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髓 > 骨髓有沒有鈣

骨髓有沒有鈣

發布時間:2020-10-01 00:26:34

1、骨頭湯有沒有營養?吃骨髓能補鈣嗎?有助於長高嗎?

肯定不能啊!現學現賣一波~以下文字從常笑健康公眾號復制而來:人的長高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營養/生活作息等)的結合,同時也要考慮生長發育的高峰時間(出生後6個月/青春期的前兩年)。
而骨頭湯里的骨髓其實只是大量的脂肪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物質。而高脂飲食反而會影響身體的發育長高。
如果你的先天條件不是很好,又錯過了發育期的話,指望狂吃骨髓長高是不現實的。

2、鈣是如何進入骨髓的?

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礦物質化的骨骼組織, 人的骨骼是「活」的,當鈣攝入不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到血液里,以維持血鈣濃度,導致骨密度越來越低,骨質越來越疏鬆,進而引發骨折、骨質退行性增生或兒童佝僂病。 專家指出,年輕時就要多吃含鈣食物,才能為骨骼儲蓄充足的鈣。一般情況下,多吃牛奶、豆製品、海帶、蝦皮等,就能夠滿足正常人補鈣的需要。

3、吃骨髓真的能補鈣健骨嗎?

不能。

對於骨髓來說,其中80%-90%的營養物質是脂肪物質,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物質,正因為如此,吃起來的時候才會感覺有那麼「香」。

除了脂肪以外,其餘的營養物質含量較少,可以說動物骨髓本身就是一種營養價值較低的食物,骨髓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物質,經常食用很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患病幾率。

想要補鈣,可以堅持喝奶(300克奶製品),保證每日蔬菜的攝入量,每天一斤,深綠色蔬菜佔一半,多吃粗雜糧和豆製品,適量補充堅果。

(3)骨髓有沒有鈣擴展資料

吃骨髓的注意事項

1、骨髓美味,對於正常人來說,少吃無妨,嘗嘗味道即可,但是對於肥胖人群、三高人群和中老年人來說,請謹慎食用,避免給身體帶來威脅。

2、烹制骨頭,請少鹽少油。無論是吃骨髓還是喝骨頭湯,在烹調過程中請少鹽少油,骨頭中本身高脂,很多人為了使其入味會額外添加大量的食鹽,這樣無疑會「雪上加霜」,久而久之會增加高血壓、胃癌的患病風險。

3、吃骨頭的同時,請伴以蔬菜(最好是綠色蔬菜)、豆類食品、菌菇類等食材共同食用,多樣食物搭配,營養均衡攝入,減少肉類攝入,規避健康風險。

4、人的骨骼都需要什麼鈣?

我國道家自古以來一直強調: 「精、氣、神。」人體必須精滿、氣足、神才能自在,欲求精滿則須使骨髓飽滿。古命相學中曾記載: 「骨重為貴人」。骨重即骨髓飽滿,因骨髓飽滿的,身體必然非常健康,而今現代人骨質疏鬆,連小孩子的骨髓都已在大量流失而引起蛀牙的愈來愈多,這已表示人的生命也開始在走下坡.古人常言: 「十滴血一滴精,十滴精一滴髓。」古人亦喜歡用「精髓」兩字來引喻某事或物的精華或精義,由此可見,骨髓對人體的重要性。現代化學毒素污染嚴重,致使人體內的酸毒偏高,現代孩童的體質一代不如一代,除了環境污染,飲食錯誤外,重要原因就是人體內的毒素無法排除,又加上種種預防針、抗生素等種種西葯毒素,使人體內的酸毒偏高而導致細胞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細胞無法生存而引起種種病痛。
人體的造精(包括種種內分泌和唾液)、造血、免疫力、免疫細胞、自然治癒力,以及中和人體內每天所增加的酸毒等,都是依靠骨髓一點一滴的釋放出來完成這些任務的,這是骨髓流失的緣故;一般婦女每生下一個孩子後,牙齒都將蛀幾顆,臀部也都變大,這都因為骨髓大量被胎兒所攝取,而導致骨髓流失和骨質疏鬆之故。
為何酸能致萬病?或許各位也都知道「酸能蝕骨腐肉」。譬如人體肌膚一沾到硫酸、鹽酸時就會馬上引起潰爛,把蛀牙放入可樂裏(是一種飲料)不出三五天,這顆蛀牙就會被可樂所蝕化,因為可樂是一種酸性飲料。根據東京大學醫學部的研究,測定600名癌患唾液的酸鹼性,結果有90%是酸性,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的85%,其PH值是在5.8以下的強酸性體液,這種驚人的事實,足以證明酸性體質將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

