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我是開放性骨折後得了骨髓炎,現在形成竇道了,中葯該用哪些葯啊?
你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不是單純的用那些葯物就可以解決的
應該到權威醫院治療
利用現代醫學技術和傳統中醫中葯聯合治療才有望盡早痊癒
中葯方案一般是活血化瘀補氣補血通經補骨健脾養胃來綜合治療
具體用葯每個人不同
2、骨髓炎.腳底有竇道傷口潰爛應吃什麼葯治療?有胃炎?
你好! 慢性骨髓炎光吃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口服葯對人胃腸道刺激很大的,何況你還有胃炎。你說有竇道,就說明裡面有死骨 壞死組織存在,多年的患病,局部的血運破壞嚴重,不管是口服還是肌注葯物都是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患病區域的,現在血運已經破壞,葯效是很難達到血葯濃度起到殺菌的作用的,治療骨髓炎關鍵是要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案,重慶貽青中醫院是一家專治骨髓炎的專科中醫院,採用純中葯靶位定向體液療法中醫外治,療效肯定無副作用無痛苦,具體的呢可登陸醫院網站(骨病無憂)了解 祝好!
3、骨髓炎為什麼會形成竇道?流出來的膿液都是啥?
竇道是病灶和體表連接通道。骨髓炎是因為骨質受到致炎介質感染骨質的破壞、壞死、增生的一種炎症反應。骨髓炎的感染炎症不同於一般的炎症,因為破壞的本身是骨質,炎症反應病例一般包含變質、滲出、及增生。
在炎症反應活躍期以變質和滲出為主,這會導致病灶內組織壞死液化,形成膿性物質,隨著膿性滲出物量的增加和聚集,局部形成膿腫,在壓力及膿性滲出物內酶類作用下,膿性滲出物會通過體表突破口,膿性分泌物從而釋放,竇道形成繼而緩解症狀。
如果病灶持久活躍,會有源源不斷的膿液從竇道滲出,如果病灶病灶靜止,滲出減少或消失,竇道也會閉合,但在病灶再次活躍時會再次開放流膿,也會形成新的竇道,所以慢性骨髓炎病人也常見有多個竇道存在。
4、骨髓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針:病灶徹底清除、開放性松質骨植骨及反復沖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1.穿刺吸引術為減輕骨髓腔壓力,防止炎症在骨髓腔上下擴散,對病灶處可進行穿刺吸引,同時還可向腔內注入抗生素。2.開窗引流術,X線檢查顯示骨質局部已有破壞及骨髓腔陰影增寬者,可在骨髓腔內積膿部位進行骨皮質鑽孔或開窗,防止炎症擴散,以利分泌物引流。3.死骨取出術,對死骨較大、已具備手術時機者可將死骨取出,是治療慢性骨炎最常見和最基本的手術方法。4.截肢術適用於一肢多處骨髓炎,合並多數竇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局部皮膚發生惡變者。5.大塊病骨切除術,一般適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顯硬化,或局部瘢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負重也無重要功能的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他治療:全身和局部輔助治療,對症處理。葯物治療:急性骨髓炎應早期足量聯合應用抗生素治療。
5、骨髓炎用什麼葯?
