈重度減少。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粒、單核兩系同時增生,紅系、巨核系受抑制。包括兩種類型:①異質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型:白血病細胞分別具有粒系、單核系形態學特徵;②同質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型:白血病細胞同時具有粒系及單核系特徵。部分細胞中可見到Auer小體。本病可分為4亞型:M4a、M4b、M4c、M4Eo。
3.細胞化學染色
(1)POX、SB染色:原單和幼單細胞呈陰性或弱陽性反應,而幼粒細胞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
(2)非特異性酯酶染色:應用α醋酸萘酚為底物進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細胞呈陽性反應,其中原粒細胞不被氟化鈉(NaF)抑制,而原單細胞可被NaF抑制。
(3)酯酶雙重染色:可呈現醋酸萘酚酯酶陽性細胞、氯醋酸酯酶陽性細胞或雙酯酶陽性細胞。
4.免疫學檢驗: 白血病細胞主要表達粒、單系抗原CD13、CD14、CD33、HLA-DR,部分表達CD9。
⑸、M5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1.血象: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呈中度到重度減少,大多數患者白細胞數偏低,分類以原單和幼單核細胞增多為主,可占細胞總數的30%~45%。未分化M5a以原單細胞為多、部分分化型M5b以幼單和單核細胞為主。兩型血小板均重度減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單加幼單細胞大於30%。M5a以原單細胞為主,可大於80%(NEC或單核系細胞),幼單細胞較少。M5b中原單、幼單及單核細胞均可見到,原單細胞小於80%。白血病細胞中有時可見到1~2條細而長的Auer小體。
3.細胞化學染色
(1)POX和SB染色:原單核細胞是陰性和弱陽性反應,而幼單細胞多數為陽性反應。
(2)PAS染色:原單細胞約多數為陰性反應。半數呈細粒狀或粉紅色弱陽性反應,而幼單細胞多數為陽性反應。
(3)酯酶染色: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可被氟化鈉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診斷價值較大。
⑹、M6 急性紅白細胞白血病
1.血象
(1)紅血病期:貧血輕重不一,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加重。可見各階段的幼紅細胞,以原紅和早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的形態奇特並有巨幼樣變。白細胞數低於正常,隨著病程的發展白細胞數可增多。血小板常減低。
(2)紅白血病期: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大多由中度到重度減少。見到各階段的幼紅細胞,以中、晚幼紅細胞為多,且形態異常。白細胞數一般偏低,可見到原粒及早幼粒細胞,隨著病程的發展,部分病例後期發展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其血象也隨之而改變,此時幼紅細胞逐漸減少。血小板減少明顯,可見畸形血小板。
2.骨髓象
(1)紅血病期: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多數病例大於50%,粒紅比例倒置,原紅及早幼紅多見,異型紅細胞超過10%,而骨髓中紅系細胞佔30%即有診斷意義。
(2)紅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和粒系(或單核系)細胞同時呈惡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原紅、早幼紅細胞次之;白細胞系統明顯增生,原粒(或原單核+幼單核)細胞占優勢,大於30%(ANC),部分原始和幼稚細胞中可見Auer小體。
3.細胞化學染色:幼紅細胞PAS呈陽性反應,積分值明顯增高,且多呈粗大顆粒、塊狀、環狀或彌漫狀分布。
⑺、M7 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
1.血象: 常見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總數大多減低,少數正常或增高,血小板減少。少數病例正常。可見到類似淋巴細胞的小巨核細胞,亦可見到有核紅細胞。
2.骨髓象: 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或增生活躍。粒系及紅系細胞增生均減低。巨核細胞系異常增生,全片巨核細胞可多達1 000個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區核細胞為主。其中原始巨核細胞大於30%,根據分化程度分兩種亞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細胞增多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細胞同時存在。
3.細胞化學染色: 有價值的細胞化學染色是5′-核苷酸酶、ACP和PAS為陽性,酯酶染色ANAE陽性,並可被NaF抑制。MP0及SB染色陰性。
4.免疫學檢查: CD41、CD42可呈陽性表達。
5.染色體檢驗: 染色體有inv(3)或del(3)、+8、+21異常。
6.電鏡: M7的原始巨核細胞根據其體積大小(4倍體~8倍體)及特異性細胞器的出現,加以識別。MKB和Pro-MKB均示血小板過氧化物酶(PPO)陽性反應,髓過氧化物酶(MPO)呈陰性反應。
⑻、M0 急性微分化型粒細胞白血病
此類細胞屬原始細胞,通過光學顯微鏡和細胞化學檢查無法鑒別是粒系還是淋系,只有通過電鏡氧化物酶(POX)檢查為陽性或通過免疫學檢查,髓系特徵才表現出來。非常原始的細胞有髓系特異性抗原表示才能診斷。

