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癌會轉移至髖關節,會變成骨癌嗎?
病情分析:骨是肺癌轉移的好發部位,肺癌骨轉移的發生率與部位和原發癌的病理類型有關。腺癌骨轉移發生率最高,其次為小細胞肺癌和鱗癌。知骨轉移的病灶以多發為主。其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轉移為主。 肺癌骨轉移以腺癌為主,又常侵犯肋骨及胸椎。其原因可能與腺癌多發生於肺的周邊,易造成直接侵犯而累及肋骨及胸椎。另外,腫瘤細道胞經血液循環到達骨骼,也易在含紅骨髓的軀干骨生長和繁殖,而較少在含黃骨髓的四肢長骨生長。意見建議:根據以上理論可以發現肺癌會轉移至髖關節,稱之為轉專移性骨腫瘤。病情分析:你好,早期爭取手術,術後服用中葯鞏固療效,中晚期癌細胞多已轉移,僅手術切除局部病灶是無用的,應該服用中葯進行全面調理,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屬,滋陰潤肺,增強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意見建議:
2、骨髓檢查AML1X2,ETO X2是什麼意思?
骨髓(bone marrow)存在於骨松質腔隙和長骨骨髓腔內,由多種類型的細胞和網狀結締組織構成,根據其結構不同分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為柔軟富有血液的組織。
紅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分布於骨髓腔內,哈佛氏管內也含有少量,它主要是由血竇和造血組織構成。血竇是進入紅骨髓的動脈毛細血管分支後形成的竇狀腔隙,形狀不規則,管徑大小不一。竇壁襯著內皮細胞,外面有基膜和周細胞附著。造血組織位於血竇之間,它的基質是網狀纖維和網狀細胞,它們構成網架,網孔中充滿各種游離細胞,如不同發育階段的各類血細胞和間充質細胞等。初生時期,骨內充滿的全部是紅骨髓,具有活躍的造血功能。成年後,紅骨髓主要存在於一些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的骨骺內,以椎骨、胸骨和髂骨處最為豐富,造血功能也最為活躍。
除造血功能之外,紅骨髓還有防禦、免疫和創傷修復等多種功能。其創傷修復功能主要緣於其中的幼稚間充質細胞,它們保留著向成纖維細胞、成骨細胞分化的潛能。一些學者利用紅骨髓培養的骨髓基質細胞植入骨折及骨缺損處,證實它們可促進骨組織形成,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缺損的修復。
2.幼兒的骨髓腔內全部為紅骨髓,5歲以後長骨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所代替,成為黃骨髓。至18歲以後,全身長骨骨幹幾乎充滿了黃骨髓。正常成年人的紅骨髓與黃骨髓各佔一半。紅骨髓分布在扁骨(顱骨、胸骨、肋骨、髂骨)、椎骨、鎖骨、肩胛骨以及長骨的骺的骨松質中。老年人的骨髓到處變成缺脂肪的粘液性膠樣骨髓。黃骨髓含有大量的脂肪組織,雖然沒有造血功能,但仍含有少量幼稚的造血細胞團,保持著造血潛能。在某些病理狀態下,黃骨髓可重新轉化為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3、侵入骨髓的讀音
侵入骨髓
qin第一聲ru第四聲gu第三聲sui第三聲
人體內的造血組織,位於長骨的髓腔及所有骨松質內。成年人的骨髓分兩種:紅骨髓和黃骨髓。
4、關於白血病的侵潤,我想知道是什麼時候才出現的?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血液病,其自然病程只有三個月,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用化療、放療等方法遏制病變的白細胞,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這種方法的副作用大,復發率高,不但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家庭、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國際上,六十年代開始就將骨髓移植運用於白血病的治療,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起,幹細胞移植術在臨床應用中獲得了成功,1990年此技術獲得諾貝爾獎。近年來,這項技術在治療其它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和某些惡性腫瘤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是目前世界上治療和根治白血病醫療手段。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白血病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四,全國每年新增約四萬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大多數需作移植手術。我國從六十年代起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同胞間尋找供髓者的可能性很小,只能依靠非血緣關系的捐髓者提供骨髓。
雖然無關人群中配對相符率只有五千至一萬分之一,但是它畢竟走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只要有足夠有志願捐獻者,還是能為大多數病人提供治癒的機會。
【臨床表現】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齒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症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並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症、膿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凶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並發肺炎,須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並可是首發症狀。AML的M3和M5亞型出血更嚴重,尤其是M3病人易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顱內出血而死亡。
4、 貧血 早期即可出現,少數病例可在確診前數月或數年先出現難治性貧血,以後在發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下肢浮腫等症狀。貧血可見於各類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見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貧血為首發症狀。
5、 白血病細胞浸潤體征
A、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 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 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狀之一,ALL多見。
D、 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於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後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斑點等。
E、 口腔:齒齦腫脹、出血、白血病浸潤多見於AML-M5,嚴重者整個齒齦可極度增生,腫脹如海綿樣、表面破潰易出血。
F、 心臟:大多數表現為心肌白血病浸潤,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積液等。
G、 腎臟:白血病有腎臟病變者高達40%以上。
H、 胃腸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慾缺乏、腹脹、腹瀉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潤肺泡壁和肺間隙,也可浸潤支氣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宮、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細胞浸潤。女性病人常有陰道出血和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病人可有性慾減退。
治療方法多以化療為主,且幼兒患白血病的預後較好,青壯年預後則普遍較差,雖然骨髓移植預後最好,但由於我國國情捐獻者較少以及骨髓配型問題在國內還是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