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瘤侵入脾

骨髓瘤侵入脾

發布時間:2020-10-03 10:00:57

1、骨髓瘤怎麼治療?請各位在各方面告訴我個詳細的方法,例如用葯等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主要侵犯骨髓,產生溶骨性病變。
臨床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出血傾向、腎功能損害、反復感染和免疫球蛋白異常為特徵。該病好發年齡為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屬於中醫「虛勞」范疇。
[臨床表現]
骨關節、腰背疼痛、病理性骨折、截癱等,貧血、出血傾向,反復感染,顱骨、胸肋骨的骨瘤形成,隨病程進展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症狀。
[診斷]
1.有典型的臨床表現。
2.血清蛋白電泳:丁或日球蛋白顯著增高,或p及7球蛋白之間出現呈單株峰型M球蛋白。
3.免疫電泳:增高的M球蛋白經免疫電泳分析,大多為。IgG(約佔50%—60%)、IgA(約佔20%-25%),其他為IgD、輕鏈,極少數為IgE。
4.尿本周氏蛋白:約60%-70%的病例可陽性。
5.x線骨骼檢查:受累骨骼示圓形穿鑿樣缺損,以顱骨為典型。也可見彌漫性骨質疏鬆及脫鈣。
6.骨髓象:骨髓瘤細胞佔有核細胞的10%以上。因骨髓內病灶分布不均,故一次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治療]
1.西醫葯治療(1)化療。以烷化劑為首選葯物。常用方案MP(馬法蘭0.25rog/
kg、強的松2mg/kg,各1-4天口服,每4-6周重復);BP(卡氮芥0.5mg/Lg,口服第1天給葯,強的松2mg/kg,1—7天,每6周重復。)
(2)干擾素。重組卜干擾素與化療聯合可提高緩解串和延長生存期。
2.中醫葯治療
(1)脾腎陰虛: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心悸失眠,便溏,耳嗚耳聾,潮熱盜汗,腰膝關節疼痛,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治法:補脾滋腎。
方葯:黨參、黃芪各、白術各20克,陳皮、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菟絲子、龜板膠、阿膠、當歸、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
中成葯:人參歸脾丸、左歸丸、五於補腎丸等。
(2)脾腎陽虛:畏寒肢冷,神疲嗜睡,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失眠心悸,腹中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泄瀉,腰膝冷痛,舌淡暗體胖大邊有齒痕,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脾腎。
方葯:黨參、黃芪各20克,炙附於6克,仙茅、仙靈脾、山萸肉、菟絲於、枸杞子、鹿角膠、龜板膠、阿膠、補骨脂、當歸、白芍各10克。
中成葯:右歸丸、十全大補丸等。

2、骨髓瘤是什麼病?應該怎麼治療?這病嚴重么有什麼後果?