7、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粒系細胞、紅系細胞、單核系、淋巴系及巨核系,是由造血幹細胞向各系祖細胞分化增殖而來。

粒系及紅系細胞都依次經過原始細胞階段,早幼階段、中幼階段、晚幼階段和成熟階段。淋巴系、巨核系和單核系細胞依次經過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和成熟階段。

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佔1/2。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7)骨髓系擴展資料

骨髓分布於骨髓腔內,哈佛氏管內也含有少量,它主要是由血竇和造血組織構成。血竇是進入紅骨髓的動脈毛細血管分支後形成的竇狀腔隙,形狀不規則,管徑大小不一。竇壁襯著內皮細胞,外面有基膜和周細胞附著。

造血組織位於血竇之間,它的基質是網狀纖維和網狀細胞,它們構成網架,網孔中充滿各種游離細胞,如不同發育階段的各類血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初生時期,骨內充滿的全部是紅骨髓,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成年後,紅骨髓主要存在於一些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的骨骺內,以椎骨、胸骨和髂骨處最為豐富,造血功能也最為活躍。

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

一些學者利用紅骨髓培養的骨髓基質細胞植入骨折及骨缺損處,證實它們可促進骨組織形成,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缺損的修復。

8、骨髓細胞的骨髓細胞參考值

由於生理變異和不同的調查資料,正常骨髓象各系統各階段細胞比值變動范圍較大,所以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1/2強。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紅細胞系統占骨髓第二位(有核紅細胞),約佔1/5左右,以晚幼紅細胞居多,中幼紅細胞次之,原始紅細胞<0.01,早幼紅細胞一般<0.05,無巨幼紅細胞。
淋巴細胞約佔1/5左右,小兒偏高,有時可達0.4,單核細胞一般<0.04,漿細胞一般小於0.015。
非造血細胞,如網狀細胞、吞噬細胞、組織嗜鹼性細胞等可少量存在,它們的比值雖然很低,但卻骨髓有成份的標志。
巨核細胞計數尚沒有統一方法,一般全片巨核細胞數7-35個,其中原始巨核細胞佔0~0.01,幼稚巨核細胞0~0.05,顆粒性巨核細胞0.1~0.3,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0.44~0.60,裸核巨核細胞0.08~0.3。由於產生血小板巨核細胞在骨髓中停留時間很短,一旦有血小板產生,立即將血小板釋放出去,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正常骨髓中往往以顆粒型巨核細胞為主,裸核巨核細胞次之。
附骨髓檢查報告(血細胞檢查報告)。

9、急性骨髓系白血病m5有沒有什麼口服的化療葯物?

腫瘤綜合治療為好,千萬不要過度治療。推薦「五芝抗癌菌葯」,國家專利,集「抑殺癌細胞、修復受損基因和細胞、提高免疫力、補充營養能量和抗癌微量元素等」於一體,全方位、多層次抑殺癌細胞、讓癌細胞的躲避機制失靈;抗癌與修復調理相結合,調動一切抗癌有利因素,讓癌細胞失去體內生存、滋養的環境,標本兼治,彌補手術、放化療不足,從根本上阻止癌細胞再生,實現盡快好轉,預防復發轉移等。祝早日康復!

10、骨髓像粒系減低,紅系增高有哪些病

病情分析: 僅從骨髓檢查尚不能診斷,需要結合血常規的結果,B超檢查的結果,臨床症狀綜合判斷.以MDS的可能性大.

與骨髓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