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移植是

骨髓移植是

發布時間:2020-03-07 12:31:42

1、請問骨髓移植是不是器官移植啊

器官移植的一種,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骨髓移植分兩類

一類為異基因骨髓移植(1970年代以來臨床應用,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它需有與患者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相匹配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極少數的無親緣關系的供髓者所輸入的異體骨髓,或家庭成員間如父母和子女的骨髓移植;以及與患者HLA不很匹配的無關供者的骨髓。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雖HLA相匹配,但易發生輕重不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尤其在後一種情況更嚴重。另一類為同基因骨髓移植,即極少數的同卵雙胎孿生兄弟或姐妹間的骨髓移植。

還有一類為自體骨髓移植(ABMT)。此類骨髓移植開展較晚,80年代應用於臨床。用自身的骨髓,不需供髓者,此法簡便,易於推廣,可用於獨生子女,並且無GVHD的發生。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種實體瘤的治療。

人類白細胞抗原 (HLA)基因位點同時存在於兩條第6號染色體的短臂上,每條上又由緊密連鎖的復雜的基因位點組成。每個位點都由幾個或幾十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組成。在細胞膜上,目前所發現的抗原已有200種左右。在實驗室目前所能檢測到的HLA抗原只有HLA-A-B-C、-D/DR 這幾大類。實驗室所測得兩人之間這幾種抗原相符合,不等於兩人的全部抗原中沒有不相符之處。在同胞兄弟、姐妹中從父母各接受一條染色體上每種基因的一個,所以是單倍體基因遺傳。同胞兄弟姐妹間基因配合方式完全相同率僅佔25%,父母與子代間總有一個單一型染色體上HLA的A、B等位點的配合不同,故除同卵的孿生兄弟或姐妹外,家庭成員間及無關供者間HLA相匹配的機率是極少的。

HLA最初是作為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被發現的,其基因編碼所表達的抗原,參予控制免疫識別及細胞亞群間相互作用,故HLA不相匹配對移植物與受者組織之間的相互排斥有影響。臨床上一方面可產生移植物不能植活,另一方面可產生輕重不等的急性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現為皮膚、肝臟和胃腸道病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HLA的組織配型對供髓者的選擇和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是重要環節之一。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左右。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生存期平均3~4年,病程雖緩慢,但用目前化療方法無根治的可能。因此,骨髓移植所取得的療效較常規化療為佳。對淋巴瘤及其他實體瘤應用自體骨髓移植亦可達到根治的目的。

2、做骨髓移植手術,捐獻者需要具備什麼要求?

骨髓移植依骨髓來源不同分為異體骨髓移植與自體骨髓移植,異體骨髓移植供髓者為病人兄弟姐妹或其他近親家屬,而自體骨髓移植其供髓者卻是病人本身,當病人以化學治療達到緩解時,將病人骨髓抽取處理後冷凍起來,再於適當時機進行骨髓移植。

近年來由於葯物之發展,對於骨髓排斥與植體對抗宿主疾病之控制已有相當的進步,世界上已有不少骨髓移植中心使用非親屬供髓者,只要人類白血球抗原相同亦可以作為供髓者,目前已有不少成功的病例,成績不錯。至於骨髓移植如何作呢?骨髓移植的作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准備期(Conditioning),在這時期病人必須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學葯物治療或合並全身性放射線電療,其目的主要在於徹底破壞原有的免疫力以及盡可能殺死殘存於體內的癌細胞;

第二階段為骨髓抽取與輸入期,在完成准備工作後,在開刀房裡從捐髓者身上兩邊腸骨處抽出約每公斤體重十五CC的骨髓,經過濾處理後裝入血袋,即可經由病人的中心靜脈輸入病人體內而完成骨髓移植;

第三階段為移植後照顧期,此階段亦為最重要時期,因為在新骨髓長出之前,病人最容易發生感染與其他並發症,此時期的預防處理對於骨髓移植的成功與否,可說是最重要的一環。
骨髓移植有什麽並發症呢?

骨髓移植最大的並發症為感染(Infection)與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GVHD),由於病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必須先接受超大量的化學葯物或合並全身性放射線電療,因此病人在新骨髓長出來以前,幾乎處於無免疫力狀態,隨時都可能招致細菌或是病毒的感染,然而目前由於無菌室之使用或應用反隔離措施,以及新抗生素之發明與抗病毒葯物Acyclovir之使用,在感染方面,已使大部分細菌或濾過性病毒的感染得到預防與控制,然而對於巨細胞病毒(CMV)所引起間質性肺炎以及黴菌感染的治療仍有待進一步之研究發展,至於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主要發生於異體骨髓移植,而自體骨髓移植因使用自己的骨髓,發生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對於異體移植所發生的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目前已有環孢子素(Cyclosporin)、類固醇(Methylprednisolone)及一些免疫抑制劑可作有效的預防與控制;近年來一些免疫抗體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的使用,對於頑固性植體宿主對抗反應疾病也有一些療效,雖然新葯物的發展使得感染與植體對抗宿主反應疾病的控制有長足的進步,然而這兩種並發症仍是目前骨髓移植失敗最大的原因,有待進一步之研究。

