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骨髓里的白細胞殺不了?
為什麼要殺白細胞呢?白細胞是吞噬細菌的呀!而且骨髓里的白細胞還能幫助造血呀!
2、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什麼作用?
妙手醫生
白細胞的作用
2018-11-186690人閱讀

王玲玲副主任醫師
普通內科華潤武鋼總醫院
點擊播放醫生的語音回答
00:00
02:39
語音內容
白細胞的主要作用是防禦作用,不同種類的白細胞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機體的防禦反應。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免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具有很強的吞噬功能,可吞噬細菌,衰老的紅細胞、抗原抗體復合物和壞死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釋放的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參與某些異物的引起的過敏反應,而同時釋放的是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還能夠把酸性粒細胞吸引過來,具體與局部已限制嗜鹼性粒細胞,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細胞能夠有明顯的晝夜波動周期,這種晝夜波動周期的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的糖皮質激素的晝夜波動量密切關系的,它可以在抗細菌防禦中起一部分的作用,它能夠限制嗜鹼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速發型過敏反應中的作用,還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在有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的情況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單核細胞是從骨髓進入血液時尚未成熟的細胞,單核細胞有強大的吞噬功能,可以吞噬更多的細菌和顆粒。
淋巴細胞是免疫細胞中的一大類,主要參與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與t細胞免疫和b細胞免疫有關。
3、骨髓中的幹細胞是怎樣產生紅細胞、白細胞的
人血液中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原始紅細胞經過四次細胞有絲分裂發展成的。紅細胞的形成過程是核幼稚紅細胞到無核網織紅細胞再到成熟紅細胞發育過程。
發育過程:紅系定向幹細胞→原紅細胞→早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晚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
在紅細胞發育過程中,胚胎期紅細胞最初由卵黃囊壁產生並釋放入血液,是有核紅細胞。以後這種有核紅細胞被肝所產生的不同細胞同工型——無核紅細胞代替。在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子從胚胎型、胎兒型到成年型的承襲是適應發育過程環境變化及結合、運輸氧功能的需耍。
白細胞由骨髓產生。
它們從前體細胞(幹細胞)經一定時間逐漸分化、成熟為5種主要類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嗜鹼性粒細胞。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要產生約1000億個白細胞。
由骨髓造血組織中的巨核細胞產生。多功能造血幹細胞在造血組織中經過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細胞,又進一步成為成熟的巨核細胞。 成熟的巨核 細胞膜表面形成許多凹陷,伸入胞質之中,相鄰的凹陷細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細胞部分胞質與母體分開。最後這些被細胞膜包圍的與巨核細胞胞質分離開的成分脫離巨核細胞,經過骨髓造血組織中的血竇進入血液循環成為血小板。
4、血液中的白細胞有什麼用
白細胞舊稱白血球。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也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人體和動物血液及組織中的無色細胞。有細胞核,能作變形運動。白細胞一般有活躍的移動能力,它們可以從血管內遷移到血管外,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內。因此,白細胞除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廣泛存在於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
功能作用
吞噬異物,漿細胞產生抗體,在機體損傷治癒、抗禦病原的入侵和對疾病的免疫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機體發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細胞總數及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發生變化,因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成為輔助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
白細胞是一個龐大的血細胞家族,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是多樣的,但是,它們之間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機體的防護、免疫和創傷愈治過程中起協同作用。盡管它們是血液中的一類細胞成分,但它們功能的發揮,更多地體現在循環管道外的器官組織中。在功能方面它們與這些器官組織中的許多細胞成分如巨噬細胞、肥大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密切相關。
白細胞是機體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吞噬和產生抗體等方式來抵禦和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吞噬作用
噬作用是生物體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衛機制之一。對於其要消滅的對象無特異性,在免疫學中稱之為非特異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吞噬作用很強,嗜酸性粒細胞雖然遊走性很強,但吞噬能力較弱。