西醫鼻祖希派克拉底斯曾經強調:「人體記憶體有促進健康的自然本能。」又說: 「人體的體液、血液必須調和才能無病。」當人體的體液、血液有了酸毒時,人體為求邁向調和之道,人體的腦下垂體(即人體的自律神經中樞和內分泌中樞)則將命令甲狀旁腺分泌出荷爾蒙,也就是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會刺激骨骼,使骨骼磷酸鈣中的鈣離子(俗稱骨髓)分離與釋放出來,由於鈣離子系屬鹼性,故可中和體液或血液中的酸毒,使人體的體液、血液能維持在PH 7.3±0.05的弱鹼性體質,人體細胞才能活潑、強壯,當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非常活潑、強壯時,細胞才能各司其職,而且輕松的完成各種任務,如此人體的新陳代謝才能十分正常,人體也才能健康無病,這就是人體的自然調和之道,也就是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本能。可是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慣與環境都已遠離自然,導致人體內的酸毒與日俱增,人體為了維護細胞的正常生存,而使骨骼不斷地釋放出鈣離子來中和人體每天所增加的酸毒,以維持人體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續,因此現代人罹患骨質疏鬆、骨質增生(骨刺)蛀牙等現象特別多,這也就是骨髓大量流失之故。

5、當人缺鈣的時候,人體會不會從骨髓中得到鈣來緩解一些缺鈣症狀

在人體內,含有多種礦物質,其中鈣是含量最多的一種。人的骨骼和牙齒之所以較硬,主要是裡面含有較多鈣質的關系,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嬰兒如果缺鈣,牙齒生長發育會延遲,有些小兒2歲多還不長牙齒,骨骼也會變軟,嚴重的形成軟骨症、O形腿或X形腿。此外,在神經傳導、肌肉運動、血液凝固和新陳代謝等方面都需要鈣質的參與。嬰兒正處於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鈣的需要量比成人多。因此,就要及時而適當地給嬰兒補充鈣質。

有些父母雖注重給嬰兒補鈣,甚至一天給小兒3、4克鈣,但孩子仍有缺鈣的表現。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因素影響了鈣質的吸收。為做到正確地給嬰兒補鈣,父母須注意以下幾點:

(1)鈣劑不與植物性食物同吃。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谷類,尤其是全麥片、全麥、麩皮等,因含植酸高,影響鈣的吸收;又如菠菜、芫荽、莧菜等多種蔬菜,都含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會和鈣相結合而妨礙鈣的吸收。
(2)鈣劑不與油脂類食物同食。由於沒脂分解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後不容易被吸收。
(3)每餐不吃過多的肉、蛋。因為各種肉類、蛋類中含磷酸鹽較多,與鈣結合後,會影響鈣的吸收。
(4)補鈣的時間。由於奶製品中的脂肪酸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兩次餵奶之間。有些食物雖營養較豐富,如豆漿等,但含鈣量較低,精米、白面含鈣量也較低,在給小兒吃這些食物的同時,都要注意另外補充鈣質。
(5)補鈣的劑量。一般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只有需要量的2/3,所以每天必須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鈣。如果孩子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的能力就會減小。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 400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6)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例如:奶類(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鈣較豐富,吸收也充分;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沒收,但動植物中的維生素D要經過紫外線照射轉化為內源性維生素D,才能被人體利用,故小兒要適當曬太陽。海帶、小蝦皮等海產品含鈣量高;紫菜、菜花含鈣也較豐富,蠶豆連皮吃提高鈣的吸收;骨頭加醋熬湯,可增加鈣質,精醋排骨也含有豐富的鈣質;將魚炸酥後連骨吃,可提高鈣的含量,等等。哺乳婦經常吃這些含鈣多的食物,可提高母乳的含鈣量,對嬰兒起到補鈣作用。對幼兒和兒童要給他們經常吃這些含鈣多的食物,以增加鈣質。
(7)多吃酸性食物。因鈣易溶於酸性溶液,在鹼性環境則形成難溶的鈣鹽。故多吃酸水果、果汁、乳酸、氨基酸等。能促進鈣的吸收。
(8)注意鈣磷比例。磷是人體必需的無機鹽,但磷攝入過多,會與鈣形成磷酸鈣。研究表明,食物中的鈣磷之地為2∶1,牛奶中的鈣磷之比為 1.2∶1時,最有利於鈣的吸收,母乳中鈣磷之比近於2∶1。所以用牛奶喂養的嬰兒,應增加含鈣高而含磷少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湯或萊泥、蘋果泥、蛋類等。以矯正鈣磷之比

龍牡壯骨顆粒好象是專門針對幼童的,3個月的嬰兒我覺得是可以吃的。這是它的服用說明,你看看: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二歲以下一次5克,二歲至七歲一次7克,七歲以上一次10克,一日3次。

以下是我給寶寶補鈣的心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後2個星期開始補鈣,足月兒則在滿月後開始補鈣,建議一直補到2、3歲。

補鈣還有一個吸收的問題,補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同時補充AD(魚肝油)能幫助鈣的吸收,預防佝僂病,多曬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一定要到戶外,不能隔著玻璃,因紫外線是不能穿透玻璃的。

另外,嬰兒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吸收。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如媽咪愛、合生元等,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是誘發小兒濕疹的根源,所以說小兒的大多數病,改善胃腸道是關鍵。

鈣吃的最普遍的是「金箍棒L-乳酸鈣沖劑」和「愛兒鈣沖劑」。 魚肝油吃「貝特令」或「伊可辛」都可以。我推薦「伊可辛」,有一種花生油的香味,寶寶比較愛吃,而「貝特令」則比較腥。魚肝油每天最多一粒,多吃會中毒。

如果所選用的鈣粉里已經含有了魚肝油的成分,則不必再另外添加魚肝油了,魚肝油不可以多吃,要中毒的。

補充VD的誤區——不要濫服魚肝油!