骨髓瘤是起源於骨髓中漿細胞的惡性腫瘤,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有單發性和多發性之分,以後者多見。易累及軟組織,晚期可有廣泛性轉移,但少有肺轉移。較多見於脊,占脊柱原發腫瘤的10%,以腰椎部多見。好發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與女性之比約2∶1。
腫瘤血運豐富呈暗紅色或深紅色,較脆軟。鏡下可見瘤體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細胞組成,間質極少。瘤細胞多呈圓形或卵圓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異,可分為高分化型(小細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細胞型)兩種。前者分化較成熟,體積小,具有圓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質呈車輪狀,亦稱漿細胞型骨髓瘤;後者分化差,體積大,有時有雙核,核仁明顯,核分裂較多見,亦稱網狀細胞型骨髓瘤。
主要症狀是持續的脊柱疼痛,呈進行性加重。多發者其痛范圍很廣。約40%~50%的患者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出現截癱和神經根受壓症狀。
一般有進行性貧血,血沉明顯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鈣增高,常伴有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血清總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減少或正常。血清蛋白電泳大部分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陽性,但本-周蛋白陽性率不高,約30%~60%。同時尿中草酸鈣結晶與鹼性磷酸鹽增多。骨髓塗片呈現增生性骨髓象,漿細胞數目至少佔有核細胞的8%。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普通外科,腫瘤科
編輯本段疾病描述
骨髓瘤起源於骨髓造血組織,以漿細胞為主的惡性腫瘤,可以是孤立性,由於其產生多發性骨損害,故也稱為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於40歲以上男性,好發部位依次為脊椎、肋骨、顱骨、胸骨等。
編輯本段詳細症狀
骨髓瘤是中年和晚年(40~60歲) 發生的多發惡性骨髓內腫瘤。椎體、肋骨、胸骨、顱骨和骨盆為其好發部位。晚期,股骨和肱骨亦可被累,但膝和肘以下的骨質極少發生。其主要症狀為疼痛,初期為間歇性,繼為持續性,疼痛十分劇烈。神經可能被壓迫,造成放射性疼痛或截癱。腫瘤一旦發現後,多數患者逐漸發生進行性貧血和惡病質變化。但很少產生轉移瘤,肺部極少被累。實驗室檢查可發現以下數種變化: ①約50%病例的血清球蛋白增高;②約50%病例的血清鈣增高,有高至18毫克%者;此種病例的甲狀旁腺有繼發性增生;⑧進行性貧血,系因造血機構被腫瘤破壞所致;④少數晚期病例的周圍血液中可能發生假性漿細胞白血病現象,⑤75%病例屎中有凝溶蛋白,⑥約有70%病例在晚期發生腎病。 x線檢查時,在被累的骨質中,可以發現多數溶骨性穿鑿形缺損,周圍無反應性新骨增生,此為骨髓瘤的特點。所以病理性骨折較多。椎體發病時,則產生壓縮骨折。四肢發生病理性骨折時,可以引起小量骨膜反應性新骨增生。在顱頂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線徵象為分布不規則的多發穿鑿形缺損,一見即可識別。但長骨骨幹發病時,骨質的破壞有時與此不同,根據x線照片無法與溶骨性骨肉瘤或轉移瘤區別。 [治療] 化學治療對多發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療效,對有嚴重貧血者可輸血,有截癱者施行椎板切除術,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適當的外固定。單發於肢體者,可以考慮截肢。疼痛嚴重者可施行放射線治療。
編輯本段症狀體征
有一個長短不定的無症狀期,少數病人以背痛為首發症狀,並伴有貧血和惡病質。還有病人因病理骨折來就診。
編輯本段疾病病因
腫瘤血運豐富呈暗紅色或深紅色,較脆軟。鏡下可見瘤體主要由大量密集的瘤細胞組成,間質極少。瘤細胞多呈圓形或卵圓形,但具有不同程度的幼稚性。按分化程度的差異,可分為高分化型(小細胞型)及低分化型(大細胞型)兩種。前者分化較成熟,體積小,具有圓形而偏心性的核,染色質呈車輪狀,亦稱漿細胞型骨髓瘤;後者分化差,體積大,有時有雙核,核仁明顯,核分裂較多見,亦稱網狀細胞型骨髓瘤。
編輯本段病理生理
骨髓瘤起源於骨髓造血組織,以漿細胞為主的惡性腫瘤。
編輯本段診斷檢查
X線主要表現為多個溶骨性破壞和廣泛的骨質疏鬆。骨髓穿刺找到大量異常漿細胞可確診。血清蛋白增高,A/G倒置,蛋白電泳異常,顯示β和r球蛋白升高。並可出現白血病血象。40%以上的病人尿中Bence-Jones蛋白陽性。另外有血鈣增高,尿蛋白電泳異常等。
輔助檢查 一般有進行性貧血,血沉明顯增快。部分患者血清鈣增高,常伴有繼發甲狀旁腺機能亢進。血清總蛋白量增高。球蛋白增多,白蛋白減少或正常。血清蛋白電泳大部分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峰。尿蛋白常呈陽性,但本-周蛋白陽性率不高,約30%~60%。同時尿中草酸鈣結晶與鹼性磷酸鹽增多。骨髓塗片呈現增生性骨髓象,漿細胞數目至少佔有核細胞的8%。 骨髓瘤患者X線檢查:可表現為正常,約佔10%。主要表現為廣泛骨質疏鬆和多發性骨質破壞。可見方法性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變稀,骨皮質變薄。局限性骨質破壞,可表現為卵圓形或不規則形骨質缺損,少數亦可呈皂泡樣膨脹或硬化性改變。腫瘤一般不侵入椎間盤,故椎間隙正常。因為該腫瘤可見於枕骨大孔處,所以凡神經學檢查提示受累節段較高者,應行MRI檢查。
編輯本段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
1.有典型的臨床表現。
2.血清蛋白電泳:丁或日球蛋白顯著增高,或p及7球蛋白之間出現呈單株峰型M球蛋白。
3.免疫電泳:增高的M球蛋白經免疫電泳分析,大多為。IgG(約佔50%—60%)、IgA(約佔20%-25%),其他為IgD、輕鏈,極少數為IgE。
4.尿本周氏蛋白:約60%-70%的病例可陽性。
5.x線骨骼檢查:受累骨骼示圓形穿鑿樣缺損,以顱骨為典型。也可見彌漫性骨質疏鬆及脫鈣。
6.骨髓象:骨髓瘤細胞佔有核細胞的10%以上。因骨髓內病灶分布不均,故一次陰性不能排除本病。
編輯本段治療方案
以化療和放療為主,對長管狀骨病理骨折地可作髓內釘固定,嚴重者可作截肢,若因脊柱骨針所引起脊髓壓迫,可作椎板切除減壓,預後差。
一般採用綜合治療,以放療和化療為主,手術治療為輔。 放射治療 骨髓瘤對放射線中度敏感,姑息性治療和根治性治療的照射劑量有所不同。 化療 病變較廣泛者,宜選用化療。目前多選用左旋苯丙氨酸氮芥或環磷醯胺,還有甲基苄肼、雙氯已亞硝脲及長春新鹼等。 手術治療 若有脊髓或神經根受壓,應行減壓術,同時應用化療。 術病預後較差,一般多在1年內死亡。經綜合治療後可延長生命。
編輯本段飲食療法
多發性骨髓瘤食療方-治療骨髓瘤專欄
骨髓瘤:為骨髓中漿細胞發生腫瘤性繁殖而引起單發和多發骨破壞,同時並發全身血液系統變化。以顱骨、脊椎、髂骨多見,長骨較少發生。主要侵犯骨髓,也可同時侵犯軟組織。此病病程發展快,約1年左右明顯,以骨骼疼痛為主要症狀,後期有腫脹、病理性骨折、甚至神經壓迫症狀,伴有貧血、出血傾向。腎臟功能障礙、反復感染,引起血液白細胞變時,則稱為漿細胞性白血病。骨肉瘤:好發於10~20歲,男多於女,以髂骨、股骨、肩胛骨、肱骨多見,病程發展快,有體溫增高、血白細胞增多和血沉率增快。局部軟組織明顯腫脹、廣泛壓痛,患肢因腫痛而活動受限,甚至處於畸形體位。骨破壞位於長骨幹骺端和骨幹部位,X線見蟲蛀樣廣泛不規則混合陰影,骨膜反應常呈蔥皮樣,偶合並病理骨折。