總之,骨髓移植已成為許多血液疾病與血液腫瘤救命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傳統的化學療法雖然可以使得不少病人達到緩解的地步,可是大部份的病人仍走向復發的途境,而骨髓移植雖然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治療方式,它卻提供了病人「重新作人」的一線生機。
捐獻者到紅十字血液中心或者該中心的街頭采血車參加無償獻血時,如果想捐獻骨髓,向工作人員提出要求,填寫登記表後,多抽5毫升血交HLA組織配型實驗室檢測即可;省轄各市的捐獻者應該先通過電話,在當地的紅十字會報名,由市級紅十字會與市級血站或者其他醫療單位結合,統一安排時間通知捐獻者集中填寫登記表、採集血樣,然後送至省HLA組織配型實驗室檢測。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把檢測捐獻者血液得到的資料輸入骨髓資料庫,當某位捐獻者的骨髓配型與需要移植骨髓的患者相符時,醫務人員將通知捐獻者做進一步的檢測,然後抽取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

3、骨髓移植是怎樣的?

骨髓是充盈於骨內腔隙中的柔軟組織,其中含有不同發育階段的血細胞。骨髓是人體中,尤其是出生後的最主要的造血器官之一。因此,骨髓的某些疾病會造成人體的貧血,要是骨髓細胞發生癌變,形成白血病,則更會威脅人的生命,在這些情況下,醫生往往會考慮對患者進行骨髓移植。

世界上最早從事骨髓移植的人是美國醫生托馬斯,他首次將一位正常孿生哥哥的骨髓輸給了患白血病的兄弟。由於他成功地完成了骨髓移植術,於1990年獲得了著名的諾貝爾獎金。

一般說來,進行骨髓移植時,先要將有病的骨髓抽出,或者將骨髓中的癌細胞殺死,然後將健康與合適的骨髓注入患者體內,讓它們在病人骨內腔隙中「安家落戶」,並且不斷地繁殖來糾正病人的「貧血症或是以此來治療白血病」等。那麼什麼是合適的骨髓呢?這是指移植進去的骨髓不會發生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宿主抗移植物的反應」,或是「移植物抗宿主的反應」,因此,一般只有「同卵雙生」,即孿生兄弟或姐妹之間才可互相進行骨髓移植,因為他(她)們之間的骨髓與組織不會發生相互排斥反應。此外,不是孿生者,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可以進行骨髓移植呢?這要進行「基因配型」才能確定,通常他們之間互相提供骨髓的可能性是25%。

目前全球大約進行了3萬多例骨髓移植。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了同基因骨髓移植(孿生者之間),並取得成功。當前擺在我國以及全世界醫學家面前的任務是如何能成功地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不是孿生者之間的移植),甚至異種骨髓移植。對此困難仍很多,或許也可以這樣說「任重而道遠」,但前途是無限光明的。

4、骨髓移植的排異反應是怎麼回事

骨髓移植排異的三大因素
骨髓移植是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長生存期乃至根治。
近20年來白血病的新興治療手段,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多。骨髓移植能治癒白血病嗎?白血病骨髓移植後能活多久?這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屬關心的問題。對於骨髓移植後能活多久,很難有明確的答案,雖然目前臨床上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但仍有部分患者骨髓移植後短期內復發或產生嚴重的排他反應而死亡。
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一、配型困難,成功率低
骨髓移植還有一個重要缺陷,就是適用於移植的骨髓類型供源極少,因為要找到白細胞抗原(HLA)配型相同的骨髓供應者十分困難。 據統計,十萬人中約有二人能配型成功。而且即使找到配型相同之人,也常因顧慮抽髓後對身體造成損害而不願供應。即便幸運地成功配型進行了骨髓移植,臨床上成功的幾率也較低,有的雖然移植成功,但不久又復發無救。
二、骨髓移植摧毀了生命免疫力
骨髓移植的最大弊端是在移植過程中,摧毀了生命的免疫力和自力生存的功能,使它無能發揮「排異」作用,使得移植得以成功。但是,免疫力是生命賴以自衛生存的重要因素,賴以發育成長的基本支柱,免疫力被摧毀,使得身體無法抵抗疾病,難以長期生存。
三、副作用大
骨髓移植後,免疫力被摧毀,使得患者身體機能極度減退,早衰、極易患病。
雖然骨髓移植至今仍存在以上幾個缺點,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移植成功率也逐漸提高,移植後採取合適的措施,待數周後正常造血功能重建,也是能達到根治而長期生存的目的的。總的來說,白血病骨髓移植後能活多久難以有明確的答案,患者應樹立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樂觀的心態也是抵抗疾病的有力武器。

