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後跟慢性骨髓炎、有壞骨
你好;死骨並沒有絕對的概念,因為有的醫生把被感染變色的骨質也稱之為死骨。建議你選擇中葯外用保守治療。依靠葯物的殺菌消炎,提膿拔毒,由內而外逐漸修復。
2、骨髓炎如何治療?
髓炎是怎麼治呢,比如說血源性的骨髓炎,它播散了到骨頭這時候會有紅腫熱痛,這個時候首先是抗生素的應用,那麼除了抗生素應用如果無效,我們要開創打孔,也就是把髓內的膿,把它引流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引流完了以後,還形成了大量的死骨,那麼我們可以再做手術,把死骨也摘除掉,然後用周圍的肌皮瓣來對髓腔進行覆蓋,肌肉是抗感染能力最強的,因此要用肌肉去把這些膿都把它吸走吃掉,最後創面癒合,如果有骨缺損,可以在二期進行植骨,把他骨缺損修復,這樣的話骨髓炎的治療也不可怕,也就是說現在還有新的治療方案,就是伊利扎諾夫技術進行,把骨發炎的部分全部切除掉,然後用伊利扎諾夫延長技術,把兩端切一塊小骨頭下來,然後把缺損覆蓋掉,所以說這也是一個方式,還有我們就是採取帶血管的骨移植的方式,也就從另外一個腿取一塊骨頭帶血供的,然後把它移植過來修復這個缺損,就把這骨髓炎全部一次性的干凈的把它切除干凈,骨髓炎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3、足跟痛怎麼治療好這個症狀好恢復么?
足跟痛(painful heel)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治療可採用手術、理療及葯物等方法。
病因及常見疾病
1.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即「骨刺」,也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當「骨刺」長期存在,且長「骨刺」的跟骨長期負重或負重過大,引起局部充血和發生無菌性炎症時,刺激病變部神經,足跟才會痛。
2.跖筋膜炎
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往往發生在長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緩解跖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症狀減輕。
3.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4.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
5.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
6.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
7.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於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
8.足弓結構發育異常
高弓足、扁平足或內翻足等發育異常。
9.跟腱炎
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過度使用可導致跟腱內的纖維發生慢性損傷,如超負荷的運動、頻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鑒別診斷
1.跟骨骨髓炎
跟骨骨髓炎雖有跟痛症狀,但局部可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等急性感染的徵象,嚴重者伴有高燒等全身症狀。化驗和X線片檢查可確立診斷。
2.跟骨結核
本病多發於青少年,局部症狀明顯,腫痛范圍較大,全身情況差,並有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化驗及X線光片檢查可鑒別之。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
(1)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
(2)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
(3)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採用此法。
(4)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2.理療
3.葯物治療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壓痛點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癒。跟後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4、腳後跟骨髓炎能治好嗎?需要怎麼治?花費多少?
如今醫療水平發達,只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和葯物,骨髓炎能夠治癒。
具體費用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方法有關,如果已經是化膿性骨髓炎,中醫外治是理想的選擇,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