3、患骨髓瘤的病人能治癒嗎?不能的話還有多少壽命?

骨髓瘤是指一種惡性疾病,其中包括骨髓和外周血的造血組織具有異常的漿細胞增殖。在漿細胞異常增殖後,可以侵入造血、骨髓、血液甚至器官組織。

骨髓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存活周期也是有所不同的。此外,具體的生存周期還與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有關。治療後,大多數患者的生存可到五到十年左右。

對於初發性骨髓癌患者來說,如果能及時的發現的話,在正規醫院配合醫生做積極的治療。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突然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突然的非常疼痛,這個時候患者的臉色出現了蒼白色,呼吸異常的急促,嚴重的會導致患者休克乃至失去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突發性情況,為患者及時的做好風險的排除。對於初期的患者如果積極配合治療的話,其生存預期是大大提高的。

對於骨髓癌患者來說,如果初期發現了自己的病症,而不去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其生存期限也就幾個月的事。影響骨髓癌患者的生存預期因素非常的多,如個人的心理因素,體質狀態,精神狀態以及面對癌症的抗癌的積極心態等。

對於晚期的骨髓癌患者來說,其能活多久就要看患者的個人體質與心態了,在醫學上,骨髓癌晚期患者基本上失去了治療的價值,因為其已經不適合做化療與放療的治療,因為這個是時候化療或放療會破壞患者體內僅存的一點免疫力,從而加速患者的死亡。

擴展骨髓瘤的治療方法

一、化療:化療是治療骨髓瘤最基本的方法。常見的化療葯物包括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和環磷醯胺等。

二、造血幹細胞移植:對於六十五歲以下的患者,如果化療前效果較好,將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鞏固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三、維持治療:維持治療葯物常用來雷那度胺、沙利度胺等。

4、骨髓瘤術後感染會有什麼後果

同上

5、中醫治療骨髓瘤???(謝謝)

有關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治問題,我們在幾年前已經介紹,今天,我們再次簡述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徵及中醫分型治療方案。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簡稱MM),是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由於骨髓中大量的異常漿細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壞,又因血清中出現大量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現本周氏蛋白,引起腎功能的損害,貧血、免疫功能的異常。
MM的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以50—60歲之間為多,小於40歲則少見。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 1。起病緩慢,早期可數月至幾年無症狀。出現臨床症狀繁多,常見貧血、骨痛、低熱、出血、感染、腎功能不全,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髓外組織浸潤,M球蛋白比例異常增高,從而導致肝脾淋巴結腫大,反復感染、出血、高粘血綜合征,腎功能衰竭等。MM屬中醫學的「骨痹」、「骨蝕」、「虛勞」、「血證」、「症瘕」的范疇。
MM有不同的臨床分型和臨床分期,這種分型和分期是臨床治療及預後判定的重要參考依據。中醫認為本病以本虛標實,腎虛為主,毒犯骨髓出現氣滯血淤、痰阻、血熱等病理表現為標。治療以補虛治本為主,活血化淤、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疏肝泄熱為治療方法,以此分型證治,以達祛邪扶正之目的。
氣滯血淤型症見胸脅疼痛,腰痛,低熱,納呆,食少,脘腹脹滿,乏力,面色少華,舌質暗紅或淤斑,脈弦或澀。治法:治血化淤,清熱解毒。方用血府逐淤湯加減。
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甘草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川芎10克桔梗6克牛膝10克牡丹皮10克半枝蓮10克土鱉蟲10克水蛭6克香附20克
痰毒淤阻型症見肋痛、肋骨膨出,腰痛,痰核腫大,症瘕痞塊,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舌質暗紅苔膩,脈弦滑。治法:軟堅散結,解毒活血。方用滌痰湯加味。
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海浮石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當歸10克丹參10克桃仁10克枳殼6克川楝子12克桂枝3克柴胡6克
熱毒熾溫型高熱,煩渴,頭痛,耳鳴,便秘,溲赤,肌膚發斑,甚則神昏,舌質紅有淤斑,脈大而數。治法:清涼冰血解毒。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
生地15克生石膏15克黃連6克

與骨髓瘤侵入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