5、骨髓移植是誰發明的

LZ您好
骨髓移植准確說是這個醫療技術專利的核心
屬於愛德華·唐納爾·托馬斯(美國)
他最早是1950年起,在狗身上做骨髓移植的實驗。但之後在1968年之前,他給人做了200多例骨髓移植,只有3例存活。這使其採取一連串措施,以克服植體到宿主反應的發生及防治,使得之後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大增。
但解決移植排斥,了解其原理的人是法國的讓.多塞(包含但不限於骨髓移植問題)

6、骨髓移植是什麼意思

是向白血病或再生不良性貧血等血液難病患者透過靜脈注射移植捐獻者的正常骨髓細胞的治療。骨髓移植所使用的造血幹細胞,除了骨髓之外,還可以透過從末梢血回收PBSCT或臍帶血等方式獲取,總稱造血幹細胞移植

7、骨髓移植是怎麼做的??

(1)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將自體正常或疾病緩解期的造血幹細胞保存起來,在患者接受大劑量化療後回輸造血幹細胞。
(2)同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指同卵孿生之間的移植。
(3)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同胞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合、親緣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非親緣HLA相合、非親緣HLA不全相合等。
白血病患者和部分癌症患者是需要做骨髓移植的,白血病及其它癌症患者,做骨髓移植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有的患者通過做骨髓移植還治癒了癌症。除了做骨髓移植,白血病等癌症患者為達到延長生存期或提高治癒率的目的,還需要考慮長期用中葯做抗血管治療,中葯有人參Rg3,在腫瘤發展中,它可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生長,可誘導瘤體的凋亡。

8、骨髓移植的過程是怎樣的

所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就是病人在接受大劑量化療或放療徹底摧毀病人原有的造血系統,徹底清除白血病細胞後,植入健康的骨髓細胞,這些骨髓細胞在病人體內重新繁殖,達到重建病人造血系統的目的,以期徹底治癒白血病。 骨髓移植的過程較為復雜,但基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受者、供者的選擇:受者須有合適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進行異體移植者須盧人類組織相關性抗原(HLA)相配。 2.造血幹細胞的採集與保存:若為異體移植須為患者找出組織相容性抗原(HLA)配型一致的供者進行幹細胞採集;若為自體移植須在患者預處理前採集自身緩解期的幹細胞並進行適當的體外保存。 3.移植前的預處理:患者移植前經各項檢查後在全環境保護下行預處理[大劑量化療和(或)放療],目的是為清除體內惡性細胞或骨髓中的異常細胞群,同時為正常幹細胞的植入准備環境。 4.造血幹細胞的回輸:由靜脈輸注供者(異體或自體)造血幹細胞懸液。 5.移植後並發症的防治:骨髓移植後須進行移植物抗宿主病c異體)、感染、出血、間質性肺炎等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支持治療。

9、治療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必須是親屬才有可能成功配型么?

不一定需要直系親屬.只要能夠配型成功都可以進行移植只不過直系親屬配型成功的概率要高一些成功率:這要看醫院的水平,骨髓移植有其一定的適應症: 1。首先要求化療取得的完全緩解。 2。年齡一般在45歲以下,自體骨髓移植55歲以下。 3。無嚴重的肝、腎、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較重的糖尿病、肝炎、高血壓、腦梗、心臟疾患,嚴重的精神障礙者。 4。最好有適宜的全相合基因提供者。

骨髓移植一般要經過五大關口:1,移植前化療關。 2、移植關 3,移植後免疫排異關。 4,感染關 5、移植後化療關。

骨髓移植成功率受諸多因素及時間考驗:
只有依次順利通過以上這五關,並在半年後作基因檢查,在患者體內發現供髓者的基因表達,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臟器檢查正常、無明顯症狀,才算真正成功。 臨床上常見有些患者在移植出艙後一月、三月、六月甚至一年後出現復發的。這與患者病情類型、機體臟器功能、自身免疫反應、移植過程的並發症及供髓者與患者的基因位點匹配相符率、移植醫院的綜合水平又有相當關系。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聞媒體報告在50%左右,但醫學界認可在33%左右。即1/3、1/3、1/3 觀點:1/3患者在移植中失敗;1/3在移植後半年內復發;1/3患者獲得移植成功。 除了移植就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中葯治療。近10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遺傳學的進展,對白血病的病因病理認識更加深入,同時新療法、新葯物的發現以及中葯的使用,使白血病預後得到極大的改觀。「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已成了過去。正規、系統地治療可以使大多數白血病患者長期無病生存,甚至痊癒。

與骨髓移植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