有的媽媽覺得魚肝油是維生素D,多吃幾滴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殊不知維生素A或D過量會造成中毒。
孩子維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顱內壓增高,頭痛、惡心、嘔吐、煩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誤認為是患了腦膜炎。慢性中毒表現為食慾不好、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發脫落、皮膚瘙癢、貧血、多尿等。
如發現以上症狀,要停服魚肝油,少曬太陽,立即到醫院急診。
這位家長,如果你確認寶寶每天都能曬足夠的太陽,主要是屁股、小手小腳,同時又擔心多補了魚肝油會中毒的話,可以隔天吃一粒魚肝油。

注意,鈣劑不宜與奶混合吃。因為鈣粉與奶混合後,奶會結成小塊,影響吸收。鈣與魚肝油宜在喂完奶,半小時以後吃。

2、3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淺談嬰幼兒如何科學補鈣

鈣被稱為「生命基石」,對兒童的骨骼發育、大腦發育、牙齒發育和預防鉛中毒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麼,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鈣呢?

0-6個月:300毫克/日

6-12個月:400毫克/日

1-3歲:600毫克/日

4-10歲:800毫克/日

11-18歲:1000毫克/日

由於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僅僅靠食物中攝取的鈣遠遠滿足不了身體需要,因此在正常的食物之外,還需額外補足鈣劑,每日補鈣量則為以上各年齡組兒童需鈣量的50%-60%。

如何選擇有效的鈣劑直接關繫到補鈣效果,專家認為:選擇補鈣品主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鈣源含鈣量是否足夠高?是否安全?價效比是否經濟合理?

綜合這幾方面考慮,專家推薦碳酸鈣制劑是最理想的補鈣品。例如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製的勁得鈣,含鈣量適合中國兒童胃腸道特點,超微碳酸鈣的顆粒,科學配比維生素D和鋅,吸收快,口味好,服用安全,在近期中國優生優育協會主辦的「全國第三屆鈣代謝會議」上,被評為「百萬母嬰骨骼健康優秀產品」。

在補鈣時還不能忽視以下幾個問題:

1.補鈣必須要加維生素D

維生素D可有效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是打開鈣代謝大門的金鑰匙,兒童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就可以了。其實維生素D人體自身可以合成,建議家長適當的帶孩子曬太陽;或者選用一些含有維生素D的鈣制劑。

2.不要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

製造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鈣和磷,二者的關系十分密切。人體攝入的鈣和磷必須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磷的攝入量過多,就會結成不溶於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必然導致鈣的流失。而中國人因為食物和水源的問題,磷的攝入量已大大超標。尤其是嬰幼兒時期,磷超標會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中國營養專家呼籲:千萬不要給嬰幼兒服用含磷的鈣補充劑!

3.鎂影響鈣的吸收

鈣和鎂都是二價離子,在人體內的吸收會產生競爭作用。對於嬰幼兒來說,體內的鎂含量通過食物可以達到新陳代謝的需要,不需要額外補充,而鎂過量不僅能夠影響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建議不要盲目補充含鎂的鈣劑。

4.食物要少鹽,有利於鈣的吸收

近期有關研究發現:鈣與鈉在腎小管內的重吸收過程中發生競爭,鈉攝入量高時,人體就會減少對鈣的吸收。國際衛生組織建議中國人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在6g以下,嬰幼兒越少越好。因此建議喜吃鹹食的家庭嚴格控制孩子飲食中食鹽的攝入,保證孩子體內鈣的吸收利用。

5.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對鈣的影響

中國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豆類、未發酵麵粉中含有植酸;一些蔬菜(菠菜、竹筍、毛豆、茭白、洋蔥等)中含草酸,能與鈣結合成不溶解的物質而影響鈣的吸收。補鈣時要適當注意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媽咪寶貝》

6、骨髓有沒有特殊的營養成分?

牛骨髓、豬骨髓是一種特殊的脂肪類物質,其中所含的「類黏朊」是骨髓...骨髓中還含有多種其它營養保健成分,有利於提高人體造血功能,可以延年益壽。

7、豬骨髓能補鈣嗎

補鈣最關鍵的是 實用的東西含鈣高 而且身體要洗手
所以 補鈣的話 要加強身體鍛煉 骨骼收到應力才有構造骨板的動力
多曬太陽 這樣才有利於維生素D的合成 鈣只在有維生素D的情況下洗手
骨髓的話 大部分都是脂肪了 還不如吃海帶

與骨髓有沒有鈣相關的內容