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懂的幫忙看下骨髓片檢查報告
我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骨髓片中的 巨核細胞,正常情況是全片可見7-35個巨核細胞,你這個是增生明顯活躍了。但是巨核細胞形態特點描述不完整,不太好說,但是有數量問題的。
血片中問題 有成熟粒細胞增多為主。
綜合骨髓片和血片所有已知特點,排除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和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初步估計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個人淺見,僅僅供參考!
2、骨穿結果出來了,怎麼看情況好壞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採集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臨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於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也可用於造血幹細胞培養、細胞遺傳學分析及病原生物學檢查等,以協助臨床診斷血液病、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並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後等。血細胞的質和量的異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變化。血液病檢查中經常會遇到骨髓象和血象分析等,但是普通人卻根本看不懂這些,那麼怎樣正確看骨穿報告呢,骨髓細胞學檢查的正常值又是多少呢?
骨髓檢查的報告單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在骨髓化驗報告單中,包括紅細胞系、粒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各類細胞在各個不同成熟階段所佔百分比;其他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等數量;還有經過計算的粒系和紅系細胞比值;各類細胞的形態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況的說明。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范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躍;
2、粒細胞系約佔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3、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佔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幼紅細胞約各佔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4、粒、紅比值正常約為2~4:1;
5、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較高,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6、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7、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8、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佔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志;
9;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
10、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只有了解骨髓細胞形態的正常值才能對血液病的病情、疾病程度有所掌握,但血液病的診斷不能僅憑骨髓穿刺,還要結合血常規、骨髓活檢及其他相關檢查,若有異常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3、在看骨髓片,這三個細胞是什麼?
白細胞。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能製造紅細胞、血小板和各種白細胞。白細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直徑在7~20μm之間。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五種,按照體積從小到大是:淋巴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具體到骨髓中,就不好區分是哪一種了。
4、這是一張骨髓片的照片,大神們快來看看這是什麼細胞
周圍是紅細胞!中間部分很明顯是血小板大量凌聚體
5、怎樣看骨髓化驗單
新年快樂!
首先要看骨髓的增生情況如何,主要是看骨髓內的造血細胞數量。一般可分為極度活躍、明顯活躍、活躍、尚可和低下等五種。如果造血細胞極度活躍常見於白血病,而低下則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其次是看粒細胞和有核紅細胞的比例。如果兩者之間的比例高,說明粒細胞增生多或紅細胞增生少,反之亦然。第三是看各類細胞,如粒細胞、紅細胞和淋巴細胞在各階段中的比例。如原始細胞比例是否增高,提示有無白血病;幼稚淋巴細胞的比例或各階段紅細胞比例是否增高,提示有無增生性貧血。
第四看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情況,主要看數目和各階段巨核細胞的比例,以此判斷血小板增多症或減少症的依據。
其實不妨問下當值的醫生。他們更有經驗。
新年快樂哦!有空關注下養生之類的,可以防住很多病。
6、骨髓報告怎樣看?
我建議你最好還是讓專業血液病大夫看好。自己學習的話不容易,再有就是疾病很有多方面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看自己的病肯定有片面性,再說骨髓報告不容易學會,你還是聽從專家的意見吧。
7、骨髓檢查的正常骨髓報告單
骨髓檢查的報告單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在骨髓化驗報告單中,包括紅細胞系、粒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各類細胞在各個不同成熟階段所佔百分比;其他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等數量;還有經過計算的粒系和紅系細胞比值;各類細胞的形態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況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