髓炎,並不只是骨髓出現發炎,而是指骨頭的骨膜、骨密質、骨松質以及骨髓出現感染、發炎的疾病。病人一旦患上慢性骨髓炎,除了要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治療以外,可能還要接受多次手術治療。疾病可以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往往要花很多精力控制感染、處理壞死的骨骼以及軟組織的缺損。
局部症狀: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劇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護性痙攣,肢體不敢活動。患部腫脹及壓痛明顯。如病灶接近關節,則關節亦可腫脹,但壓痛不顯著。當膿腫穿破骨質、骨膜至皮下時,即有波動,穿破皮膚後,形成竇道,經久不愈。
當骨髓炎處於平靜狀態、不發作時,病人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是病變處的骨骼變形,肢體也增粗、變形。同時病變處皮膚變薄、顏色發暗、有多處瘢痕,稍有破損就可引起長時間的潰瘍。有些患者可出現長期流膿的小口,膿液有臭味。慢性脊榷骨髓炎則往往有背痛、低熱的現象。
當骨髓炎急性發作時,可表現為患處疼痛、患處的皮膚發紅、腫脹、發熱,流膿的小口流出大量的膿液,有時還會掉出壞死的骨頭。死骨排出後,流膿的小口可以自行封閉,紅、腫、熱、痛等症狀逐漸好轉、消退。但是症狀消退並不等於疾病好轉,以後還是會再次急性發作。一般隔幾個月就發作一次。
中醫外科膏葯治療骨髓炎,區別於西醫的常規治療,西醫是根據其炎症的菌種全身性的殺菌抗菌,往往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病灶的葯力非常稀少,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對身體有益菌種也大量的殺滅,且各種菌種又會產生耐葯性,所以臨床治癒需要很長時間並容易出現反復。中醫外科膏葯的治療,是根據患者的體怔,運用葯物集中的特點,將膏葯直接貼敷到患處(按古人所論:「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葯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葯尤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這一段論述已相當明確地闡明了皮膚吸收的機理,並已被現代科學實驗所證實)。通過葯力的作用,拔毒排膿,化腐生肌,清除壞死的死骨及腐朽組織,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生肌的目的。由於膏葯用於肌表薄貼,所以膏葯中的葯物,通過皮膚軟組織的吸收,直達病所。因此可直接透入皮膚產生拔毒生肌、消炎止痛,清除異物、活血化淤,開竅透骨等。同時葯物在患處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葯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從而發揮較強的葯理作用。
中醫外科膏葯是在祖傳秘方「提子膏『的基礎上,運用現代醫療知識反復實踐驗證修改而成,它是利用葯物,施於病者體表或患部,借體表對葯物的吸收和經絡的通路,發揮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經走洛,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病痛目的的一種療法。中醫外科膏葯治療骨髓炎,其主要作用是拔膿排膿,清除異物,化腐生肌,消炎鎮痛。在治療形成竇道的骨髓炎時,主要是通過葯棍(葯棍的主要成分是匯葯,作用是將葯物直接遞到病灶深處,將深處死骨及壞死組織匯出,並起到防止傷口過早封閉,保持排膿流暢的作用)加外敷膏葯清除壞死組織,使新生組織由里向外長平創口而達治癒目的。對治療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一般用葯1-2療程可康復(一療程用葯7次,一次貼三天)。形成竇道的慢性骨髓炎需三個療程可完全康復,具有徹底治癒不再復發的特點。
中醫葯的理論:清代名醫徐洄溪曾有過這樣一段論述:「今所用之膏葯,古人謂之薄貼,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膿去腐,止痛生肌,並摭風護肉之類,其膏宜輕薄而日換,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多,葯亦隨病加減,其膏宜厚而久貼,此理人所難知,何也?」他又解釋說:「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葯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葯尤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這一段論述已相當明確地闡明了皮膚吸收的機理,並已被現代科學實驗所證實。葯物透皮吸收過程包括釋放、穿透及吸收進入血循環三個階段。釋放系指葯物從基質中脫離出來並擴散到皮膚或粘膜表面上。穿透系指葯物通過表皮進入真皮、皮下組織,對局部組織起作用。吸收系指葯物透入皮膚後或與粘膜接觸後在組織內通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而產生全身作用。
咨詢可見本人資料。
6、骨髓炎有竇道傷口不癒合可以用橡皮生肌膏嗎?
骨髓炎有竇道口不癒合,多是因為內部還存在感染,或者有壞死組織,應該及時到醫院治療。金冠醫生解釋:骨髓炎是發生在骨骼的炎症疾病,單純的治療傷口,容易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