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血病能治好嗎?
現在醫學發達,白血病已不是不治之症。堅持放療和化療,就能治。 造血干/祖細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和臍帶血移植),只是治療的一種,有的型號(如急性髓系白血病M2b)就不用移植,定期化療就可以痊癒。 心情也是治療的好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分化,
2、國內除了陽光骨髓庫和中華骨髓庫還有其他的骨髓庫嘛?我朋友在這些骨髓庫找不到匹配的骨髓。
可以聯系台灣慈濟骨髓庫試試!祝順:)
3、做完骨髓配型醫院會主動給我們找骨髓嗎
中華骨髓庫,中國紅十字會主辦,以慈善之名號召捐獻骨髓,取樣建庫,如果有匹配的患者,再聯系志願者捐獻骨髓。多麼美好!但是,患者查詢中華骨髓庫每次收費500元,查到了,要得到骨髓還要再交至少5萬元!北大學生激於義憤,成立了民間骨髓庫,從查詢到移植都是真正免費,起名「陽光骨髓庫」。
4、我爸十年前左右跟人發生矛盾!把我爸退打骨折了!卧床三年!那個人跑了!到現在都有十來年了!但是我家...
只有通過網路媒體讓眾人知曉這個事件,引起共鳴,政府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就會處理。
5、不遵守文明公德造成不良後果的典型故事
城市不文明現象,諸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踩踏草坪等,一直以來都是城市管理過程中的頑疾。為了實現城市文明的目的,全國各地的城市嘗試過不少方法,如組織人力進行集中清潔、在「重災區」張貼提示性標語、加大處罰力度等,但是這些方法往往收效有限,且常常反彈。
首先,城市文明的實現需要市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張貼標語、組織人力加大清潔力度,甚至像重慶志願者那樣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市民等做法,雖然對於短時治理城市不文明現象有一定作用,但從長遠來看,極易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惡性循環困境。在市民文明素質教育缺失的背景下,如果市民的綜合素質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提高,這種被動治理和道德感化很難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其次,城市不文明現象「泛濫」與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缺位」有很大關系。如果我們在街頭設立更多的公共廁所供人們免費使用,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隨地「方便」;如果我們在建設城市公共設施上多一些人性化考慮,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踐踏草坪、橫穿馬路現象。市民的素質固然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城市管理者在管理行為上的「懶惰」也是造成城市不文明現象的原因。
治理城市不文明現象,需要個人的努力和自我約束,需要個人道德素質的提升和公德意識的培養,同時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加強城市公共設施的配置和建設,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只有做好了這些,消除城市不文明現象才擁有一個扎實的基礎。
6、請問如何向陽光骨髓庫申請使用?
在陽光骨髓庫網站上就可錄入自己的HLA信息,再傳真醫院關於HLA配型的原始檢測報告單到骨髓庫後他們會進行檢索,然後告訴你結果。
7、北大的一個得白血病的男生寫的一本書是什麼
樓上正解,劉正琛學長的詳細介紹請看這里http://ke.baidu.com/view/1383809.html?wtp=tt。
8、新陽光慈善基金會141期
12月初,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完成首例對外捐髓。
造血幹細胞的配型成功幾率往往很難定量,國內而言僅在十幾萬分之一,如果配型成功,用陽光骨髓庫項目主管蔡元斌的話說就是「結了緣」。如今,這份緣分漂洋過海,正從中國飛往美國。
在經過12月1日一天的採集工作後,12月2日一早,蔡元斌就在空軍總醫院血液科的一間准備室里精心核查各項交接所需數據。這是北京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兩天,但蔡元斌和他的同事們都幹得熱火朝天,因為這是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陽光骨髓庫,這個大陸唯一一家的民間草根骨髓庫成立12年以來,首次實現對外輸髓。「意義是里程碑似的!」蔡元斌緊張、興奮地介紹,「昨天的采血非常順利,我們的造血幹細胞質量達到了國際水平,今天就剩交接環節了!」
據蔡元斌介紹,此次配型的供者范范(化名)是就讀於香港大學的一名研究生,患者是一名美國華裔。兩人的配型達到9/10相合。
2012年,范范在北京大學就讀本科時,恰逢陽光骨髓庫在北大做宣傳入庫活動。這個有愛心的女孩於是義不容辭地向陽光骨髓庫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2013年12月份,陽光骨髓庫接到美國骨髓庫請求,稱發現美國一名華裔白血病復發患者與范范的幹細胞匹配上了。兩人就此結下緣分。2014年10月15日,美國骨髓庫正式動員陽光骨髓庫採集造血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