白細胞可以通過毛細血管的內皮間隙,從血管內滲出,在組織間隙中遊走。它們吞噬侵入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和一些壞死的組織碎片。一般認為,白細胞能向異物處聚集,並將其吞噬,這是因為白細胞有趨化性。由於細菌體或死亡的細胞所產生的化學刺激,誘發白細胞向該處移動。組織發炎時產生一種活性多肽,也是白細胞游動的誘發物質之一。
中性粒細胞內的顆粒為溶酶體,內含多種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攝取的病原體或其他異物。一般一個白細胞處理5~25個細菌後,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集團和細菌分解產物構成膿液。
單核細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內僅生活3~4天,即進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組織轉變為巨噬細胞。變為巨噬細胞後,體積加大,溶酶體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強。但其吞噬對象主要為進入細胞內的致病物,如病毒、瘧原蟲和細菌等。巨噬細胞還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免疫功能。此外,它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衰老與損傷細胞的作用。
特異性免疫功能
淋巴細胞也稱免疫細胞,在機體特異性免疫過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謂特異性免疫,就是淋巴細胞針對某一種特異性抗原,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抗體或進行局部性細胞反應,以殺滅特異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細胞按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兩類。
⑴細胞免疫 細胞免疫主要是由T細胞來實現的。這種細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細胞總數的80%~90%。T細胞受抗原刺激變成致敏細胞後,其免疫作用表現以下三個方面。直接接觸並攻擊具有特異抗原性的異物,如腫瘤細胞,異體移植細胞;分泌多種淋巴因子,破壞含有病原體的細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細胞與T細胞起協同作用,互相加強,來殺滅病原微生物。
⑵體液免疫 體液免疫主要是通過B細胞來實現的。當此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變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漿細胞後,產生並分泌多種抗體,即免疫球蛋白,以針對不同的抗原。B細胞內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蛋白質合成旺盛。抗體通過與相應抗原發生免疫反應,抗體能中和、沉澱、凝集或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對抗體的有害作用。
嗜鹼性和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
這兩種細胞在血液中停留時間不長,主要在組織中發生作用。
⑴嗜鹼性粒細胞 這類細胞的顆粒內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組織胺可改變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過敏性慢反應物質是一種脂類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縮。機體發生過敏反應與這些物質有關。嗜鹼性細胞在結締組織和粘膜上皮內時,稱肥大細胞,其結構和功能與嗜鹼性細胞相似。
⑵嗜酸性粒細胞 這類細胞平時只佔白細胞總數的3%,但在患有過敏反應及寄生蟲病時其數量明顯增加,如感染裂體吸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可達90%。這類細胞吞噬細菌能力較弱,但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的能力較強。此外,這類細胞尚能限制嗜鹼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過敏反應中的作用。
5、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成白細胞算不算細胞分化
當然算細胞分化。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主要分化為血細胞,血細胞大致分為三種—紅細胞(主要作用運輸氧)、白細胞(主要作用免疫)和血小板(主要作用止血)。造血幹細胞分化為血細胞屬於末端分化,目前技術不能實現去分化和逆分化,所以是不可逆分化。
6、得了白血病,人體內的白細胞是增多還是減少?
白細胞存在於人體的血液、骨髓和組織里。其中以前2者的指標最重要。所以白細胞多少要從這兩方面看。
白血病絕大多數血象白細胞計數增高(急性者升幾倍,慢性者升十幾倍到幾十倍),並可以查到大量幼稚的血細胞。而正常人的幼稚血細胞只存在於造血器官--骨髓中。
診斷白血病主要看骨髓標本,診斷標准都也是按照骨髓象定的。白血病的骨髓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就是說製造了好多好多,太多了)。在正常骨髓中可以看到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血細胞。但在白血病的骨髓中可以看到異常大量的處於某一成長階段的某種血細胞(急性以早幼為主,慢性以中晚幼為主)。也正是根據這大量的細胞種類和成長階段區分白血病的具體類別。
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白細胞呢,是因為造血幹細胞或造血環境發生變化,導致某種細胞大量復制並停留在某種幼稚階段。正常情況下,只有成熟的血細胞才被釋放入血液。而白血病人的骨髓不僅製造出太多幼稚細胞,還把它們釋放近血液就導致了血象的變化。另外這些大量的幼稚細胞抑制其他種類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導致其他的細胞數量下降。
樓上的兄弟說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剛好和白血病處於兩個極端,再障的骨髓增生極度抑制(就是說造得太少,罷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