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人骨髓要幾方面合適的
親人的概念是很大的:確切的說必須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幾率非常高,百分之八九十。
其次就是子女或者父母直屬血緣關系的親人,一般只有半相合,符合遺傳學裡面的細胞減數分裂。這樣的不如找外血緣全相合的(但是幾率較小)。
一般如果骨髓配對全相合,在一家較好的醫院,然後較早完全緩解做移植(並且沒有復發過)的話,應該說成功了一大半了。
上面的都是客觀條件,剩下的要看患者主觀條件了:有較好的自製力,永不言棄的心,和樂觀的心態。做到這些基本上是可以通過骨髓移植痊癒。
2、請問非直系親屬可不可以進行骨髓移植?例如,我給我舅舅移植骨髓!
嚴格來說,是不是親屬,有沒有血緣關系並不是是否可以進行骨髓移植的絕對判別條件。主要還是配型的問題。只要配型成功,完全沒關系的陌生人也可以的。所以與其問這種沒辦法改變現狀的問題,還不如先去試一下自己的骨髓合不合適。
不管怎麼說,希望你的舅舅能早日康復。
3、犯人捐骨髓給親人可以不?
犯人是可以捐骨髓給親人的,直接給監獄打申請,一般都是會同意的。
4、捐獻骨髓可以向患者家屬要一定的補償嗎
你好,捐獻骨髓是完全的志願行為,沒有任何的經濟補償。
但是捐獻期間的誤工費,交通費,住宿等費用是由患者承擔的,志願者不需承擔任何費用。
但是大部分的情況只要提出來患者會給捐獻者一定補償,多少不固定,但一定會有一些。
骨髓捐獻
造血幹細胞捐獻(也被稱為骨髓捐獻)是造血幹細胞捐獻移植的前提,沒有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就不可能實施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不斷地推廣應用。
我國血液腫瘤的發病率,僅白血病約為十萬分之三,即每年約有近3.6萬得白血病。而這些病人中,大多數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其中十五歲以下的人群佔用50%以上,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和不幸。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特發腫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尋找與病人組織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幹細胞卻不容易。
5、如果要骨髓移植,能用家人的骨髓嗎
說實在的,不容易,你看那些白血病什麼的需要骨髓移植都要等很久的。
不過家人骨髓匹配的概率高,由其是同胞的兄弟姐妹
6、兄妹互捐骨髓可以嗎?
8年前,哥哥王江不幸患上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妹妹捐出骨髓,挽救了哥哥的生命;8年後,災難竟然降臨到了妹妹身上,哥哥義無反顧地捐出骨髓,挽救了妹妹的生命。這場感天動地的生命融合在南京上演——就這樣,兄妹互捐骨髓冒死進行生命接力。
兄妹四人的幸福時光
12月14日的一場冬雨,讓省城南京變得格外寒冷。
在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血液科14A區8號無菌病房前,哥哥王江正通過電話向術後進入恢復期的妹妹王玲問道,「今天感覺如何?嘔吐幾次?……」
「哥,不要天天過來看我,你也要好好休息。」聽到妹妹的聲音,王江的眼角流出熱淚。
出生在江蘇連雲港市東海縣農村的王玲,共有三位哥哥。因為她最小,哥哥們都特別照顧她。「我和妹妹年齡就差三歲,所以我們在一起玩的時間最多。」現年已55歲的王江回憶說。
1973年,王玲的大哥王海選擇穿上軍裝,轉業後在徐州工作;1978年,二哥王緒春也穿上軍裝。「我在18歲那年也去當兵了。」王江說。1999年王江轉業後,安排到南京工作。妹妹王玲為照顧父母,和二哥王緒春留在東海。
「每年中秋和春節期間,我們兄妹四人都會在東海相聚。」王江說,「這是最幸福的時候。」
可是,歲月靜好的幸福時光,很快被一場意外打斷。
病房裡的緊急家庭會議
2009年10月的一天,王江在單位值班期間,突然發起高燒。他到鼓樓醫院進行檢查,抽血檢查結果不是很好。第二天,醫生就把王江轉到血液科,進行骨穿。
王江被確診為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急需骨髓移植。
第二天,妻子胡靜含淚把這事告訴了王江的兄妹。
當天晚上兄妹三人趕到南京,抱頭痛哭。聽到病房內的哭聲,主治醫師楊永功過來了,「必須盡快做骨髓移植,要不隨時都會有危險。」楊永功說,如果等中華骨髓庫的配型,時間長短不好講。
「親屬之間可以嗎?」抽泣中的王玲問了一句。
「親屬間的匹配度高,治癒效果好。」楊永功說。
楊醫生的話音剛落,大哥王海便立即組織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兄妹三人誰和王江配上,就用誰的!
「你是我哥,我要救你!」
最終,只有王玲與王江的骨髓匹配上了。「我不同意妹妹捐獻骨髓救我。」得知這一結果,躺在病床上的王江卻不同意,他擔心會對妹妹身體造成傷害。
「你是我哥,我們不救你,誰救你啊。」握著王江的手,王玲也是熱淚滾滾。
捐獻骨髓需要進行腰穿採集,2009年11月19日,王玲的腰部被穿孔52處,抽出1040毫升的骨髓。當時受條件限制,王玲的手術是在半麻的情況下進行的,每次穿孔都伴隨著巨痛。「王玲很勇敢,上手術台之前,她還跟我說,一定要多采一點,讓哥哥夠用。」8年前的這次手術,讓楊永功記憶深刻。
術後,王玲忍著疼痛,在家人的攙扶下,一步一步挪到三哥王江病房前,給哥哥加油鼓勁。
4年後,王江身體康復,重新回到單位工作。
命運的考驗再次降臨
今年5月1日,在東海工作的王玲突然感覺自己渾身無力,便到縣中醫院進行檢查。
檢查結果不太好。王玲的丈夫傅吉祥撥通了王江的電話,把血液檢查結果逐一告訴了他。
「我感覺不妙。」深夜,王江把妹妹的檢查數據匆匆轉給楊永功。
「快把王玲轉過來!」楊永功說。
5月3日,王玲住進南京鼓樓醫院,被確診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這次,該我救她了。」看到愁眉緊鎖的妹夫,王江提高了嗓門。
病房前,兄妹相視一笑
三個月後,王江的檢查結果出來了,與妹妹配型成功率達到了98%。為萬無一失,王江又前往蘇州再進行一次匹配檢查。
匹配期間,王玲先後接受6次化療。王江一有時間就走進病房,陪妹妹聊天,減輕她的痛苦。
經過近7個月的等待,今年12月初,從蘇州傳來消息,王江符合配型的所有條件。
12月12日11時,王江躺在病床上,經過5個多小時的採集,「生命火種」被送進王玲的病房內。
「疼,確實疼!」幾個小時的採集,王江躺在病床上,不敢亂動一下,生怕出現問題。採集結束後,王江身下的被褥濕了一大塊。
採集完成後,王江坐著輪椅來到妹妹的無菌病房前,隔著玻璃看著妹妹,這時,恰好妹妹也正看向他,兄妹相視一笑。
據楊永功介紹,兄妹之間兩次骨髓移植,在全國都很罕見。目前,王江已經出院回家,而再過一段時間,妹妹也可以出院回家了。
親情永遠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