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百科

骨髓百科

發布時間:2020-03-26 02:36:32

1、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哪些細胞

骨髓的原始細胞包括粒系細胞、紅系細胞、單核系、淋巴系及巨核系,是由造血幹細胞向各系祖細胞分化增殖而來。

粒系及紅系細胞都依次經過原始細胞階段,早幼階段、中幼階段、晚幼階段和成熟階段。淋巴系、巨核系和單核系細胞依次經過原始階段、幼稚階段和成熟階段。

正常骨髓象實際含義是正常范圍骨髓象,下降數據可做為骨髓塗片中各種血細胞正常值的參考: 粒細胞系統佔比例最大,約佔1/2。一般原始粒細胞<0.02,早幼粒細胞<0.05,以中性桿狀核最多,其比值大於分葉核細胞,也多於晚幼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0.05,嗜鹼性粒細胞<0.01。

(1)骨髓百科擴展資料

骨髓分布於骨髓腔內,哈佛氏管內也含有少量,它主要是由血竇和造血組織構成。血竇是進入紅骨髓的動脈毛細血管分支後形成的竇狀腔隙,形狀不規則,管徑大小不一。竇壁襯著內皮細胞,外面有基膜和周細胞附著。

造血組織位於血竇之間,它的基質是網狀纖維和網狀細胞,它們構成網架,網孔中充滿各種游離細胞,如不同發育階段的各類血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

初生時期,骨內充滿的全部是紅骨髓,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成年後,紅骨髓主要存在於一些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的骨骺內,以椎骨、胸骨和髂骨處最為豐富,造血功能也最為活躍。

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

一些學者利用紅骨髓培養的骨髓基質細胞植入骨折及骨缺損處,證實它們可促進骨組織形成,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缺損的修復。

2、骨髓的名詞解釋

骨髓(bone marrow)存在於骨松質腔隙和長骨骨髓腔內,由多種類型的細胞和網狀結締組織構成,根據其結構不同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為柔軟富有血液的組織。

紅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分布於骨髓腔內,哈佛氏管內也含有少量,它主要是由血竇和造血組織構成。血竇是進入紅骨髓的動脈毛細血管分支後形成的竇狀腔隙,形狀不規則,管徑大小不一。竇壁襯著內皮細胞,外面有基膜和周細胞附著。



(2)骨髓百科擴展資料:

骨髓移植術:骨髓移植包括同基因移植和異基因移植。同基因移植僅發生在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間,而異基因移植是指不同個體之間進行的移植。所以,通常情況下,骨髓移植主要是指異基因移植。

但並不是所有白血病人都適合進行骨髓移植。骨髓移植只適合那些對化療不敏感的病人,他們需要藉助正常人的免疫細胞殺死耐葯性癌細胞,重建造血功能。而且骨髓移植也要針對不同情況分別對待。對高度危險的患者移植得越早效果越好,找不到HLA完全匹配的供者時,有血緣關系HLA半匹配移植能夠及時地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

3、吃什麼可以補骨髓

動物的肝臟、豬血、黑木耳等等,同時也可以適當吃一些優質的蛋白質,如新鮮的牛奶,新鮮的牛羊肉、魚類、蛋類等,這樣骨髓的造血功能就會正常的發揮。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存在於骨髓腔內,骨髓是由造血細胞和基質組成的。造血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和處於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骨髓的基質是由基質細胞和粘多糖以及糖蛋白組成,骨髓基質是骨髓細胞生長發育的土壤。

在造血的過程當中,骨髓需要鐵元素、優質的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才能夠合成人體需要的各種血細胞。

(3)骨髓百科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保持皮膚清潔,層流潔凈室內每天用1:2000洗必泰,層流潔凈室外用溫水進行全身擦浴。

2、穿著清潔柔軟的內衣,避免擦破皮膚,注意觀察皮疹顏色、出現的時間、面積。皮膚癢時勿用手抓破皮膚,保持床單清潔,勤換內衣。

3、按時用氯黴素及利福平眼葯水交替點眼,眼乾時也可用人工淚滴眼。出現角膜炎時,囑用戶卧床休息,禁止看書、電視、電腦,畏光、流淚給予眼罩遮蓋,將光線調暗。

4、觀察大便性狀,腹瀉次數及腹痛性質,准確記錄腹瀉次數、量、顏色;每次便後用碘伏水沖洗肛周,保持肛周清潔。

4、骨髓外鐵是什麼

骨髓外鐵:骨髓小粒中有含鐵血黃素稱細胞外鐵;細胞內也含有鐵稱細胞內鐵,其中三價鐵離子與分子中蛋白質結合不牢,經處理後游離,可在酸性亞鐵氰化鉀溶液中產生普魯士藍反應而染色。

鐵染色正常值:細胞外鐵為「+」-「++」;細胞內鐵為計數100個幼紅細胞,鐵粒幼細胞為19-44個。

(4)骨髓百科擴展資料:

一、注意事項:

1、玻片一定要清潔無污,需經無鐵處理。處理方法:新片經清潔液浸泡24h,沖洗後浸入95%乙醇中24h,晾乾後再浸在5% HCl中24h,蒸餾水反復浸洗玻片,取出烤乾備用。

2、酸性亞鐵氰化鉀必須現用現酸。

3、最好用盛骨髓那張塗片染色做細胞外鐵觀察,因這張塗片含骨髓小粒較多。

二、黃骨髓主要由脂肪組織構成,即骨髓的基質細胞大量變為脂肪細胞,僅有少量幼稚細胞團,其造血功能微弱。

(1)成年人的紅骨髓能產生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細胞。

(2)許多因素參與骨髓造血機能的調節:血液內氧的減少,刺激紅細胞的形成;同樣高空生活使紅細胞增加;失血使骨髓內細胞的有絲分裂增強;食物中的蛋白質對紅細胞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在紅細胞形成的正常過程中必須有維生素B2。

(3)在成年人高度貧血和失血時黃骨髓能轉變為紅骨髓。

5、骨髓庫是什麼

骨髓庫也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骨髓庫並不是把供者的骨髓或造血幹細胞存到庫里。骨髓庫里保存的只是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人們的名字、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詳細地址、HLA基因檢查結果等。如果有一個白血病患者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HLA基因與所有志願者的HLA基因進行配對,配對相合,便通知該志願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因此骨髓庫參加的志願者越多,庫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捐獻者的機會就越多。 世界各國有各自的骨髓庫,國際上目前已有40個國家的54個骨髓庫和21個國家的37個臍血庫,登記的資料約1000萬。 亞洲地區有設於中國香港地區的香港骨髓捐獻者登記處、中國台灣省的台灣慈濟骨髓捐獻者登記處、新加坡骨髓捐獻者登記處、日本骨髓捐獻庫和韓國骨髓捐獻者庫。由於人種遺傳的差異,中國人的HLA型別與白種、黑種等人群差別較大,中國白血病患者尋找HLA相合捐獻者的最大希望是在中國人群中,在其他人種中很困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一旦患病,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時,能求助於「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大陸的患者也可以求助於中國香港地區的香港骨髓捐獻者登記處、中國台灣省的台灣慈濟骨髓捐獻者登記處、新加坡骨髓捐獻者登記處。

6、骨髓具有什麼功能

骨髓有造血功能,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

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成年人的紅骨髓能產生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以及部分淋巴細胞。

在患某種貧血症時,黃骨髓可重新轉化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6歲前後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轉化為黃骨髓,紅骨髓僅保留於頭骨、胸骨、鎖骨、肋骨、脊柱、骨盆。

(6)骨髓百科擴展資料:

骨髓組成:

主要有造血器官,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和血小板等,故骨髓細胞包括各種血細胞系的不同發育階段的細胞,成分較復雜。如粒細胞系,約佔40%~60%,包括原粒細胞、早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桿狀粒細胞和分葉核粒細胞。

淋巴細胞系約佔20%,含原淋巴細胞、幼淋巴細胞和淋巴細胞;紅細胞系約佔20%,含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和紅細胞;單核細胞系約佔4%,含原單核細胞、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

巨核細胞系約佔4%,包括原巨核細胞、幼巨核細胞和巨核細胞,最後形成血小板;漿細胞系包括原漿細胞、幼漿細胞和漿細胞。

7、「骨髓」的讀音是什麼?

「骨髓」的讀音:[ gǔ suǐ ]

基本釋義:

1、骨腔內的膏狀物質。

2、指內心深處。

3、比喻詩、文等的核心;精華。

造句:

1、對那些地痞流氓,百姓們早就恨入骨髓了。

2、李大爺對日本鬼子恨入骨髓。

3、舊社會,人民群眾對剝削者恨入骨髓。

(7)骨髓百科擴展資料

骨髓(bone marrow)存在於骨松質腔隙和長骨骨髓腔內,由多種類型的細胞和網狀結締組織構成,根據其結構不同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為柔軟富有血液的組織。

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細胞,呈黃色,且不能產生血細胞,稱為黃骨髓。

人出生時,全身骨髓腔內充滿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中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松質骨中有紅骨髓。

成年人的骨髓是人體最大器官之一,1600〜3700克,平均為2800克,占體重的3.5〜5.9%。

8、什麼動物的骨髓是黃色的?

生物課上說得很清楚,骨髓的顏色和動物的成長期有關系,而和動物的種類沒關系。就拿人類來說,未成年時期的骨髓是紅色的,成年後就變為黃色,就是由脂肪。長骨骨髓腔內的骨髓逐漸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變為黃紅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黃骨髓。成人的紅骨髓僅存於骨松質的網眼內。但是一旦人受了傷,那麼黃骨髓也會恢復造血功能。
所以說所有的動物在達到成年後,骨髓都是黃色的。
骨髓的網路:http://ke.baidu.com/view/9186.htm

9、骨髓是什麼樣子的?

與骨髓百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